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儿忽然往前站了一步,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我爹去年得蛔虫病,明明吃王大夫的药见好了,孙玉国却说他的药更便宜,偷偷换了野椒粉,结果我爹病情加重...他还说,死了人他担着,只要我不说出去,就给我十两银子!"
这话一出,屋里顿时安静了,只有窗外的雪簌簌落着。孙玉国的脸瞬间白了,瘫在地上说不出话。
衙役在里屋搜出了一缸青野椒,还有几本假账本,上面记着用野椒冒充川椒的交易记录。捕头挥了挥手:"把人带走!"
孙玉国被拖出去时,忽然挣开衙役,冲到王宁面前:"我不服!凭什么你就能用好药?我不过是想多赚点钱,有错吗?"
王宁看着他,眼神平静:"药是用来救人的,不是用来赚钱的。孙掌柜,你错的不是想赚钱,是忘了行医卖药的本分。"他指着墙上的"悬壶济世"匾额,"这四个字,不是挂着好看的。"
雪越下越大,回春堂的招牌被衙役摘了下来,扔在雪地里,溅起一片白。钱多多搓着手,一脸愧疚:"王掌柜,我对不起你...以后我只给你供药,保证都是地道药材,分文不赚你的。"
王宁摇摇头:"该赚的钱还是要赚,只是得赚良心钱。"他看了眼林婉儿,"姑娘,你爹的账,我会让官府记着,不会白死的。"
林婉儿眼圈一红,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几粒饱满的野生花椒:"这是我今天在山里采的,送给王大夫...我爹说,好药材要给好人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回到百草堂时,张娜正把新炒的川椒装进小陶罐,见王宁进来,赶紧递上一碗姜椒汤:"快暖暖,外面雪大。"汤里飘着几粒花椒,喝下去浑身都暖烘烘的。
王雪正帮着村民分装椒粉,嘴里哼着小调:"孙玉国被抓走了,以后再也没人卖假药了!"
王宁望着窗外的雪,雪光映得天地一片亮堂。张阳正在药炉边熬药,砂锅里的川椒和羊肉咕嘟作响,香气从门缝里钻出去,引得路过的孩子直咂嘴。
"哥,李婶送来些羊肉,说要谢谢你治好她的病,"王雪端着个陶盆进来,里面是切好的羊肉,"张阳叔说,用川椒炖羊肉,最是驱寒,晚上咱们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点去?"
王宁点点头,拿起案头的账本,上面记着今日收的药材,每一笔都写着产地和药性:四川川椒三钱,秦地秦椒五钱,野生花椒一两...墨迹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雪还在下,百草堂的灯亮到后半夜。王宁在灯下整理药材,张娜在一旁缝补药包,王雪则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半块用川椒粉腌的腊肉。药铺里的辛香越来越浓,混着雪夜的清冽,在青石镇的街巷里慢慢散开,像一首无声的歌,唱着医者的仁心,也唱着药材的本分。
窗外的雪地上,一串脚印从药铺一直延伸到巷口,那是林婉儿离开时留下的,脚印旁还散落着几粒红亮的花椒,在白雪的映衬下,像一颗颗跳动的火星。
立春这天,青石镇的积雪化了大半,屋檐下的冰棱滴着水,敲在石阶上叮咚作响。百草堂的门敞开着,药架上的陶罐擦得锃亮,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排贴着"川椒"的红罐,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把罐里的花椒映得红如玛瑙。
王宁正坐在柜台后教林婉儿辨识药材,指尖划过药匣里的秦椒:"你看这秦椒,籽粒比川椒小,香气也淡些,炖肉时放几粒,既能去腥又不抢味。"他面前摊着本《本草衍义》,书页上用朱笔圈着"蜀椒温肾,秦椒明目"的字句。
林婉儿穿着件新做的青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拿着支毛笔,正往纸上抄录川椒的炮制方法:"我爹以前总说,炒椒子要火候匀,不然要么炒焦了失了药性,要么炒轻了留着燥气。"她笔尖一顿,抬头时眼里闪着光,"王大夫,您真的愿意收我当学徒吗?"
"怎么不愿意?"王雪端着个托盘从里屋出来,盘里放着几个小布包,"你识得山里的药材,又懂炮制,比我刚学医时强多了。"她把布包递给排队的村民,"这是今年新炒的川椒,防潮防虫,拿回去炖肉、腌菜都好。"
排队的村民里,李婶正踮着脚往里看,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是刚蒸好的椒香馒头。"王大夫,尝尝我做的馒头!"她把篮子往柜台上放,"用你教的法子,发面时揉了点椒粉,又暖肚又开胃,我家那口子吃了三个呢!"
