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液定轴
制作导航仪的核心,是找到能同时“看见”地球与半人马座的物质。赵莽在星尘炉的电解池里做了七十四次实验,最终发现当纳米银液中混入万分之一的星尘砂时,液体表面会浮现出稳定的双星影像——地球像颗蓝绿色的露珠,半人马座a星则是团跳动的银火。
“这是量子纠缠的镜像效应。”他用银针搅动银液,两个星影随之旋转,却始终保持着精确的角度。《汞齐炼狱》中“银分两地,态若孪生”的记载此刻有了实体:电解池里的银液与半人马座方向的宇宙射线形成了纠缠,就像用根无形的银线,将太阳系与4.2光年外的恒星系拴在了一起。
导航仪的外壳用月球银矿铸造,呈十七面体,每个面都嵌着块石英窗。当赵莽将活化后的银液注入核心舱时,十七面窗同时亮起,每面显示的星图角度都不同,合起来恰好是从地球到半人马座的三维视角。最神奇的是中心的银液腔,液体不随导航仪的转动而晃动,始终保持着初始的水平状态——里面的纳米银颗粒在量子效应下,锁定了宇宙空间的绝对坐标系。
老工匠阿贵试着将导航仪埋进土里,再挖出来时,银液显示的位置竟分毫不差。“它怎么知道自己在哪儿?”赵莽指着银液中悬浮的铁-60微粒:“这些天外来客记得超新星的位置,就像航船记得港口的灯塔。”
二、误差千分
第一次校准实验选在冬至夜。泉州港的星空格外清澈,赵莽将导航仪与星尘炉的镜阵对接,让第谷超新星遗迹的光通过汞镜反射,注入导航仪的银液腔。液体瞬间沸腾起来,表面的星影开始剧烈抖动,数字显示的距离从“4.2±0.5光年”慢慢收窄,最终定格在“4.217±0.093光年”。
“误差不到0.1光年!”负责记录的学徒手都在抖。这个精度意味着,按导航仪指引的航线飞行,飞舟不会错过半人马座的任何行星——这比传统星图的误差缩小了百倍,相当于在泉州港能看清北京城里的一根银针。
校准的奥秘藏在银液的浓度里。赵莽发现当纳米银的浓度为1.421克升时,银液对超新星辐射的敏感度达到峰值。此时每粒银珠都像个微型接收器,能捕捉到142.1赫兹的星际氢辐射,这种辐射在宇宙中均匀分布,是天然的“距离标尺”。
更精妙的是导航仪的补偿机制。地球公转造成的位置偏移、星际尘埃的光折射,都会被银液中的量子纠缠自动修正——当赵莽在导航仪旁放置块月球银矿,银液显示的距离立刻增加了38万公里(地月距离),移除后又瞬间恢复原值。“就像用两根银线牵着的秤,”赵莽解释道,“一根连地球,一根连超新星,永远错不了。”
某个满月夜,西班牙传教士偷偷潜入工坊,想偷走导航仪的图纸。当他摸到导航仪时,银液突然爆发出强光,在他手心烙下玛雅数字的“盗”字。直到他虔诚道歉,印记才慢慢消退——这是赵莽按《星尘篇》加入的防御机制,银液能通过量子态识别使用者的意图,只对心怀敬畏的人显露出精确坐标。
三、星轨活图
导航仪最惊人的功能,是能实时显示星际航行的动态轨迹。赵莽在银液中加入微量的月球银矿砂,液体表面立刻浮现出条银色的航线,像条活的银蛇,在星图中缓慢游动——这是考虑了太阳引力、星际风等所有干扰因素后的最优路径。
“飞舟走快了,它会提醒减速;偏航了,银液会自动拐向。”阿贵看着导航仪演示,当模拟飞舟偏离航线十七万公里时,银液突然泛起涟漪,航线末端的银点开始闪烁,发出142.1赫兹的嗡鸣。这种反馈速度比光速还快,因为量子纠缠不需要传递时间。
导航仪的核心部件是块“纠缠银片”——将同一炉炼出的银液分成两份,一份留在导航仪,另一份将随飞舟升空。两地的银液会保持完全同步的量子态,飞舟的实时位置能通过银片的共振传递回来,在地球的导航仪上精确显示。
