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样一来,宗室勋贵官员子弟成材率会大大提高,恐怕阶层固化会更加严重。
汪舜华真切的记得魏晋南北隋唐时期,为了对付世家,历代皇帝做出了何等的努力。
一定不能这样。
知识垄断阶层独霸话语权,即便暂时能通过强权压制下去,但将来呢?
汪舜华想过照后代的退伍转业,军士服役一定年限,通过文化考试,退回地方衙门办事。
但这是和当时的兵役制度配套的,卫所制是明朝的基本军事制度,真要是动了,那就是地动山摇;所以这些年别的方面都是大刀阔斧,唯有军事制度,干着缝缝补补糊裱匠的活。
只能留待后来人了。
仅只如此,仍是不够的。
即便不能推行全面义务教育,也要不断推进教育事业更加均衡发展。
建极二年,国家图书馆投入使用;但随后因为改革,地方的图书馆建设陷入停滞;直到三年后在重建南京贡院时,将原先的太祖为吴王时居住的瞻园加以整饬,改建为南京国家图书馆。
建极八年,在明确宗室迁回北京后,长沙的襄王府被改建为湖广省图书馆,此后兰州的肃王府、南昌的宁王府、西安的秦王府、太原的晋王府、开封的周王府、武昌的楚王府、成都的蜀王府、桂林的靖江王府、兖州的鲁王府相继被改建为省级图书馆;建极十四年,永宁长公主下嫁黔国公沐琮,在夫妻俩抵达昆明的一个月后,南方地区最大的规模的云南图书馆正式开馆。
按照规划,每个省都要有一座图书馆。如果有废弃不用的王府或者勋贵府第,就尽量改造;如果没有,就择地兴建。因此,改建的先于新建的。但这样的文化工程,各省都很积极。到建极十五年,全国两京十三省的图书馆全部投入使用。
《永乐大典》的誊抄还在进行,原本计划十部,已经完成;现在肯定不够,没关系,三十部分三期进行,反正现在全国也就22个省级单位,加上皇家珍藏一部,也就23部;先满足中原地区,然后再是新省——光是汉字就够他们学十年八年;最后富余的几部另外新建图书馆,以备不虞,更不用着急了。
《四库全书》的前期准备还在紧张进行,也可以考虑适时启动,不必等到《永乐大典》重录全部完工。
汪舜华在心里有点担忧,皇帝会不会继承她的政治遗志,如果不能,那自己就把它干完。
扁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的人,即便把他扔进知识的殿堂,恐怕能够成才的机会也很渺茫。
还要有学校。
官办的地方学校不够,军队院校只针对军人子弟;还有社学。
社学草创于元朝。当时50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除了读《孝经》等几本书,以教劝农桑为主要任务。明承元制,各府州县皆立社学,以教化为主要任务,教育15岁以下之幼童;教育内容包括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以及经史历算之类。
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农民流亡不断增多;因此很多社学处于要死不活的状态;前些年因为改革,动员了地方丁壮,因此社学也就一定程度的回春。
现在下令,全国各府、州、县置社学,每乡置社学一所,社师择秀才充任,如果没有,可由文义通晓,行宜谨厚者充补。凡近乡子弟,年8岁以上,20岁以下,有志学文者,皆可入学。社师按照秀才免除田赋;每所学校酌免田赋百亩,以充学生笔墨用度——这个是针对中西部地区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每年可以从财政经费中拨给。教学内容主要还是原来的律法和生活常识,尤其强调法律和数学。即便读不出来,好歹能认得两个字能够加减乘除,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真是好苗子,可以送到县学。
但社学毕竟是启蒙教育,师资力量有限;估计少数天才脱颖而出可以,但更多的普通人,估计也只能摆脱睁眼瞎的地步。
还是要放宽私人办学门槛。
明代是私人办学最为兴盛的年代,共有书院1962所,超过唐宋所有书院的总和的两倍。乘学术辉煌之势的读书人,结成诸多学派,不仅涉足地方文化建设,也在民间规范百姓、移风易俗,书院也因此具有了平民化特色;他们以同志相尚,品评人物,讽议朝政,使书院又具有了政治性的倾向。
但这种局面是在正德以后,确切的说,是王守仁创立的心学,为书院注入了新的活力。
明朝开国以后,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太祖设立太学,只准儒生学习五经及孔孟之书,讲学则专讲程朱理学。太宗又命令儒臣编辑《性理大全》,此外,还敕撰《四书大全》,规定科场以四书五经为内容,以朱熹的传注为准则,否则便被视为离经叛道。
因此,此前虽然也有薛瑄、吴与弼等一批学者讲学,但书院发展处于低潮期。
汪舜华注意到这个问题,她想突破四书五经的藩篱,然而又不能不想到东林书院,只得暂时做罢。
然而,如今该正面这个问题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原来是想谈恋爱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我被影后教做人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山海有归处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我在古代做皇帝 重生你不配[快穿]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你又在乱来[电竞] 清白之年 搞友情不香吗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