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诗 粤语怎么读 > 第706章 在哭笑之间叩问历史与当下(第2页)

第706章 在哭笑之间叩问历史与当下(第2页)

在哭笑之间叩问历史与当下

——赏析树科粤语诗《十.一嘅哭笑》

文阿蛋

树科的粤语诗《十.一嘅哭笑》,以独特的语言载体、跳跃却严谨的历史叙事以及强烈的情感张力,在“哭”与“笑”的辩证中,勾勒出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既饱含对过往苦难的深沉回望,又洋溢着对当下成就的自豪赞颂,成为一首极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时代之歌。在诗学维度上,这首诗无论是语言运用的创新性、历史叙事的逻辑性,还是情感表达的层次感,都展现出鲜明的个性与丰厚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与鉴赏。

一、粤语语言:独特的情感载体与文化印记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选择直接关乎情感的表达与意境的营造。《十.一嘅哭笑》采用粤语创作,不仅让诗歌自带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更在情感传递上形成了独特的张力,打破了普通话诗歌在表达某些地域化、生活化情感时的局限,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粤语作为中国南方的一种重要方言,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语音和词汇,具有声韵丰富、表达细腻的特点。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运用粤语词汇与句式,让情感的表达更显鲜活与真切。如“我以为凭空嚟嘅”中的“嚟”,“佢哋嘟喺路怒嘅”中的“嘟喺”,“硬系噈闹”中的“硬系”“噈闹”,这些极具粤语特色的词汇,没有经过普通话的“转译”,直接将诗人当下的认知与观察呈现在读者面前,仿佛诗人正用最日常、最亲切的语言与读者对话,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这种语言的“原生态”,让诗歌摆脱了刻意的雕琢感,更显真诚。

同时,粤语的句式结构也为诗歌的节奏与情感起伏提供了助力。诗中“康!乐!美!”三个字独立成句,以短促有力的节奏,将诗人对“诗国”美好愿景的强烈向往凸显出来,每个字都像一记重音,撞击着读者的心灵。而“道喺嗰度硬系噈闹唔啱开片……”则采用粤语中常见的短句分行,模拟出“邻居们”路怒时的混乱与急躁,句式的零散感与人物情绪的躁动相互呼应,让场景更具画面感。这种将语言形式与情感内容高度融合的写法,正是粤语在这首诗中发挥的独特优势。

从文化层面来看,粤语承载着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记忆与生活方式,这首诗选用粤语创作,也让诗歌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在全球化与普通话普及的当下,方言诗歌的创作本身就具有守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十.一嘅哭笑》以粤语为媒介,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叙事融入其中,让地域文化与宏大主题相互碰撞,既展现了岭南文化的鲜活生命力,也让家国情怀有了更具体、更贴近生活的表达,避免了宏大叙事常有的空泛感。正如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所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方言背后,都沉淀着独特的文化基因。”这首粤语诗,正是通过语言的独特性,激活了地域文化基因,让诗歌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二、历史叙事:从苦难到辉煌的逻辑脉络与反思精神

《十.一嘅哭笑》最显着的特点之一,便是其以时间为线索的历史叙事。诗人从“鸦片的昏头昏脑”开始,梳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再到“遵义会议”后的转折,直至当下“原子弹,氢弹,卫星”等科技成就,形成了一条从苦难到辉煌的清晰脉络。这种历史叙事并非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蕴含着诗人深刻的反思与理性的思考,展现出符合逻辑思维的历史认知。

在对近代历史的书写中,诗人以“鸦片的昏头昏脑”开篇,寥寥数字便勾勒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与迷茫。随后列举“洪秀全,光绪帝,张之洞谭嗣同,康有为,袁世凯老蒋反孙攘外必先安内……”,这些人物与事件涵盖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以及国民党的错误政策等重要历史阶段。诗人没有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过多的细节描述,而是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将近代中国在探索救国道路上的曲折与挫折呈现出来。这种书写方式,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避免了陷入历史细节的泥沼,让读者能够快速把握近代中国的历史困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书写这些历史时,并非带着单纯的批判或同情,而是保持着一种反思的态度。如“老蒋反孙攘外必先安内……”,短短两句便点出了国民党在民族危亡之际的错误选择,暗含着对历史的审视。这种反思精神,是历史叙事能够具有深度的关键。正如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强调的:“研究历史,非徒为古人作传,更要为当下立鉴。”诗人对近代历史的书写,正是为了从历史的挫折中汲取教训,为当下的成就寻找历史根基。

