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处理意见传到了江南,大家集体愤怒了。
在押解犯人到京的途中,无数士人跑来送行,哭天抢地的,俨然烈士上刑场,以致行人侧目,舆论哗然。
偏偏还有觉得有机可趁的:不仅盐商不满意,商人们也很不满意。以前自己闹不起风浪,现在可好,读书人出头了,那真好,大树底下好乘凉。
于是盐商在纠结队伍,普通商人就罢市,响应读书人;这自然引发了联动效应,各地的读书人们团结起来,离得近的就跑去送行,有钱的还拉着亲朋好友,找点人一起去,壮声势;离得远的再次跑到孔庙去哭。
此外,凡在朝为官的也受到舆论的普遍抨击,于谦、徐埕等人不须说,右都御史程信及其子翰林侍讲敏政,就被休宁程氏家族逐出家门。族长公开宣告:“程信父子为名教罪人,开除族籍。圣人门下,人人得而诛之。”
汪舜华莫名其妙,记得程信好像是河间府的,怎么又跑到休宁去了。把他招过来一问,程家原本是休宁人。族曾祖国胜封安定伯,却在洪武末年因为大清洗得罪,连累了祖父杜寿,发配河间;此后百年间,只有书信往来。休宁在程信心目中,是程朱阙里,也是洞天福地。
他父子仕途得意,族人自然没少托关系,只是朝廷高压反腐,他并不敢假公济私,确实没给家乡做什么事。
汪舜华笑:“你记住,你父子是朝廷大臣,不是哪一家哪一姓的大臣,更不是哪一地的大臣。”
她冷笑着:“如今天下姓孔的,都自称是孔夫子后裔,果真如此吗?孔家可是八代单传,后来还有个孔末之乱,直系都被杀的差不多了。可如今但凡姓孔的,就自称孔夫子的后人,不过抱圣人的大腿罢了。你父子若是高官显爵,青史流芳,不用你说,不管是程家还是休宁,都会把你们供起来;否则,你捐资助财也好,提拔家人也罢,一旦犯了事,跑得最快的就是这些人,你别不信。”
汪舜华看着泫然欲泪的程敏政,拍拍他的肩膀:“知道李白吗?”
大名鼎鼎的诗仙,不知道才叫见鬼!
汪舜华道:“当年李白家族获罪,流放西域;自己不容于佞臣,赐金放还;而后因永王谋反流放夜郎,可谓生时无所容入。而千百年来,蜀人以李白为蜀产,陇西人以为陇西产,山东人以为山东产,可谓慕而争者无数。”
她看向程敏政:“你应该学李白,洒脱一点,开阔一点。有什么要紧呢?不就是几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吗?只要你问心无愧,在乎他们做什么?他们能决定你的前途,还是你在历史上的地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等有一天你压风云于万里,依日月于九霄,宰割天下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这点事连小挫折都算不上。你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以后自然有的是人来追捧你,甚至认你做祖宗;否则你再怎么对他们推心置腹,人家只会拿你当垫脚石。这世上有什么是踩在巨人身上更能凸显自己呢?”
程信带着儿子磕头。
只是打发走了程信父子,汪舜华还是难掩愤怒:“这是要群起逼宫吗?”
这时候已经端午过后,宗室各自启程,再没有什么顾虑了;反倒是任由这些人闹腾下去,无法收拾。
五月初九日,汪舜华下诏给正在南京坐镇的成国公朱仪:“对于负隅顽抗的死硬分子,不必客气,捉拿正法!”
各衙门出动,开始抓人。
识相的已经开始躲起来了,但还是有胆大的念着老黄历,觉得扬名立万的时候来了,趾高气昂的站出来,说是我干的,然后大骂朝廷和胥吏。勋贵们成全了大家,首先拿下了;其他人也别跑,反正朝廷给了时间的,现在想反悔?晚了!
但另外一个消息还是带给大家震撼——正在守孝的荆王世子见潇造反了!
