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回到明朝当太子怎么样 > 424尾声二(第3页)

424尾声二(第3页)

梦里有战火硝烟。

梦里有山川河岳。

梦里有星辰大海。

汪舜华猝然惊醒,拉着皇帝,絮絮叨叨的说了一通“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要始终兢兢业业,毋违当日之言”之类的话,又吩咐锦鸾:“好生照看皇帝和太子,好生照看自己”,瞑目而逝。

帝后以下,失声痛哭。

皇帝与群臣商议,上谥号孝圣烈皇后。

十岁的皇太子主持了汪太后的后事,当然各项工作都是他的父皇和群臣议定了的,他只需要出面就行。

其时暑热未退,后事冗杂;太子在灵前痛哭流涕,本就昏头涨脑,偏偏回京下山时遇到风雨,感染风寒,发了高烧。皇帝连忙吩咐太医诊治;一边吩咐护国寺、白云观选集高僧道士做法,为皇太子祈福;一边带着皇后亲自到奉先殿焚香祝祷:“此乃妾之罪过,下逮儿身;惟愿祖宗特垂隂佑,俾遂安全。”

皇帝也默默祝祷:“若皇太子能承国家洪业,则祈佑身体康健;若其不贤,亦愿潜夺其算,令其短命而终。毋使他日贻误,予亦得以另择元良。朕非不爱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计,不得不如此。惟愿为天下得人,以继祖宗亿万年无疆之绪。”

皇太子才十岁,谈不上天赋异禀,倒也称得上聪明,书念得不坏,骑射也还好,平时跟着父皇出门,对农业收成百姓生计倒也有兴趣;比起豫亲王和兴亲王,是远远不如的;何况孩子实在太小,总觉得于家憋着一口气,不想冒这个风险。

他盘算着,自己膝下十二个儿子,其中次子思亲王祐杰、三子果亲王祐相、九子康亲王祐梈都已经夭折,后面两个还小,不提;四子兴亲王祐枟、六子醇亲王祐棆、八子履亲王祐樬都是贾淑妃所生,其中兴亲王极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下笔如有神助,而且熟谙典故;孙德妃所生皇五子肃亲王祐榕如今出镇爪哇,才识平庸;陆贵妃所出皇七子诚亲王祐枢,去年就藩宣德,倒也说得上聪明,但是比起两个哥哥,还是弱了不少;杜贵妃所生皇长子豫亲王祐析,聪敏仁孝、性格老成,就是仁柔,不知道这几年在洪熙省,有没有锻炼出来。

老大和老四,到底该立谁?

老大倒是名正言顺,老四更有人君风度。

要不先召回来看看,再做决定。

好在吉人天相,还没等召回豫亲王、兴亲王的旨意下达,在名医汪机的调治下,皇太子转危为安,锦鸾抱着儿子大哭了一场。

皇帝暗暗松了口气,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想到皇太子礼仪规范、循规蹈矩,摸摸太子的头:“我儿长大如此,我也就可放心些了。”

太子不比豫亲王、兴亲王聪明,但当皇帝既不是要儒学大师、文章领袖,也不是要书画大家、绝代名将;只要资质尚可、朝野敬服,倒也是了。

豫王当年也是不显,凭什么就认为太子比他差了?

皇帝在心中安慰自己。

一边下旨度僧道各三千人出家,一边下令死罪以下各减罪一等。

为汪太后诵经的人中,既有传统的和尚道士,也有来自西藏、景泰的番僧,甚至还有来自西方的传教士。

赞玛提欧传教没有成功,但罗马教廷既然发现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宝藏,又可以在北京教堂里传教,就不断派遣传教士远赴中国,试图让异教徒皈依天主,其中最活跃的是精通基督教和古希腊古罗马传统的耶稣会。朝廷没有答应他们在中原传教,但也不反对他们到汉昌和南方尤其景泰等省传教;与宗教、古希腊神话无关的其学术著作,则可以与国内士人一样自由出版。

与此同时,东学也在持续西渐。中国船队的到来,彻底震撼了整个欧洲,赞玛提欧撰写的中国游记和环球航海日记,那地域广袤、繁荣富庶、武德充沛、文化昌明的庞大帝国让无数人心驰神往,典章制度、生活方式都值得深究。尽管免不了要为自己涂脂抹粉,但是毕竟是传教士,说自己发现了月亮是不平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恐怕连自己都不敢相信,何况太阳到底是不是中心一年四季怎样形成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因此无非是极力渲染明朝上下不遵天主而自己竭诚卫道罢了。这样一来,高深莫测的太后、倾向天主但是惨被压制不能亲政的皇帝,不仅吊足了欧洲人民的好奇心,也让教廷和传教士看到了更大的希望。还有那神秘的新大陆,同样让人心向往之。

随后,访华的欧洲使团回国,证实那个伟大的理想帝国不只存在于柏拉图的笔下,就在遥远的东方!

