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2点,团队到渤海新区的员工餐厅用餐。
餐厅为团队准备了自助餐,菜品包括渤海湾特色的清蒸皮皮虾(每只约150g,共200只)、油焖大虾(每只200g以上,共150只),还有京市烤鸭(2只,片成80片只)、沪市红烧肉(5kg)、粤式炒时蔬(3kg),主食有扬州炒饭(10kg)、小笼包(200个),饮品包括橙汁(10L)、苹果汁(10L)、矿泉水(50瓶)。
用餐期间,陈悦接到阮梅助理的电话,助理在电话里说:“陈经理,阮董吩咐,TVB的宣传部已经在官网和社交媒体发布了纪录片的预热预告,预告时长30秒,包含今天拍摄的办公区和实验室片段,官网点击量1小时内突破5万次,香江的《明报》《大公报》也发了预告新闻,阮董让你跟纪录片团队说,有需要TVB配合的,比如调派资深剪辑师、提供历史纪录片案例参考,都可以随时提。”
陈悦挂了电话,把消息转达给张默,张默高兴地说:“太感谢阮董的支持了,预热效果这么好,咱们更得把片子拍好!后续要是需要参考TVB之前拍的《长三角影视链建设纪实》,还得麻烦陈经理帮忙协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悦点头:“没问题,我这就跟阮董助理反馈,确保你们能及时拿到参考资料。”
下午1点30分,团队继续拍摄实验室的成品检测镜头。
赵芳将上午萃取得到的有机相送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启动检测程序——仪器屏幕上显示出元素含量曲线(钕含量82.5%,铽含量3.2%,镝含量1.8%,其他稀土元素12.5%),检测结果显示纯度99.99%,符合标准。
1号机拍摄仪器操作的全景,2号机拍屏幕数据的特写,3号机拍赵芳记录数据的中景,三个镜头同步推进,顺利完成拍摄。
随后,团队对周明进行采访,张默担任采访人,坐在周明对面,手里拿着采访提纲(共15个问题,包括技术研发难点、合作意义、项目目标)。
周明面对镜头从容回答:“咱们这套‘低温萃取-精密提纯’技术,最大的难点是在保证纯度的同时降低能耗,研发初期,我们用传统方法做小试,能耗一直降不下来,后来跟龙国稀有矿产研究院合作,调整了萃取剂配比和温度参数,才把能耗从820千瓦时吨降到656千瓦时吨,还提高了纯度。项目投产后,年产能5000吨,能为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行业提供高端稀有矿产材料,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采访持续了25分钟,录音清晰,画面稳定,张默确认所有问题都得到详细回答,宣布下午的拍摄任务完成一半。
下午3点,团队前往稀有矿产项目工地拍摄场地平整场景。
工地负责人王强(化名)穿着黄色安全帽和工装,接待了团队:“目前工地有300名工人,分成10个班组,24小时轮班施工,已经完成80%的场地平整(总面积200亩,已平整160亩),开挖土方量12万立方米,接下来要开始打地基,计划投入20台打桩机,每天打桩50根,每根桩深15米,确保厂房基础稳固。”
张默让摄影师拍摄工地全景(10台挖掘机、5台渣土车正在作业,黄色机械在绿色滩涂间穿梭)、工人施工的中景(工人操作打桩机、测量地基标高)、施工数据的特写(测量仪显示“桩深15.2米,垂直度偏差≤0.5%”)。
灯光师根据室外光线调整补光灯角度,避免逆光;录音师收录机械作业的声音(挖掘机的轰鸣声、打桩机的撞击声),作为环境音素材。
拍摄过程中,突然有一阵微风(风速约3ms)吹过,导致1台灯架轻微晃动,灯光师立刻上前固定灯架,在灯架底部加配重沙袋(每个沙袋重20kg,共加4个),确保设备稳定,拍摄没有受到影响,所有镜头都顺利完成。
下午5点30分,第一天的拍摄任务全部完成。
团队返回临时办公区整理素材——2名剪辑师将全天拍摄的120分钟素材(包括办公区30分钟、实验室45分钟、工地45分钟)导入电脑,进行备份(每份素材备份2份,分别存储在2块1TB的移动硬盘中);5名策划根据拍摄素材,调整第二天的脚本,将“设备进场前的基础建设”场景的拍摄时长从30分钟增加到45分钟,确保能完整记录地基施工细节;3名场记整理场记单,标注每个镜头的编号、时长、是否通过,形成《D1拍摄日志》。
