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极十八年以后,明朝的文学又多了一个新的题材:拯救世界。
战争与征服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日子越来越好过的明朝人民发现周围的蛮夷,不对,新同胞们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亟待他们的拯救;而朝廷派出的官员不负所望,他们爱民如子、用兵如神、目光如炬,对待受苦的新同胞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前朝余孽像秋风扫落叶的无情,简直就是上天派来拯救世界的宣慰使,光宗耀祖、荫及子孙。
不仅如此,新同胞们仰慕朝廷的威德,不畏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千方百计也要到北京朝贺太后皇帝;新同胞们也羡慕同胞们的威武风雅,那里的美女仰慕大明将军的威严、士子的风流,男子……算了,想到北京求学,回去感化冥顽;甚至大明的商人,带的不只有商品还有火炮,登陆某个繁华的小国干掉凶残暴虐的国王,献给朝廷,朝廷不仅可以免了这里的关税,还可以任命你为宣慰使,权倾阿不教化一方,光宗耀祖,荫及子孙,多爽!
总而言之一句话,大明、北京就是正义、就是光明、就是希望。
灯塔算什么,大明可是明并日月,十二个时辰全天候无死角照耀着你温柔着你!
大明朝的文人突然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比美貌小姐落难书生浪荡公子青楼佳丽更值得去写的。天地那么大,舞台那么宽广,足够他们一边纵横驰骋建功立业开疆拓土,一边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顺便收获一大堆美女的仰慕;甚至女作家们也发现——开疆拓土的将士中,居然还有齐良玉等巾帼英雄,御前也还有何青玉等女学士,于是她们可以一边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边在朝堂上挥洒自如顺便收获一堆英俊的王子公子的仰慕——后面的尽量不要浪费太多笔墨,点到为止,还是要注意教化。
新同胞这个词是汪舜华的发明,群臣提到过,用“归正人”。汪舜华想了想,到底摆手,当年宋朝衣冠南渡,北方沦陷区的人民大批南下投奔,其中包括著名的辛弃疾。但南宋小朝廷对这些英雄豪杰居然视若无睹甚至歧视,引发大量归正人的不满,使南宋彻底断送了北定中原的可能。
既然已经是一家人,不听话就该打板子,表现的好也不妨用,表面上一视同仁,下面才有进取和融入的积极性;反正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人数又超过,只要一把尺子量到底,还怕谁反超不成?
打响头炮的又是程敏政。在他到汉昌任职的第二年,就交上了《花雨》,并相继成昆曲、话剧、歌舞剧等多种样式,传唱不衰。故事本身其实很简单,大明建极年间,西域商人阿凡提仰慕大明的昌盛,带着女儿英娘和货物想要到北京经商。途中英娘被无恶不作的叶尔羌部落劫去。阿凡提流落四方寻找女儿,几年后,当他找到女儿,却已经沦为戏班子的歌舞伎。阿凡提想要为女儿赎身,却囊中羞涩,反而遭到暴打;叶尔羌偏将看上英娘美色,想要糟蹋她,被英娘刺死。父女狼狈逃窜,适逢大明天军到来,阿凡提冒死为官军带路,不幸被杀;英娘则被英俊的将军所救,带着父亲的遗愿和对未来的憧憬去往朝思暮想的大明;漫漫黄沙路上漫天花雨,汉昌省必将拥有美好的未来。
汪舜华看了简直想爆笑,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群臣喝彩不断,百姓更是欢声雷动——这就是咱们的大明!这就是咱们的军队!看看看,都在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呢!
