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笑骂了一通,就让他回家带俸去了,还让他每年贡献几个新品种。
于承勋笑着应了。
朝野上下明显消停了很多。
时间真快,一晃就是三年后。
太子年纪不小了,该成婚了。
虽然法定婚龄是二十,但事急从权,皇太子十三岁及冠,十六七岁结婚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此前他的几个哥哥就国,也都提前成婚。
孝宗本想册立襄国公郭岳之女为皇太子妃,但是锦鸾认为:“朝廷自有制度,后妃需出自民间。”
孝宗笑道:“事急从权,你不也出自勋臣之家?”
这都快四十啦,万一一撒手,太子还没有成人,即便亲政,也难免受制于人;只有相互平衡,才能久长。郭家是开国功臣郭英之后,武勋世家,郭登有大功,郭岳也是当代名将。有他保驾护航,太子自可以放心。
锦鸾叹了口气,想到了自己的遭遇。万一太子娶了个勋贵之女,自己不喜欢,却因为岳家之力不能自主;或者皇后家族势大,让皇帝心生顾忌,于帝后都未必是好事。
不能自怨自艾。如果不是因为出身于家,自己怎么可能被立为皇后,又如何能顶着皇帝的冷眼坐稳后位?
孝宗没有去体会妻子的思想,当年的别扭早就过去了;太子渐渐成人,温良敦厚,却自有主意,凡事办得倒也不差,也不用再怎么忌惮于家,倒是要多亲近皇后太子,至少面上的礼遇不能少,免得下面有不该有的想法,平白惹出是非。
只是没想到太子自有想法——他瞧上了建极殿大学士程敏政的幼女程月仙。小姑娘不仅才貌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难得的是精通历算,对天文地理感兴趣,颇与众不同,因此念念不忘。
孝宗有点犹豫——倒不是因为程敏政是首辅,怕他们勾结到一起,毕竟先存了为儿子找个好岳父的心思,而且程家没有兵权,也就没什么顾忌,反而对改革派是极大的鼓励;只是程敏政家的家风,有点一言难尽。两口子都喜欢写小说戏曲讽喻不算什么,估计百年后还能一起题名星宿;他的三个儿子,次子程圻还算聪明,考上了举人;长子程塤、幼子程堂都不过中人之姿,紧守门户而已。
但是他的三个女儿却一个赛一个的奇葩,当然褒贬自行体会:大女儿月华曾因科考闹得满城风雨,后来嫁给了大才子伦文叙,贡献了不少对联,但更出名的是她的小说。这位大小姐年纪轻轻,已勉强称得上著作等身,却是个实打实的刺头,别的女作家包括她妈写现实题材,大多不离妇女、言情,她不一样,选材广博,尤其喜欢写讽刺小说。从《白蛇传》开始,致力于花式黑保守派;最狠的一篇《老夫子》,直说保守派都是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以至于朝野上下流传着她当年想嫁王承裕不得因爱生恨于是挟私报复的传说,却也因此得到了汪太后的青眼,抢在她爹妈和众多文坛名宿之前拿到了最后一尊由她老人家亲自颁发的文学奖。后来到了南方,除了《南行录》,还写过一部《南游记》,秀才夏海秋闱落第,于是跟着叔伯踏上前往南方的商船,大部分比较写实,斗海盗、斗土司、斗山贼啥的,但其中虚拟了一个女儿国,是当年李唐王室南逃建立的国度,繁华富庶,衣冠制度不异于中华。不过因为当年建国的是位公主,她也只有一个女儿,所以王位母女相传,国中男子治内事,女子治外事;不但如此,男人不能读书做官,反要穿耳朵、剃胡须、裹小脚。夏海进城交易的时候被女王看中,立为王妃,被抓去换了服装、梳了鬏儿,搽了头油,戴上凤钗、搽了香粉,染了嘴唇,穿了耳洞,尝尽了缠足之痛。
可以想见当时的轰动,朝野上下士大夫齐声叫骂。
此外倒也写了几部戏剧宣扬教化的作品,但大家怀疑主要目的是吹捧她老公,因为里面的案子基本都是改编自真实案件。这样张扬,实在很不符合传统的女德。
二女儿月仪也是出名的才女,嫁给了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夫唱妇随。
这个月仙在京城也很有名气。她比太子年长一岁,两个姐姐都以戏曲小说出名,她倒是以诗词闻名,“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曾经传唱一时;而且骑射出众,据说每发必中,曾经跨马横戟,往来如飞。
