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的抵抗与诗意的栖居
——论树科粤语诗《一路嘅歌》中的现代性焦虑与本土意识救赎
文元诗
在普通话写作占据绝对主流的当代诗坛,树科的《一路嘅歌》以其鲜明的粤语表达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这首创作于2025年的短诗,表面上记录了一次寻常的城市出游体验,内里却蕴含着方言诗歌对抗现代性异化的深刻力量。当诗人用"喺国度"而非"在国度"、"我睇唔到"而非"我看不到"时,这种语言选择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文化立场的宣示。粤语作为汉语族中最古老而完整的方言之一,其九声六调的音韵系统保留着中古汉语的基因,当它被书写为文字时,不仅承载着地域文化的记忆,更成为抵抗文化同质化的诗意武器。
诗歌开篇"喺国度,八方嚟唱火树银花不夜天……"即展现出独特的音韵张力。"嚟唱"(来唱)的粤语发音(lei4coeng3)形成柔和的押韵,与普通话的"láichàng"产生截然不同的听觉效果。诗人刻意选用毛泽东"火树银花不夜天"这一经典诗句,却在粤语语境中赋予其新的意涵。原句出自《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描绘的是1950年代首都国庆的欢庆场景,而在此处,通过粤语的重新演绎,欢庆表象下暗藏的反讽意味油然而生。这种对方言的坚守,令人想起香港诗人也斯在《雷声与蝉鸣》中对粤语入诗的探索,但树科的实践更进一步——他不仅使用粤语词汇,更将粤语的思维方式和感知模式融入诗歌肌理。
诗歌第二节"喺道上,繁荣昌盛石屎森林鳞次栉比……"中,"石屎森林"(水泥森林)这一粤语特有词汇精准击中了现代都市的异化本质。与普通话的"水泥森林"相比,"石屎"(sek6si2)的发音更具粗砺感,"屎"字的加入更添批判锋芒。这种语言选择与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在《不安之书》中对里斯本城市的描述异曲同工——都是用本土语言揭示现代性带来的精神荒原。诗人笔下"鳞次栉比"的不仅是建筑,更是被物化的灵魂,这种批判意识通过粤语特有的"次栉"(ci3zit3)发音得到强化,双声叠韵的效果让批判更具穿透力。
诗歌的高潮在第三节:"人流,车流,潮流我睇唔到心心念念嘅静地……"。三个"流"字的排比,在粤语中形成强烈的韵律冲击(jan4lau4,ce1lau4,ciu4lau4),描绘出一幅现代都市的异化图景。而"睇唔到"(看不到)与普通话的"看不到"相比,多了一分无奈与叹息;"心心念念"(sam1sam1nim6nim6)的叠词运用,则通过粤语特有的音调变化,将内心的渴望表现得更为深切。这种表达方式,与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声韵美学一脉相承,却因方言的介入而更具当代质感。诗人寻找的"静地",在粤语的表述中(zing6dei6)带有宗教般的宁静意味,暗示着超越物质喧嚣的精神追求。
从诗学传统看,树科的创作延续了粤语文学"我手写我口"的精神。晚清诗人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中就已尝试将粤语融入旧体诗,开创了"新派诗"的先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香港的《文艺世纪》杂志更推动了粤语文学的自觉。树科的诗作与这些传统遥相呼应,却又在当代语境中发展出新的维度。他的粤语写作不是民俗展览,而是将方言提升为一种诗性语言,以此对抗全球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文化扁平化。这种努力,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用克里奥尔英语写就的《奥麦罗斯》有着相似的文化抵抗意义。
在诗歌结构上,《一路嘅歌》呈现出由外而内、由宏观到微观的层层递进。从"国度"的广阔视野,到"道上"的具体场景,再到"我"的内心感受,这种结构安排与李商隐"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古典意境构成互文,却又通过粤语表达实现了现代转换。诗中省略号的使用,在视觉上形成语义的悬置,暗示着言外之意的绵长。这种留白艺术,与岭南画派"计白当黑"的美学理念不谋而合。
从文化地理学视角看,这首诗诞生于"粤北韶城沙湖畔"具有特殊意义。韶关作为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语言碰撞的前沿地带。诗人选择在此用粤语书写现代性体验,无形中完成了一次文化身份的确认。诗中"鳞次栉比"的都市景观与"心心念念"的静地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通过粤语的音韵张力被放大,构成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深刻质询。这种批判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试图在方言的诗意空间里,重建人与土地的有机联系。
诗歌末尾对"静地"的追寻,令人想起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的哲学命题。但树科给出的答案更具本土特色——他并非逃避现代生活,而是试图在方言构筑的诗意空间里,寻找对抗异化的精神资源。这种努力与法国诗人博纳富瓦在《杜弗的动与静》中的探索相似,都是通过语言的净化功能,重建存在的本真性。不同的是,树科的探索植根于粤语文化的土壤,因而更具文化特异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中,《一路嘅歌》代表了方言写作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新突破。随着普通话的强势推广,各地方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树科的诗歌实践证明,方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和感知方式。他用"石屎森林"这样充满地域特色的意象,解构了现代都市的同质化神话;用"睇唔到"这样饱含情感的粤语表达,守护着语言多样性的价值。这种努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语言多样性的理念不谋而合。
从诗歌技巧看,树科成功地将粤语的口语韵律转化为书面诗的节奏。"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普通话原句是严格的双句押韵(ian韵),而粤语版的"天"(tin1)与后文的"比"(bei2)、"地"(dei6)形成交叉韵脚,创造出新的音乐性。这种对方言音韵的驾驭能力,显示出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底。同时,诗中"人流,车流,潮流"的排比句式,通过粤语的音调变化(分别读作jan4lau4,ce1lau4,ciu4lau4),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这种音乐性在普通话译本中难以完全保留。
《一路嘅歌》虽然只有短短六行,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诗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粤语不仅是表达工具,更是认知框架和价值载体。诗人通过方言的棱镜,折射出现代生活的荒诞与美好,这种独特的视角正是诗歌的价值所在。当全球化使城市面貌日趋雷同时,树科的诗歌提醒我们:真正的差异不在于建筑的高度,而在于语言中蕴藏的文化记忆和生命体验。
回望整首诗作,树科通过粤语的诗性运用,完成了一次文化抵抗的书写实践。在"石屎森林"的现代荒原上,他用方言重建了诗意的栖居可能。这种努力不仅延续了岭南文学的传统,更为华语诗歌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一路嘅歌》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首好诗,更在于它证明了:在普通话主导的时代,方言依然能够成为诗歌创作的活水源泉,成为抵抗文化同质化的诗意屏障。
喜欢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太子的外室美人 法老的宠妃1 造反大师 开局开出蛊罐,叮,开出无线寿命 嫁给一个老皇帝 七零咸鱼继母的养娃日常 用柯学的方式阻止发刀 11处特工皇妃(特工皇妃楚乔传) 万人迷[快穿] 在电竞文里又封神了 末世捡到前妻后 穿越之我家有男媳 她谋 法老的宠妃2 阴鸷男主成了我寡嫂 法老的宠妃3终结篇 社恐雄虫被强制匹配后[虫族] 阴湿男鬼觊觎的脸盲美人 深眠 重生为康熙的小青梅躺平一生(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