跟着丈夫前往汉昌省的李莹则将目光对准民间传说,将维族叙事长诗《艾里甫与赛乃姆》改编成剧本,不过既然诞生在这个时代,注定了要魔改。
青梅竹马的公主赛乃姆和宰相之子艾里甫,因为新任宰相的阴谋诡计天各一方。宫廷剧变,国王被夏瓦孜所弑,赛乃姆被俘并幽禁。艾里甫闻变,踏上征途去寻找赛乃姆,途中遇到重重艰难险阻,最后被一伙强盗拉去当奴隶卖了。适逢明朝官军路过这里,肃清了强盗,救出了艾里甫;艾里甫带着官军攻克了王城,杀死了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救出了赛乃姆和无数被暴政戕害的人们。历经波折的恋人终于结为连理,同骑一匹快马,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朝圣。
这部融合了阴谋与爱情,尤其是宫闱斗争和官场斗争的故事,夹杂着浓烈的异族风情,情节跌宕,人物鲜明,尤其是王子公主的梦幻组合实在满足了无数少女的粉红小泡泡,士大夫们则对男女主人公最终奔向明朝表示满意。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这种亡国公主爱上明朝将士或者书生,或者在明朝官军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戏码开始兴起。不管是汉昌、蒙古,还是景泰,或者清宁、怀德,无数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王国、部落、土司的有情人被昏君奸臣棒打鸳鸯,然后被英勇无畏的官军解救终成眷属;无数美丽的公主小姐还有民女被各种奸臣坏人威逼,等着明朝官军去解救;无数背负血海深仇的王子、重臣遗孤或者被贪官欺压的壮士投靠了大明,帮助明朝推翻了残暴不仁的暴政,然后仰慕中华文明,去北京求学,要将中华文明之花带回故乡,结出累累硕果。
情节大同小异,故事异曲同工,人物殊途同归,但没关系,汪太后看得很酸爽,皇帝看得很酸爽,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看得很酸爽。
当然与此同时,保守派也没有坐着,揭露贪官污吏、反映妇女生存、反对战争的戏曲层出不穷。但前两者怎么说也要给个光明的结局,否则写书的自己就过意不去;后者群众不爱看,太悲伤了,不够热血,唱词再好,听不懂也是白搭。
日子已经够艰难了,难看给钱看戏就不要整天凄凄切切了,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多酸爽。
下层人民的想法就是这样直接。
但光是如此,仍然是不够的。
要想移风易俗,既要盯牢关键少数,更要走群众路线,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关键少数不难,现在各国的遗老遗少被迁到北京。朝廷专门设立了民族学院——人太多了,全塞进国子监谁都受不了,先教他们汉语,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和生活方式,不听话不要骂,要打,打服为止——这是汪舜华的原话。
别信什么“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的话。汪舜华祖宗十八代都是农民,现在还不是照样做太后?只要先学会说汉语,懂得磕头作揖,学会吃中原的米饭馒头油条豆浆,学会穿汉服,就差不多了。
有戒尺、有鞭子,在高强度的怜惜下保证你规范到位;剩下的,就是遵守国法了,好巧,官府也有板子,要不试一下?
——当然实在教不会的就算了,朝廷资源有限,好钢要花在刀刃上。初步适应之后,才能叫他们读书写字,真正融入这个国家。
但这只是极少数人才能享受的优待,大多数选拔出来的,适应之后很快放回去给朝廷当翻译,顺便教化当地百姓。教化的方式很简单——唱歌。别笑,所谓“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最重要的“风”就是采集的各地民歌,后来汉武帝还专门设置了乐府,建极五年,汪太后还恢复了这个部门;乐府除了采集歌曲,还要制定乐谱,教人怎么唱。
军队回京的时候,不仅带来了各国的王室贵族,也带回了学者、工匠以及艺人,唱的跳的耍把式的表演杂技的,都有;乐府就要首先想各地的歌手请教,了解那里的风俗民情。
汪舜华看了乐府呈上来的各地民歌,也对制作中的官方民歌提出了意见:既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又要体现时代特色——前一句,是说要有民族地区欢快活泼的特点;后面一句,既要通俗易懂,别老文绉绉的,中原百姓都搞不懂,就别指望那些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的新同胞了;更重要的,要体现忠君爱国、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时代风貌。
乐府官员们创作的歌曲她看了,也听了,直摇头——这歌在中原地区唱倒也罢了,拿到草原上去,实在不够感染人。
汪舜华想到了后代的ktv,尤其是广场上的神曲,当时不觉得怎么样,现在想想那欢快的曲调,那动感的节奏,那才叫洗脑!
就是要用这种调子,让这些连汉语都说不利索的人跟着唱、最好是跳起来。
有事没事唱一唱、跳一跳,感受到了朝廷的威严和恩德,老老实实的牧羊、种地,就融合到一起了。
汪舜华的手指敲在案几上,《最炫民族风》同时从她嘴里跑出来,乐府的官员先是一呆,而后马上有种想踩点的冲动——要的就是这个调调!
