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舜华下定了决心。
如今见到了那孩子,不应该说孩子,毕竟已经二十八岁,奔三的人了。
草原上生存环境恶劣,尤其这些年征战不休,他也跟着东奔西跑;不到三十的人,说他五十都有人相信;尤其和他几个兄弟对比,简直惨烈。
好在朱家的遗传基因比较强大,依稀能从他脸上看到隐帝的影子。
汪舜华看着他,到底招两个孩子近前看了半晌。两个孩子生的虎头虎脑,黑里透红,虽然风尘辛苦,到底被照顾着,显得壮实。
她叹了口气:“是老朱家的孩子。”
转脸问起摩罗札嘎图这些年的遭遇。土木之变后,主人奉也先命监护隐帝。自己在挤奶的时候发现他的帐篷有红光,主人就将自己配与隐帝。
汪舜华在心里吐槽:什么人缘好,说白了就是政治投资。当时蒙古还处于太祖太宗的阴影中,捉到明朝皇帝,想实现利益最大化。不能用他破城,先是羞辱他,配了个丫环;后来发现一时不能征服明朝,就想放长线钓大鱼,让他回国后立这边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哪知道明英宗比他爹都不如,吃干抹净不认账,还大肆宣扬也先想把妹妹嫁给我,我没干;至于老婆孩子,在面子面前算个屁。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情谊,宣扬了当年伯颜帖木儿怎样的深情厚谊、依依惜别后,天顺元年,英宗复位,遣使赏赐其妻阿塔塔来阿哈;四个儿子赐汉姓,封官三至五品。
如果摩罗札嘎图是伯颜帖木儿的女儿,应该也被带回内地;但却一直流落北边。因此,她的身份应该没那么高贵。
景泰五年,瓦剌内乱,也先被杀,力劝也先释放隐帝回国的伯颜帖木儿同样为部下阿剌知院所杀,好歹乱军知道她是明朝皇帝的女人,没有杀她,只是朝不保夕,终日惶恐不安。尤其三年后太上皇崩逝,明朝彻底和北方翻脸,他们母子没有利用的价值,沦为普通牧民,免不得终日劳作。
汪舜华叹了口气:“真是一笔孽债。”
要是整一出皇子寻爹的《孽债》,那才有的瞧。
汪舜华打断了思想,如今整个北方都已经臣服,她也没必要为难这个孤苦无依的女人。——朱永打听到的消息,当年伯颜帖木儿死后,还真有不少人打她的主意,毕竟怎么说都是明朝皇帝的女人;乱世中人命如草芥,凡事不由自主,只是经过连年征战,后任丈夫都死了,孩子也没留下来,反倒是隐帝的儿子长大了。
命运,真让人捉摸不透。
汪舜华打住了思想,道:“你们如今已经回到北京,成了皇家的人,就要守皇家的规矩。尤其泰萨父子,要进入玉牒,必须恪守太祖的祖训。”
于是赐摩罗札嘎图姓卫氏;泰萨赐名见澈,萨仁赐姓李氏,巴雅尔赐名佑枞、巴特尔赐名佑柄。
随即命刘金宣旨:“册封卫氏为隐帝良妃,见澈为英亲王,李氏为英王妃。”
摩罗札嘎图,不,卫氏祖孙自然是喜出望外,连忙叩谢。
汪舜华看他们下拜,叹了口气,清朝有个著名的良妃,就是八贤王的老妈,也姓卫。
清穿小说里,汉女永远是温柔的心机婊,满人才是高贵大方的姑奶奶。
不知道解忧公主冯僚王昭君文成公主平阳公主梁红玉秦良玉作何感想。
因为早就内定了,相应的各种人物也已经备下了。
王府还要选地方,只能暂时住在十王府,不过现在王府工程量不大,估计几个月就能住上新房子。
王府的属官和伺候的宫女内宦已经备好了,属官是从落第的老举人里挑选的,这并不是区别待遇,所有宗室都是如此。
真没办法,朝廷缺官缺到疯。
汪舜华吩咐刘金:“回头带良妃和英亲王妃去见皇后,跟她说,英亲王成婚已经三年,二夫人也该配齐,让她到时候费点心。”
刘金称是。
汪舜华又看向忻亲王:“英亲王母子初来乍到,人地两生,你是长兄,多照应他些。”
忻亲王称是。
转头看卫良妃母子:“这些日子你们就好生待在十王府修整,跟着嬷嬷和礼官好生学规矩,等正式册封后,去怀陵祭拜一下隐帝,这些年,他也挺寂寞的。”
确实挺寂寞,没有拿到庙号,不能在宗庙接受供奉,甚至每年四次祭祀,也只是让他的儿子女婿前来。
德陵显然热闹很多,除了宗庙祭祀和四时祭祀,汪舜华还允许有冤的到那里诉冤,开头只是哭,后来发展到有状子也接,而且直接呈给太后,不假手他人。为此,特意在那里设立了一个通政官。
甚至怀献太子陵也比照懿文太子陵规格,四孟、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及忌辰,每年九祭,超过帝陵每年四次的祭享次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你又在乱来[电竞]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重生你不配[快穿]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清白之年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我被影后教做人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山海有归处 原来是想谈恋爱 搞友情不香吗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我在古代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