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舜华本想说:“你自己刚刚拟定的四妃封号,贤淑德惠,怎么又出来一个华妃?”
看皇帝高兴,也就不理会他了。
皇帝一连大半个月歇在了陆华妃宫里,直到被她推着去看姐姐们,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去。此后,十天倒有四五天是华妃侍寝,朝廷上下都知道,皇帝这回是真得了宝了。
只是这位华妃虽然得宠,却不娇不妒、行止端庄,礼敬皇后、柔和待下,经常劝皇帝要以子嗣为念,雨露均分;除了劝勉皇帝孝顺太后、勤于朝政,绝口不谈朝政,连皇帝想封赏她的家族都主动拒绝了。不管是太后皇后还是宫女太监都拿不到她的错处,言官本来想骂两句,但又实在找不到借口,只得闭嘴。
没有人知道,这位陆华妃,就是上辈子周太后心心念念的施纯继室。
只是老夫少妻虽然都是俊男美女,却遗憾天妒良缘,结婚不过数年,丈夫就撒手人寰,无子而终。
这回因为朝廷定期择选,身在皇城根下的陆氏被父母报名到官府,顺利中选,本来以为配个王公贵族,夫唱妇随终了一生,哪曾想天生丽质,到底花落皇家。
年底的庆祝活动很是热闹。
尽管吏部和兵部还没有完全移交给皇帝,但其他几个部门的事就足够皇帝忙乎了,尤其是户部;成天不但要抛头露面到处站位,回来还要和各部门扯皮不对,是商量明年的财政预算。尽管往年曾经参加过,但真要自己决断的时候,还是觉得头疼。
汪舜华却很惬意的和后妃皇子皇女命妇一起看戏。
帝后南巡,带回了大量的土特产,包括吃的喝的穿的以及各类艺术品,也包括高级人才;有治水的参谋的准备参加科考的,也有写诗文唱戏曲画画的,还有各种优秀的工匠。
江南人文鼎盛,经济繁荣,昆曲得到迅速发展,好剧迭出;不仅如此,庙堂之上的大臣们也热心投身期间。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时之间,人们不再以写戏曲为耻,反而堂而皇之的把自己的大名印在封面上;更有甚者,一些宗室为了得到爵位又没有才华,于是悄悄找人代做,东窗事发后,汪舜华处置了买方,对卖方倒没怎么处理,无疑助长了这股风气。
这个时期的昆曲,以历史剧最为数量多、质量高。此外,言情剧、官场剧也占据了重要位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包括女作家。他们相继被吸收到文林馆继续创作,尤其去年宋宝林事件后,朝廷彻底放松了文林馆的限制,包括李莹、卢允贞等一大批女作家被吸收进来。
除了夫差和西施、项羽和虞姬、汉高祖和吕后、戚夫人,汉武帝和陈后、卫子夫,汉元帝和王昭君,汉成帝和赵飞燕、赵合德,吕布和貂蝉,唐玄宗和杨贵妃这类爆款,甄皇后、苏小小等著名美女的情事也是咏怀的热点;当然,赵姬、吕后、武则天、刘娥、萧太后乃至妲己、褒姒、冯小怜、李师师也没少在戏曲舞台上露面;蔡文姬、谢道韫、苏惠、上官婉儿、薜涛、李清照、朱淑真同样得到无数作家的追捧。此外,帝王将相的功过得失、宫闱争斗、官场纷争也无不涉及。
帝王庙里的明君不能轻易讽刺,其他帝王就随意很多,尤其杨广、李隆基等毁誉参半的帝王极得作家们的喜欢;本来就不多的女性执政者更几乎都搬演了个遍,一会儿当正派、一会儿当反派,含沙射影,借古讽今,大家都懂。
李莹知道汪舜华不喜欢宋仁宗,至少不会标榜学习宋仁宗,偏偏这位皇帝在历史上名声很好,于是在老公的指点下扒拉出宋仁宗和遂国夫人王氏的畸恋。广大群众第一次发现,原来读书人口里的圣君不仅有宠妻灭妾的嫌疑,甚至还和寡妇掰扯不清,玻璃心顿时碎了一地;顺道发现,咦,原来他妈刘娥和老婆曹皇后居然都是二婚!
