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我在抗日卖军火元山子 > 第952章 发展规划四(第1页)

第952章 发展规划四(第1页)

1928年冬,为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绥远省政府以工代赈兴修民生渠,计划从黄河引水至归绥东部,因赈款不足,又向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贷借200万元补充经费。

1931年,为加快工程进度,阎锡山调动驻绥部队4000余名官兵参与施工,官兵与民工共同奋战,历时三年终于建成。

民生渠全渠长195华里,设有进水闸、分水闸10余座,可灌溉田地2.5万余顷,每年产粮250余万担,成为河套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灌溉渠,沿线兴起数十个村庄,移民纷纷在此定居垦殖。

此外,在王文景主管绥远屯垦区水利期间(1934-1937年),还勘测、设计并组织施工,开挖了川惠、华惠两条干渠,延伸灌溉范围至河套西部;在永济渠上改建百川渠(原新华渠)、西乐渠(原乐善堂渠),优化渠系布局。

在黄济渠上游开挖义惠渠、安惠渠,新增灌溉面积数万亩。同时,王文景结合当地传统埽工打坝经验,创新采用红柳、黄茨(当地耐旱灌木)与泥土混合筑闸,创建“草闸工程”,先在永济渠、杨家河试建,因成本低、抗水流冲击能力强,随后在各渠道普遍推广,大幅降低了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成本,也提升了渠道的通水效率。

工业发展是阎锡山推动两地经济近代化的核心抓手,其思路是“依托资源、兵工带动、民生为本”。山西凭借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1917年,阎锡山在太原创办山西兵工厂(后改称太原兵工厂),初期以生产武器弹药为主,随着规模扩大,逐步拓展至民用机械制造领域,工厂内设机器厂、炼钢厂、火药厂等多个分厂,不仅能生产步枪、火炮,还能制造机床、发电机、纺织机等民用设备。

兵工厂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兴起:为解决能源问题,政府在太原西山开办煤矿,修建铁路支线连接兵工厂,保障煤炭供应;为生产钢铁,在阳泉设立炼铁厂,利用当地铁矿资源冶炼生铁。

同时,太原周边涌现出一批配套小工厂,如生产机床配件的机械厂、加工煤炭的炼焦厂、制造水泥的建材厂,形成了以兵工为核心的工业集群。

除重工业外,阎锡山还注重发展轻工业以满足民生需求,1919年创办山西火柴局,利用晋南的硫磺、硝石资源生产火柴,因质量稳定、价格低廉,迅速占据华北市场,年产量最高达30万箱。

1921年创办太原平民工厂,下设纺织、针织、制鞋等车间,生产棉布、毛巾、袜子等日用品,产品不仅供应山西,还销往绥远、陕西等地。

为解决工业原料与产品运输问题,阎锡山力主修建同蒲铁路,1933年全线通车后,将大同的煤炭、阳泉的铁矿、晋南的棉花通过铁路运往太原,再将工业产品运往各地,极大地促进了山西工业的发展,至1936年,太原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山西工业产值在全国各省中位居前列。

绥远的工业发展则依托农业与畜牧业资源,以初级加工为主,服务本地需求。在包头,政府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创办包头制粉厂,引进德国先进制粉设备,日加工小麦50吨,生产的面粉不仅供应绥远各地,还通过铁路运往蒙古地区。

同时,依托绥远发达的畜牧业,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创办毛纺厂,利用羊毛生产粗毛呢、毛毯、毛线等产品,虽规模不大,但填补了绥远毛纺工业的空白。

此外,为配合垦殖与军事需求,政府在归绥设立小型机械厂,修理农具(如犁、播种机)与军用器械,在包头设立制革厂,加工牛皮、羊皮,生产皮靴、皮箱等,这些工业企业虽技术水平不高、规模有限,但初步构建了绥远的工业体系,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整合层面,阎锡山通过“统制经济”与“合作经济”相结合的方式,整合两地资源,构建区域经济网络。

在山西,政府设立山西省银行,发行“晋钞”,统一金融市场,同时控制煤炭、铁矿、硫磺等重要资源的开采与销售,确保工业原料供应稳定;推行“合作社”制度,组织农民成立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统一采购农具、种子,统一销售农产品,减少中间商盘剥。

如在晋南棉区,合作社统一收购棉花后直接运往太原纺织厂,既保障了纺织厂的原料供应,又使农民获得更高收益。

在绥远,政府依托垦殖与水利建设,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的经济结构,粮食产量的增长带动了粮食贸易,包头、归绥成为华北与西北的粮食集散地,每年有数十万担粮食通过铁路、公路运往各地。

民生渠等水利工程的建成,吸引了大量移民定居,促进了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沿线城镇如萨拉齐、托克托等地,中小商铺、旅店、运输行数量大幅增加,形成了围绕灌溉渠系的商业网络。

此外,阎锡山高度重视交通建设,除同蒲铁路外,在山西修建了太原至大同、太原至运城的公路,在绥远修建了归绥至包头、丰镇至集宁的公路,形成了以太原为中心,连接山西各县与绥远主要城镇的交通网络,加强了两地的经济联系,使山西的工业产品能够便捷地运往绥远,绥远的农产品能够及时运往山西,形成了“山西工业+绥远农业”的互补格局,推动两地经济整体提升。

阎锡山时期山西与绥远的经济建设,虽因抗日战争爆发、资金技术短缺等因素未能完全实现预期目标,且存在重工业(尤其是兵工)比重过高、轻工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两地的农业生产力、完善了水利基础设施、奠定了工业基础,推动了区域经济从传统向近代化的转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魔兵惊天录同人]惊天动地 (贞德x自创)  第十二声钟响  破晓之章  这个杀手是赘婿  逃荒:老爹雄起,大力妞儿躺平  源明录  三个小红帽一个大野狼  帝后业    世界战争名人传 第一部  红绿灯  女尊:转生魅魔之异世的奇幻冒险  全糖,去冰  林黛玉大战薛宝钗  梦回修仙路  游戏王PSY-CX  强制爱,偏执王爷强撩清冷白月光  阴四门  反派老大的腿部挂件  弃妃妩媚多娇,病娇皇子折断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