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重生三国我郭嘉 > 第198章 帝心的震撼国舅的托付(第1页)

第198章 帝心的震撼国舅的托付(第1页)

第198章:帝心的震撼,国舅的“托付”

雨过一城新。许都的瓦檐滴水,像一串收束得很紧的音符,顺着屋脊落至街心,混进净水缸里,荡起一圈又一圈的薄纹。王师旗在城门口微微伏着,赤地黑边敛去锋芒,只把“王”与“师”两个字收拢在风里。三张白榜仍在石阶前并列——军需账、仓廪账、护运账——朱绳沉,黑签稳,昨夜“封押”的蜡痕未干,凝成一层看不见的光,压住杂音,压住火。

帘内少年帝王醒得早。他坐了很久,像在等什么从胸口那寸空里慢慢浮出来。直到清晨第一盏净水被抬过午门,他忽然起身,对近侍道:“朕想走一走。”近侍惊得张口,帝王已举手示意:“不宣,不张扬。”

鸩从廊影里出来,拢袖而拜:“臣在。”他不问缘由,只换上最安静的一袭青褐斗篷,领了两名眼脚稳的禁军,带路自东廊绕出,避过百官的视线,沿着昨夜“纸谷”之外的一条小径,向太常寺的方向去。

晨凉正好。街口的净水牌边早有妇人排队,衣襟半湿,脚下泥斑。她们捧着瓷碗,小心地避开水面的光,不让一滴溢出来。有人低声道:“先净水,后医药,最后才是徭役——王师的约定,是真的。”有人接话:“昨日小安受伤,抚恤录第一行写了他的名,衙门还给他娘送去米……”话说到半截,像是想起了什么,声音软了一寸,“这几年没见过这么‘明白’的事。”

帘内走出来的小半寸身影,正好停在这句“明白”上。他不露面,不出声,只隔着斗篷听。那“明白”两个字轻得像一片叶,从他耳畔滑入心口,压住了多日以来那道无处安放的冷。他在洛阳、汜水关、许都的奔波里被人抬来抬去,被刀、被信、被礼、被愿书一层层包围,第一次,有人把“先后”讲给了百姓听。而百姓听懂了。

鸩压低声音:“陛下,太常寺到了。”

太常寺的小屋昨夜未熄火。阿芷在灯下替小安换药。少年躺在榻上,脸白,眼睛却亮,嘴角还挂着不律法的笑。阿芷拈针极稳,银针走穴,指腹按住血脉,轻声道:“你这口气护住了账。以后吼‘惊’的时候,记得先收腹。”小安“嗯”了一声,眼睛却偏向门口——他看见斗篷边缘露出的一截白瓷碗,碗中清水微漾,一如昨夜帝王印在“抚恤录”尾的那枚小金印。

“谢陛下。”小安张口,却只是气擦过牙齿。鸩抬手,掌心轻轻压了一下少年的肩窝,“别多话。”

阿芷看见斗篷,未全行礼,只将“抚恤录”与“功簿”合上,放在案前。案角压着一枚捏得极圆的小蜡印,红得熨心。帝王隔着一丛灯影,静静看那两本簿:一边是“恤”,一边是“功”。两条线并列,如阴与阳。他忽然觉得,胡乱翻涌的许多夜晚,被这一红一白两色压平了一层。

“陛下可否再赐一印?”阿芷把簿擎起,声音不高,“不是为人情,是为‘度’。今日‘封押’续行,‘王师三书’将与三账并列,臣欲请陛下在‘行军簿’第一页落印,令‘水’先于‘兵’为常。”她看见那只握印的手依旧细,却不再抖。印落在“井次”的小格旁,像把一口流散已久的泉重新定了泉眼。

帝王收手,鸩将斗篷拉住。他们不多停,转而从小门出,沿着净水缸回到午门。帘影升起的一刹,他回望太常寺,道:“传旨——太常寺今日添开一栏,名曰‘净水记’,与‘抚恤录’相对。凡净一井、清一渠,记功一行。”

这道旨,像把他自己也按在了“先水”上。鸩躬身领命,转身而去。阿芷抬眼,远远看见帘影轻颤,像一个少年第一次学会如何在风里站稳,又在风里收步。

——

辰时,封押复启。纸谷前,百姓自发排出一条路,清议四人按“封账”“封口”两案自检自缚,为首儒冠在“守名愿”后添了两句小字:“言可错,名不可假;义可辩,礼不可毁。”刘晔照旧以黑签注解,账官们把昨夜“军棚”的“价差异常”“劣麻样本”“暗笔刺簿”等证物一一黏贴于白榜右侧的“照验栏”。纸上渐繁,秩序更清,人群看着,心中那口气也像有了去处。

曹操未着铠,立在檐下。荀彧不语,袖口一寸不差,程昱偶尔冷笑,像在记账。郭嘉把“讲坛”的木签向后退了半指,换“功簿”“抚恤录”“行军簿”在前。他的手指按在砂盘的“成皋”小钉上,没有动,像在等某一步自己走进来。

这时,殿侧传来内侍高唤:“请——国舅入。”

殿前波纹一收。人群之间有低低的抽气声。国舅,伏氏之长,伏完。皇帝的岳父,外戚之首,护驾之功亦在,家门阔,仓廪实,仇怨多。伏完入殿,衣襟整,面上却有一种夜未眠后的灰。他并不自门而入,绕过三榜,先向王师旗行了一礼,才近阶而拜。