果然,经过乐工复原的几首神曲经过编排很快再次到汪舜华跟前表演,因为汪舜华再三强调要考虑百姓演奏的特点——没有音响,也没有乐队,就是一般就是二胡、唢呐,或者琵琶,所以别整的太复杂,实用当道。
毕竟是专业人员,即便是不如原曲的感染力,也很有几分味道;听曲的时候,汪舜华忍不住打着节拍,左右侍从也跟着节奏点头;稍后找来各国的演艺人员排练,好家伙,本来就能歌善舞的民族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又蹦又跳,老远就能听见“我的马牵山外,听风唱着天籁,岁月已经更改,心胸依然自在”的高亢旋律,一些汉人也跟着手舞足蹈,还有的拿着笛箫等各种乐器伴奏的;甚至戏班子到农村演出的时候,农民也跟着乱扭一气——语言不通,但音乐是共通的;何况汉人也是能歌善舞的,真的。
经过几年的排练和反复修改,如今草原上倒是传唱着几首大明版的神曲,有牧歌,有情歌,但总不忘歌颂带来和平安宁的明朝皇帝,不忘讴歌大明军队的威武雄壮,不忘畅想一下未来美好的生活。
交流是相互的,当草原上连汉语都说不利索的的牧民跟着从北京乐府下乡送温暖的专业艺术家们围着篝火唱着汉语歌跳着欢快的舞蹈时,以北京为原点,中原人民也开始积极学习新同胞们的生活方式——就像当年琵琶胡琴传入中原后迅速传开一样,中原人民自来就对各种新奇的玩意充满兴趣。前几年朝鲜省的马尾裙传入内地,刚开始只有富商、贵公子穿,当时皇帝觉得新鲜,穿了几回,于是亲王宗室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于是无贵无贱,服者日盛。言官上言:“京中士人好著马尾衬裙,因此官马被人偷拔鬃尾,有误军国大计。乞予禁革。”汪舜华只是下旨将偷拔鬃尾的贼治以重罪,对衣服却没怎么管——怎么管?皇帝越管越得劲,每天穿,有时间就穿到眼前晃。
北方平定后,朝廷有了稳定的马尾供应渠道。每天都有马尾巴源源不断得送进关,皇帝不穿了,宗室驸马官员不穿了,但是全国各地的人民开始赶潮流了,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富商,上着大襟短袄,下穿马尾裙。由于马尾比较硬,所以这种裙子硬撅撅的,就像一把撑张开来的伞。皇帝南巡的时候,就看到满街的富商士子下半身撑着一把圆伞在街上走来走去,百感交集。
马尾裙才刚刚兴起,南方怀德省的四身衣、清宁省的恰可莉,仁寿省的纱笼,剧烈冲击着中原人民的视觉;尤其是景泰省的纱丽,轻盈曼妙,顾盼神飞,令人浮想联翩,很快得到女人们的青睐,当然也因此遭到了无数口诛笔伐。学究们简直不敢相信,女人们居然穿成这样就敢上街!
骂声不断,但不能阻止各地人民追赶潮流的决心。北京、南京的贵妇少女们穿着纱丽,欢笑着去骑马游春、荡秋千、踢蹴鞠,随着一波波斯美人、汉昌美人的入宫,风气居然蔓延到宫里。
皇帝对这些连汉语都说不利索的美人没什么兴趣,看个热闹罢了,他还是觉得陆贵妃可人意;但选这些美人入宫却是不可少的,是臣服的重要标志。
锦鸾不无忧虑的跟汪舜华说起:“那衣服半遮半露的,甚不成体统。”
汪舜华笑道:“我倒觉得轻飘飘又花花绿绿的,挺好看的。——景泰等省地处南方,常年炎热,不比得咱们这里四季分明,所以风俗民情和咱们都有区别。如今既然是一家人,也就把心胸放宽些;从前盛唐五代的时候,衣服不也是如此吗?这也是开放包容的体现呢。”
锦鸾低着头不说话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搞友情不香吗 山海有归处 你又在乱来[电竞]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我被影后教做人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清白之年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重生你不配[快穿] 原来是想谈恋爱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我在古代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