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忽然出声呵斥:&ldo;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去敲登闻鼓,不要命了嘛?不知道敲了登闻鼓要滚钉板吗?&rdo;
小豹子大喊:&ldo;官爷,我母亲身子不好,我愿意替我母亲滚钉板,还望官爷周全。&rdo;
贾琏把脸一板:&ldo;我只管剿匪,哪里管得了你们告御状?&rdo;
侍卫顿时糊涂了,冲着贾琏作揖:&ldo;贾大人,您说这些人是您缉拿的盗匪?&rdo;
贾琏指着罗义言道:&ldo;这个不是。&rdo;
侍卫惊愕的张大嘴巴,半晌才醒过神来:&ldo;什么?她们母子是盗匪?&rdo;
贾琏道:&ldo;正是,都怪我,得意就松懈,让他们钻了空子。&rdo;回头贾琏又骂小豹子:&ldo;亏得我相信你们,觉得你母亲身子不好,这才不忍心,给你们绑的松些,你们竟然给我惹下这样的麻烦,还不给我归队,随我去刑部交差。&rdo;
侍卫闻言顿时头皮发麻,朝着贾琏只作揖:&ldo;他们敲了登闻鼓,得随我去刑部登记滚钉板,您可不能作梗啊。&rdo;
这时候冯紫英走了来做和事佬:&ldo;你们都是去刑部,不如一起吧,你们各办各的事,各交各的差,两回事变成一回事儿,有什么好争论?&rdo;
第123章123
侍卫感激涕零,直想给冯紫英磕头。
他是三等侍卫,惹不起贾琏,更加耽搁不起差事。若是贾琏执意作梗,他就要受罚。
他家没后台,不然也不会被安排来守护登闻鼓,这里可是几年不开张,长年累月看不见人影,能把人闷成哑巴。
不过,这好歹是份差事,有俸禄可以养家,且俸禄还不低,他不想丢弃。
贾琏故意皱眉耍赖:&ldo;我可不想让人知道我押解的犯人敲了登闻鼓,弄不好我可要吃挂落!&rdo;
冯紫英做好人劝道:&ldo;如今他们不能敲也敲了,你反正是逃不掉一个疏忽的责任,这位小兄弟不容易,你又何必连累他也吃挂落呢?&rdo;
贾琏叹息,盯着那小侍卫纠结万分。
冯紫英便给那小侍卫使眼色,小侍卫缠着贾琏只作揖,打着哭腔:&ldo;贾大人,求求您呢,您就帮帮小的,小的必定记得您的大恩,日后您有用得上兄弟之处,星弟必定全力以赴,竭尽全力。您抬抬手,帮帮小的吧!&rdo;
贾琏这才勉为其难,点头道:&ldo;那咱们就一起面见刑部堂官吧,不过,我可是丑话说在先,人得先让我带去交差,然后你再交差哟。&rdo;
贾琏答应带着他一起去,他已经感激涕零,哪里还敢争先后呢。
这般达成协议,贾琏便与小侍卫一起押解这帮渔民到了刑部大堂,刑部尚书闻听登闻鼓声,早就等候多时了。
贾琏见了刑部尚书忙着拱手禀报:&ldo;下官贾琏奉命剿匪,现在捉拿盗匪二十二名,前来交差,还请大人清点验收。&rdo;
刑部堂官姓黄,三元及第的老状元,他皱眉问道:&ldo;不是有百姓敲了登闻鼓鸣冤,怎么成了盗匪?到底是盗匪还是鸣冤的百姓?&rdo;
小侍卫忙着上前回禀:&ldo;小的张彪回禀大人,既是盗匪,又是鸣冤的百姓!&rdo;
黄尚书顿时一排惊堂木:&ldo;什么乱七八糟,盗匪就是盗匪,百姓是百姓,怎能混为一团?&rdo;
小侍卫吓得瑟瑟发抖,指着米夫人母子与罗文三人言道:&ldo;就是他们敲得登闻鼓,但是,贾大人却说他们是盗匪,其实就是盗匪敲响了登闻鼓!&rdo;
黄尚书闻言愕然,指着贾琏问道:&ldo;你说,怎么回事?你缉拿盗匪,怎么把人家鸣冤百姓捉住了?&rdo;
贾琏故作懵懂:&ldo;回禀大人,下官也不清楚,他们原本是下官缉拿的盗匪,可是,等到了午门前,他们趁着下官不备,敲响了登闻鼓,至于他们为何敲了登闻鼓,下官也甚糊涂,下官已经查明了,他们就是运河上那一股打劫太仆寺李大人的盗匪,这才把他们捉拿归案,大人明查。&rdo;
黄尚书知道再问贾琏也是白瞎,故而一拍惊堂木:&ldo;都,堂下妇人,你是何人,既然你是盗匪,被缉拿也是罪有应得,如何胆大妄为,竟然去敲登闻鼓惊扰圣驾,你可知罪?&rdo;
