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重生绣娘到八零 > 第158章 金线映日明暗潮随影生(第1页)

第158章 金线映日明暗潮随影生(第1页)

合作社的绣房里飘着淡淡的桑叶香,混着低浓度酸性固色剂特有的清冽气息,在四月的阳光下酿出些微暖意。姜芸坐在靠窗的绣绷前,指尖捏着根刚泡好的金线,对着光转了转——金线表面凝着层极薄的光泽,不是化学试剂生硬的反光,倒像晨露落在蚕丝上的柔润,和她记忆里用灵泉浸润的金线几乎没差。

“小周,固色剂泡够一刻钟再穿针,差一分钟,金线的韧性都要打折扣。”身后传来张师傅的声音,带着点惯有的严厉,却没了前些日子的抵触。姜芸回头时,正看见张师傅站在年轻绣娘周玲的绣绷旁,枯瘦的手指捏着根试绣的金线,轻轻扯了扯。周玲吐了吐舌头,赶紧把泡了十三分钟的金线放回瓷碗里,碗里的桑叶汁液还泛着浅绿的涟漪。

这是张师傅主动来绣房指导的第三天。自从上次“化学固色绣品展”上,他摸着荷花绣屏的鸳鸯眼,指尖触到那熟悉的丝绒质感时,眼里的执拗就松了些。那天姜芸把测试报告递给他,纸上印着“耐水洗五十次无褪色”“抗脆化能力提升三倍”的字样,他没说话,只是把报告折好塞进了口袋,第二天一早就揣着自己珍藏的老金线来了绣房,说要“试试这新法子到底能不能留住老手艺的魂”。

“张师傅,您看我这针脚,是不是比昨天稳些了?”周玲等金线泡够时间,小心翼翼穿进针孔,在素绢上绣了朵小荷尖。张师傅凑过去,眉头先是皱着,看了两眼后慢慢舒展,指尖轻轻拂过绣面:“针脚密了,但是金线要再松半分,别绷太紧,老辈说‘金线如流水,针脚似波纹’,得有活气。”他一边说,一边伸手握住周玲的手腕,轻轻往上提了提,“你看,这样绣出来的荷尖,才像刚出水的样子。”

姜芸看着这一幕,心里暖得发颤。前些日子合作社分裂的阴影还没完全散,十多位老匠人集体要退出时,绣房里冷得像寒冬,连绣线掉在地上都没人捡。她那时抱着试绣的样品,站在空荡荡的绣房里,手指捏着样品边缘,几乎要把素绢捏破——她不是怕技术推不下去,是怕老祖宗传了几百年的手艺,真要在她手里散了。现在看着张师傅手把手教年轻绣娘,看着其他几位老匠人坐在各自的绣绷前,偶尔互相递块绣线,偶尔讨论下固色剂的浓度,她忽然觉得,那些熬夜实验的疲惫、被质疑时的委屈,都值了。

“姜姐,这是整理好的技术手册初稿,你看看还有要补的吗?”小满抱着本蓝色封皮的笔记本走过来,笔记本上用钢笔写着“苏绣化学固色技术手册”几个字,字迹娟秀。姜芸接过来翻开,里面记着详细的步骤:从桑叶采摘的时间(清晨带露时最好),到固色剂的配比(酸性固色剂与桑叶汁液按1:3混合),再到金线浸泡的温度(常温二十摄氏度最佳),每一页都画着小小的示意图,比如桑叶榨汁的过滤步骤,图上还标着“用三层纱布,挤的时候要轻,别把桑叶渣混进去”的小字。

“小满,你连过滤的纱布层数都记了?”姜芸笑着指了指那行小字,眼里满是赞许。小满点点头,手语比划着:“上次李工程师说,纱布层数影响汁液纯度,纯度不够会让金线发暗。我怕大家记不住,就画下来了。”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聋哑绣娘那边,我把步骤编成了手语口诀,比如‘泡线一刻钟,穿针轻三分’,她们记起来方便。”

姜芸伸手摸了摸小满的头,心里软得一塌糊涂。小满刚来时连针都拿不稳,现在不仅自己绣得好,还想着帮其他聋哑绣娘。她翻到手册最后一页,看见上面留着几页空白,便拿起笔写道:“每个绣娘的手劲不同,金线的松紧度可根据自身调整,以绣面平整、金线有光泽为准。”写完后,她把手册递给张师傅:“张师傅,您经验足,看看还有哪些老规矩要加进去,比如绣不同图案时,金线的用法有没有讲究?”

张师傅接过手册,戴上老花镜慢慢翻着,手指在纸上轻轻点着。翻到空白页时,他停下笔,想了想,接过姜芸递来的钢笔,在上面写道:“绣龙凤时,金线需泡足十八分钟,取‘龙凤呈祥,长久之意’;绣花鸟时,泡一刻钟即可,取‘花鸟灵动,不滞涩’。老辈虽没说为什么,但这么多年下来,这么绣的金线最显活气。”他写完后,把钢笔还给姜芸,叹了口气:“以前总觉得化学的东西是旁门左道,现在才明白,不管是灵泉还是固色剂,只要能把苏绣留住,就是好法子。”

姜芸刚想说话,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是县扶贫办的王主任。她走到窗边接起电话,王主任的声音透着股兴奋:“姜芸啊,你们合作社的化学固色技术,周边几个贫困村的绣娘都听说了,昨天有三个村的村干部来找我,说想让你们派人教教她们。还有,非遗扶贫专项基金的申请批下来了,后续购买固色剂的钱,基金能补贴一部分,你们不用太担心成本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挂了电话,姜芸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之前她还在愁,贫困村的绣娘大多家境不好,固色剂虽然不贵,但长期买下来也是笔负担,现在有了基金补贴,推广起来就顺利多了。她转身想把好消息告诉大家,却看见张师傅正对着手册上的“桑叶采摘时间”皱眉。