诗歌的历史叙事在“遵义会议”处发生转折,这一节点的选择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诗人将“遵义会议”作为历史叙事的分水岭,前半部分书写近代中国的苦难与探索,后半部分则书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奋斗与成就,如“十四年几千万烈士抗美,援越,珍宝岛左冲右突自力更生……”,再到“原子弹,氢弹,卫星飞船,空间站,月光曲”,形成了从“哭”到“笑”的情感过渡。这种叙事结构,既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又让情感的起伏有了坚实的历史支撑,避免了情感表达的空洞与突兀。

在历史叙事的结尾,诗人写道“从天罗地网到天罗地网睇新嘅百年旧嘅百年”,这里的“天罗地网”具有双重含义。前一个“天罗地网”指近代中国面临的列强侵略、内部混乱的困境,后一个“天罗地网”则指当下中国在科技、国防等领域形成的强大实力,是一种“守护”式的“天罗地网”。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将新旧百年的历史进行呼应,让读者在历史的对照中更深刻地感受到当下成就的来之不易,也让诗歌的历史叙事形成了完整的闭环,逻辑严谨且富有张力。

三、情感表达:“哭”与“笑”的辩证统一与层次递进

“哭笑”是这首诗的核心情感线索,诗人以“哭”书写过往的苦难,以“笑”赞颂当下的辉煌,在“哭”与“笑”的辩证统一中,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这种情感表达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随着历史叙事的推进不断递进,从最初的迷茫、愤怒,到中间的沉痛、坚定,再到最后的自豪、喜悦,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情感曲线。

诗歌开篇,诗人以“我以为凭空嚟嘅我哋诗国嘅康!乐!美!”表达了对美好“诗国”的向往,这种向往带着一种单纯的期待。但随后“我以为邻居们佢哋嘟喺路怒嘅道喺嗰度硬系噈闹唔啱开片……”以及“森林差佬唔喺睇我笑话查实撩鬼唔怕事大哼!仲喺琴日?”的描写,打破了这种美好期待,诗人的情感从向往转向了对现实乱象的不满与愤怒。“哼!”这一语气词的运用,将诗人内心的愤懑直接宣泄出来,情感真实而强烈。

当诗歌进入近代历史的书写时,诗人的情感从愤怒转向了沉痛的“哭”。“鸦片的昏头昏脑”写出了民族的屈辱,“十四年几千万烈士”则饱含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痛惜。这里的“哭”,不是软弱的哀嚎,而是对历史苦难的铭记,是对先烈牺牲的敬意。正如杜甫在“三吏三别”中以“哭”书写战乱带来的苦难,传递出对民生的关怀一样,树科这首诗中的“哭”,也蕴含着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是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

随着历史叙事推进到“遵义会议”之后,诗人的情感逐渐从沉痛转向坚定。“左冲右突自力更生……”写出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这里的情感不再是单纯的悲伤,而是多了一份抗争的勇气与信念。这种情感的转变,为后续“笑”的情感爆发奠定了基础。从“原子弹,氢弹,卫星”到“飞船,空间站,月光曲”,诗人列举的一项项成就,让情感不断积累,最终在“今日我哋笑!笑!笑……”中达到高潮。三个“笑”字叠加,以强烈的节奏和饱满的情感,将对当下成就的自豪、对民族复兴的喜悦尽情释放出来,与前文的“哭”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因为有了“哭”的铺垫,让“笑”更具分量与感染力。