米丝毫无惧色,道:&ldo;回禀大人,小妇人原本是江南望族米家之女,我父亲米淮山曾经是前科的进士,因不惯官场倾轧,故而辞官归乡,前太仆寺少卿李明堂,便是民妇的结发夫君。&rdo;
黄尚书闻言愕然:&ldo;米淮山?你是米淮山之女?不对,米淮山之女在十五年前已经落水而亡,你冒充官眷意欲何为?&rdo;说到后来,黄尚书话语又惊愕变成可斥责。
米夫人却是不慌不忙,磕头禀道:&ldo;小妇人确是米淮山之女,当初小妇人随着夫君上任之时,曾经特特上门拜访过您,您当初以状元之才,却在翰林院任编纂官,异常苦闷,与家父常有书信来往。记得小妇人趁着那次随夫上任之机上门拜访,伯母曾经赐给小妇人一对镯子,说来也是奇怪,小妇人落水,头上的簪子,手上戒指都掉进了江心,可是那对鸳鸯扣的镯子却牢牢戴在手上并未脱落,上头有金铺的铭记,大人一验便知。&rdo;
黄尚书曾经见过米氏,可是故人之女他也没有盯着看的道理,故而米氏是圆是扁,他可不记得。不过,说起那镯子他确是有印象。遂挥手,衙役将金镯子呈上,黄尚书家里的金饰都是在金楼定制,他熟练的查看印记,果然看见三个字,泉记张。
黄尚书的声音顿时低缓许多:&ldo;你敲响登闻鼓,难道是为了十几年前落水的事情?&rdo;
米氏磕头:&ldo;正是。&rdo;
黄尚书面露狐疑:&ldo;既然为了落水之事,何故当年不告,却要等待十五年之后?&rdo;
米氏言道:&ldo;当初小妇人怀着身孕,行将生产,被贼子狠心踢下江心,后被人救起,却因此陷入昏迷,直到生产孩子之时方才苏醒。那时候,已经过去月余,小妇人因为患病,卧床不起,直到半年之后方才略有好转。这时候,才发觉,贼子已经另结新欢,迎娶高门之女。而我的父母却认了那对男女为义女女婿。我流落在外半年多,即便回去,也是徒增烦恼,说不定还要连累家里的姐妹,使父母蒙羞,故而,小妇人决定隐姓埋名,不再提起前程往事。&rdo;
黄尚书击掌道:&ldo;着啊,怎么如今到要告了?&rdo;
米氏言道:&ldo;小妇人后来嫁给了当年的救命恩人,孰料,犬子五岁之时患病,他冒着大雨出门抓药,回来后自己却病倒了,他不肯歇息,隐瞒小妇人带病打鱼,等他忽然病倒卧床,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治。
&ldo;后来,我们母子托赖乡亲们帮衬,一直过了十年,孰料就在去年九月间,小妇人正在家中患病,忽然间房屋着火,小妇人因为患病不能入眠,故而逃得一命,可怜村中老少百十口人,只逃出来三十余人。没有法子,我们只能出来逃荒,闻听京都有人舍米施粥,便一路奔着京城来了。&ldo;黄尚书皱眉:&ldo;为何要上京都,难道地方官不管吗?&rdo;
罗义忙着磕头:&ldo;回禀大人,这就是小人为何要敲那登闻鼓了,我们的村子被烧得精光,并非天灾,乃是有人故意纵火。我们之所以奔着京都而来,原本是要上京告状来的,只可惜,到了京都才知道,仇人势大,遍布朝野。且那仇人已经先于我们罗列罪名,将我等无辜之人打成了湖匪。是故,我们既不敢进京告状,也不敢返乡,只得躲到运河边上悄悄打鱼为生。&rdo;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综同人)[综]婶婶活了两千年 好想赶快成为名侦探 我们的少年时代之安阳 大秦第一功臣 (奇异博士同人)一直以为自己是精分 失落的秘符 天乩之前世今生今生不负 推理要在晚餐后 (网王同人)势在必得 不学无术的侦探学园 (恋与制作人同人)当你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生[恋与制作人] 笔录残双之地狱使者 请勿在此丢弃尸体 地狱 数字城堡 (彩虹同人)这个冬天不够冷 骗局 [网王|迹部]倾慕者 不适合交换杀人的夜晚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