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大明锦衣卫2电影 > 012续(第3页)

012续(第3页)

赵莽用磁粉在地上画出磁场线,玉玺放在中心,汞铅合金置于光带最亮处。他翻开《汞齐炼银图谱》的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个奇怪的装置:磁石环绕银矿,汞蒸汽在中间凝结,旁边的注解说“磁引汞行,银自聚之”;《炼丹术》的对应章节则写着“铅为骨,汞为血,火为魂,三者遇光则化”。

“不是点石成金,是借磁场转化。”赵莽用算筹算出加热温度:“汞的沸点是360℃,铅的熔点是327℃,这个温度下,汞成蒸汽,铅呈液态,最容易被磁场影响。”他让二郎将合金放入特制的银坩埚,架在炭火上,温度计的水银柱开始缓慢爬升。

验房外的更夫敲了三更,坩埚里的合金开始冒泡,汞蒸汽带着刺鼻的气味升起,却被玉玺的光带拦住,像撞进了无形的网。蒸汽在光带中翻滚,渐渐染上淡淡的金色,滴落在冷却的铜盘上,凝成细小的珠粒——不是银的白,也不是铅的灰,是种暗沉的金黄。

二、首次的验证

赵莽用验金的硝石水检验珠粒时,指尖控制不住地发抖。硝石水遇到银会变浑浊,遇到铅会冒泡,遇到金则安然无恙——铜盘上的珠粒浸入溶液后,水面只泛起层细微波纹,像什么都没发生。

“是金!”二郎的声音劈了叉,他用天平称量珠粒,只有半钱重,却足以颠覆认知。用试金石摩擦,留下的条痕呈赤黄色,对照《天工开物》的金纯度表,恰好是58%,“爹,您真把汞铅变成金了!”

安东尼奥带着欧洲的光谱仪赶来时,赵莽正在重复实验。当汞铅蒸汽再次在玉玺光带中凝结,光谱仪的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金元素特征峰,虽然峰值微弱,却比背景噪音高出三十倍。“是原子核的转化!”老学者的眼镜滑到鼻尖,“磁场能量打破了铅和汞的原子结构,重新组合成了金!”

他在笔记本上画出示意图:铅有82个质子,汞有80个质子,在强磁场作用下,部分原子核失去质子,重新排列成79个质子的金——就像把两串不同的珠子拆开,再串成新的串。“只是转化率太低,”他指着数据,“十斤合金才能生成半钱金,还不够耗的炭钱。”

库斯科用结绳记录实验过程,绳结的节奏与玉玺光带的频率完全同步。“祖父说的‘大地的金属会歌唱’,就是这种转化!”他指着金珠,“不是凭空变出金,是让金属的‘歌声’换了调子。”

赵莽突然想起《炼丹术》里的话:“金非自生,乃他物所化,如蛹化蝶,需借东风。”这东风,原来就是玉玺的磁场能量。他让银匠打造更精密的磁场引导装置,用磁粉催化过的银片包裹坩埚,转化率果然提高了一成,金的纯度也升到了62%。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验房里的汞味与炭火味混在一起,竟生出种奇异的肃穆。赵莽望着铜盘上的金珠,忽然觉得“点石成金”的传说从未消失,只是从虚无的魔法,变成了可测量的科学——古代炼丹师或许早就观察到这种微量转化,却无法解释原理,只能归为“天工之力”。

三、转化的边界

卡洛斯的炼金术士闻讯而来时,赵莽正在测试不同金属的转化率。铅汞合金能生成金,铜锡合金只能生成银,铁镍合金则毫无反应——就像不是所有种子都能发芽,转化需要特定的“元素土壤”。

“这不是发财的门道。”赵莽挡住想偷学配方的术士,用光谱仪展示数据,“十斤合金得耗五斤煤,还得用玉玺的磁场,算下来比直接买金还贵。”他指着金珠上的纹路,“关键不在生成多少金,在证明原子能被磁场影响——这才是真正的发现。”

老学者在一旁补充:“就像你们的《九章算术》,不是为了算清账目,是为了找到计算的规律。转化的意义,在于理解元素之间的联系,而不是盲目追求黄金。”他带来的欧洲实验记录显示,强行提升功率只会让金属变成毫无用处的废渣,像被揉乱的纸团。