这时候怎么不说效仿贤君了?他可没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商妙玉则把笔触对准了宋仁宗的女儿兖国公主。公主和梁怀吉是否私通不重要,是否被折磨而死也不清楚,甚至到底是不是先患了精神病也不要紧,重点在于宋仁宗强行拉郎配凑成了一对怨偶,闹出了夜扣宫门的大事,最后活生生把掌上明珠逼疯。
有了这两出戏,汪舜华的耳根子立刻清净了很多,至少朝臣在论争的时候,不敢随意举宋仁宗的例子。
卢允贞撰写了长篇弹词《女巡按》,取材自唐朝才女黄崇嘏的故事。皆大欢喜的故事,自然大家都很喜欢。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领情,王恕就破口大骂,后面一水的学究点头赞成,妈的这年头怎么回事,朝廷命妇不想着老实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偏偏想着出来跟男人争着做官!世道变了吗?还是人心坏了!
——都是汪太后这个祸首!
卢允贞被骂的不轻,连带倪谦、倪岳也挨了不少口水。
倪谦无所谓,反正老婆已经名声在外了;但倪岳是个硬脾气的主。他在朝堂上其实已经被骂习惯了,但这回不一样,是老婆被骂,顺便怀疑了一下倪家的家风,实在不能忍,除了写了几首诗高度赞赏黄崇嘏,为老婆打气;还引经据典大骂一通——骂吧骂吧使劲骂吧,论骂架我姓倪的还没怎么输过,以后妥妥的也不会输,哼!
倪岳的妹妹倪淑静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一家子的读书人,尤其老爹和老哥是翰林出身,嫂子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女,后来嫁给同样名满天下的大才子王鏊,她的文化水平也实在值得期待。除了写诗使劲夸黄崇嘏,她还写同人,比卢允贞更过分。黄崇嘏不是父母死后没事到处看风景,而是从小订了亲,父母死后,被嫌贫爱富的未婚夫退婚;然后高官的儿子看上了她的才貌,想要抢劫。她连夜逃脱,正好朝廷发榜招贤,就跑去考试,结果拿到了头名状元,然后奉旨出巡,找到了仇人的证据,报了大仇,顺便埋汰了下攀龙附凤的前未婚夫;结果被公主看中,想要招为驸马,只好认罪。皇帝觉得这姑娘不错,但是留在宫里或者许给儿子可能留下干政的隐患,于是祸水外引扔给宰相的儿子周霖。正好周霖和黄崇嘏不仅是同榜前两名,而且一起办差,情谊深厚,于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跌宕起伏的故事,鲜明生动的人物,汪舜华看得很酸爽,倪岳看得很头疼——女人的脑洞也太可怕了,真敢想!王鏊更是嘴角直抽——幸好上面有三纲五常压着,否则真是消受不起;连倪谦也眼皮直跳——幸好早就把女儿嫁出去了,否则谁敢娶!
不仅如此,倪岳还以实际行动支持了老婆——和卢允贞合著昆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长盛不衰的畅销书。后代有人考证梁山伯是明朝宁波县令,祝英台是南北朝侠女,因为机缘碰巧葬在一起,这才衍生了这个传唱不朽的故事。但事实上,这个故事早在唐初就有记载,到明朝,情节已经相当完整。
以倪岳的才气和身份,肯定不会满足于写两个青年男女相知太迟的爱情悲剧。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那正是偏安一隅,世家当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时代。倪岳就把梁祝放在故事放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世家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会稽求学,见寒门子弟梁山伯温良敦厚,芳心暗许;然而残酷的现实一再提醒她,嫁给寒门子弟,不仅自己没有未来,而且牵连家族,累及子孙。英台担心自己泥足深陷,决定结束学业提前回家,梁山伯依依不舍送别。面对山伯的深情,英台进退两难,暗示他尽快到祝家提亲。山伯苦笑:“我出身寒门,难以高攀。”英台绝望离去。回到家中,兄长祝英华已经做主将他许给太守公子马文才。马公子人物俊朗,文武双全,英才却厌恶他身上的世家习气,更加怀念温厚的梁山伯。
梁山伯回乡途中,前来祝家拜访,这才知道同窗三年的兄弟居然是女儿身,然而一切已成定局。祝英华也发现妹妹的情愫,警告梁山伯两人并不相配,不要痴心妄想。山伯悔恨交加,不治而终,遗言将自己葬在英台出阁的必经之路上;英台出嫁途中前往祭奠,突然天崩地裂,于是投坟而死,双双化蝶而去。
荡气回肠的爱情,配上倪岳夫妇的文采,自然博得满堂喝彩。女眷们被梁祝的深情感动的同时,士子们却第一次发自内心的觉得现在真好,科举真好,给了咱们这些寒门子弟一条生路;否则像魏晋南北朝世家当政,真是连口汤也喝不着的节奏。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你不配[快穿]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原来是想谈恋爱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搞友情不香吗 清白之年 我被影后教做人 我在古代做皇帝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你又在乱来[电竞]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山海有归处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