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开年以来,整个朝廷处于极度的忙碌之中;忙得甚至让人容易忘了如今还是朱家天下。
但也有人例外。
皇帝。
在朝廷上下为大捷欢欣鼓舞并忙着善后的时候,皇帝却异常轻松。不仅缺席了殿试,甚至应该由他身率宗室百官前往太庙,告慰祖宗,他也没有参加;迫使汪舜华不得不声称皇帝突感风寒,卧床不起,临时改命襄亲王身率百官前往。
此时,他正带着齐亲王、德亲王、吉亲王等在南苑行猎。
他还召了荣亲王、忻亲王、崇亲王、吉亲王。但是荣亲王正在当差,忻亲王说身体不好有病,没有应召,也没有让崇亲王来;德亲王却不肯听,带着弟弟吉亲王见浚欣然奉诏。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皇帝对太后总揽朝政不满意:他已经努力政务、勤于稼穑,甚至严惩不法豪强、平反冤假错案,为自己赢得了声誉;朝臣也很积极的响应,希望太后早日还政。
但这一切都被太后漠视,皇帝也就不想再掩饰自己的不满了:“大不了,她废了我,自己当皇帝!”
德亲王劝皇帝暂时忍耐:“太后毕竟年事已高,早晚是要还政于你的。”
皇帝噘着嘴,不说话。
德亲王就说:“近些年来,有好些外国人来到北京。听说四译馆招徕了不少,还有个什么意呆利的,好像很远。”
皇帝笑道:“什么意呆利,叫意大利,是个洋和尚,来了天朝好些年,一直在四译馆当差。母后让他把他的神仙书翻译过来。”
齐亲王来兴趣了:“不知道那洋和尚说了什么?母后居然把他留下了,她可对这些一向似乎没有兴趣。”
皇帝射出一支箭,一只小鹿应声而倒;众人都喝彩。
皇帝得意:“这有什么难的?——把那个洋和尚叫过来说道说道不就成了?”
五省的新任领导带着下属星夜兼程奔赴自己的新岗位,汪舜华也就稍微放松了一些。
马上就要端午了,过完节,就要移居西苑。
汪舜华叹了口气,来到坤宁宫。
已经入夏了,空气中似乎弥漫着焦灼的味道。
有段时间没来坤宁宫了,眼前的坤宁宫和记忆中的一样,又不一样。
一样的是建筑,不一样的是氛围。
曾经的坤宁宫即便焦灼,而是热闹的,繁华的。
眼前,似乎更多的是孤寂和落寞。
于皇后已经得到消息,急忙出来拜见。
汪舜华心里叹了口气,说了声免,于皇后这才起来,扶着她坐下奉茶。
汪舜华道:“我来看看我孙女儿。这些日子忙,没看到她了。”
说话的时候,保姆已经抱着大公主来了。
汪舜华抱着孩子,孩子已经快半岁了,长得白白嫩嫩的,做祖母的自然喜欢。
于皇后嘴角噙着笑,却玉容寂寞。
建极十七年腊月初五,于皇后生下嫡长女,皇帝对长女的出生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正是吃五豆的时节,取了个小名叫“豆豆”。
汪舜华也很高兴,想到当年景帝念念不忘和于家的婚事,于是取“一诺千金”之意,赐名一诺。
太祖给子孙都排好了字辈,但是公主们显然没有这个待遇;因此大公主的名字定下来,她的妹妹们名字的第一个字也就定了下来。
还未等大公主百日,今年二月十六日,宫女郭氏生下二公主一笑,听说是皇帝得到二女儿大喜过望,哈哈大笑,想到了“拈花一笑”的典故,就赐了这个名字;紧接着,二月二十五日,杜氏生下皇长子,取名祐析。
皇帝有了儿子,汪舜华很是高兴,下令重赏;群臣也很高兴。
于皇后也在笑,只是笑得并不开怀。
汪舜华知道,于皇后并不得宠。新婚的时候,皇帝还偶尔到坤宁宫刷脸,但于皇后怀孕后,他就基本上绝迹了,甚至皇长女出生后,他也没有出现过几次,反而经常带着宗室近臣到南苑行猎。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我被影后教做人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清白之年 搞友情不香吗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原来是想谈恋爱 你又在乱来[电竞] 重生你不配[快穿] 山海有归处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我在古代做皇帝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