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河山即名 > 第15章 盟践农桑简固同心(第1页)

第15章 盟践农桑简固同心(第1页)

谷雨的晨露还凝在麦叶尖时,赵无恤的车马已碾过曲沃的土路。车辕上挂着的青铜犁,是范明特意让铁匠按第十四章会盟时农人的建议改的——犁尖加宽了半寸,能更好地刨开土里的碎石;犁辕缠着新纺的麻线,握在手里不硌人,麻绳上还系着块小木牌,刻着“同盟共造”四个字,木牌边缘的毛刺还没磨平,带着刚完工的温度。

“无恤大哥,智伯勤他们在前面等我们呢!”赵狗儿掀开车帘,指着远处田埂上的人影。他身上穿的麻布短衫,是韩氏织工教智氏农妇纺的,布面上用青线织了片小小的麦浪,麦浪中间藏着个“礼”字——这是第十四章会盟后,农人们约定的“盟礼标识”,说是“穿在身上,就知道是一起守礼的人”。

赵无恤跳下车,看见智伯勤正蹲在田埂上,手里捧着卷竹简,是第十四章会盟时拼合的“守礼之礼”残片,此刻他正用炭笔在空白处补写“农桑要则”:“谷雨种豆,芒种耘苗,立秋收麦——按这礼策上的节气来,去年的麦就没荒过。”旁边的农妇们围着韩氏织工,手里拿着刚纺的麻线,线轴转动的“嗡嗡”声,混着麦田的风,像一曲刚谱好的“农桑礼歌”。

“这是魏成先生让送来的‘沤肥木牍’,上面记着草木灰和人畜粪的配比。”赵无恤递过一块刻满字的木牍,木牍边缘还沾着魏地的黑土,“他说按这法子沤肥,麦根能扎得更深,就算再遇春旱,也能扛得住。”

智伯勤接过木牍,指尖抚过“草木灰三、粪肥七”的字样,突然红了眼眶:“以前智瑶只问我们要粮,从不管我们怎么种。现在你们不仅给我们农具,还教我们法子……这才是真的把我们当自家人啊。”他转身喊来几个年轻农人,“把范家送的铁犁架起来,我们今天就把东边的荒地翻了,按礼策上的法子种豆!”

农人们立刻动起来。男人们拉着铁犁在前面翻地,犁尖划过土块的“咯吱”声里,混着说笑;女人们跟在后面,把魏氏农官送来的豆种撒进土里,豆种落在湿土里,发出“沙沙”的轻响,像在回应农人的期待;赵狗儿则领着孩子们,蹲在田埂边捡拾地里的碎石,孩子们的小竹篮里,很快就装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头,竹篮把手磨得发亮,是第十四章会盟后农人们一起编的。

赵无恤蹲在智伯勤身边,看着他在竹简上补写“豆种要选颗粒圆的,埋土要三寸深”,突然想起第十四章会盟台上,智氏农人举着残片高呼的样子——那时的竹简还只是“守礼的信物”,如今却成了“种麦的指南”,礼终于从台面上的誓言,落到了泥土里的实践。

“先生!不好了!西边的草屋那边,来了十几个带刀的人,说是智瑶的残兵,要抢我们的豆种!”一个农人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的竹篮掉在地上,豆子撒了一地,像撒了把碎玉。

赵无恤心里一紧,刚要起身,赵狗儿已经握紧了腰间的木剑——是第十四章范明送他的,剑鞘上刻着“守礼护农”四个字,此刻他沉着地对农人们说:“大家别慌!按第十四章会盟后练的法子,男人们拿农具守住村口,女人们带着孩子躲进地窖,我去通知韩氏的织工和魏氏的农官!”

农人们立刻行动起来。赵无恤跟着智伯勤往村口跑,路上看见农人们正把铁犁横在路口,织工们把织机上的麻线绕成绳,连孩子们都把捡石头的竹篮举在手里,眼神里没有了第十四章前的慌乱,多了几分“一起守礼”的坚定。

“你们这些贱民,敢挡我们的路!”智瑶的残兵举着刀冲过来,为首的人脸上还带着第十四章会盟时被农人群斥的伤疤,“智宗主说了,谁再敢信赵氏的破礼策,就烧了谁的屋子!”

“礼策不是破的,是能让我们活下去的!”智伯勤举起手里的竹简,残片上的“守礼之礼”在阳光下泛着光,“去年蝗灾,是这礼策救了我们的麦;今年春播,是这礼策给了我们豆种。你们要抢,就先踏过我们的尸体!”

