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自成在西北的群山间艰难跋涉,尚可喜、耿精忠在汉中虚报战功之时,东南沿海与南国之地,一场围绕着粮食与航线的暗战,也在明枪暗箭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这里的局势,远比西北更为错综复杂。
名义上,大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在肇庆设立朝廷,与北方的清廷势同水火,是不共戴天的死敌。首辅何腾蛟坐镇肇庆,总督湖广等省军务,是南明政权在西南一线的擎天柱石。然而,在这表面严酷的军事对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深知北方,尤其是京畿地区因连年用兵、天灾人祸而出现的粮荒困境。仅靠北方凋敝的民生难以支撑庞大的军事行动和政权运转,从南方获取粮食成为必然选择。
强攻代价太大,于是,一条隐秘的渠道在洪承畴的运作下悄然开启。他利用旧日的关系网络和利益诱惑,竟然与肇庆的何腾蛟搭上了线。
一方手握部分湖广粮源,急需钱财和某种心照不宣的“缓和”;另一方手握清廷授予的权柄,急需粮食稳定北方。
在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所谓的忠君爱国、华夷之辨,似乎也变得可以通融。一笔秘密的粮食交易在暗处达成。
何腾蛟默许甚至暗中组织了一批广东粮米,试图通过传统的内河漕运,经水路北上武昌的方式,偷偷运往清军控制区。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支满载着“秘密”的运粮队,在行经汉水流域时,“恰好”撞上了正在对粮食渴求到了极点的大顺军残部。
结果毫无悬念,粮船被李过派出的队伍劫掠一空,为艰难渡日的大顺军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补给,而这批原本要资敌的粮食,也阴差阳错地未能到达清廷手中。
消息传回,洪承畴又惊又怒,却也无可奈何。陆路转运,风险实在太大。
就在此时,泉州的郑芝龙主动向洪承畴递来了橄榄枝。
他仿佛对洪、何之间的秘密交易有所耳闻,在给洪承畴的信中,他绝口不提何腾蛟,只是极为“务实”地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洪督师台鉴:闻听北地粮秣转运维艰,陆路耗费巨大,且常遭流寇袭扰。前次汉水之失,足为明鉴。芝龙不才,愿为朝廷分忧。我郑家海船,可承揽广东粮米北运天津之役。海运便捷,耗时短,损耗小,且可绕开陆上诸多险阻,纵有海盗,我郑家水师亦可保无虞。既可解朝廷燃眉之急,亦可省却大量运费脚钱,更免流寇劫掠之患,实为万全之策……”
这封信,正好解决了洪承畴的燃眉之急。
水路、陆路被李自成这么一搅和,风险剧增,而郑芝龙提出的海运方案,凭借其强大的海上控制力,确实看起来安全可靠。
至于郑芝龙为何如此“热心”,洪承畴自然理解为这是海上枭雄在黄熙胤事件后,试图修复关系、展现价值并从中牟取巨额运费的一种姿态。
他立刻与肇庆的何腾蛟通过秘密渠道沟通,何腾蛟也乐得此事能成。早稻刚刚收割,手中的粮食颇丰,卖给洪承畴,既能继续赚取钱财,又能将风险转嫁给郑芝龙。
双方一拍即合。
一道密令迅速下达给伍家,继续征集广东粮米,此次改由郑家船队负责,海运至天津。
然而,这看似解决陆运困境的寻常海运背后,却隐藏着郑芝龙更深远的毒计。
风声,很快就通过沧州军日益严密的情报网络,传到了青州刘体纯的耳中。
“哦?郑芝龙要帮清廷运粮,走的还是海运?”
刘体纯看着手中的密报,眼中光芒闪烁。
他深知这条海上补给线对清廷潜在的重要性,若能掐断,意义非凡。
一旦形成惯例,对清廷的壮大有着重大意义。
更重要的是,他想到了自己那支倾注了无数心血、装备了大量超越时代武器的新生海军。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今天也在努力拯救悲惨路人丁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 窗台上的暖阳 千重雪 繁花令 娇夫郎养崽我开店(美食) 快穿之怀瑾握瑜 我捡到了一条迷你人鱼 乾元天命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开局砸晕李星云,不良人乱了 替身千金:摄政王的白月光跑路了 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什么?她们都重生了 亮剑世界之那个年代的美丽故事 仙萌之路:我在修仙界当团宠 玫瑰苦艾酒[破镜重圆] 都市灵异之僵约传奇 一心拯救美艳boss的我成为了噩梦之主[无限] 汛期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