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有一样东西引人注目:建极省敬献的桑香佛舍的檀香木刻。
桑香佛舍,在古籍中有所记载;它在后世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吴哥窟。
朝廷开疆拓土,会带回大量的典籍和工匠;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会加大对当地的勘测。
汪舜华听说过吴哥窟的大名,却没有在清宁省敬献的地图上找到这个地方。
吴哥窟在历史上消失了近400年,直到1860年才被法国人重新发现;这回并没有要这么久。
因为吴哥王朝灭亡于1432年,距今不过五十来年,还有很多遗民活着。
当明朝的和尚道士来到清宁省发展业务,不仅遭到土著贵族的反感,也遭受了儒家子弟的不满:看清楚这是什么地方!大成!纪念孔子的地方,居然敢到这里来传道,还有没有把孔夫子放在眼里!
当然,现在不是扯皮的时候,毕竟发展的空间很大;和尚道士们在这里安顿下来,一边学当地的语言,一边翻典籍研究当地的风俗民情、历史传承。
明朝能看到的有关真腊的书籍并不多,成书于元朝大德年间的《真腊风土记》算是必读书。
和尚海德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令人心动的一段话:当国之中,有金塔一座。傍有石塔二十馀座;石屋百馀间;东向金桥一所;金狮子二枚,列于桥之左右;金佛八身,列于石屋之下。金塔至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郁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数间。又其北一里许,则国主之庐也。其寝室又有金塔一座焉,所以舶商自来有富贵真腊之褒者,想为此也。石塔出南门外半里馀,俗传鲁般一夜造成鲁般墓。在南门外一里许,周围可十里,石屋数百间。东池在城东十里,周围可百里。中有石塔、石屋,塔之中有卧铜佛一身,脐中常有水流出。北池在城北五里,中有金方塔一座,石屋数十间,金狮子、金佛、铜象、铜牛、铜马之属皆有之。…
当年读书的时候就觉得惊讶,天下真有这样富庶的地方?
四十岁出头的海德自幼出家,是名动海内的高僧;如今来到了清宁省,海德决定亲自去找。
同伴都劝他不要去:这只是作者道听途说胡乱写的,谁知道真的还是假的?再说,便是真的又如何?如今局势尚未平息,到处都是盗贼,万一落到他们手里,恐怕连命都保不住!
海德不信邪,他拿着《真腊风土记》,带着弟子圆空、圆通、圆真上路。
彼时路上时有歹徒出没,尤其前朝余孽,看到中原人,恨不得杀之后快;师徒四人两次被带人捉住,一次说自己是弘道的和尚,那强盗有些善心,放他们去了;一次买通了看守的士兵,偷偷跑了出来。
一年以后,建极二十四年七月,他们披荆斩棘,终于在土人的指点下,在森林里发现一处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该寺全部用砂岩重叠砌成,四周有城壕环绕。神庙围有依次增高的3层回廊,各回廊的四角配有高塔,以中心塔为顶点,形成高度依层次递减的高塔群,呈现出均衡之美;遍布回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的雕刻美轮美奂,令人惊叹不已。
有天清晨,他们看到升起的太阳正对吴哥窟塔尖顶端,无比壮观。
遗憾的是,已经荒芜人迹的丛林中,也潜藏着太多的危险,比如瘴气、比如野兽,甚至有老虎和巨蟒。
刚刚走出丛林的海德就倒地不起,他中了瘴气、又患疟疾,只是书未写完,强撑着一口气;圆空被毒蛇咬伤致死,圆通也患病去世。
海德将游记和图画交给圆真,让他一定要带回去见总督。
圆真掩埋了师傅师兄,痛哭了一场,独自上路;路上又遇到劫匪,差点被杀,他急中生智,说自己发现了一处藏宝地,愿献于大王;对方自然不相信,圆真于是拿出师傅绘制的图画,又有书籍为证,对方便压着他去找寻,中途逃脱。
只是海德的游记和图画丢了,圆真不能不按照记忆重新绘制了一副;他还年轻,论起绘画功底,自然是远远不如师傅的;游记也只记得大概,毕竟过目不忘是天才们才有的禀赋。
靠着凭借记忆录下来的游记和绘画,圆真跑到承德府衙门,见到了知府王亨利。
王亨利细细盘问,又把《真腊风土记》拿出来反复看了,到底信了;但是如今官军刚刚占领这里,人心未附,一旦重兵出城,恐怕遭遇不测;何况深入密林,别的不说,光是瘴气,恐怕就要折损大半人马;万一遇到暴雨,想出来就更难了。
为了一处废弃的庙宇,不值得。
圆真再三相劝,王亨利只是不听,但还是派人送他回大成府。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被影后教做人 我在古代做皇帝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你又在乱来[电竞]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原来是想谈恋爱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搞友情不香吗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山海有归处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清白之年 重生你不配[快穿]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