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岁的皇太子厚照继位,改年号隆庆,是为武宗,立妃杨氏为皇后。他自幼被祖父孝宗养在膝下,亲授书课,过目成诵,骑射也相当出众,甚得乃祖宠爱。
武宗在位二十四年,有感于父亲仁厚,失之于宽,颇有雄才大略:推行密折奏事制度,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任用王守仁为首辅,持续推进经济改革,惩治不法权贵,打压地方豪强,南巡视察河工;任前军都督府都督沐飞为兵部尚书,大刀阔斧的对军事进行了改革,对各地叛乱和分离势力更是不予余力的镇压。
隆庆元年,他命沐飞出征东北,将前些年死灰复燃、甚至曾经一路打到朝鲜、威逼山海关的女真人连根拔起。已经六十五岁的老头英勇不减当年,率领五万大军出关,连战连捷,在辽宁龙安将女真部族首领一举擒获,这里就是当年岳飞念念不忘的黄龙府。于是杀牛宰羊,犒赏三军,又修了一座岳王庙,这才班师。
两年后,沐飞、戚继光、李青三路大军齐出,会师和林,将北方想要再次兴风作浪的部落一举击溃。命令他们除了一人守灶之外,其他的全部到佛祖面前念经去!
也就是那个时候,大家发现马背上的民族除了能征善战,还能歌善舞!
隆庆八年,武宗派遣蒸汽战船五艘西征,恢复西成;随后和奥斯曼帝国在红海展开决战。在华商的支持下,明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恢复了宣慰使建制。
当时卧病在床的太上皇闻报,兴奋的从床上跳起来,连鞋都顾不上穿,并在稍后的庆功酒宴上亲自鼓瑟为儿子庆功,并对太后说:“看尔曹整顿乾坤,任老子婆娑风月”。
他严厉打击海盗,根除了盘踞弘治省多年的海盗集团,并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这里;还镇压了南方不安分的土司和宗室;借口镇守宗室不尊法度,革除了宣德省十余名郡王、将军的爵位;以三司衙门辅佐不力,罢免属官,由吏部统筹调用;同时在太学和会试单独给名额。当时南方大小诸侯众多,要朝觐、要贡赋,然而土地一代比一代少,收入也就锐减,入不敷出,甚至亲王也叫苦不迭,屡次要求除藩,武宗就是不允。但谁都知道,朝廷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力度正在不断加强。
从非洲东西海岸遍布中国的宣慰使,到地图上美洲的洪武、懿文、宣德三省,号称凡日月所照,都飘扬着“明”字大旗。
京北的承德,山丘连绵,草原广袤,水草丰茂,林木葱郁,动物繁多。武宗在这里设立了方圆三百里的万岁围场,并修建了规模庞大的避暑山庄。每年端午以后,他都带着百官奉父母前往避暑,操练军马,并接见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以及各地土司,以便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管理,震慑远方。
隆庆十二年,华县发生特大地震,天摇地动,四处塌陷,地面涌水,房倒屋塌,有名者死80余万,未名者不可计数。武宗顶住各方面压力,发布罪己诏书,强力推进各项改革。
当然各地的美女也没有少收。杨皇后出身名门,丽质天成,才华横溢。厚照时为太子,闻其貌美,见而悦之,求以为室,二十年间,专宠掖庭。及武宗继位,皇后色衰,恩宠渐稀;其时四方佳丽贡献不断,多有得到宠幸的。杨皇后淡然处之,妃嫔宫人被幸得孕的,厚加体恤;有忤上意,从中调停;诸王公主,皆待之如己出。因此六宫称颂,礼遇不衰。
当时六宫佳丽来自天南海北,景泰省和汉昌省的尤其不少,这两地都以盛产美女著名。尤其唐贵妃之后,这些颇具异域风情的美女不再只停留于走中低端路线,搞第三产业或者给富商巨贾做妾、嫁给普通百姓军士为妻,渐渐开始走高端路线,成为公侯士大夫的宠妾,甚至最优等的还能送进宫谋个前程,虽然概率极小。但在武宗后宫中,这些女子拿到份位的一只手都数不过来,尤其晚年有位赐名江芙蓉的景泰美人深得武宗宠爱,给他生了三子四女,与杨皇后平分秋色,破格升为贵妃——唐贵妃是追封的,身前是太妃。
考虑到当时贸易往来实在太繁重,带着金银铜交易太麻烦,商人们此前已经在印制纸币;货币发行权怎么能给商人呢?朝廷要收回来!自己发行,放心国库里有的是钱,再不济还有米面和布匹,有的是矿,金矿银矿铜矿,单秦皇府每年就有一百多万两。当年明朝灭掉了石见国,随后将其西部的长门国拿下,作为粮食生产和贸易基地。日本的大名们倒是想过来抢,但是看看手里的烧火棍,觉得应对幕府,可能更加现实一点。
与此同时,中西方的交流也在加快。因为奥斯曼帝国阻挡航路,要想刀兵相向不划算,于是孝宗以来都着力在非洲海岸经营,册封了不少宣慰使,确保航路通畅;尤其弘治末年以来,开罗成为两国交手的最前沿,三十余年间数易其手,死伤惨重,两国使者往来不断,谈判桌上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随着隆庆九年开罗的光复,明朝终于打通了通向地中海的最后一里。
蒸汽轮船和机关枪的推广,让明朝有了在远方和奥斯曼对峙的底气,但也仅仅如此,明朝没有精力进一步开疆拓土,甚至没有余力挖掘运河,只能和奥斯曼隔海相望;甚至隆庆末年,朝局混乱,奥斯曼帝国卷土重来,再次把明朝赶出了红海。
