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后来,突然有一日,那些人突然就不来了。
而父亲,则时常一人独坐在书房中喟叹。
她在父亲的书房里从《圣教序》写到了《兰亭序》,却再也不见那本在书封上写着“千秋”的诗集。
原来那是策论,而非诗集,难怪当时的她只觉得晦涩难懂,甚至有些文不对题。
那个时候究竟发生过什么?为什么后面那些人就不来了呢?
只怪那时的她年幼懵懂,读不懂大人们眉宇间的愁绪。
——
宝们还记得《圣教序》和《兰亭序》在哪儿出现过吗?
双吕诗社
花芜心间似是被闪电刀子划过。
年少时不曾留意过的那些细节,在崔淼的催动下,一片片地拼凑起来,那些她曾经看不懂的画面似乎就在这一瞬间,被注入了灵魂,在她脑中自行拼凑,拼凑出一个几乎接近于真相的故事。
记忆中的画面突然被拉至眼前,而那些慷慨激昂的声音也跨越过十年光阴,一下涌入她耳畔。
“斗山,一人一首诗,一人一个意见,这本千秋诗集,可算大功告成了!”
说这话的人正是李植。
“千秋诗集,千秋诗集,此事若是能成,那可就当真功在千秋了!”
“熙年,诗集虽成,但是不能急啊,若要推行这本诗集,无异于虎穴取子,还需从长计议。”这一次,说话的人是父亲。
可是,中间出现的那个声音是属于谁的?
花芜探着记忆中的画面,一路循去。
是了,父亲口中的那个“熙年”,也是曾经同父亲和李世伯交好的友人,当年以他们三人为首,似是还成立过一个什么诗社?
噢!对了。
双吕诗社!
花芜那时还奇怪呢,明明这个诗社里没人姓吕啊,怎么还成了“双吕”呢?
分田之策、分田之策、原来正是因为那本诗集里所记载的竟是分田之策!
“田”字分开之后,正是四个口,而“双吕”……
可是为什么有关于“熙年”的一切,只在花芜的记忆中短暂地存在过?
后来呢?他去了哪里?
在她的记忆里,“熙年”、千秋诗集、还有诗社的那群人,似乎都是在约莫相同的时间里消失的。
“你还记得陈熙年吗?”崔淼再次提问。
陈熙年!
对了!他姓陈。
花芜疑惑地望向崔淼。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春水满塘 [综英美] 模拟人生但是哥谭 孟良媛又怎么了+番外 (综漫同人)砂金的柯学生活 我的大理寺CSI手扎+番外 小姨子变老婆 竹马将军要追妻 我在东宫当佞臣+番外 谢将军今日火葬场了吗 听银 迷雾玫瑰 [银魂同人] 和夜兔玩带球跑会死吗 这位恶毒女配咸鱼了 含情夜 [综英美] 哥谭人生RPG [综英美] 丧心病狂的邻居 太虚戒:穿越诸天 [综漫] 我抢了主角光环 缘来是你,霍少的隐婚甜妻 你更胜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