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还有旧的草席,能拿来盖在遮阳布下,更透气!”西头的张婶扛着草席跑过来,草席上还带着去年的麦香;“俺去烧点凉粥,大伙晒累了喝口解解暑!”东头的李叔拎着铁锅往灶房跑,凉粥的香味很快飘满了田埂。
到了傍晚,露水下来前,所有粮食都已装袋归仓。王二愣子摸着袋里的豆子,颗颗饱满不焦不潮,笑得露出了牙:“还是大伙一起忙活管用,这要是单家单户,准保一半粮晒焦、一半返潮!”
楚国的刘婶突然发现南头的几袋杂粮,袋口没扎紧,赶紧拎着麻绳过去:“得重扎,不然夜里露水会渗进去!”秦国的张大哥也扛着麻袋过来:“俺帮你扶着袋,你扎绳,快得很!”
小石头也跟着帮忙,他帮着递麻绳,刘婶教他“扎袋口要打活结,好开仓”,张大哥帮着扶稳麻袋,三个人配合得像老搭档。“俺递的麻绳能扎紧袋不?”小石头抬头问,脸上沾了点豆粉,像只小花猫,引得大伙都笑。
四、分级分粮的暖光景
第二天一早,晒场又热闹起来——不仅要晒剩下的粮,还要给好粮分级分粮。鲁国的田夫把杂粮筛摆在中央,秦国的汉子把好豆倒进粗筛,楚国的农妇把好稻倒进中筛,筛下来的好粮分开放,碎壳和瘪粒单独堆着。
“分粮得按‘三档’,”王二愣子站在晒场中央,手里拿着瓷盘,“一档好粮留种、自食;二档中等粮换油盐;三档碎粮喂牲口,谁也不亏!”
李掌柜提着个木斗走过来,斗上刻着“公平”二字:“这斗是去年大伙一起校准的,一斗十斤,分粮时咱三人一组称,一人倒粮、一人看斗、一人记账,免得差了数。”
分粮的时候,秦国的张大哥先领:“俺家要二十斤一档豆种,三十斤二档麦换油!”楚国的刘婶接着说:“俺家要二十五斤一档稻种,二十斤二档豆换盐!”鲁国的王大叔笑着说:“俺家要三十斤一档谷种,二十五斤三档碎粮喂鸡!”
公孙矩帮着记账,每一笔都写得清清楚楚,还念给大伙听:“张大哥豆种二十斤、麦三十斤;刘婶稻种二十五斤、豆二十斤;王大叔谷种三十斤、碎粮二十五斤……都对不?”
“对!”大伙齐声应着,声音亮得能传老远。
小石头也跟着忙,帮着递木斗、扶麻袋,还学着分碎粮:“王大叔,您的碎粮够啦!”引得大伙都笑。
分到最后,还剩三十斤一档杂粮,王二愣子提议:“这粮换点铁匠活,把明年的精收工具修得更称手!”
“好!”大伙都赞成,楚国的刘婶还多拿了五斤二档稻,说要换把新稻穗梳;秦国的张大哥加了五斤二档豆,说要磨把新摘豆钩。
五、技艺兑换的热闹情
分完粮,杂院要办“技艺兑”,列国的人都带着自己的本事来——秦国的张大哥教大伙磨摘豆钩,楚国的刘婶教大伙编稻穗梳,鲁国的王大叔教大伙绷杂粮筛,连绣娘都来教大伙缝护具,场面比庆丰宴还热闹。
“磨钩要顺着弧度磨,”张大哥拿着磨石,给大伙演示,“别磨太尖,能勾住豆荚就行,磨完用布擦干净,免得生锈。”
刘婶拿着竹条,教大伙编稻穗梳:“梳齿要密,间距一指宽,编完用热水泡软,才不容易断。”
王大叔拿着筛网,教大伙绷筛:“网要绷紧,用木钉固定,边绷边拉,这样筛粮才不漏。”
小石头学得最认真,他跟着张大哥磨小钩,跟着刘婶编小梳,跟着王大叔绷小筛,虽然做得歪歪扭扭,却学得满脸认真。“俺的小钩能摘豆啦!”他举着磨好的小钩喊,引得大伙都笑。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看着满院的技艺交流,捋着胡子笑:“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咱这是‘授人以粮不如授人以技’,有了好手艺,年年都能收好粮!”
李掌柜端着刚熬好的绿豆汤过来,分给大伙:“喝碗汤歇会儿,学手艺也得慢慢来,明年咱的精收工具,就靠大伙自己修啦!”
六、岁月里的精收盼
立秋那天,所有粮食都已精收、分级、归仓,秦国的豆、楚国的稻、鲁国的杂粮,堆在粮囤里像座小山,颗颗饱满,没有碎壳瘪粒。列国的人扛着修好的精收工具往杂院走,要把工具收起来,准备明年再用。秦国的摘豆钩、楚国的稻穗梳、鲁国的杂粮筛,排着队像支整齐的队伍。
“今年这精收做得好,粮纯粒饱,收成就有了谱!”王二愣子扛着摘豆钩走在最前头,嗓门洪亮,“明年咱还按今年的法子,精收、细筛、分好粮,让粮仓年年都装纯粮!”
公孙矩走在中间,看着身后的队伍——列国的人说说笑笑,小黄狗跟着跑,小石头扛着自己做的小筛子,跟在最后头,时不时蹲下来摸把粮囤边的好豆,像在跟粮食说话。他摸了摸腰间的“华夏”剑,剑鞘上的精收纹旁,新的“纯纹”已悄悄冒头,像颗颗纯净的好粮。
“师父,明年俺能自己磨摘豆钩、编稻穗梳不?”小石头跑过来问,眼睛亮得像晒场的阳光。
公孙矩笑着点头:“当然能,明年你还能帮着教大伙做工具,说不定你做的工具,比大人的还称手!”
后来,这精收田成了全县的榜样,每年立秋,列国的人都会聚在这里,一起精收、一起筛粮、一起交流技艺。老槐树下的剑,依旧靠在那里,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有精收纹、纯纹、熟守纹,像把精收期的图景织在了上面。
有个史官路过,蹲在树下看了半天,在《春秋会要》续卷里写道:“所谓精收,不过是把各家的细心用在一粒粮上,你勾一串、我梳一穗、他筛一粒,年深日久,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岁岁甜。”
而那柄“华夏”剑,依旧靠在老槐树上,剑鞘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说这剑沾了好粮的甜,摸着总带着点润;只有公孙矩知道,那润哪是剑上的,是千万双手精收的粮食在飘香,是千家万户的日子在变甜,在木头里生了根,开了花。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秦宫绮梦:幼师穿越之皇后养成记 死对头双双失忆后 硝烟淬骨劫红颜,涅盘真火铸圣巅 苏家风云录:四杰逆天行 洗白我是专业的[快穿] 卿卿入我怀 第七子,血字遗诏 京阙雪 重生71年带空间,嫁糙汉 论绿茶攻是如何上位的? 古穿今之可爱小厨娘的腹黑影帝 缺爱小少爷的专属Daddy 恶毒美人又被教训了 天痕:玉佩中的时空囚徒 师尊不许我成亲 归瑕 ASI超级个体之宇宙心流 穿成恶雌,五个兽夫跪求我别走 凤凰玦 孤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