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也就是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通常是指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一种伦理学说,最着名的支持者如英国的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杰里米·边沁和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在中国,战国思想家墨子以功利言善,是早期功利主义的重要代表,但是,义利之争,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已经开始了,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只要是人,无论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都势必面临着这两方面的思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这不仅关乎个体,更关乎个体的总和。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边沁和密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痛苦占优的时候,其行为就会走向幸福的反面,就会寻求外界力量的解脱;听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这也符合人类天生的‘趋利避害’的本能。
但是,关键的问题是,对于‘幸福’这个词的定义本身就是模糊的。
边沁认为,幸福没有高下之分,口腹之欲和心智之养没有什么区别,但另一位哲学家却认为,幸福是有高下之分的,这个人就是英国着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社会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穆勒。
穆勒认为,如果所有人都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计算利害得失,则社会终将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这样的功利观念,只会让人醉心于追逐眼前的快乐和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只会让人在勇敢和怯懦之间,毫不犹豫的、心安理得的选择后者。
但实际是什么呢?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同‘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头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说的再粗俗一点,我们都阅读过低俗小说和高雅书籍,虽然两者都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如果我们要慎重的地选择其中一本书送给子孙后代的话,估计大部分人,肯定是毫不犹豫的会选择后者。
那也就是说,我们本能的就给这看似相同的快乐在内心进行了高低的区分,因为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自己以及后代做一个高尚的人,能够享受高级的快乐。而且更要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幸福真的没有高尚和庸俗之别,那么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变得平庸,劣币终将驱逐良币。
事实上,人类语言中存在‘高尚’与‘庸俗’这组反义词,本身就告诉我们,人类追求的幸福,肯定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再者,如果功利主义认为的‘人类由痛苦和快乐主宰,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追求快乐的最大化,是只要使快乐的程度在总体上超过痛苦就是幸福最大化了’,那法律的立场和判决的标准也就变成了‘是在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多数幸福’,而这一想法,不仅会带来‘多数暴政’,更忽略了对于个体权利和尊严的追求,甚至于会让很多人,假借多数之名,肆意侵犯和践踏人权。
所以,穆勒提出了与之完全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从长远看,只有尊重个体的自由,才能引导人类走向最大幸福”,宁致远说道。
“那接下来的推导,是不是就自然是‘只要行为不妨害他人,法律就不得干涉’了,也就是你们嫌疑人经常说的那句‘法无禁止皆可为’了,对吧,哈哈”,李管教微笑着说道。
“是啊,刚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再往后看,就像我刚说的悖论随处可见一样,穆勒自己也往悖论的方向进了一步,本来他说的好好地,他认为对于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来说,个人就是最高的主权者,根据这种观点再往下推导,似乎就可以推导出‘自杀是被允许的’这一结论了,因为人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嘛。
但穆勒估计是显然不同意这种结论的,所以他没有在这个方向上再进一步,甚至于他还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就是说‘自由原则不允许一个人有不要自由的自由,而允许一个人让渡自己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自由’,这就有点耍滑头的感觉了,无论语言包装的多么高大上,本质上都是耍滑头而已。
除了这种‘自杀可以随意为之的观念’在人们天然的感受上不愿意承认的这一点,还有一点更为可怕,那就是如果按照功利主义所说,只是根据快乐和痛苦来作为人生的福祉,那么当一个人的痛苦远超快乐时,他就有权终止自己的生命。
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有一点我们很难忽略,那就是对某些人而言,他们的出生本身就是带着巨大的痛苦的,像那些生来就是有严重的生理或者身体障碍和缺陷的残疾人,那他们难道一生下来就不配活下去了吗?
因为人再自由,讲白了你都可以因为这样那样的缘由选择死亡,但却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这本身,拿到不就是一种悖论吗?
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在他的巨着《旧制度与大革命》里写过一句话:‘谁要求过大的独立自由,谁就在寻求过大的奴役’,这句话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缺少了道义约束的自由,那就是一种另类的放纵,往往开启的,是另一条通往奴役的道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从传统的道义论的角度而言,人类的尊严那是先天的,是超越经验的,而不是人类理性计算得失的结果。就像哲学家康德所说:‘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所以人不能被当成手段来对待,如果为了逃避一种痛苦的情形,就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就是把人当成了一种解脱痛苦的手段来使用,这没有把人当成目的来尊重。
所以,自然的就能推导出,从传统的道义论的角度来讲,人无权处置自己的生命,自杀是完全错误的,是不被允许和接受的,这种道义论的限制可以对自由进行合理的约束,防止人们因着无节制的自由走向放纵的毁灭。
由此也不难看出,穆勒式的自由主义对人性有着过高的估计,但是人性总有幽暗的成分,如果缺乏必要的道义约束,人的幽暗会因着自由而被无限放大,就像人们习以为常地认为,人会因为自由选择高尚,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很多人并不喜欢高尚的事物,甚至还往往更喜欢卑下,尤其当人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都说读史可以明智,‘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语出自《圣经旧约传道书》第一章第九节,说是世界万物是上帝在创世纪的时间都安排好的,所以,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
所以,我个人觉得,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就像我们不可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一样,按照对等的原则,我们也就不能自发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就是对自己生命赤裸裸的不尊重。
我们只能把这个权利交给自己之外的某个主体,是客观的自然界的死亡也好,还是在生活中一些不可避免的灾难带来的死亡也好,最起码,我们个人是不能主动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无论是出于什么理由。
理性的出现,就是让我们认识到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而后无论在生活中碰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通过理性的思考,引导我们做出理性的行为,这种行为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对于生命的不尊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自杀就是一种对生命的亵渎。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对于社会道德的约束一旦松弛,每个人都拥有毫无任何限制的自由之时,也是社会必将陷入大乱之时,到那个时候,人们会天然的愿意甘心奉上自己的一切自由,接受权力的统一带来的秩序与安全,也就是说,没有限制的个人自由跟没有约束的权力专断不过是一体两面。
同样,没有约束的对于自己生命的处置权和绝对的自由权,也即每个人都拥有毫无任何限制的自身自由之时,也是一个人迈向自我疯狂和毁灭之时,人类可以毁灭,但生命是永恒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永恒而去追逐毁灭呢?”
宁致远认真的说道,李管教微微一笑,从抽屉里拿出了一罐可乐,递给了宁致远,宁致远先是一怔,没等他反应过来,李管教便又拿回去亲手打开了瓶盖,把瓶盖扔到垃圾桶里,又重新递给了宁致远。
“看来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权衡,处处都是艺术,哈哈”,李管教说道。
宁致远瞬间转过神来,因为在看守所能买的物品目录里,是肯定不会有罐装可乐这个东西的,这种包装太危险,宁致远双手接过可乐,深吸了一口气,喝了一口,这是他被抓进看守所之后,第一次,再次品尝到可乐的味道。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冷感 入赘小少爷(女强 憋尿) 齐神补天,法力无边 覆水可收 无限 无路可走,请君入瓮(1V2) 一个人赏樱 朝辞白帝 恰似梨花又香风 携剑之言 文豪龙套 穿成团宠,大佬们抢着给我送别墅 一个人赏樱(H 短篇合集) 雪落下就吃掉他 快穿之病娇大佬不能撩 凡人修仙魔仙韩立 治愈系小萌崽的团宠人生[快穿] 欲望同人小说—唐晶,乐乐,杜丽的故事 穿进全息游戏搞基建 剑宫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