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极二十二年到来了。
立元纪年1700年,算是个大日子,因此今年的大朝贺分外隆重;虽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弄个新纪年纯属没事找事。
开年的事情照旧很多,好在大家都已经习惯,一切有条不紊。
只是二月初传来讣告:庶人见深去世,享年三十二岁。
汪舜华接报,重重的吐了口气。
不知道为什么,尽管见深早就没有任何威胁,她还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可能历史的阴影太大了。
说到底,她根本不是什么大度的人。
历史上的明宪宗,其实是明朝中期一位难得有作为的君主,比起他那个混账父亲和号称明君的儿子,都要强上不少。
但这一次,汪舜华没有给他证明的机会,甚至没有给他留下后代的机会。
忻亲王府这么些年没有好消息,汪舜华不是没有怀疑,却从没有过问。
可能内心深处,她是不希望忻王留下后人的。
东窗事发后,万贞儿没了,汪舜华也没想过补救——如果她想的话,随便赐几个人还是可以的。
但她不想,不想给隐帝系任何翻盘的机会。
路是你们自己选的,自己负责吧。
汪舜华想着,从现在或者更久远之前,历史就完全不同了。
不知道能有多好,但应该不会更坏。
见深的后事还是很隆重的,按照亲王的规格,赠谥号隐,和他的父亲弟弟们埋在一起,而且遵照他的遗愿,把万贞儿也葬在他身边。
当时万贞儿死后,见深拦着不让下葬,说:“我也快死了,将来把我们葬在一起。”
当时都以为是一句气话,谁能想到竟然成真了。
汪舜华其实很担心见深存心报复,私底下交结朝臣,召集亡命之徒,找机会搞个宫廷政变,但是锦衣卫回复的消息是见深整天在万贞儿灵前醉酒,醉了就哭着喊万贞儿的名字。
如今见深死了,她也就把心放下来,旋即嘲笑自己真是疑心病又犯了——莫说见深这些年闭门自守,绝不轻易交结;出了这样的事,谁都会认为见深是个糊涂汉子,谁会与他交结?谁会拥戴他?
——没能在政治上崭露头角,但忻亲王的名声却很不小,因为他的才学。历史上的宪宗喜好书画瓷器,这回更是寄情于此。他通音律,独创洛象式琴,风行天下;工书画,四体并工,花鸟山水无不跃然纸上,名重当世。只是他向来闭门自守,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
汪舜华曾经将他的书画作品作为国礼,赏赐藩属;李贤等认为这样弘扬了他的名声,于朝廷不利。
汪舜华笑道:“我仿佛记得,古往今来,第一流的书画家里,少不了宋徽宗的名字。”
李贤等也不再劝。
如今忻亲王包庇毒妇的事迹传开,人皆叹太后有先见之明:书画好,不代表别的也好。看忻王这做派,活脱脱爱美人不爱江山,估计也如宋徽宗一般,百般皆能,独不能为君。
忻隐王后事还在办理,僧道考试开始了,到底比不得科举,由专业部门主持便罢;随后接到文渊阁大学士倪谦的讣告,追谥文僖,赠少保。
倪谦的碑刚竖起来,就接到左佥都御史李纲的讣告。他清廉不染,汪舜华很是感叹,下旨表彰。
僧道考试落幕,皇帝带着詹事府的官员呈上了新制定的《皇室典范》,虽然不长,但涉及到皇室方方面面的规范,包括皇位的传承,因此必须考虑周全。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人考虑过了,而且相当周全。
没错,就是太祖。
他老人家实在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代表。早在洪武二年,开国的第二年,就开始考虑子孙的管教,经过五年的努力,写成了《祖训录》,后来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最终于洪武二十八年定稿,名字也换成《皇明祖训》。
这是朱家子孙的必读书,汪舜华也仔细拜读过,觉得老爷子真是个妙人,能够想的这么周全,比自己这个女人都想的周全;虽然这些年受到的责难很多也因这本书而起。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你又在乱来[电竞] 清白之年 山海有归处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原来是想谈恋爱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我被影后教做人 搞友情不香吗 我在古代做皇帝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重生你不配[快穿]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