“张师傅,怎么了?”姜芸走过去问。张师傅指着那行字:“清晨带露采摘是好,但现在合作社的桑叶田不够用了,咱们自己绣娘用还勉强,要是推广到三个村,桑叶肯定不够。之前我跟你说过,老辈种桑叶,都是选朝南的坡地,桑叶长得肥,汁液也足,咱们合作社现在的桑叶田是平地,产量和质量都差些。”

姜芸心里一动。张师傅说的朝南坡地,她倒是知道一处——在离合作社十里地的王家村,那里有片废弃的坡地,之前扶贫办想用来种果树,后来因为缺水没种成。要是能把那片坡地改成桑叶田,不仅能解决桑叶不够的问题,还能帮王家村的村民增加收入。她刚想跟张师傅说这个想法,就看见周玲拿着手机跑过来,脸色有点发白。

“姜姐,你看这个。”周玲把手机递给姜芸,屏幕上是个微信群聊界面,群名叫“省城化工厂技术交流群”,里面有个人发了张照片,照片上是几张纸,上面写着“苏绣化学固色配方”,下面还附了句:“这是我从李工程师的实验室里拿到的,有需要的可以私我,价格好说。”

姜芸的心猛地一沉。李建国的实验室只有化工厂的几个核心员工能进,这个人能拿到配方,肯定是化工厂里的人。她赶紧翻聊天记录,发现发照片的人网名叫“老陈”,头像是化工厂的logo。她记得李建国提过,化工厂有个姓陈的员工,之前因为私自泄露技术资料被警告过,没想到这次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合作社的配方上。

“姜姐,这配方要是被人拿去卖了,以后会不会有很多人用这个法子,咱们合作社的技术就不值钱了?”周玲声音发颤,眼里满是担心。姜芸捏紧手机,指尖冰凉——她不怕别人学技术,毕竟苏绣的魂在针脚上,不是靠个配方就能抢走的,但她怕有人用劣质的固色剂冒充,坏了苏绣的名声。之前李建国就说过,要是固色剂浓度掌握不好,不仅会让金线发暗,还会损伤传统丝线,到时候消费者以为是苏绣的质量差,遭殃的是所有绣娘。

张师傅也凑过来看了手机,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这是偷手艺!老辈说‘手艺传内不传外’,不是小气,是怕外人学了皮毛就乱传,坏了规矩。姜芸,你得赶紧跟李工程师说说,把这个人找出来,不能让他把配方乱传。”

姜芸点点头,刚要给李建国打电话,就看见小满指着窗外,脸色有点不对劲。她顺着小满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合作社门口停着辆黑色的轿车,车窗贴着深色的膜,看不清里面的人。这辆车她昨天见过,停在化工厂门口,当时她没在意,现在想来,说不定和那个“老陈”有关。

“我先给李工程师打电话,让他查下‘老陈’的下落。”姜芸拨通李建国的电话,把微信群的事情说了一遍。李建国的声音瞬间变沉:“这个老陈,上个月就因为想把厂里的染料配方卖给外人,被我辞退了,没想到他还留着合作社的配方。我现在就去厂里查,看看他有没有把配方传给其他人,你那边也小心点,别让他靠近合作社。”

挂了电话,姜芸看着窗外的黑色轿车,心里有种说不出的不安。她总觉得,这个老陈背后,还有人在指使——之前化工厂仓库里的日文设备说明书,还有山崎的人打听合作社技术的事情,像根线一样串了起来。她摸了摸口袋里的民国绣娘日记,日记里“泉水竭,匠心续”的字迹仿佛还在眼前,或许,这场技术革命,从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的破局,而是场藏在丝线里的博弈。

“姜姐,你别担心,我们都会帮你的。”周玲看着姜芸的脸色,小声安慰道。张师傅也点点头:“要是那个老陈敢来合作社捣乱,我们这些老骨头,也能帮你拦着。”姜芸看着绣房里的众人,心里的不安慢慢散了些——她不是一个人在守着苏绣,还有张师傅,有小满,有所有想把苏绣传下去的绣娘。

她走到窗边,推开窗户,风带着桑叶的清香吹进来,拂过绣绷上的金线。阳光落在金线上,映出细碎的光点,像撒在丝绢上的星星。她想起刚才王主任说的贫困村推广计划,想起小满编的手语口诀,想起张师傅写在手册上的老规矩,忽然觉得,不管背后有多少暗潮,只要她们握着绣针的手不松,只要匠心还在,苏绣就不会输。

只是她没注意,口袋里的日记,有一页轻轻翘了起来,露出角落里一行淡淡的字迹,像是刚浮现出来的——“外贼易挡,内忧难防”。而窗外的黑色轿车里,有人拿着相机,对着绣房的方向,按下了快门。

喜欢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请大家收藏:()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手握神豪系统尽收全球产业  五零:别人啃窝头,我宠妻吃肉  娱乐:全新的大蜜蜜就是香  公媳禁忌之欲  只是顺手救个人,却被黑帮少爷缠上  心动8: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带巨乳老婆光辉去按摩店按摩看着她躺在旁边被男技师插入内射的我却兴奋了  甩完渣男,转头上恋综谈恋爱  公媳乱伦之照顾受伤的儿媳,结果照顾到了床上,既然这样,那就更用心一点吧  falling  重生公主:截胡龙运,踏碎虚空  带着逸仙去换妻,只有我没有享受到的换妻之旅  1975,别卖我女儿  和龙武的纯爱日常  七罪赎命  闺蜜三人勇闯封建版的ABO世界  我与猫娘的幸福生活  醉时·春拂柳  冥灯照魂  心跳如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