晚上7点,陈悦请团队在渤海新区的迎宾馆用餐,菜品以当地特色为主,包括渤海湾炖杂鱼(用5种海鱼,共2kg)、酱爆海蛏子(1.5kg)、韭菜炒海肠(1kg),还有京市酱肘子(1个,约3kg)、沪市糖醋排骨(1kg),饮品有当地产的白酒(度数42°,共20瓶)和果汁。
用餐期间,张默跟陈悦聊起纪录片的播出计划:“阮董助理说,纪录片后期制作完成后,会在TVB财经频道和内地央视纪录频道同步播出,具体时间定了吗?咱们可以根据播出时间调整后期进度,确保按时交付。”
陈悦回答:“阮董助理说,计划在2009年8月1日开播,TVB财经频道每周五晚上8点播出,每次1集(45分钟),共6集;央视纪录频道每周六下午3点重播,后续还会在TVB的海外频道(如美洲台、欧洲台)播出,覆盖全球5000万华语观众。”
张默点头:“这个播出安排很好,咱们后期制作周期45天,7月15日前完成终剪,留出15天时间送审,完全来得及。”
晚上9点,团队返回住宿的酒店(渤海新区迎宾馆,团队共订10间标准间,每间房配备2张1.2米床、独立卫浴、空调、电视,房价300港元晚,由飞天集团承担),准备休息,为第二天的拍摄养精蓄锐。
睡前,剪辑师将第一天的粗剪素材(约30分钟)通过邮件发送给TVB制作部审核,阮梅的助理在1小时内回复:“素材质量很好,符合预期,继续按计划拍摄,制作部会派1名资深剪辑师下周来渤海新区支援,协助完成后期粗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9天,拍摄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办公区场景拍了研发团队的会议讨论、文件审批、与研究院的视频会议(通过Skype软件,记录双方讨论技术参数的画面);实验室场景拍了提纯实验、成品检测、设备维护(工程师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灯,更换新灯(型号L2435-50W,寿命2000小时));工地场景拍了地基打桩、厂房钢结构搭建(投入50吨钢材,搭建厂房框架,每天完成100平方米的搭建面积),所有镜头都一次通过,没有出现任何延误。
期间,TVB制作部派来的资深剪辑师林达(化名)也抵达渤海新区,协助整理素材,将每天的拍摄素材粗剪成15分钟的片段,确保后期制作高效推进。
第10天晚上,团队召开第一阶段拍摄总结会——张默宣布第一阶段共完成360分钟素材拍摄(办公区100分钟、实验室150分钟、工地110分钟),采访12人(技术人员8人、施工人员4人),素材合格率100%;陈悦反馈飞天集团的支持进展:“稀有矿产项目的首批设备(3台提炼炉、2台磁选机)已经从沪市发货,预计3天后抵达渤海新区,第二阶段的设备安装拍摄可以按时启动;管委会也同意下周安排李刚主任接受采访,介绍新区对项目的政策支持。”
张默对团队说:“第一阶段大家都辛苦了,第二阶段的拍摄重点是设备进场和安装,要拍好设备运输、卸载、调试的细节,尤其是提炼炉的安装(单台重50吨,需要用200吨的吊车吊装),大家提前做好准备,确保拍摄顺利。”
第11天清晨,团队按计划启动第二阶段拍摄,刚到工地就看到首批设备的运输车队(10辆重型卡车,每辆载重50吨,车身上印着“沪市重型设备运输有限公司”字样)缓缓驶来,吊车也已到位(200吨汽车吊,型号QY200,最大起升高度50米)。
喜欢港综:我的卧底遍布香江请大家收藏:()港综:我的卧底遍布香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开局永恒眼?抱歉,我不吃牛肉! 佛系穿越都随心 火爆何爽从四合院开始 武当妖孽:长生修仙路 血肉太岁?变形增生 老赵的退休生活 圣徒子言传说 浴火重生:总裁的复仇新娘 择膏粱 沪海:开局水警局局长三艘战列舰 身穿兽世我强宠了一条蛇 开局被富婆拿下,系统却叫着加油 别人打怪升级,我签到变强 透视医武在身的外卖骑手 全民修仙:人到中年,为了女儿我掀翻天宫 穿书后,开启了我的苟命之路 刚穿高武,女主咋被调成这样了? 1937烽火连天 综武:我欧阳克反派到底 老子倒反天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