赵莽把转化原理刻在石碑上,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原子核如串珠,磁场如巧手,能拆能串,却需能量,且不可强求。”他让石匠在旁边刻了道公式:转化效率=磁场强度×元素适配度÷能耗,清晰地标明了技术的边界。

泉州港的银匠们很快从实验中得到启发。他们用类似的磁场原理处理银矿,虽然不能生成黄金,却能让银的纯度提升至99.99%,还能分离出以往无法提取的微量铂金。“原来转化不只是变金,”老银匠捧着新炼的银锭,“是让每种金属都回到它该有的样子。”

四、规律的启示

崇祯二十年的春分,赵莽在海神庙举办了场特殊的展示。他当着各国使者的面,用公开的步骤演示汞铅转化:3:7的比例,360℃的温度,玉玺光带的照射,最后得到的金珠虽然微小,却足以让所有人看清转化的过程。

“这不是秘密,是规律。”他对使者们说,“就像水能结冰,冰能化水,元素也能在特定条件下转化,只是人类才刚开始理解。”他把金珠分给众人,颗颗细小如砂,却重如千钧——里面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新认知。

卡洛斯的使者带回了转化原理,欧洲的科学家们不再沉迷于寻找“哲人石”,转而研究磁场与原子的关系。他们在信里称赵莽的发现是“炼金术的重生”,只是这次,重生在科学的土壤里。

库斯科用结绳记录下完整的转化过程,绳结的节奏与原子振动的频率完全一致。“这是大地写给人类的信,”他说,“以前我们看不懂,现在终于知道,信里写的不是如何索取,是如何理解。”

赵莽在验房里保留着那两卷书,《汞齐炼银图谱》与《炼丹术》被装订在一起,中间夹着张光谱图——金元素的特征峰像座小小的山峰,立在铅和汞的峰峦之间,像在诉说元素世界的隐秘联系。

清明的雨落在窗棂上,赵莽望着坩埚里缓慢转化的合金,忽然明白转化的终极意义:不是让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而是证明万物皆有关联,就像铅与汞能在磁场中相遇成金,不同文明也能在理解中共存。

那枚58%纯度的金珠,被嵌在了海神庙的石碑上,旁边刻着:“转化的真谛,在于发现规律,而非颠覆规律;在于敬畏自然,而非征服自然。”

而验房里的蒸汽机还在运转,为磁场装置提供稳定的能量,脉冲信号与比邻星的频率共振,像在向宇宙宣告:人类终于读懂了那封关于转化的信,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了谦逊的回信。

可控的转化

一、能量的差异

崇祯二十年的芒种,泉州港的货栈里堆着两箱特殊的矿石——一箱来自墨西哥的银矿,带着浓郁的硫磺味;另一箱来自辽东,矿石表面结着层白霜。赵莽正用玉玺仿制品测试它们的反应,当玉玺光带扫过墨西哥矿石时,光带突然变亮,像被点燃的引线;扫过辽东矿石时,光带只微微颤动,像风中的烛火。

“能量强度差了三成!”二郎的算筹在日志上划出两道线,墨西哥矿石对应的磁场强度曲线陡峭如崖,辽东的则平缓如坡,“难怪上次在辽东做转化实验,金的纯度只有42%,远不如泉州的58%。”

赵莽翻开实验日志,指尖划过不同产地的记录:波托西银矿的反应强度是泉州的八成,长安附近的矿石只有五成,最弱的是欧洲运来的样品,勉强达到三成。“玉玺的能量不是凭空产生的,”他指着地图上的地磁线,“它与地下的矿脉相连,银矿越丰富的地方,地磁能量越强,反应自然越剧烈。”

库斯科用结绳记录下能量差异,红绳结的数量代表强度,墨西哥矿石对应的绳结密密麻麻,辽东的则稀疏得多。“就像不同的泉眼,有的涌水,有的滴水,”他摸着绳结,“大地的能量不是均匀的,转化也要看‘水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安东尼奥带来的地磁仪验证了这个发现。仪器显示墨西哥银矿带的地磁强度,确实比辽东高出32%,与实验日志的转化率差异几乎吻合。“这证明转化效率与地磁能量严格正相关,”老学者在日志上写下结论,“不是偶然的奇迹,是可测量的物理现象。”