王宁拿起个馒头掰开,热气混着麦香和椒香涌出来,他笑着递了半个给林婉儿:"尝尝,这就是川椒的另一种用处——不是药,却能暖了寻常人家的日子。"
正说着,张阳挑着药担从外面进来,担子里装着刚从山里收的野生花椒,枝条上还挂着几片嫩绿的新叶。"王掌柜,今年的野生椒长得旺,林姑娘说的那片山坳里,密密麻麻结了一树,我都收回来了。"他把花椒枝插在门边的陶罐里,"钱多多也来了,在后院卸药呢,说给咱送了批四川新椒,还带了本蜀地药农传的《椒谱》。"
王雪蹦蹦跳跳往后院跑,不一会儿就捧着本线装书进来,书页泛黄,上面画着各种花椒的形态,还有手绘的炮制图谱。"哥你看!这里说川椒除了入药,还能榨油点灯,说其光如豆,却能驱寒湿。"
林婉儿凑过来看,忽然指着其中一页:"这画的不是云雾山北坡的野椒吗?上面写着性烈有毒,误食害人,然经炮制去毒,可外敷治恶疮。"她抬头看向王宁,"我爹账本里记的那种野椒,原来也有药用,只是孙玉国用错了法子。"
王宁点点头:"药材本无好坏,关键在怎么用。孙玉国错在以次充好,更错在不懂药性胡乱用,才害了人。"他把《椒谱》放在案头,"这书留着,往后咱们教村民辨识药材,也讲讲炮制的道理。"
傍晚时,百草堂后院摆起了长桌,张娜和林婉儿正往陶碗里盛羊肉汤,汤里飘着红红的花椒,香气引得孩子们围着桌子转。王宁站在台阶上,看着张阳给老人分汤,王雪则教孩子们辨认手里的花椒:"红的是川椒,能治病;青的没成熟,不能乱吃哦。"
李婶端着汤碗,喝了一口直咂嘴:"往年这时候总犯胃寒,今年喝了王大夫的椒汤,浑身都舒坦。"旁边的老农也附和:"可不是嘛,用川椒泡的酒擦膝盖,开春干活都不疼了。"
林婉儿看着热闹的人群,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她爹留下的药锄,木柄被磨得光滑。"王大夫,我想跟张阳叔去山里采药,"她把药锄递给王宁,"我爹说过,好药材长在险处,得有人肯吃苦去采,更得有人懂它、用好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宁接过药锄,木柄还带着余温。他想起初见林婉儿时,她躲在槐树下,手里藏着野生花椒;想起她爹账本上歪歪扭扭的字迹;想起孙玉国被带走时不甘的眼神。这些画面像串珠子,被川椒的辛香串在一起,成了青石镇药香里的一段记忆。
暮色渐浓,药铺的灯亮了起来,映着墙上新挂的匾额——"椒香济世",是王宁亲手写的,笔锋温润却有力。张娜端来一碗新沏的椒茶,茶汤澄黄,飘着几粒花椒:"尝尝,用今年的新椒炒的,不那么麻了。"
王宁喝了一口,辛香从舌尖漫到胃里,暖融融的。他看向窗外,月光洒在刚发芽的药圃里,去年种下的花椒苗抽出了嫩绿的新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晃。林婉儿正和王雪在药圃边插竹牌,上面写着"川椒——温中散寒,杀虫止痒",字迹娟秀,带着少年人的认真。
张阳收拾着药担,嘴里哼着山歌,调子是山里药农传下来的,唱的是辨认药材的诀窍。钱多多坐在门槛上,翻着新到的药材账册,时不时抬头看看热闹,脸上带着踏实的笑。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敲了两下。百草堂的灯还亮着,川椒的辛香从门缝里钻出去,混着泥土的腥气和新草的清香,在青石镇的春夜里慢慢散开。王宁望着药圃里的花椒苗,忽然想起孙玉国被带走时问的那句话——"凭什么你就能用好药?"
他低头笑了笑,拿起案头的《椒谱》,指尖划过"药者,仁心也"几个字。窗外的花椒苗在月光下舒展着新叶,像是在应和着什么。或许答案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琐碎里:用好一味药,守好一颗心,让椒香不仅暖了胃,更暖了这方水土里的日子。
天快亮时,王雪揉着眼睛从里屋出来,看见兄长还在灯下写着什么,纸上是新拟的药方,旁边批注着:"川椒三钱,炒去汗,配伍生姜,治胃寒腹痛如神..."药炉里的椒叶还在燃着,辛香袅袅,缠绕着纸上的墨迹,像一段未完的传承
喜欢短篇中草药故事集请大家收藏:()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下山后太强了,绝色师姐超宠我 这炮灰床伴我不当了!【NPH】 心跳过载 穿进修仙文后我魔改剧情 女穿男:下乡娶妻后他赢麻了 听见【1v1 救赎】 方舟进化生存 替嫁后,手搓炸药包为夫君打天下 巅峰神豪传 军少宁死不娶肥婆!转头她真香! 蓬莱妄想 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 荒年!冲喜媳妇带夫家囤粮登巅峰 囚禁我,还想让我爱你,你做梦! 金陵雨霁 叶罗丽:颜公主 霸总魂穿高中生 三天穿越一次,末世宝藏随便拿 快穿:坠神之地(NPH) 修仙从收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