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舜华即便派人招于谦等人进宫:“隐帝的家眷,需要善加抚恤。我的意思,见深毕竟是隐帝的长子,他年纪小,也没什么过错,还是要封王,名号怎么定,你们商量一下。”
于谦等领旨。
周贵妃母子惊喜过望,赶紧拜谢。
汪舜华又道:“见深和他的弟弟德王见清,都已经大了,还是应该出阁读书。你们想一想,把老师给他们配齐。”
想了想,转头看着周贵妃:“你们也不要回南宫了,给你们换个地方,去十王府吧,你带着见深和崇王,还有重庆公主居一府;万贵妃和德王、吉王、广德公主居一府;杨安妃和魏德妃都生的女儿,连同其他无子的嫔妃,都住在一起。我把人给你们配齐,这样方便照顾。”
周贵妃等人欢喜不尽,连忙叩谢。
当然此前一直由隐帝一家经营的三个宫庄就要收回来。汪舜华自己留下了清宁宫庄,余下的两个献给了太皇太后。她衣食住行都不用操心,何况每年还有一万二千石的收入,内帑也是她管着,没必要去计较这些,只是除了宫里的开销,还要准备宗室大臣的赏赐。
于谦等人也松了口气,尽管对隐帝一百二十个不满,但毕竟稚子无辜,现在大局已定,他们也不希望再发生什么不该发生的,以后不好面见宣宗。
只是王文认为,封这几个孩子为王,恐留后患;不如仿效太宗皇帝的例子,封为郡王,令守隐帝坟茔。
汪舜华到底摇头:“懿文太子德高望重,所以不能留下后患;但是隐帝…”
她摇头,挤出一个冷笑。
隐帝系生死存续,于她而言,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就像某些人说的,毁灭你,与你何干。
但坐到这个位置上,就不能意气用事。她不能为了一堆烂泥,脏污了自己的手,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就算朱见深真是天选之子,出类拔萃到能够改天换地威胁到她的地位,非斩草除根不可,也绝对不是这个时候。
势均力敌的时候,搞点小动作打破平衡也没啥;但是当大局已定形成碾压之势,这几个人反而无关紧要了。
对胜利者来说,是需要宽宏大度的姿态的,用以收拢敌人的旧部,也用以彰显一切尽在掌握的态势。
何况现在换代之际,主幼国疑,稳定压倒一切,面子上的事,一定要干干净净;否则脸上带着血,人家就知道你镇不住场子了。
礼部很快呈上了方案,汪舜华批复,同意册封见深为沂王。
册封沂王的典礼颇为隆重,文武官员都参加了;都道汪太后仁慈,大家心里也有数,这是隐帝系的谢幕仪式了。
只是太皇太后很是不满:“太隆重了!为什么要对他家那么好?”
汪舜华只得耐着性子解释:“当年隐帝毕竟对先帝有恩,再说,他们母子夫妇都不得善终,还是要考虑民间的议论;何况,这几个孩子都没有任何威胁,善待他们,也可以彰显朝廷的仁德。”
太皇太后还是不满意。
汪舜华知道,她是对自己介入政局不满意,但这个不可能让她满意,于是同意晋封太皇太后的弟弟吴安为兖国公,当然也要追封其父,这实在是开国以来没有的恩遇。
太皇太后终于顺了口气,脸色缓了缓。当年世宗进汪舜华的父亲汪瑛为侯,自然也要推恩外公家,否则,皇后的父亲压过了太后的父亲,也不像话。
只是吴安等入宫,说“汪太后能够主持朝政,怎么太皇太后反而被晾在一边?”要求太皇太后也参与朝政。
太皇太后没有答应:自己的斤两,自己知道;世宗身前也跟她说过,好好在仁寿宫看着孩子们,不要和汪舜华斗,她斗不过,因为宫里都是汪舜华的人;更何况,就算斗赢了,又能怎么办?世宗剩下的三个儿子,两个是汪舜华嫡出,难道自己杀了汪舜华,她的儿子会善待自己?还是扶立庶子荣王?万一他有好歹,另外把隐帝甚至支脉更远的拉上来做皇帝?
别傻。
吴安等人这才不说话了,不过要求加恩是少不了的。
太皇太后家不满意,汪太后家也不满意:汪瑛进宫说:“吴家能够进封国公,为什么汪家不行?请太后颁赏!”
汪舜华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没有理会;只是把当年的廉政课又翻出来说了一遍。
汪瑛噘着嘴退下了。
这样不欢而散,汪舜华并不担心:汪家就算不满意,也不可能造反;再说,就算造反,也不成功。汪瑛父子封侯,现在闲住在家,没有实职;再说,禁军都在自己手里,他折腾不了水花。
只是还是降旨,要求勋贵重臣、文武官员整饬作风,恪尽职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重生你不配[快穿]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我被影后教做人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原来是想谈恋爱 山海有归处 我在古代做皇帝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你又在乱来[电竞]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搞友情不香吗 清白之年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