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 > 第10章 论语公冶长1(第2页)

第10章 论语公冶长1(第2页)

③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

④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评析】

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原文】

5.6 子使漆雕开①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②。

【注释】

①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一说字子若,生于公元前540年,孔子的门徒。

②说:音yuè,同“悦”。

【译文】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评析】

孔子的教育方针是“学而优则仕”,学到知识,就要去做官,他经常向学生灌输读书做官的思想,鼓励和推荐他们去做官。孔子让他的学生漆雕开去做官,但漆雕开感到尚未达到“学而优”的程度,急于做官还没有把握,他想继续学礼,晚点去做官,所以孔子很高兴。

【原文】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①浮于海,从②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①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②从:跟随、随从。

【译文】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评析】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已。

【原文】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①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②,百乘之家③,可使为之宰④也,不知其仁也。”“赤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⑥,可使与宾客⑦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①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

②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城镇。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

③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

④宰:家臣、总管。

⑤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⑥束带立于朝:指穿着礼服立于朝廷。

⑦宾客:指一般客人和来宾。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评析】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原文】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①?”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②,赐也闻一以知二③。”子曰:“弗如也。吾与④女弗如也。”

【注释】

①愈:胜过、超过。

②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一,数之数;十,数之终。”

③二:旧注云:“二者,一之对也。”

④与:赞同、同意。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超级首富系统  祖咒  孝经  末日桃源  我的私人电视台  超级恶鬼加工厂  特种狂龙在都市  道德经  超级品鉴家  最终幻想兵器  半世枭雄  花路漫漫  最强作死系统  诗经  桃运人生  活纸人  万能信用卡  笑尽诸天  逆天之眼  墓中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