验房里的坩埚再次沸腾,这次用的是墨西哥矿石提炼的汞铅合金。在更强的磁场作用下,金珠的生成速度明显加快,纯度达到了65%,比辽东样品高出近两成。赵莽在日志上画了个简单的公式:转化效率=地磁强度×0.618(黄金的元素常数),计算结果与实际误差不超过5%。

二、20进制的刻度

赵莽发现加热时间的秘密时,正用玛雅20进制换算实验数据。他试着按“5”的刻度控制加热时间——5刻钟(75分钟),得到的金珠纯度最高;按10刻钟加热,纯度反而下降到50%,像水过满则溢。

“是原子重组的节奏!”他突然想起黄金面具的星图坐标,“玛雅人用20进制记录星辰运行,因为这是宇宙的自然节奏之一。原子转化也有自己的节奏,跟着节奏走,效率才最高。”

二郎用漏刻计时,严格按20进制划分加热阶段:0-5刻钟升温,5-10刻钟保温,10-15刻钟冷却,15-20刻钟稳定——每个阶段的金珠生成量都呈现完美的曲线,像按乐谱演奏的旋律。

最惊人的是“5”的倍数节点:5刻钟时,金的纯度出现第一个峰值;10刻钟时短暂下降;15刻钟时达到第二个峰值,比第一次高10%;20刻钟时稳定在最高纯度,与玛雅星图上的“黄金分割点”完全对应。

“这就是古代炼丹术说的‘火候’!”赵莽翻开《炼丹术》,里面“五运六气”的记载,竟与20进制的时间节点暗合,“他们用‘刻’‘炷香’来计时,其实是在无意识地遵循20进制的节奏,只是没总结出规律。”

卡洛斯的炼金术士按欧洲的12进制计时,结果金珠总是含杂质。当赵莽教他们用20进制调整时间,转化率立刻提升了20%。“不是我们的方法错了,是计时的尺子不对,”术士的日志里,第一次出现了玛雅数字符号,旁边用拉丁文标注着“宇宙的节拍”。

赵莽让工匠打造了20进制的铜制计时器,盘面刻着玛雅符号,指针每走一格代表3分钟,正好对应原子振动的一个周期。“转化就像煮茶,”他对学徒们说,“水温够了,时间不对也白费;时间对了,水温不够也不成,两者都得按规律来。”

三、规律的证明

泉州港的天文学家们聚在验房,见证赵莽的“规律验证”实验。他们随机选取三种矿石:墨西哥的、辽东的、泉州本地的,按地磁强度计算理论转化率,再用20进制控制加热时间,最后得到的金珠纯度,与预测结果误差不超过3%。

“这才是炼金术的真相!”老博士捧着实验日志,上面的曲线与星图的轨迹惊人地相似,“不是靠咒语和魔法,是靠对地质、天文、数学的综合理解。古代的智者们或许没说出原理,但他们的方法暗合规律。”

赵莽把实验过程制成图谱,分三部分:左侧是各地的地磁强度表,中间是20进制的时间刻度,右侧是对应的转化率曲线,三者像齿轮一样严丝合缝。“这图谱能预测任何地方的转化结果,”他说,“知道地磁强度和加热时间,就能算出能得到多少金,纯度如何。”

库斯科的结绳图谱与实验图谱并排挂着,绳结的排列与曲线的起伏完全同步。“印加人早就用绳结记录这种规律,”他感叹,“只是我们花了几百年才看懂,原来‘大地的歌唱’是有乐谱的。”

卡洛斯的使者带着图谱回到欧洲,国王组织科学家重复实验,结果完全一致。欧洲的学术期刊第一次刊登了带有玛雅符号的论文,标题是《地磁与20进制:揭开炼金术的面纱》,作者栏里并列着赵莽、安东尼奥和库斯科的名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正在古墓现场直播  我今来见白玉京  重生成疯人院的小可怜后,杀疯了  我的航海  向哨:万人迷今天也在认真净化  末日游戏:负状态缠身,我被萌系少女救赎  港片综界:开局觉醒双系统  技能全神话?抱歉,我掠夺的!  用户34792676的新书  重回80,成功从拒绝入赘开始  穿回七零绝色炮灰带崽随军  末世之龙帝纵横  武学宗师张三丰  侯府负我?战王偏宠,我血洗侯府  诡笑天师:我在人间抓鬼搞钱  苟在宗门当大佬  家姐无敌老六,我好像不用努力了  为了活命,处处吻怎么了  虚界觉醒  四合院开局强行收了秦京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