赵莽做过次大胆的实验:将飞舟模型放入星尘炉模拟升空,同时转动地球仪模拟行星运动。导航仪的银液中,代表飞舟的银点真的开始移动,每小时移动的距离正好对应“0.1光年”的刻度——这意味着,即使飞舟远在数光年之外,地球也能通过量子纠缠,知道它的精确位置。
“《星尘篇》说‘银链不断,定位不偏’。”赵莽抚摸着导航仪的外壳,上面用纳米银刻着半人马座的a星与β星。这两颗恒星在银液中的影像格外明亮,因为它们的银元素丰度最高,与导航仪的银液能产生最强的共振——就像老朋友之间的默契,无需言语就能感知彼此的位置。
四、向星而行
顺治八年的春分,泉州港的飞舟终于装上了量子导航仪。赵莽将导航仪嵌在驾驶舱的中央,银液腔的上方开了个天窗,让第谷超新星的光能够直接注入。当第一缕晨光穿过天窗,银液中的星图突然定格,半人马座的方向射出道银色的光束,在舱壁上投下清晰的航线。
“误差0.07光年。”赵莽在航行日志上记下这个数字。飞舟的船员们轮流凝视银液,看着那颗代表地球的蓝点与代表目标的银点慢慢靠近,心中的恐惧渐渐被期待取代——有了这台导航仪,他们不再是盲目闯入宇宙的探险家,而是沿着银链走向邻居的访客。
启航前,赵莽给导航仪做了最后一次校准。他将从秘鲁带来的铁-60同位素样本贴近银液,液体立刻显示出1572年超新星爆发时的位置,与现在的遗迹坐标形成条时间轴——这台仪器不仅能定位空间,还能锚定时间,用四百年前的宇宙事件作为永恒的参照点。
飞舟升空的刹那,导航仪的银液剧烈沸腾起来,代表飞舟的银点挣脱地球的束缚,沿着预设的航线开始移动。留在工坊的备份银片同时亮起,与飞舟上的银液保持着完美的共振。赵莽看着工坊里的同步显示,知道即使飞舟飞到宇宙边缘,地球也能通过这对纠缠的银液,知道它的确切位置。
泉州港的人群望着飞舟变成个光点,最终消失在半人马座的方向。赵莽站在星尘炉旁,手中的导航仪还在微微发烫。银液中的星图已经更新,地球的蓝点旁多了行小字:“已航0.01光年”——这是人类文明用银的智慧,在宇宙中迈出的精确一步。
夜幕降临时,赵莽将导航仪的图纸封存进银盒。图纸的最后画着个简单的装置:两块纠缠的银片,分别连接着地球与半人马座。他突然明白,量子导航仪的真正意义,不仅是精确的定位,更是让人类知道:在浩瀚宇宙中,我们从不孤单——因为银的量子纠缠,早已将地球与星辰连在了一起。
三星同辉:导航仪上的文明共鸣
泉州港的秋雨总带着咸腥气,赵莽将最后一块星图银片嵌入导航仪时,指缝间的纳米银粉在烛光下泛出蓝晕。这是第七十四次调试,银液腔里的量子银珠终于稳定下来,在三棱镜般的界面里,三张截然不同的星图正缓缓旋转,像三片被银线串起的秋叶。
一、三图同框
“东家,《步天歌》的‘毕宿’对上了!”阿贵的手指点在导航仪左侧,那里的中国星图上,二十八宿中的毕宿正发出柔和的红光。顺着他的指尖向右移动,经过中间玛雅银河图的“猎人星座”,最终落在右侧超新星遗迹光谱图的某段蓝线上——三个标记精准地叠在同一个光点上,误差不超过界面上的一根银丝。
这个光点就是半人马座a星。
赵莽按下导航仪侧面的银质旋钮,界面瞬间放大。中国星图上,《步天歌》描述的“毕宿主弋猎,其形像毕网”清晰可见,毕宿五颗亮星组成的网形,恰好罩住a星;玛雅银河图上,对应位置是“库库尔坎的银蹄”,羽蛇神的蹄印标记与a星完美重合;最右侧的光谱图里,a星的特征谱线(486.1纳米的氢a线)上,竟用纳米银粒拼出个微型的玛雅数字“0”。
“不是巧合。”赵莽用银针拨开银液表面的气泡,三幅星图在半人马座区域的重合度达到了惊人的97%。中国星图的“天关”、玛雅图的“星门”、光谱图的“辐射峰值”,在导航仪上指向同一个坐标——那里是半人马座的一颗类地行星,距离地球4.2光年。
最震撼的是细节对应。《步天歌》记载的“参宿七星明烛宵”,七颗星的间距在导航仪上显示为17光年,这与玛雅图中“七燧石”的间距标记完全一致;而光谱图上这七颗星的银元素丰度,恰好与《汞齐炼狱》记载的“七星银矿”成分一一对应。
