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年2月的帝汶海域。
牛野站在"闪电号"的艏楼上,赤裸的上身被毒辣的日头晒得黝黑发亮。他眯起眼睛望向无垠的海平面,那片蓝得发黑的水天交界处平静得令人窒息。汗水顺着他的脊梁沟往下淌,在粗布裤腰上洇出一片深色的痕迹。
"他娘的......"牛野扯下头上的水手帽,胡乱抹了把脸,汗渍在脸上划出几道黑印。他转头看向身旁的了望手,那小子正踮着脚尖,脖子伸得老长,活像只被拎着脖子的公鸡。
李海在两海里外的"雷霆号"上同样焦躁不安。他蹲在主桅旁的帆布棚下,烟斗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映照着他那张被海风吹得粗糙如砂纸的脸。"这鬼地方,"他啐了一口唾沫,"连个海鸟都不肯多待。"
没有雷达。没有无线电。甚至连个像样的望远镜都要靠军官们自掏腰包购买。在这片被荷兰人称为"魔鬼之喉"的帝汶海域,二十条快速飞剪风帆战斗舰散布在方圆百里的海面上,像二十只无头苍蝇般搜寻着那支英国澳洲分舰队。
牛野的右手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的短枪枪把。这鬼天气,连个云彩都不肯飘过来遮遮太阳。他转头对身边的传令兵吼道:"平行前进,单舰距离拉开到二十公里",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20公里是单筒望远镜目视的极限,这还要在三个桅杆的顶部的了望手才能看见。
李海那边传来旗语:「西南方发现可疑帆影——确认为荷兰商船队」。牛野看着那面缓缓降下的信号旗,狠狠地啐了一口。"他娘的,又是商船!"他扯开衣襟,露出胸膛上那道长长的伤疤,"英国佬就他娘的跟海里的泥鳅似的,滑不溜手!"
日头渐渐西斜,海面上泛起粼粼金光。二十条远远隔开的飞剪船,它们的帆影在暮色的海天之中显得格外孤单。牛野站在逐渐暗下来的甲板上,看着船只在慢慢靠拢,水手们开始收帆准备过夜。这他娘的已经是第七天了!七天来,他们从西到东一直以最大距离横向展开,可连英国佬的影子都没见着。
李海的旗舰“闪电号”打来旗语,“我们向你们靠拢”。
是的,这个时代的编队夜晚航行需要靠拢,不然在夜色中一旦分离,将很可能完全掉队,再也找不到主力,只能独自返回约定的港口。
在整个计划里,一旦哪一条战舰掉队了,如果实在找不到舰队,就返回澳洲西北的铁矿港,跟陈老豆的三体守卫船的编队汇合。
而在东边,隔着大约三百公里的地方,姚耀祖他们要搞事情了!
他们已经在东北面转了一个大弯,整个过程里,都是靠一群老水兵用算盘在拼命计算。
并且每一个时辰,派出一条战船向着西南面慢慢的靠拢,伸出桅杆顶部看一看,只要看到英国佬的桅杆尖尖,只要看一眼,立刻再次向北转向,消失在海平面以下,然后向北面的舰队做旗语汇报。
此时,天已经慢慢黑了,几个船靠在一起,姚大人开始组织船长会议,他问道:“夜里航行,英国佬会怎么做?”
“靠在一起,不然会掉队”
“有时候视线很差的时候,要把所有船用绳索连接”
姚大人转头看了看天边的斜阳,把一根炭笔,狠狠拍断在海图上,大声下令道:“立刻用绳索把我们四条船头尾相连。连接好,给老子敲响梆子。老子们从东北面杀下去,从他们商船的西面,贴着一千米擦边过去,乱炮轰他娘的。”
有水手问道:“要是敌人战舰追过来呢?”
姚大人笑了,笑的很阴险,“老子就是要让他们追,老子倒要看看,看看他们能不能在马上到来的黑夜里,摸着黑能再找回船队去!”
“那要是他们不追呢?”
姚大人笑的更猖狂了,“那老子就要放大招了!要盯着这群货的屁股一直炮轰。给老子记住了,所有人都不准点灯,后船的舵手,放轻松,就他娘跟着前船的绳索方向和航迹转舵。给老子前面两个老手,嗓门最大的老手,就看着前船绳索的方向,把航向角度报给后船。另外,操帆手也要上老兵,别他娘偷懒!”
最后,姚大人一只脚踩在凳子上,像个土匪一样,大声命令道:“谁也不准乱开炮,听梆子声开炮。梆子声跟鼓声不一样,这玩意的声音传不了太远,每一次炮击都要等我的船敲击梆子,然后一路传下去,明了了吗?”
几个船长立刻说道,“明了”。
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前夕,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曾对他的军官们说:"上帝保佑那些能在白天找到敌人的勇士。"这句话道出了风帆战舰时代的一个残酷现实——大规模海上夜战极为罕见。在那个没有雷达、声呐和夜视设备的年代,漆黑的海面不仅是天然的掩护,更是令所有海军指挥官望而生畏的死亡陷阱。
在18-19世纪,海军将领们手中最先进的观测工具不过是黄铜制的单筒望远镜。这些放大倍数不过8倍的光学仪器,在白昼尚能发挥作用,一到夜晚就完全失效。当时的夜视技术还停留在原始阶段,人们甚至不知道"夜视"这个概念的存在。1797年圣文森特角海战中,英国舰队之所以能突袭西班牙舰队,正是因为在黎明前的微光中发现了敌舰的轮廓——这已然是当时观测技术的极限。这也是,姚耀祖不允许点灯的原因!
