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回到明朝当太孙全文阅读 > 427尾声六(第2页)

427尾声六(第2页)

派去通知明朝以后不再称臣、要求割让朝鲜、并将公主下嫁国王为妃的使者直接被成宗砍了;日军才刚刚出港,朝鲜都司的军马已经赶来一阵猛轰。

直到此时,丰臣秀吉才知道自己好像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

在兵部尚书戚继光的指挥下,明朝官军舍舟登岸,讨伐逆臣。丰臣秀吉死了,在北京被凌迟处死,传首九边;日本国王亲自来京奉表称臣,退还秦皇府,抚恤死难者家属,同时向明朝开放港口,免征关税。

成宗考虑到日本国多地震火山,人口又多,真要占领了还得倒贴钱,何况目前南边仍然紧要,于是同意。

一切回到了原点。

戚继光的曾祖戚谏官至指挥使,祖父戚宁能力一般,父亲戚景通在隆庆年间依靠平叛也做到指挥使;隆庆初,戚继光考中武状元后,得到时任武英殿大学士湛若水的青睐,将孙女许配给他。后来参与平定土司和海盗,为南海海军都督,坐镇傲来县。他军纪严明、为官清正廉洁,深得士民百姓爱戴,首辅张居正深爱其才,推荐为兵部尚书。戚继光不仅喜欢研究阵法、研究练兵,还喜欢研究军械,在戴志连珠铳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制成可以连续射击28发的扳动燧发枪机,而且精度和射程都有提高,武宗想到曾祖母提到的机关枪,高兴地把这个名字赐给了这把新枪,并装备精锐部队。湛氏出身名门,温柔贤惠,夫妻感情倒是很好。

隆庆是古典时代武功的巅峰,蒸汽机让朝廷的触角前所未有的延伸;承德则是新时代武功的开端,戚氏机关枪的推广使用震慑着所有野心家。

承德二十三年,在红海边,官军依靠机关枪在一天内击杀三万敌军,当年九月将“明”字大旗再次插到开罗城头。

成宗皇帝亲自到太庙献俘,告慰显宗以及列祖列宗。

与此同时,西方也闹腾起来。西方学者对中国的推崇让各国君主深感不安;自从当年孝宗皇帝允许在北京设立一处教堂,传教士和欧洲商人欣喜若狂。朝廷不舍得花钱,他们就不惜重金历时数年在朝廷圈定的宣武门外大街附近的胡同里建造了一座规模极其宏大的教堂,主体采用罗马穹顶风格,外面又用汉白玉石栏围绕,柱顶的石狮子与基督教圣像和谐共处。中西合璧,在当时的北京别具一格。

宣武门外大街是北京交通主干道之一,商旅云集,会馆林立。但奇怪的是,教堂建成以后,一直门可罗雀;甚至有不少士子百姓指指点点。眼瞅着隔壁的道观佛寺尼姑庵喇嘛庙甚至土地庙都是人声鼎沸,更别说远一点的旌忠祠,传教士们实在眼馋;平时受招入朝,除了皇帝还和他们说几句话,别的重臣像看瘟疫一样离他们远远的。

他们远涉重洋,到中国也有些年头,汉语还是说得挺溜,渐渐地倒也打听到当年赞玛提欧等人不仅得罪了太后,还让整个朝野震怒;此前设立教堂,朝廷上下争论了好一阵子,据说有不少大臣撼门而哭,哭声动地,最后皇帝说太后同意了,再三保证不让他们出来传教,这才消停了。

上层路线一时走不通,传教士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搞布施、搞展览、搞义诊,后代营销员能够想到的,他们都在想,先把人哄进来再说!别说,靠着点硌牙的硬面包,还真吸引了不少穷苦百姓,尤其妇女小孩,不要白不要。洋和尚喜欢念经是他们的事,坐一会儿就能得点面包过一顿饭,凭什么不干——再说,咱们都讲究进庙烧香,管他哪路神仙,咱们进去磕个头,总不至于害咱们吧?

日子久了,也开始有宗室勋贵跑去和洋和尚们结交——耶稣会的传教士们有很多确实有才华的,他们擅长绘画、数学、音律、天文学,朝廷要考封、有特科,大家都想来找点灵感。

于承业在欧洲走马观花看稀奇的时候,听完赞玛提欧的工作汇报,英诺森八世连夜召集众人商议,中国太后不亲近天主,士大夫妒忌传教士得到皇帝的信赖,恐怕不会直接同意传教,那就要尝试用新的传教方式向中国渗透——不穿僧衣,不过隐修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他们在北京和重要的大城市开办学校、医院、养济院、图书馆、投资工商业,以此传教。人家不是洋和尚,只是信仰宗教,平时交流一下,不算犯法吧?