但即便如此,也让整个西方为之战栗。在“黄祸论”“中国威胁论”开始在欧洲弥漫的同时,无数传教士怀抱着传播天主的志向远道而来,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被朝廷留下来翻译书籍、参与科技研发;中国的富庶让欧洲人心驰神往,政治制度和文化也引发欧洲学者的兴趣,引发阵阵涟漪。
建极以来,如果不想支边,宗室勋贵想要袭爵,要么参加科考,要么通过考封。只是这两样都不容易,如果自己没这技能荫及子孙,就有人开始另外打主意:通过串通文人或者工匠,重金购买各类著述或者发现发明,谎称是自己的成果;或者串通传教士或者洋人,看看西方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自己翻译过来稍微润色,当成是自己的。后代家长能够想到的一切,明朝的贵族们玩的也很溜。
只是纸包不住火:既然知道自己的成果被朝廷认可,可以做官,怎么可能善罢甘休?于是威胁买方讹诈一笔,甚至几次弄出了人命;这条路看是走不通了,于是又想到了新办法:结亲,把女儿嫁给你,总不好意思告发了?放心,你下次再出成果,我给你报上去,保证优先让你做官。但麻烦在于,显宗以来,没有特殊贡献的不能入籍,也就不能和中国人通婚,遑论和王公结亲?考虑到自己的文化水平,万一皇帝要当众考试,就不太美妙了;于是这个时候,工匠反而成了优选项——只要弄清楚原理和做法就行,皇帝不能要求你触类旁通,还能出别的成果;再说,与这些发明家结姻也有好处——如果真有潜力的,自家就可以把生意做了,算是互利共赢。
当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便是结亲,也不能保证高枕无忧。尤其封君的婚事也要皇帝来定,要结亲就只有没有继承权的庶出;可能与有继承权的并非同母,人家还有同母弟弟,偏偏朝廷只授一人。这个时候,分赃不均,内里就容易先乱。
武宗就抓住这一点,革除了一大批冒充人员的爵位,至于无辜有辜就不管了。
只是积威深重,又兼国家富庶,难免恋战权位。杨皇后所生长子载垣,聪慧仁德,礼接士大夫,颇得群臣拥戴。太子异母弟象王载填走私茶叶火器,偷逃赋税,皇帝要想削去爵位,太子恳求从宽发落,武宗大怒:“将来象王的哥哥犯罪,如何?”太子顿首谢罪;后来内官建言太子监国,颇货法市恩,如今朝野都说太子宽仁,武宗恼怒,深责太子。太子患病,未几而死,追谥庄敬。
武宗颇懊恼,又见嫡次子庆王载堂哭丧之时,略无戚容,于是大怒:“汝与太子,乃同母兄弟。太子患病,你丝毫不忧心;太子亡故,亦无戚容。不孝不悌之人,若是继位,必然会败坏国家,荼毒生灵。祖宗的基业就得毁在你的手上!”
载堂被父皇一吓,卧床不起,不久去世;杨皇后忧愤,半年后崩逝。武宗本就烦闷,免不得又发作了一场群臣,朝野上下一时噤若寒蝉,风声鹤唳。
刚刚调到北京的给事中海瑞上书大骂:“天下之人,不直陛下矣!”
武宗气得破口大骂:“快给朕抓起来,别让他跑了。”
内官黄锦奏道:“此人向来迂执。听说他上疏之前,自知死罪,连棺材都买好了,和妻子诀别,奴仆们也四处奔散,他是不会逃跑的。”
武宗默默无言,将奏疏反复读了几遍,说:“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接着叹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丧妻亡子,朕岂不伤?”
招群臣入宫商议:“朕老矣,当奉祖宗制度,禅让于嗣君。”
人死了倒显出好来,如今回忆起庄敬太子,都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群臣推举,天人归心,不免悲从中来,准备册立庄敬太子嫡长子翊钧为皇太孙,但是武勋极力反对:“翊钧不过六岁,圣上难道忘了建文帝吗?”
武宗看了眼庄敬太子妃王氏,昌国公王越的曾孙女,到底没有册立太孙,而是立嫡三子载垕为太子,改年号崇德。年满六十退位,也就真的成了不可动摇的祖宗制度。
只是武宗虽然勉强禅让,但不愿意还政,连玉玺都不愿交出;因为乾清宫安全吉祥,不愿搬到西苑;宫中也依然使用隆庆纪年。
载垕为人持重、度量豁达,对父亲极为孝顺。坐在父亲旁边,只看父亲的动静,父亲喜则亦喜,笑则亦笑。
只是天有两日,上面还在蓄力,下面就受不了。在群臣规劝下,载垕大兴土木,在西郊营建怡和园,每五日前往觐见父亲;太上皇也退了一步,只要求汇报军国大事和用人事宜,其他的由皇帝自己料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搞友情不香吗 原来是想谈恋爱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清白之年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重生你不配[快穿]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我被影后教做人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你又在乱来[电竞]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我在古代做皇帝 山海有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