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显眼也最屈辱的变化,是满街晃动的金钱鼠尾辫和那身或新或旧的满式袍褂。
剃发令如山,违者立斩。
一些老学究闭门不出,郁郁而终。
店铺招牌上,汉字虽在,但旁边往往多了一行蝌蚪般的满文。
汉家衣冠,已成昨日旧梦,走在街上,满目皆是异族气象。
京城物价飞涨,尤其是粮食。八旗官兵及家眷享有特权配给,而普通汉民则需忍受高昂的米价。
前门外大栅栏一带,昔日繁华的商铺不少门庭冷落。一些老字号勉强维持,却也战战兢兢,生怕被安上“通匪”或“资敌”的罪名。
街头巷尾,时见插着草标卖儿鬻女的凄惨景象。
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女孩头上插着几根枯草,眼神麻木,旁边是她泣不成声的母亲。
几个穿着臃肿皮袄、操着满语的旗人子弟趾高气扬地走过,对眼前的惨状视若无睹,甚至发出轻佻的笑声。
顺天府的衙役和八旗的探子无处不在。
酒肆茶楼里,人们交谈的声音压得极低,眼神警惕地扫视四周。一句对时局的不满,一个对旧朝的怀念眼神,都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年关将近,本应是喜庆时节,但京城上空笼罩的,却是驱不散的阴霾和深入骨髓的寒意。人们行色匆匆,脸上少有笑容,更多的是麻木与隐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济南府,此刻名义上归属了南京的弘光小朝廷。
原山东巡抚方大猷思前想后,最终选择了投靠南明,打出了“大明”的旗号。
然而,弘光朝廷鞭长莫及,自身难保,对济南的支援几乎为零。
方大猷手头兵微将寡,既要防备北面清军的虎视眈眈,又要弹压境内此起彼伏的流寇和趁乱而起的豪强,还要筹措粮饷维持摇摇欲坠的官府运转,焦头烂额。
济南城内外的景象,比京城多了几分混乱,少了几分秩序森严的压抑,但民生之苦更甚。
打着各种旗号的“义军”、“勤王军”乃至纯粹的土匪在乡间游荡,与方大猷的官军时有冲突,遭殃的却是百姓。
赋税名目繁多,层层加码,官府的催逼丝毫不比清廷统治区轻松。
运河上往来的商船,不仅带来货物,也带来了沧州的消息。
“听说了吗?沧州那边,刘……刘体纯将军治下,工坊开了许多,百姓有活干,有饭吃!听说连剃发都没强令!”
“是啊,还听说他治下规矩严,但从不拖欠工钱,还设了地方管着,不让当官的乱来。”
“唉,方巡抚倒是挂着大明的牌子,可咱的日子……还不如沧州那边安稳呢。要是刘将军……唉,能来就好了……”
这样的私语,在济南的茶馆角落、运河码头卸货的力夫间悄然流传。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无论是北京的鞑子朝廷,还是南京的弘光小朝廷,都显得遥远而无力。他们最切身的感受是眼前的混乱与困苦。
沧州传来的“有工做、有饭吃、秩序井然”的消息,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微光,吸引了无数渴望安稳生活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在兵匪和官府夹缝中艰难求生的百姓,眼中燃起的不是对某个政权的忠诚,而是对能带来实际好处的治理者的期盼。
喜欢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请大家收藏:()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替身千金:摄政王的白月光跑路了 快穿之怀瑾握瑜 什么?她们都重生了 一心拯救美艳boss的我成为了噩梦之主[无限] 窗台上的暖阳 繁花令 亮剑世界之那个年代的美丽故事 乾元天命 仙萌之路:我在修仙界当团宠 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开局砸晕李星云,不良人乱了 都市灵异之僵约传奇 千重雪 汛期将至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我捡到了一条迷你人鱼 玫瑰苦艾酒[破镜重圆] 娇夫郎养崽我开店(美食) 今天也在努力拯救悲惨路人丁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