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天津,第一个来的地方是唐山。从建极四年设府到如今,快二十年,唐山已经初具规模。这里最重要的当然是钢铁生产,朝廷和皇家都在这里设立了公司,此外,还有很多民间富商涌进来。
客观地说,明朝钢铁产量相当可观。
皇帝听丘浚汇报:“当年汉武帝施行盐铁官营,太祖以为‘利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所以虽然开矿冶铁,保证军需,但也允许民间炼铁。洪武年间,朝廷置国营铁冶十三所,每所置正八品大使一员,正九品副使一员;永乐年间又增加二处,每年产铁总计900万斤左右。后来天下安宁,库存铁量多,于是停罢官营铁冶,听任百姓自行采炼,朝廷按照十五分之一的比例征收铁课。景泰七年,朝廷征得铁课七万四千五百八十三斤,则当年全国产铁110余万斤。不过前些年朝廷对这一块管得不严,很多地方不但没有开办铁冶所,亦不收铁课。”
“太后一心报仇雪耻,把钢铁冶炼、火炮铸造当成第一等事。建极元年,就下旨恢复了江西南昌府的进贤铁冶、临江府的新喻冶、袁州府的分宜冶,陕西巩昌冶,山东济南府的莱芜冶、山西平阳府富国太原府的大通冶,次年得铁240余万斤。建极四年,恢复了永乐年间十五所冶炼所,并全部改为公司。建极六年,产铁达800万斤,接近永乐年间的产量;随后逐年递增,去年产铁1200万斤。民间铁课90余万斤,产量应在1350万斤以上。”
唐山知府吴钢道:“邱学士果真熟谙典故。建极四年,朝廷在唐山设府,当时只知道西汉时期曾经有盐铁官,金厂峪那边还有金矿。派人勘探,没想到真在遵化一带勘探出铁矿,接着又勘探出煤矿,这不就齐了。建极六年,仁和钢铁公司办起来,两年后光明钢铁公司也办起来。原先都只有一处,这不到二十年,仁和又开了三个分厂,光明也开了一个;去年两家公司产铁加起来,是750万斤,加上其他的民间冶炼,总数是在800万以上。其中遵化分公司有工人3600人,每年产铁100万斤以上,最大的一口炉,一日夜能产铁3600斤。”
他口气中不无得意:“圣上,如今单论产铁量,唐山府已经超过苏州和芜湖,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北方的军需,多由此供应。”
听到这样的汇报,皇帝很是高兴,甚至不顾反对,亲自前去高炉前观看。
进了工厂,皇帝挥了挥衣袖,空气不如外头的清新,那不是泥土的味道,反而是一种燥热的、焦灼的、刺鼻的味道。
抬头看天,滚滚的浓烟弥散着,仿佛乌云,让人看不透。
毕竟是头一次来这种地方,只看到烈焰腾腾,炉火熊熊,铺天热浪迎面而来;看到工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汗流浃背,皇帝不知怎么的想到那句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仁和钢铁公司经理刘成,原来是宫里的内官,很心疼皇帝,不停的说着“圣上小心,莫靠近了”;一边得意洋洋的向皇帝汇报:“老奴没有辜负太后圣上的厚望。当年从宫里出来,亲自去江南访求冶炼的工匠,先用苏钢冶炼法。先锻熟铁于炉,稍后以生铁板下之,名曰‘喂铁’,喂饱则生铁不入。这时候渣滓尽去,然后捶打,即便成钢。”
每年这么多的钢铁,销量成了问题。当时不少人劝说太后停罢官营冶铁,但是丘浚仍然记得汪舜华的表情:“每年不到2000万斤,这就叫多了?跟着我办事这么多年,就这么点出息!”
这么多的铁,除了供应军需——汪太后大笔一挥,铠甲、武器,该换的换,该配备的配备,朝廷有钱;就是做成铁锅供应给边民,此外,供应给军屯和农民的也不少。这些年田赋减轻了,农民不能说有钱,买几件铁器还是不难的。
刘成就提到了这事:“工匠陈德用生铁淋口法,锻熟铁或低碳钢来做锄头之类的农具。先将熔化的生铁淋注于刃口,或将半熔融的生铁淋注于刃部擦而入之。然后加热至高温,入水淬之,则表面坚硬,内部柔韧,刚柔兼备,既利操持劳作,又可自行磨锐,耐磨耐用。”
皇帝当然知道此事。建极十年,陈德因为发明这种炼钢法,拿到了科学院七级研究员的身份,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还是汪太后坚持“兵者,国之大事”给了。
虽然授了官,但陈德这些年一直在唐山公司,一边继续研究,一边继续带徒弟,如今他的学生在几个公司都是技术骨干。
皇帝很满意,“三农”问题一直是朝廷的重中之重。如果农民手里有好的生产工具,能够增加粮食产量,自然天下就太平了;当即下令,重赏。
与此同时,皇后也在视察光明纺织公司。工厂明显有点阴盛阳衰,这在其他行业并不多见,毕竟这个时代肯抛头露面出来做工的女人并不多。唐山一开始就作为重工业基地,群臣听不懂什么意思,但知道要打铁、要挖煤,都得是男人,还得是年轻力壮的男人。其中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但更多的人还是光棍。
这么多光棍聚在一起从事生产,平时还好,真要闲起来尤其日子过得不好的时候,指不定发生什么事;所以汪舜华批准在这里设立了一家纺织厂,主要招收女工。
但人不是那么好招的,这里原先是县,人口不多,这年头消息又闭塞,交通也不方便,临近府县的妇女尤其未婚少女也舍不得离乡背井跑到这里来;所以除了刚被赦免没有着落的贱民,就是被抄没的犯罪分子家眷。
中秋节前,圣驾来到山东。皇帝听取了地方官的汇报,到仓库查看储备粮,扈从的督察院、户部等部门官员则查看了账目。
圣驾在济南停留了三天。皇帝听完汇报,顺便游览了千佛山、大明湖,饮了甘甜凌冽的趵突泉水,找了一堆山东才子共度中秋佳节,创作几首新诗词,而后启程。
八月十八日,皇帝身率皇后文武官员登临泰山。
泰山在古代是有特殊寓意的。
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为五岳之长,封禅泰山,是自古以来帝王最高的追求,然而能够实现的却寥寥无几。除了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几位曾经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不过这样的壮举,在宋真宗之后戛然而止。既不是开国之君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甚至当时宋朝刚签订檀渊之盟,算得上丧权辱国,偏偏还想报功,为此还导演了一幕“天书由天而降”的闹剧,实在拉低了封禅的档次。
明太祖没有封禅,他的后代子孙也没有完成这个壮举;后来的康熙、乾隆,哪怕登上了泰山,也没有举行封禅大典。
建极二十一年初,群臣在奏请汪太后称帝的时候,也会叩请她封禅泰山,这些奏疏连同奏请登基的奏疏,一起被付之一炬。
汪舜华对群臣说:“我自知德薄名微,幸祖宗余荫,群臣用命,遂成今日大功;但封禅泰山,乃帝王之业,当年太祖太宗都没有封禅泰山。我去名不正言不顺;皇帝尚未亲政,也言之过早。”
回到宫里,万安还在叨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原来是想谈恋爱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重生你不配[快穿] 山海有归处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你又在乱来[电竞] 搞友情不香吗 我在古代做皇帝 清白之年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我被影后教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