就在这时,范明带着范家的铁匠赶来了,韩氏织工也举着织机上的木梭,魏氏的农官领着农人们扛着锄头跑来——第十四章会盟时的“同盟”,此刻真真切切地站在了一起。残兵们看着眼前的人群,手里的刀开始发颤,为首的人还想逞强,却被一个年轻农人用铁犁柄绊倒,刀“当啷”落在地上,溅起的泥土里,还混着刚撒的豆种。

“别打了!我们也是被逼的!”一个残兵突然扔下刀,跪在地上哭起来,“智瑶不管我们的死活,只让我们抢粮,我们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赵无恤走过去,从怀里掏出块粟米饼——是早上智氏农妇塞给他的,饼里还夹着颗豆子。“这饼给你,要是愿意留下,就跟我们一起种麦,按礼策上的‘流民之礼’,给你分块地,以后靠自己的手吃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残兵愣住了,看着手里的饼,又看了看周围农人们没有敌意的眼神,突然磕了个响头:“我愿意!我以前也是种麦的,只是后来被智瑶抓去当了兵……”

太阳升到头顶时,残兵们跟着农人们一起翻地,抢来的豆种被重新撒进土里,踩在脚下的土,比早上更松软了。赵无恤蹲在田埂上,看着智伯勤在竹简上补写“残兵归农,分地三寸,教以农桑”,突然觉得,第十四章会盟时的“盟心”,此刻才真正扎了根——礼不是用来对抗的,是用来包容的;同盟不是用来站队的,是用来共生的。

傍晚时分,农人们在田埂上摆起了“农桑宴”。粟米粥冒着热气,刚烤好的豆子散着香,韩氏织工还带来了新织的麻布,给每个孩子裁了块小方巾,上面织着“同心”二字。范明举着陶碗,对赵无恤说:“以前总觉得,同盟是为了对抗智瑶,现在才懂,同盟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好好种麦、好好生活——这才是‘同盟之礼’的真意。”

赵无恤点点头,掏出竹笔,在第十四章拼合的竹简末尾,又补了一行:“同盟之礼,非在共抗,在共活;礼之真意,非在坚守,在共生。晋地之麦,因礼而丰;晋地之人,因礼而安。”

赵狗儿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块刚削好的竹片,上面刻着“曲沃共生”四个字:“无恤大哥,我们把这竹片埋在麦田里吧,以后不管谁来这里,都知道我们是怎么一起种麦、一起留人的——这是我们的‘践礼之证’。”

农人们纷纷点头,一起动手在麦田中央挖了个坑,把竹片埋了进去,上面盖了块刻着麦浪图案的石板,石板边缘还压着几粒豆种,说是“明年豆苗长出来,就能把竹片的故事带上来”。

夜风渐起,带着麦田的香气和新翻泥土的气息。赵无恤握着那卷补满字的竹简,走在农人们中间,范明、智伯勤、韩氏织工跟在后面,影子被月光拉得很长,像一道守护麦田的墙。他想起第十四章会盟时的月光,那时的月光还带着“盟前的紧张”,此刻却满是“践礼后的安稳”。

月光洒在麦田里,麦叶上的露珠泛着银光,像无数个小小的“礼”字,落在泥土里,落在农人的笑脸上,落在那卷沾着土的竹简上。赵无恤知道,这不是结束——第十四章的“盟心”是礼的芽,今日的“践礼”是礼的根。以后,这根会在晋地的土地上扎得更深,长出更多的麦,养活更多的人,让“礼”的故事,在华夏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远处的草屋里,传来农妇们哼的“农桑歌”,歌声里唱着“谷雨种豆,芒种耘苗,立秋收麦,礼在心中”,歌声飘在月光里,飘在麦田上,像给这片土地,盖了层温暖的“礼之衣”。

喜欢青史照山河请大家收藏:()青史照山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秦宫绮梦:幼师穿越之皇后养成记  卿卿入我怀  恶毒美人又被教训了  京阙雪  苏家风云录:四杰逆天行  论绿茶攻是如何上位的?  洗白我是专业的[快穿]  第七子,血字遗诏  天痕:玉佩中的时空囚徒  硝烟淬骨劫红颜,涅盘真火铸圣巅  死对头双双失忆后  重生71年带空间,嫁糙汉  穿成恶雌,五个兽夫跪求我别走  缺爱小少爷的专属Daddy  古穿今之可爱小厨娘的腹黑影帝  师尊不许我成亲  ASI超级个体之宇宙心流  凤凰玦  归瑕  孤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