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吕布心态悄然转变,准备暂栖于此之时,一封来自北方的加密急报,被荀衢亲自送入了书房。
荀衍看完,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立刻对荀衢道:
“速请文若、公达、奉孝、文和、元直至密室议事!”
片刻后,密室之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
荀衍将情报置于案上,沉声道:
“刚得到确切消息,曹操已采纳戏志才、程昱之谋,以‘勤王’之名,尽起养州之兵,号称八万,由夏侯惇、曹仁为先锋,曹操自统中军,谋士戏志才随行,兵发司隶,直指长安!”
消息如同巨石投入静水,众人神色皆是一凛。
郭嘉率先开口,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曹孟德,果然不甘寂寞!他这是要抢在天下人之前,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其志非小!”
贾诩阴恻恻地补充:
"李傕、郭汜,匹夫之辈,内部倾轧,不得民心,绝非曹操对手。若天子落入曹操之手,以其奸雄之姿,必借大义名分,压制四方,我等皆受其掣肘。"
荀攸沉稳分析:
"曹操此举,虽显急切,却占了大义名分。我军新定青徐,北有袁绍虎视,若贸然倾力西进,与曹操争夺天子,恐两面受敌,根基不稳。”
“然若坐视不管,待曹操整合司隶,挟天子以令诸侯,我等将来行事,必处处受制,名不正则言不顺。"
徐庶面露急切,正气凛然道:
"主公!天子蒙尘,身为汉臣,岂能坐视?曹操作壁上观,任由李郭肆虐,如今见利忘义,方假惺惺勤王,其心可诛!我等当速发大军,西迎天子,肃清奸佞,方为正道!"
众人各抒己见,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从一开始就沉默不语的荀彧。
荀彧端坐席上,双目微阖,面色平静,但其周身隐隐波动的文心之力,却显示出他内心正经历着剧烈的挣扎。
迎奉天子...
这个念头在他心中激荡起万丈波澜。
作为荀氏子弟,自幼受儒家教诲,"匡扶汉室"四字早已融入血脉。
他曾坚信,唯有尊奉天子,重振朝纲,方能终结这乱世。
这也是他当初选择辅佐荀衍的重要原因——
他在这位堂弟身上看到了重现光武中兴的希望。
然而,随着阅历增长,他看到了更多。
他看到的不再是经书中的理想图景,而是残酷的现实——
汉室气运已如风中残烛,朝堂积弊深重,各地诸侯割据。
即便迎回天子,也不过是换个权臣挟持。
那些盘踞朝堂的公卿们,早已习惯了在权力漩涡中倾轧。
更重要的是...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主位上的荀衍。
这位年轻的堂弟所开创的基业,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在这里,没有腐朽的官僚体系,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有的是蓬勃的朝气,是务实的新政,是军民一心的凝聚力。
颍川的百姓脸上带着希望,书院中学子们敢于创新,工坊里匠人不断突破——
这一切,与那个垂死的汉室朝廷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辈所求,究竟是一个名义上的汉室,还是一个能让天下黎民安居乐业的治世?
这个念头如惊雷般在他脑海中炸响。
两种理念激烈碰撞,让他的文心剧烈震荡。
那原本纯粹、象征着"王佐"的浩然正气,此刻竟开始分化、重组,仿佛在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
他能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向左是恪守儒家教条,执着于那个名存实亡的汉室;
向右是拥抱现实,开创一个真正能让天下太平的新秩序。
荀衍并未催促,只是平静地看着他,目光中带着理解与信任。
这份信任,让荀彧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斜。
是啊,为何一定要拘泥于形式?
若汉室已无力回天,为何不能另辟蹊径?
真正的大义,不该是固守一个空壳,而应该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灵墟创世录 1800年之龙腾四海 重生律师,14亿人奉我为法神! 每日模拟:我在任务殿修无为之道 诸天万界游戏:天赋拾取万倍增幅 其实你可知 重生为康熙的小青梅躺平一生 签到变强:从退婚开始的逆天之路 物种不同也能成为朋友 RE,归途从追忆开始 蔷薇血红(1v1清朝) 寒月蛊 魔动星核之异界纵横 傻柱重生只为傻娥 葬天碑主 病弱美人太娇软,深陷鬼怪修罗场 锈耳(兄妹骨科清水) 全职法师觉醒召唤系 祁同伟之警界第一人 读心:我黑莲花!成万人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