“就像三个人画同座山,”阿贵喃喃道,“中国人画的是山形,玛雅人画的是山路,天外来客画的是山石——最后拼起来,分毫不差。”
二、银液译星
导航仪的神奇之处,在于能让三种星图“对话”。赵莽发现,当量子银液的温度保持在42.1c时,中国星图的二十八宿会自动翻译成玛雅的星座符号,而光谱图的谱线波动,会转化为《步天歌》的七言诗句。
“看角宿!”学徒突然喊道。界面上,中国星图的角宿二(红色超巨星)正在闪烁,对应的玛雅图位置立刻跳出“火鸟之心”的象形文字;光谱图上,这颗星的碳元素谱线开始起伏,银液中随之浮现出“赤焰千里,碳骨为魂”的汉字——三种表述,说的都是角宿二的演化阶段(碳星)。
这种“翻译”的密钥藏在银液的量子态里。纳米银颗粒在不同文明的星图间充当“中介”:当识别到中国星图的“紫微垣”,银粒会调整自旋方向,与玛雅图的“世界树”区域形成共振;而光谱图的铁-60谱线出现时,银粒又会排列成《步天歌》中“客星犯紫微”的图案。
最惊人的翻译发生在半人马座的宜居带。中国星图标注“天府星”的位置,玛雅图称为“玉米神的摇篮”,光谱图则显示该行星的大气中存在氧气和甲烷——三种信息指向同一个结论:这是颗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
“不是巧合,是有人故意安排。”赵莽盯着那个重合点,银液在那里形成了个微小的漩涡,里面漂浮着三种文明的符号:汉字“人”、玛雅“人”形符号、以及一个由碳氢氧原子组成的分子结构。“他们想让我们知道,不同文明对宇宙的认知,本质上是相通的。”
某个雷雨夜,导航仪突然自行启动。三种星图在界面上快速切换,最终在半人马座的某个暗星云处停下。中国星图标注“虚宿”(代表虚无),玛雅图标记“黑暗之门”,光谱图则显示这里的银元素异常富集——银液翻译出的共同信息是:“此处可通,需银为匙”。
三、同源之证
导航仪的深度校准,揭示了更震撼的事实:三种星图不仅在半人马座重合,其起源也指向同一个“信息源”——1572年的第谷超新星。
赵莽将超新星遗迹的坐标输入导航仪,三种星图同时亮起。中国星图上,超新星的位置标着“客星出,天下变”(《明史·天文志》记载);玛雅图用象形文字记录“库库尔坎的银泪”;光谱图则清晰显示出该超新星的银-107同位素特征峰——三者的时间记录精确到天,都指向1572年11月11日。
更关键的是,三种星图对超新星的物理参数描述完全一致:
-中国星图的“光可鉴物,七日乃衰”,对应亮度峰值(-4等)和74天的可见期;
-玛雅图的“十七道银辉射向大地”,对应超新星抛射的17股星尘流;
-光谱图的银-107银-109比值1:17,与前两种星图的数字标记形成完美呼应。
“这颗超新星是个‘广播塔’。”赵莽突然明白,“它向宇宙广播了自己的参数,地球的两个文明(中国、玛雅)和发送光谱图的地外文明,都接收到了同一个信号。”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用户34792676的新书 重生成疯人院的小可怜后,杀疯了 武学宗师张三丰 末世之龙帝纵横 苟在宗门当大佬 穿回七零绝色炮灰带崽随军 末日游戏:负状态缠身,我被萌系少女救赎 重回80,成功从拒绝入赘开始 虚界觉醒 侯府负我?战王偏宠,我血洗侯府 诡笑天师:我在人间抓鬼搞钱 港片综界:开局觉醒双系统 向哨:万人迷今天也在认真净化 我正在古墓现场直播 技能全神话?抱歉,我掠夺的! 我的航海 我今来见白玉京 为了活命,处处吻怎么了 家姐无敌老六,我好像不用努力了 四合院开局强行收了秦京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