是的,才不过十二岁的荆王世子见潇造反了,估计可以刷新古今中外造反者的年龄记录。不知道是他自己的主意,还是周围人的怂恿,反正,就这么造反了。
而事实上,这位小王爷确实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奇葩。
荆王是仁宗第六子荆宪王瞻堈的后人。最初封在江西建昌府,因为有次宫中有巨蛇自房梁垂到地上,就请旨离开江西,后来改到湖北蕲州。
荆王系也常出奇葩,这位荆王世子就是典型。历史上他天顺八年袭封。父亲死得早,没人约束,自然为所欲为。他在先帝孝期办婚事,恨母亲偏爱,将其关禁活活饿死,捶杀亲弟都梁王朱见溥而奸其妃,活埋堂弟朱见潭而夺其妻,还杀了叔叔的妾,经常抢掠民女,甚至想要造反,不但府邸僭越规格,而且大肆聚合亡命之徒,迟迟不下葬父亲,是个实打实的混账。
虽然那是近30年后才案发的,但老娘已经被他虐死了,两个弟弟还没被杀——朱见溥死于成化十三年,年仅二十六岁,现在还是个小屁孩,朱见潭更是牙都没长齐;他妈马氏自然也还没来得及被剃发鞭打,用土囊压死。
但荆王世子毕竟不是个安分的主,就算他年龄小,不懂事,身边让也会让他长大——两年前,他已经见识到了朝臣的嘴脸,考虑到马上要考试,还是开始念书,但他不喜欢读书,而是喜欢和一帮道士滚在一起;尤其这两年朝野上下人心不安,他就有了大胆的想法,召集亡命之徒,制造兵甲武器,看到湖广读书人怨声载道,觉得机会来了,准备把当地的守官骗进王府,逼他们听从自己,然后正式发檄文造反。
蕲州不是首府,荆王世子年龄又小,因此谁都没当回事,勋贵和重臣都在武昌坐镇。
蕲州知府并不是什么名垂青史的人物,他虽然觉得荆王世子十三岁的小屁孩能干成屁事,但是这些日子以来,荆王世子已经接纳了很多无籍游民,也招纳了很多读书人——别的亲王都到北京去了,要造反,自然还是找朱家的最好。
想到现在各省闹得鸡飞狗跳,知府大人心里盘算着,可能汪太后真的支持不了多久?
刀横在知府的脖子上,他也就跪了,并献计擒拿在这里坐镇的都督卫颖——毕竟有个亲王,朝廷还是防着的。
偏偏就是这个卫颖打碎了荆王世子的美梦。
卫颖字明德,松江华亭人。他父亲是一代名将,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从蓟州百户做到都督佥事,但比他功劳更大的是名字:卫青,和汉武帝的大将军同名。
正所谓父英子雄,卫颖自幼跟着老爹,也算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起来的。他有武略,也有眼光,历史上投靠了石亨,参加了夺门之变,封宣城伯,予世券,出镇甘肃;后来石亨败绩,因为镇守边关没有事;甚至革夺门世爵,他就上书说打外藩有功,皇帝就放过了他。
这回石亨倒是找他了,他推脱自己有病,没去,但也没有跟朝廷报告,毕竟不知道景帝是不是真的快不行了,因此一直没有动。
既然是头千年的老狐狸,荆王世子这种罗琦堆里长大的还要来玩花样,实在不够看;何况荆王自以为要当皇帝,对除了奉承他的道士之外的老娘弟弟都不好,何况侍卫?再说读书人的日子不好过,侍卫的日子并不坏,买了地,娶了媳妇,日子过得好好的,凭什么跟个混账东西造反?再说一个十三岁的小屁孩,嘴上没毛,能成什么大事?
造反,是需要勇气的,而勇气,来源于成本和代价的性价比。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清白之年 原来是想谈恋爱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你又在乱来[电竞] 我被影后教做人 搞友情不香吗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重生你不配[快穿] 我在古代做皇帝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山海有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