任何人工光源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1781年切萨皮克湾海战中,法国舰队就曾因点燃信号灯而被英军发现位置。一盏小小的油灯在漆黑的海面上,其可见距离可达数海里,足以让整支舰队暴露行踪。1801年哥本哈根海战中,纳尔逊就曾下令"我只看见敌人的桅杆",这种在晨曦微光中的观测,已经是当时海军将领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条件。
风帆战舰的导航完全依赖天体观测和罗盘。18世纪最先进的六分仪需要清晰的星空才能定位,而阴云密布的夜晚往往让舰队完全失去方向感。1779年的月光海战中,英法两支舰队在月夜交战,就是因为这是当时罕见的能见度较高的夜晚。
更危险的是,在完全黑暗的海面上操纵风帆战舰无异于自杀。调整帆索需要精确的目视判断,而夜间海浪的起伏会让船只像醉汉般摇摆不定。1744年第二次菲尼斯特雷角海战中,英国舰队就因夜间机动失误导致阵型崩溃。1812年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宪法号"就曾因夜间能见度太差而险些撞上英国战舰。
但是,姚耀祖的船队只有四条船,他将四条船用绳索牢牢捆死,就是为了保持阵型不混乱。
风帆战舰时代的战术高度依赖旗语和视觉信号。1799年阿布基尔湾海战中,纳尔逊就因旗舰"先锋号"的信号旗被炮火损坏而导致指挥混乱。在夜间,这些视觉信号完全失效——1756年梅诺卡岛海战中,英军舰队就因夜间无法传递信号而导致惨败。
火炮射击在夜间更是难上加难。1778年的乌仙特海战中,法国舰队就因夜间无法瞄准而几乎未对英军造成任何伤害。更可怕的是,炮弹的曳光在黑暗中会成为活靶子——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前夕,纳尔逊就严令禁止夜间射击,以免暴露舰队位置。
当时的水手普遍患有"黑夜恐惧症"。1780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舰队就记录到多名水手因夜间值班而精神崩溃。1807年哥本哈根海战中,丹麦舰队就因夜间恐慌而导致指挥系统瘫痪。
训练体系也完全不适应夜战。1793-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期间,各国海军的训练手册中都明确警告夜间作战的危险性。1812年战争中,美国海军"切萨皮克号"就因缺乏夜间作战训练而在遭遇战中迅速落败。
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夜战尝试都以灾难告终。1588年英西海战中,西班牙无敌舰队就因夜间调度失误而溃不成军。1690年比奇角海战中,法国舰队利用夜色撤退,但这是战术撤退而非主动夜战。1797年圣文森特角海战中,英国舰队虽然取得胜利,但完全是依靠黎明前的微光而非真正的夜战能力。
唯一成功的夜战案例是1781年的切萨皮克湾海战,但即便如此,法国舰队也是在能见度相对较好的月夜作战。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前夜,纳尔逊就明确拒绝夜间追击法西联合舰队,因为他深知"在黑暗中作战无异于自杀"。
风帆战舰时代的海军将领们并非不想进行夜战,而是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不得不放弃这种战术选择。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照明弹、信号灯和更先进的导航仪器的出现,大规模海上夜战才逐渐成为可能。
姚耀祖这个混球,此时正站在甲板上,看着天边落日,等待着绳索系好的梆子声。
一个身边的老兵问道:“老大,真的要打夜战?弟兄们从来没玩过啊!”
姚转头反问:“你觉得英国人玩过吗?”
老兵想了想,摇头说道,“十有八九,没玩过!”
姚嘿嘿笑了,“没玩过好啊!老子今天就要陪他们玩一玩,反正我们就四条船。而且,也已经约定好了,万一打不过,那就立马散了,各自顺风跑。直接到兰芳国去集合,怕他娘个鸟!”
老兵再次想了想,说道:“也是!大不了,我们顺风跑路,他们肯定不敢追,不然整个船队会散了!”
姚耀祖拍了拍老兵的肩膀,笑着说:“追他个狗屁,只要所有船严格按照命令,不准点灯,谁他娘能够在海面上发现一条没灯的船?”
老兵一拍大腿,“确实,隔着五六百米,要是不点灯,我是看不见”。
这就是信心,所有老兵都在告诉新手,怕他鸟,大不了跑路。
一群小心眼的玩意,一群胆大包天的家伙们,一群自封为东望城海军的家伙们,开启了妈祖军历史上的第一次海上夜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的海员男友 物种不同也能成为朋友 从萤 傻柱重生只为傻娥 重生为康熙的小青梅躺平一生 其实你可知 末世降临:我是男主继妹 重生律师,14亿人奉我为法神! 灵异短篇故事集 恶霸小姑日常缺德 RE,归途从追忆开始 流水线厂花她撩人不自知 假千金回山村后 葬天碑主 读心:我黑莲花!成万人迷了! 夫人今日可展颜 灵墟创世录 靠北啊!一不小心成魔法妇女了 每日模拟:我在任务殿修无为之道 断亲后,我靠自己买房娶村花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