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中有载,李廷珪墨之耐用堪称一绝。研磨之后,边缘锋利如刀,足以裁纸无碍。昔有人以李廷珪墨抄录整部《华严经》,直至研磨掉墨条仅一寸之余,尚未完成;更有甚者,每日书写五千字,竟耗时十年才将一枚李廷珪墨耗尽。这些都是李廷珪墨独一无二的特性,也正是鉴别其真伪的最佳方法所在。”
林之淡然开口,道:“然而,两害相较取其轻。无论是在炼墨修行,抑或是用于灵符刻画与法宝雕琢,皆容易损及墨宝的本质。如此看来,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最为简便且最为实效。”
“此子眼光独到,反应敏捷。”
周老微微一笑,赞许之余,悠悠吟道:“昔有世家子弟不慎将一锭李廷珪真灵墨遗落于灵泉池中,历经一年之久,该子弟偶然临池饮水时,又失手将一件金质法器投入池内。遂命擅长水系神通之人打捞,一同寻回墨宝,其色泽依旧,内外如初,毫发未损。”
“浸润于灵泉水中,观李廷珪真灵墨的变化,此乃检验真伪最为简易可行之法。这真灵墨质地坚硬细密,犹似玄玉一般,纵然置于水中千年,亦不会有任何消解。”
话音刚落,周老手中托起那块李廷珪真灵墨,指向其上模模糊糊的铭文标识,说道:“诸位请仔细观看,为何此款识显得如此模糊不清。据吾推测,必是有人以此法验明过真伪。墨锭上的蟠龙图案以及‘御墨’二字,均以金砂细细勾勒,故而在水中难以溶解;唯独此款识部分,涂抹了赤霞丹漆,久泡水中,丹漆便会逐渐化解,致使款识变得模糊难辨。”
“哗哗哗……”
四周听众们聚精会神地倾听周老的剖析,不禁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此刻,林之心头涌动着万千感慨。对于墨锭上模糊的款识,众人都已留意,但却未曾深思熟虑,甚至将其视为疑点。唯有周老,洞察秋毫,由疑点入手,推理出令人信服的事实真相。这般眼力、这般心思、这般修为与素养,怎能不令人赞叹不已,生出由衷的敬仰之情。
此刻,林之终于深刻体悟到,何谓知识之力。他从众人眼中看到了发自肺腑的尊崇之意,深知他们已被周老深厚的学识所征服。
就在这一刻,在热烈的掌声之中,林之身体微微颤抖,仿佛有一道灵光划过脑海,一个念头瞬间浮现出来。
他也渴望成为这样的人物!即便依靠自身的特殊能力,能够在困境之中洞察迷雾,揭示事物真相,但如果仅仅说出事实本身,却无法阐明背后的道理,又有谁能真正信服呢?况且,即便是周老,也不是仅凭主观臆测断定真伪,而是凭借确凿无疑的证据,赢得了众人的认同。
因此,自己的道路依然漫长,还需潜心修炼学习。
蓦然间,林之意识到,这次参与交流盛会的所得,远胜于翻阅数十本古籍珍藏心得。无怪乎高德全大师曾对他和俞飞白二人概括归纳出收藏之道的三个层次:一是博观约取,遍览群书,比他人见识更广,机遇自然也会更多。
二是知行合一。书中汲取的知识,必须结合实物予以印证,在实践中运用和领悟,方能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免蹈纸上谈兵之覆辙。否则,恐怕难免闹出按图索骥那样的笑柄。
尽信古籍,不如无书。古籍中的见解,有时的确正确无误,却又可能谬误丛生。要辨明是非曲直,唯有依赖自身修行感悟的积淀与洞察。
然而,这修行体验的积累,并非单靠个体独自探寻就能轻易达成。毕竟我神州大地,拥有数千载深厚的历史底蕴,所蕴藏的修炼资源及秘宝何其繁复浩渺,个人之力,实难以尽数掌握。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同时穿越:超脱万界全凭自身努力 逼我搞事业是吧? 带着仙主去修行 重生之神话修仙道 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霍格沃茨之赫敏家的冥界访客 混沌无极,踏破虚空 仙子,我看你也是风韵犹存 民俗方术:我才是大凶命格? 异世:我能召唤天庭仙班 妖祸人间,我为武圣 谁懂啊,我的死对头竟是逆天奶娃 庇护家族万年,你要我献祭自身? 多子多福:进了魔宗,我取而代之 我有帝心一颗敢问帝路在何方 他的信息素是猫薄荷 我以凡骨斩妖邪 凡人:我,张铁,天道酬勤! 别人修炼异能,你挖墓掘坟 星路尽头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