没能生活在天主的万丈荣光下,但他们的器物、制度、文化、风俗,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向往——那是一个连黑死病都没能征服的帝国!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不满教廷的普通学者,选择了跟随商人踏上前往东方的船只,其中包括很多女巫。就在米兰多拉被迫流亡中国的同时,英诺森八世发布了臭名昭著的通谕,宣称女巫十恶不赦、荒淫无耻绝对不能够被轻易饶恕,甚至炮制出《巫婆之锤》一书。

声势浩大的“欧洲女巫大审判”由此开始。许多无辜的群众,尤其是妇女被指控运用妖术而受到戕害。据统计,一百年间,被审判并处死的女巫就超过了20万人。

其中既有擅长医术的巫医、通晓人生哲理的智者,也有在野外寡居的老妇;还有因为私人报复而被冤枉的普通妇人。

历史上的她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一回因为东西方的频繁交往,她们中的一小部分年少貌美、有学识有勇气,运气也足够好的,被想要讨赏的中国商人蛊惑着,踏上了东方的商船。

他们绕过漫长的海岸线,绕过好望角,进入景泰洋,来到广州。

汪舜华去世后三年,弘治十六年,王守仁和唐寅双双考取进士。王守仁娶了沐琮的独女景德公主出云为妻,从前都笑汪太后也有走眼的时候,不仅让他进了翰林院,还把最宠爱的外孙女儿许给他。结果这厮整天想着当圣人,疯疯傻傻的。据说有次在后院格物致知,没有大彻大悟,倒是淋了一场雨,患了场大病,没想到当真天资卓绝,年纪轻轻考取了状元。

这回王守仁没有前往龙场,不过到景泰省任职,参与平定地方叛乱、安抚百姓、开坛讲学,招收门徒,业绩斐然;这里也是佛教的发源地。在印度教被大力弹压后,儒释道三家正如雨后春笋蓬勃萌发,这位圣人想必有新的体悟。

海关大案后,湛瑛还回国子监继续攻读,顺便把儿子湛露带到北京。湛露天赋异禀,读书过目成诵,但是不乐仕进,而是穷究理学,闻说陈献章的名声,拜倒门下。后来湛瑛外放,他也留在北京继续,陈献章因他聪明好学,也将其视为衣钵传人,倾囊相授,并改名为湛若水。湛若水相貌奇特,颡中双髁隆起,耳旁黑子左七右六,类二斗。皇帝偶然到文学馆视察《永乐大典》,看到湛若水,深以为奇,见他资性端凝,招他近前问话,则对答如流。

回宫与锦鸾说起,母后年老染病,放心不下的,还有几个养在她身边的孩子,尤其张懋和永安长公主长女晚舟,美貌聪明,才学横溢,性格端淑,可惜自己的儿子都年幼,不能匹配;亲王中也没有合适的,如今看着湛若水奇才,倒是良配。

锦鸾自然没有异言,回头与汪舜华说起,汪舜华想起来:湛若水,好像是当时与王守仁并称的儒学大师!很痛快地答应了这门婚事。

因为皇帝赐婚,湛若水喜从天降,自然应承;当然做了英国公的女婿,也没办法再做闲云野鹤,于是发奋攻读,在弘治十年考取了榜眼;顺利和王守仁会师。六年后王守仁去了景泰,他也外放怀德,到岳父母跟前办事,谨慎小心。

张懋夫妇对女婿极为满意,简直不能够更满意了:一看就不是一般人!

湛若水和王守仁离京后三年,一个来自米兰的大胡子来到了北京。他是米兰宫廷音乐师,擅长七弦琴;绘画也相当出色,极受米兰大公的青睐。

可惜前年法军占领了米兰,整个城市沦为一片废墟,原本宁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了,迫使他不得不逃离已经生活17年的地方。他本想前往威尼斯。不过当时前往中国的商船很多,大家知道他得到汪太后的青眼,争先恐后的劝他到中国发展;尤其很多传教士,迫切地想要打开局面,极力劝说他为了天主去东方。他想到大家口耳相传的那个富裕、文明但是不信天主的国度,终究踏上了前来中国的商船。

因为汪太后生前有言,大胡子顺利进入北京紫禁城,皇帝也很喜欢他的画,授了文林馆待诏。

只是没想到,这个只比皇帝陛下年长一岁的大胡子不仅擅长绘画,而且是个全才,雕塑、建筑、科学、音乐、文学、数学、工程、解剖学、制图学、地质学、天文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就没有他不会的,甚至还能搞密码。

一贯轻视西方、反对引进西方人才的士大夫也受到了震撼:原来大西真有能人,不可小觑!

这个被皇帝赐名为“米应德”的大胡子成为科学院第一位外籍院士,开启了和历史上完全不同的人生路程,但依然留下了不朽的传奇,当然他的原名也逐渐被大家知道:达·芬奇。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清白之年  搞友情不香吗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你又在乱来[电竞]  我在古代做皇帝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我被影后教做人  原来是想谈恋爱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山海有归处  重生你不配[快穿]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