在“哭”与“笑”的情感辩证中,诗人还融入了对历史与当下关系的思考。“哭”是对过往的铭记,“笑”是对当下的赞颂,而“哭”与“笑”的结合,则是对未来的期许。诗人通过这种情感表达,告诉读者:当下的“笑”来之不易,是建立在过往“哭”的苦难与奋斗之上的;我们既要为当下的成就而自豪,更要铭记历史的教训,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发展。这种情感表达,超越了单纯的个人情绪,上升到了民族精神的层面,让诗歌具有了更深远的思想内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诗学价值:在地域与宏大之间搭建桥梁

《十.一嘅哭笑》在诗学上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粤语语言运用、严谨的历史叙事与丰富的情感表达,更在于它成功地在地域文化与宏大叙事之间搭建了桥梁,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存在着两种常见的倾向:一种是过于侧重地域文化,将诗歌局限在狭小的地域生活场景中,缺乏宏大的视野与深刻的思想;另一种是过于追求宏大叙事,忽视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与生活的细节,导致诗歌空泛、缺乏感染力。而《十.一嘅哭笑》则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以粤语这一地域语言为载体,承载起中国近现代史的宏大叙事,让地域文化成为宏大叙事的鲜活注脚,让宏大叙事有了地域文化的支撑。

诗歌中的“诗国”既是诗人对理想家园的向往,也可以看作是对民族文化的隐喻。诗人以粤语书写“诗国”的过往与当下,让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如“月光曲”一词,既可以指当下中国在航天领域探索月球的成就,也带有岭南文化中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知,让宏大的科技成就有了人文的温度。这种将地域文化与宏大主题相结合的写法,避免了地域诗歌的狭隘性与宏大叙事诗歌的空洞性,让诗歌既有地域的“根”,又有民族的“魂”。

同时,这首诗也为方言诗歌的创作拓展了思路。以往的方言诗歌多侧重于描写地域生活、抒发个人情感,而《十.一嘅哭笑》则将方言诗歌的题材拓展到了历史叙事与家国情怀的层面,证明了方言不仅能够表达个人化、生活化的情感,也能够承载宏大的历史与民族情感。这对于推动方言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方言诗歌的潜力与价值。

此外,诗歌在历史与当下的对照中,传递出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关怀,也符合当代诗歌的思想追求。在信息爆炸、快节奏生活的当下,许多诗歌陷入了对个人情感的过度抒发,忽视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关注。而《十.一嘅哭笑》则以历史为镜,以现实为靶,让诗歌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引导读者在回顾历史中思考现实,在感受现实中铭记历史。这种历史意识与现实关怀的结合,让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感与责任感,也让诗歌的思想价值得到了提升。

结语

树科的《十.一嘅哭笑》是一首极具诗学价值的粤语佳作。它以粤语为独特的语言载体,让情感表达更显鲜活与真切,承载了地域文化的独特印记;以严谨的历史叙事,梳理了中国近现代史从苦难到辉煌的脉络,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反思;以“哭”与“笑”的辩证情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传递出深沉的家国情怀;更在地域文化与宏大叙事之间搭建了桥梁,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个民族对过往历史的铭记与对当下成就的赞颂。在“新嘅百年”开启之际,《十.一嘅哭笑》让我们在回顾历史中汲取力量,在感受当下中坚定信心,也让我们看到了方言诗歌在表达家国情怀、传递民族精神方面的独特魅力。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民族的过往与当下;又如同一支号角,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前行。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与研究中,《十.一嘅哭笑》无疑将成为一部值得反复品读与研究的重要作品。

喜欢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嫁给一个老皇帝  社恐雄虫被强制匹配后[虫族]  开局开出蛊罐,叮,开出无线寿命  她谋  阴湿男鬼觊觎的脸盲美人  重生为康熙的小青梅躺平一生(清穿)  在电竞文里又封神了  造反大师  穿越之我家有男媳  法老的宠妃3终结篇  阴鸷男主成了我寡嫂  用柯学的方式阻止发刀  11处特工皇妃(特工皇妃楚乔传)  法老的宠妃1  太子的外室美人  末世捡到前妻后  深眠  万人迷[快穿]  法老的宠妃2  七零咸鱼继母的养娃日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