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的事情落定了,殿试也差不多落幕了。今年还没有扩编,竞争自然格外激烈。
历史上,时任首辅的万安闹了个笑话:为了确保前三甲外形过关,不至于让皇帝倒胃口,头天晚上他把贡士叫过来点名。次日阅卷后考官们先商量名次,万安偷偷掀开了封条,看到曾彦的名字时,记得这人高大英俊,再看文章,觉得端庄大气,于是放在了第一位,宪宗也就点了曾彦做状元;结果唱名的时候才发现,曾彦不仅身材矮小,又老又瘦,于是惘然若失。
此次首席读卷官是首辅商辂,他自然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状元梁储,会试第一,陈白沙的高足,早已名满天下;探花杨廷和,更是驰名天下的神童;榜眼林俊,在策论中洋洋洒洒,详细阐述国家存在的问题,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汪舜华深以为奇,她不知道历史上这是个有名的直臣。
二甲进士曾彦、曾追都是江西泰和人,年龄都不小。曾追是曾彦的堂侄,爷爷曾鹤龄是永乐十九年的状元,汪舜华看了行状,感叹了一句“果真家学渊源”,她不知道这已经是蝴蝶效应了。历史上曾彦是状元,曾追是探花。一家三代出了两位状元、一位探花,真是占尽了江山灵秀。
此次会试大典,最难的反而是各省的录取人数。北方三省赶不上了,但南方五省第一次参加了科试。当然怀德省还勉强有几个能看,其他几个省是真的需要努力——怀德省文教不能和中原比,但好歹没断片,差不多是边远地区的平均水平;其他四个省刚纳进来,汉语还没学会,要参加科考,那是痴人说梦。不过此前有不少华人华侨跑到那里经商,总算有些识字的,矮子里头拔高子,被送到北京。汪舜华也知道没法比,只是交代每个省必须有一个代表,大不了扔回当地。
好在,还有高考移民。只要你有纳税证明,报了某省朝廷就认,实在是边疆地区条件太艰苦,人不好找;而且现在交通实在不便利,你让人先去景泰省住三年再回来,估计路上就花了一两年时间。
琼林宴上出现了一个插曲。
万安提出:“月季花容秀美,四时常开,臣以为可作为国花。”
明朝没有明确国花,不过自李唐以后,从官方到民间都默认牡丹为国花;如今扯出月季,除了这些年来因为技术推广,月季确实大放异彩以外,出镜率直线飙升以外,很难说不是因为汪太后喜欢月季。
这话一出,有跟着附和的,也有反对的,但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
商辂笑道:“以臣看,牡丹为王,月季为后,芍药为相,正是相宜。”
汪舜华淡淡的一笑:“商学士之言,正合我意。争什么国花?咱们在这里定了有什么用,终归是百姓喜欢,不分天南地北,家家都种,户户都养,这才叫国花。”
还没完。
按照惯例,每年都会推举花魁,就是先对进献的花卉进行评选,然后再由众人赋诗。
今年推举出的牡丹很不同寻常,是一株紫牡丹。
汪舜华淡然的看着下面的人恭维:“这株牡丹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当为魁首。”
确实很美。
废话,牡丹号称国色天香,只要盛开,有不美的吗?
神苗不算。
但是这个时候推举紫牡丹,敢说你们不是怀了什么心思?
孔夫子“恶紫之夺朱”,要不《西游记》怎么会有个“朱紫国”!
明着推举紫牡丹,不就是含沙射影的说我是想篡夺朱家天下吗?
牡丹中,姚黄为王,魏紫为后。
在这个阶级分明的社会,在这样的场合,一切都是有寓意的;就算你自己没那意思,无数有心人也会给你整出点微言大义。
汪舜华脸上依旧不显波澜:“确实很美。古说‘姚黄魏紫’,名不虚传。不过紫花再美,只能为后,不能为王,这是自古以来的定律,不能坏了规矩。”
她说的有点意味深长:“夺朱非正色,异种怎称王。”
群臣跪地,口称:“太后英明。”
皇帝也起身向母亲行礼。
虽然说不上尽释前嫌,但勉强说得上皆大欢喜,汪舜华也就有心情召见两个神童。
明朝是一个神童辈出的时代。从解缙开始,于谦、杨一清、杨廷和、杨慎、张居正等不少肱骨栋梁都是以神童闻名。二十八年前,汪舜华陪着景帝在乾清宫接见的两个神童程敏政、李东阳,走上了和历史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成为了朝野瞩目的政治新星。
而今京城也有两个著名的神童,一个是刘珝第四子刘鈗,今年不过十岁。他父亲历史上做到了内阁次辅,这回因为政治立场保守,在中央几个部门转圈,前两年外放到河南担任布政使,干得倒是相当不错。刘鈗在历史上八岁就做了中书舍人,门槛都跨不过去,同事杨一清每天抱他过门槛。他属于荫官出身,在仕途上没达到他父亲的高度,不过热衷文学,交游广阔,富贵安闲。
另一个比他更小,崇仁洪钟,才七岁。没那么大来头,其父洪康,原是国子监生,后任苏州教谕。洪钟是随父亲进京述职的。和历史上一样,路上洪康与人下棋。洪钟观察一阵子后,竟能领悟其中的攻守进退,指点父亲连连获胜。船到临清,见牌坊上有名家题字,洪钟就取出纸笔临摹,竟深得神韵,抵京城后就在街市设摊卖字。一时轰动京城。
汪舜华听说了,觉得有点意思,就招两人入宫。她是个俗人,不会吟诗作对;于是命两人写字,果然羞杀前辈;又招翰林院学士黎淳过来考教,回报说:“这两个孩子确实天资聪颖,假以时日,必是国家栋梁。”
汪舜华很高兴,让他们去翰林院进学。
高兴过来,还不能不黑着脸处理人。
王越。
饮马瀚海、封狼居胥,刚刚超过沐琮、李定为栖梧阁武勋第一功臣,王越自是春风得意,风光无限。
三月十八日,镇安王诚泳冠礼。作为礼亲王的独子,在王妃去世以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准世子;又兼他远赴南方办差回来,马上又要出海,因此汪太后很是重视,让皇帝亲自主持。
汪舜华吩咐儿子:“你已经成人了,该学着料理朝政;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些年就当是修身,如今首先应该齐家了。这说来容易,其实也难。当年建文帝就是没有处理好宗族的事,失去了人心,也失去了天下;太宗皇帝做的也留下了后患。我倒是下了狠手,只怕下面的怨念也不少,以后就看你了。”
皇帝行礼。
洪武二十六年,太祖制定了亲王冠礼标准,但此后因为分居各地,郡王乃至已就国的亲王冠礼一直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建极四年以后,宗室相继入京,尤其建极十七年完成了宗室搬迁工作,相应的各种制度也要进行调整。
以前,除了皇帝的冠礼是在奉天殿举行,皇太子的冠礼是在文华殿举行,其他的亲王都是在王府举行的。改革后为了彰显皇帝对骨肉同宗的关爱,由太后皇帝亲自主持,建极十七年正式以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
考虑到礼亲王府的实际情况,尤其镇安王这次干了件漂亮的差事,汪舜华以皇帝的名义下旨,正式册封镇安王为礼亲王世子,其母杨氏册封为礼亲王妃。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山海有归处 清白之年 我被影后教做人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搞友情不香吗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重生你不配[快穿] 你又在乱来[电竞]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原来是想谈恋爱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我在古代做皇帝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