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回到明朝当太孙全文阅读 > 382红茶建极二十三年西元1480年(第1页)

382红茶建极二十三年西元1480年(第1页)

建极二十三年的第一天,阳光灿烂,风和日丽。

汪舜华和皇帝接受了群臣的朝贺,接下来还有一大堆的事要忙。

皇帝很忙,忙着祭祀,忙着召见臣工,忙着给新出生的宗室赐名,忙着看各种奏疏文档。

出去了一趟,发现这些年落下太多,亟需补课。

自从接理了户部,皇帝突然发现需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也就想起了母亲的那句“抓关键”。

财政问题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

闲暇的时候,皇帝也会找人聊天,比如丘浚:“你当年说过秦桧是功臣?”

丘浚道:“臣说过。”

皇帝“哦”了一声,明显不痛快;丘浚很是淡然:“但是臣的原话是;高宗非幼弱昏昧之主,秦桧非承其意旨,决不敢杀其大将。因此,杀害岳飞,乃是宋高宗的主意;秦桧不过是秉承高宗的私意,奉行投降苟安一隅之策,杀死一意北伐的岳飞,秦桧之于高宗,当然是有功之臣——只是,哪个明君愿意要这样的功臣呢?”

汪舜华也很忙,忙着娱乐。

毕竟春节期间主要的活动就是祭祀和娱乐。

如今的酒宴自然不是教坊司几个熟面孔唱着熟悉的曲调,跳着熟悉的旋律。有慷慨的军歌,也有热情的讴歌,此外,还有相声、小品、戏曲。可以说,后世文艺晚会上能看到的艺术形式,基本都出现了,虽然还很粗糙原始,但总算像那么回事;尤其相声、小品都是汪舜华一力提倡的,表现的最普通的百姓家故事——当然这个是值得商榷的,但起码跳出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范围,表现了普通人的生活,因此很受欢迎。

王公贵族们其实不很适应这种方式,但也只能跟着看个乐呵。

尤其皇帝刚刚定调的《春江花月夜》,虽然还是比不上后代的经典,但已经相当完整流畅。

那天听他献宝似的卖弄,汪舜华很高兴:“此曲足以流传千古,我儿不减李三郎才气。”

她说的意味深长:“有李三郎的才气,可别有李三郎的毛病才好。”

皇帝大笑:“怎会如此?”

当然最盛大的还是歌舞。看着天南海北的各种肤色穿着各种不同的服装唱着歌、跳着舞,颂扬着明朝的富足和繁盛,讴歌着皇帝太后的英明和伟大,当然也有诸如“我心爱的姑娘”之类粗犷直白的情歌,汪舜华很是乐呵,甚至隐隐找到了昔日看广场舞的感觉;只是忙里偷闲跑来陪母后看戏的皇帝看着下面扭动的舞姬,觉得胃疼。

汪舜华端起紫砂茶杯,里头盛着福建武夷山的红茶。上辈子在机关工作,很多同事加班加点熬夜,早一顿晚一顿也是常事,年过三十就保温杯里泡枸杞。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强壮心脏功能,尤其对女性很友好,因此受到大家的欢迎。

汪舜华不知道红茶的具体工艺,但也知道红茶也好、绿茶也罢,或者其他什么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其实都只是制茶工艺的区别,和茶树本身关系不是很大。红茶和绿茶,就是全发酵和不发酵的区别。

建极九年,汪舜华派太监孙德成前往武夷山研究红茶制作。他原来在宁王府里办事,宁王是个雅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对茶叶要求也高。

江西的庐山云雾颇负盛名,孙德成也算见过世面的,却没有听说过红茶;但是太后已经告诉他秘诀了,让他大胆尝试,他也就壮着胆子干活。

武夷山不仅风景秀丽,也以产茶闻名。但明朝初年,太祖为减轻民众负担,下旨罢造团茶,改贡散茶。以团茶龙凤饼著称的武夷贡茶,因其制作散茶的技术落后,陷入低谷。

因为流行的绿茶是不发酵的,孙德成也就不知道所谓的“全发酵”怎么整,对着新鲜的茶叶犯愁。

说来也巧。次年春天,他去到九曲溪赏春,不觉到了桐木村。毕竟是太后身边人,老的少的茶农都来陪着说话。因为采摘的茶青太多,少了几个干活的主力,有很多茶青来不及处理。

结果他走了,茶农发现堆在下面的已经完全发酵。为了挽回损失,于是用当地马尾松干柴进行炭焙烘干,保证茶叶成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重生你不配[快穿]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山海有归处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你又在乱来[电竞]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我被影后教做人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搞友情不香吗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清白之年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原来是想谈恋爱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我在古代做皇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