“臣伏完,负陛下厚恩,负天下轻言。”他的声音像从沙里滤过,细,涩,“昨夜闻‘军棚’价差,心惊;今朝见‘功簿’与‘抚恤录’并列,心震。臣有两事求见,一为自检,一为托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句话一落,“帝心的震撼”四字便在帘影后激了回响。少年帝王执帘而坐,指尖稍稍按住案沿。他一直知道“外戚”两个字有多沉——沉到能把人淹没,沉到能把他拖回洛阳的梦魇里。可伏完的“自检”,在今天的纸前说出口,带着一种把“权”往纸上放的决心。那是他未曾见过的“外戚”的模样。

曹操拱手:“国舅请言。”

伏完俯身,把一只薄木匣高举过顶。匣中两册,一册封皮题“家乘旧债”,一册题“宗庙出粟”。他先开“旧债”。纸页发黄,角有折,显是多年的账。伏完低声:“伏氏家仓,年年以‘护驾’与‘使费’之名挪谷,沉于‘私借’。今日见‘王师三书’,见‘纸谷’之制,知己罪深。请太常寺于‘家乘旧债’立‘附录’,送并三账,按‘市易簿’校价,愿尽偿。惟请……惟请陛下垂怜,赦臣族中老弱,与无知妇孺。”

殿上微哗,随即静。程昱眼光一凝,荀彧袖下指节放松一分。郭嘉不看别人,只看纸——他看见这把“刀”不是他举,是伏完自己举,把刀柄递到了纸上。这样的人,值得救;这样一刀,不能拒。

“臣以‘托付’补罪。”伏完把第二册举起,“宗庙所存旧粟三千石,臣愿移作‘宗庙粟’,归于王师‘行军簿’之‘净水与医药’二项。此粟自今日起,不入伏氏,不入私费。臣愿以‘国舅’之名,作‘王师三书见证官’,督此粟之行。”

帘影里,少年帝王的胸口忽然一紧。伏完在他幼年时曾抱他骑马,在洛阳大火的夜里曾背他趟过烂泥;这样一个人,此刻在三张白榜前说“自检”“托付”。他的“国舅”,第一次把“外戚”放在“纸”之下,而不是盖在纸之上。

曹操垂目一瞬,抬手拱答:“国舅愿以‘见证’自缚,王师当以‘三书’相许。”他声音不高,“旧债入账,附录不赦;族中老弱,无罪者不株。宗庙粟之名,立于‘行军簿’首栏,作‘井次之粮’。”

“臣还有一事。”伏完叩首,声音更低,“后宫伏氏,恃亲,有骄。臣求陛下——责之;求孟德公——护之。护其‘名’,以免流言;责其‘欲’,以归礼法。若有越礼者,先责臣。”

帘后少年闭了一瞬,总算吐出一口气。他以为自己会听见“赦”,却先听见“责”。这一刻,他被某种柔和的力量轻轻扯向前,扯离那口窄小的绝望之井。他抬手,稳稳按住“王师十律三约”的白绫:“朕允。伏氏旧账入三账,宗庙粟归‘行军簿’,国舅为‘见证官’,后宫越礼者,以‘愿书’自署,以‘律’自受。朕不护私,朕护名。”

郭嘉向前一步,拱手:“臣请再添一‘先后’,录于‘王师三书’卷首——‘先清“名”,后清“身”;先立“愿”,后行“罚”。’今日始,凡国舅之托付、之自检,皆以‘名’先,‘身’后。”

伏完长叩,当场于“封口案”签名,立“守礼愿”,又在“封账案”之“家乘附录”旁按下伏氏家印。朱印一落,围观百姓竟有几声“好”的呼喊,像是在看一出值得回味的戏刚刚唱出“转腔”。程昱在袖中低笑:“奉孝,戏台子越搭越大,连‘国舅’都肯上来唱。”

“不是戏。”郭嘉望向帘影,目光微温,“这是把‘亲情’按进‘秩序’。”他顿了顿,“今天这一步,等于把‘外戚’三个字中的‘外’,往外推了一寸。”

荀彧轻轻吐气:“可惜,推得越稳,越有人要来‘掀台’。”话甫出,城北鼓声果然在极远处试了一下拍子,又自敛去。鸩从廊影掠入,向郭嘉耳语:“成皋那处‘军棚’又添草料,价高一线。似有人要借‘草’做火,烧‘大道讲坛’。”

“先买。”郭嘉淡淡,“拿‘市易簿’去,价从‘市’;拿‘抚恤录’去,言从‘人’。买着,是‘名’;不卖,是‘名’。名入簿,他就走进‘纸谷’。”说到这里,他看向伏完,“国舅若愿为‘见证官’,便从这第一笔‘宗庙粟’起,亲自押‘净水记’一行,随阿芷出城,看井,看渠,看价,看人。”

伏完应声:“是。”

——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崩铁同人] 翁法罗斯RPG  蝶笼  试情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宿敌  [哨向]入鞘  影后难撩  知他风尘不可救  全球极寒:在房车当囤货女王  人外系[gb]  [蓝锁同人] 利己主义者也想成为热血漫主角  [崩铁] 星神直播,在线造谣  拥有洗脑能力的我却很少使用,用自己的手段将学校女生变成自己的性奴  我的女友重生了  蝶笼  在饥荒末世当农场主后封神了  豆柴咖啡  阡陌之环[刑侦]  黎明坠落  重生:继续爱我,可不可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