耶稣传教会提前五十年成立,当然管理办法需要逐渐完善,但是目的是明确的——让亿万中国人沐浴到天主的荣光之下!

——至于美洲,也不能放弃,不过那边地广人稀,不用费那么多力气。

尽管此时的明朝在西方人眼里遍地都是黄金,但说到底,还是农耕文明,社会福利没那么好,听说洋和尚们肯免费教孩子们读书,还管一顿午饭,当然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过去,甚至勤奋好学的孩子自己跑过去,一时间人满为患——洋和尚也不怕,又不吃人,何况人家用中文教学。听传教士们唱一会儿诗,然后就开始念书,当然除了四书五经,还有讲述宗教故事的小册子;图书馆也是,有不少中国本土的典籍,也夹杂了不少西方的书籍,包括《圣经》。

就这样,近一百年来,基督教逐渐在中国打开了局面。

罗马教廷看着信徒越来越多,决定不再忍了;隆庆二十年明朝败退出红海,来自庞然大物的直接威胁没有了;庇护五世要求严禁中国信徒祭天祭祖祭孔,向罗马教廷输送赋税。

这当然招到明朝政府的抵制,当年三教齐心协力批判基督的盛况犹在眼前,只是这些年他们老实了,大家忙,就没心情理会他们;如今旧事重提,免不得又是一场大论辩。

耶稣会向教宗申辩,并带来了皇帝陛下的亲笔书信,措辞严厉的提出了十七个问题,包括中国信徒是否可以祭祖祭孔,皇帝应否用“万岁”字样等等,要求教廷方面予以明确回复。

庇护五世显然不想失去中国这个潜在的大市场,见时机不够成熟,也就暂缓施行。

但是十年后,格列高利十三世当选教宗。面对越来越加严重的内忧外患,他着手整顿天主教会,推行反宗教改革运动,首要的就是树立自己的威望,于是态度坚决的要求中国信徒遵守教义,派遣使臣罗铎来华向穆宗皇帝解释教义。太上皇大怒,穆宗无奈,派遣传教士和礼部右侍郎王世贞出访罗马,却没能改变这一禁令。三年后,他发出终极禁令,禁止中国教徒参与中国礼仪。

此时太上皇刚刚崩逝,穆宗又遣王世贞出访,扬言全面禁止传教。

格列高利十三世不得已,做出妥协,派遣传教士乐嘉提出八条宽恕条约,被称为“乐嘉八条”,包括准许供奉祖宗牌位,但要加注天主教孝敬父母的道理;准许祭祖,但应属非宗教性质的社会礼节;准许非宗教性质的敬孔典礼,但孔子牌位不能书写“灵位”等等。

使者回到中国,穆宗已经崩逝,成宗刚刚登基,十三岁的孩子自然不能做主。建极殿大学士高拱是个虔诚的儒家子弟,早就看这些洋和尚不顺眼,儒释道三家也一拥而上,进行深刻揭批,得出结论:“览此条约,只可说得西洋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今见来臣条约,竟与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彼此乱言者,莫过如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偏偏格列高利十三世自己也反悔,认为这八条与教义不合。

消息传到北京,此时的首辅已经是张居正,他认为:“中国道理无穷,文义深奥,非西洋人所可妄论。中国有中国之教,西洋有西洋之教;彼西洋之教,不必行于中国,亦如中国之教,岂能行于西洋?”

他倒是没有下令全面禁止传教士的活动,而是针锋相对的提出:“众西洋人,自今以后,若不遵天朝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逐回去。”

你可以留下,但必须守我的规矩,否则滚蛋,别废话。

我们要拒绝他们的歪理邪说,但我们不能拒绝他们的金子。

至于学校、医院这些,好像不是洋和尚办的,把它们关了,是不是所有的洋鬼子都要滚蛋?

西方人也不全是信仰耶稣的,其中还有不少出色的工匠和学者;只要不乱中国的规矩法度,朝廷能忍,反正也不多一样。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搞友情不香吗  我在古代做皇帝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清白之年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我被影后教做人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你又在乱来[电竞]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原来是想谈恋爱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重生你不配[快穿]  山海有归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