听锦鸾夸赞月仙蕙质兰心、秀外慧中,他也就没有反对。
弘治二十年十月,建极殿大学士程敏政第三女月仙被册立为皇太子妃。稍后,卫国公李定世孙李青与安澜公主一鸣定婚。她是陆贵妃的独女,颇得孝宗的宠爱,兄弟也分封在邻近的宣德省。李定乃当世第一名将,五年前回京任兵部尚书,协助皇帝进行军事改革;如今年老,调去前军都督府,掌管武学。
李青相貌英俊,曾经从祖父出征,深得乃祖真传,号称名将。
孝宗开玩笑的对李定说:“朕如今是把掌上明珠镶嵌在马六甲了。”
李定祖孙拜谢。
而天下传诵的是,马六甲海峡是皇冠上的明珠。
一次宴会,孝宗播琵琶,皇后弹琴,皇太子鼓瑟,共奏《春江花月夜》,为一时盛事。
孝宗为此戏言:“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集贤院大学士程敏政对句:“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各心。”
孝宗因此对太子说:“如今虽然四海承平,海晏河清,但车书万里、文轨攸同还未实现,你要克勤克俭、夙夜在公,不得稍有懈怠。”
孝宗称是。
弘治二十四年八月初十日,太子嫡长子出世。当时天上群星璀璨,宫中红光烛天,孝宗极为高兴,遍翻群书,最终定下了名字:厚照,为此下诏:“四海虽大,人民虽众,无不在此子照临之下。祖宗江山,永为得人。”
当然高兴之余,孝宗也有点失落:四十岁说自己老了,除了对未来的不可知,其实多少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今五十四岁,是真的开始老了。
太子一天天成人了,处理朝政越来越得心应手,朝野的风评也很不错。
孝宗叹了口气。锦鸾注意到他的失落,笑道:“日子真快,一晃这么些年,连太子都有儿子了。我还记得,他舅舅回朝的时候,他才三岁呢!”
孝宗一笑:“是啊,咱们是真老了。”
突然想到当年母后的话,天家想要父慈子孝,真难。
算了,不能再想了。
只是看着瓶子盛开的月季,是于承勋刚刚敬献的品种,没来由的感叹了一句:“这花好看,就是有刺。”
锦鸾一顿,笑道:“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有刺尚且有人攀摘,若是把刺全摘了,恐怕就如同桃李,人人摘取了。”
孝宗笑:“是啊。红房深浅翠条低,满架清香敌麝脐。攀折若无花底刺,岂教桃李独成蹊。”
只是程敏政有感“高处不胜寒”,女儿入宫后,几次辞官,如今孝宗答应了。当时文学总集已经完成,朝廷正准备纂修《四库全书》,遂命他为总纂官,历时十年,终于完成底本,剩下的就是抄录了。这也成为后代的惯例:阁臣女儿或孙女被选为皇后太子妃,本人就去主持文化工程;当然武勋就不再直接掌管军务。
程敏政没能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他在三年后去世,追谥文正,享年六十五岁,陪葬裕陵,配享廷庙,皇太子亲笔为他题写了墓志铭。
李东阳接过了老友未竟的事业,杨廷和接任建极殿大学士。
绍治四年八月,李东阳向朝廷敬献了《四库全书》,参加完庆成宴,回家途中瞑目而逝,享年七十一岁,追谥文正,陪葬永陵,配享廷庙。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搞友情不香吗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我被影后教做人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你又在乱来[电竞]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原来是想谈恋爱 山海有归处 清白之年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我在古代做皇帝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重生你不配[快穿]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