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在苏州稍事停留,前往江南省的省会松江府。当初到底是把江南省的治所定在淮安、扬州、苏州还是松江,朝廷上下很是争论了一阵;汪舜华也是犹豫不决,一边感叹江苏就是不一样,备选项这么多,换做其他省份,估计就一棵独苗,充其量花开并蒂。
最后定在松江,这里底蕴不及前面几个,但是经济发展不相上下,尤其占据海运的优势,未来潜力无限。
因为已经基本走遍了江南省,该汇报的江南省的领导们也早就跟皇帝汇报了;这回皇帝除了视察农业和织造业,主要去看了上海港,这是天下第二的进出港口,仅次于广州。
因为朝廷的鼓励,松江府提前迎来了繁盛时代;尤其是经过十年前徐贯的治理,水患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实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繁盛。
皇帝早就听说过“衣被天下”,如今亲眼见到,才知道所谓“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绝不是虚妄。
历史上的松江,在弘治时期,每年贡献赋税八十万,仅上海一县达十六万;如今,这个数字直接翻倍。
松江府是重要的粮食产地。白粳、薄稻贡献朝廷、皇室;除此之外,谷物品种就有五十余种之多,其中播种期最短的六十日稻,三月种,五月熟;质量最佳的箭子稻,粒长而细,色白味甘;糯稻品种繁多,都是酿酒上品。
松江既是水乡,又多旱地。因地制宜,豆类作物也不少。皇帝听知府李恒介绍:“南园地最贵,民间莳葱薤于盆盎之中,植竹木于宅舍之侧,在郊桑麻,在水菱藕。几乎把每寸土地,都充分利用起来,生产出了大批粮食。”
近些年来,朝廷在江南地区推广双季稻。虽然晚稻口感并不如早稻,产量也差不多少一半,但于百姓来说,已然是不小的收入了。因此,在建极初年试种成功后,百姓相继开始种植双季稻。
按照户部的估算,如今江南地区的水稻亩产大约为16石;而松江府亩产最高25石,平均2石左右。官府在册的垦田约600万亩,每年出产水稻1200万石,这还不包括春花作物的产量,也就是是指小麦与豆类等作物;而按照当时的说法,“春花之利居半。”
手里有粮才能心里不慌,没有什么比粮食安全更重要。皇帝看着稻田里立秋前才插种的秧苗此时一片青碧,不由想起那句民谣“苏湖熟,天下足。”
汪舜华执政以后,放宽了对人丁的限制,农民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尤其棉花方格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单产翻倍,农民的热情被完全激发了。目下仅上海县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种棉,接近150万亩。除了官办的纺织工厂,民间家家都纺纱织布,每天民间织出的布匹,就以万计;市场交易高达千万匹。这里的纺织品,产品精美,品种繁多,花样新颖,冠于全国,驰名中外。
李诞不无自得的夸耀:“棉布天下都有,但织造就属松江。”
皇帝看着松江府目不暇接的牙行和商贾,堆积如山的货物和来来往往的商人,想到史书中有关汉唐盛世以及宋朝富庶的描述,似乎不遑多让。
这样的地方,皇帝是要好好看看的。
松江府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在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作物的栽培技术有重大进步,使作物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提高。先进行“外延式开发”,即建造规模较大的圩田,圩田中间还有河渠、池塘和不少的荒地。然后逐步进行“内涵式开发”,消除“内部边疆”,实行干田化,把一个个大圩分成众多小圩。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大圩内尚存的荒地,而且能够有效地排出农田积水,使之干燥化,不仅有利于水稻种植,还能面种植冬季旱地作物,使得水旱轮作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部分农民开始进行追肥技术改进的探索。尽管大家一直重视施肥,但主要是施基肥,即在下种或移栽以前给稻田施肥。掌握水田适时追肥情况与时间极为复杂,难以为农民所普遍掌握,直到清朝才得到普及。而如今,因为农民负担减轻,渐渐富余,开始进行探索。他们发现用红花草作为基肥,第一次追肥用的“猪践”,也就是猪栏中经猪践踏过并泡进了大量粪便的稻草或其他干草,肥力极强;第二次用豆饼,即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
江南人民非常注意精耕细作,如耕耘除草,已讲究三耘,即在插秧之后进行“三荡”,数日后曰头荡,越十日后曰二荡,又越十余日后曰三荡,以便补苗护苗,清除杂草。
与此同时,铁搭、耕荡等农具也开始推广使用;棉花移栽技术的成熟也在刺激农民探索其他的套作间作技术,不断提升产量。
江南地区种植业的成功经验,在其他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开始推行;皇帝此前多少听说过,如今眼见为实,又有对比数据,自然表示很满意。
除了实地走访,还要好好看看并支持这里的水利工程。
《明实录》称:“苏松地方延袤千里,财赋所入为天下三分之一,由外滨大海,内阻江湖,大河环列于郡县,以吐纳江海之流;支河错综于原野,以分析大河之派,寸土尺地皆获灌溉,此东南财赋之源也。”
对于松江的水利工程而言,其要有三:一要防止海潮浸蚀、壅塞;二要防江湖泛滥;三要治沟恤灌溉。
好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官府手里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自然是要拿来用的,水利工程就是最大的用项。
如今皇帝亲自视察江浦合流,也就是吴淞江和黄浦江合流工程。
吴淞江古称松江,源出苏州吴县以南的太湖口。松江、娄江和东江是当时太湖的三大泄洪水道,而其中松江是太湖流域最大的泄洪水道,也是上海地区最大的河流。因河道深广,松江唐时“阔二十里”,外洋及内地的船只进出频繁,云集于大港青龙镇。北宋中期以后,受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地理影响,上游来水流势减弱,泥沙淤积较快,河道越来越窄,太湖口逐渐淤没,松江遂以瓜泾口为正源。
可以说,上海港口的兴衰,关键是解决吴淞江下游出海口的泥沙淤塞问题。永乐二年,户部尚书夏元吉接受叶宗行建议,疏浚吴淞江南北两岸支流,引太湖水入浏河、白茆直注长江(“掣淞入浏”),又疏浚上海县城东北的范家浜(即黄浦江外白渡桥至复兴岛段),使黄浦从今复兴岛向西北流至吴淞口入注长江,此后吴淞口实际成了黄浦口,故有“黄浦夺淞”之说。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吴淞江成了一条波澜不惊的内河,吴淞江和黄浦江完成了一次干流变支流的的位置更换。
江浦合流,不但畅通了泄水道,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更促进了交通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松江地区以上海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内河航运、长江航运,及沿海的北洋、南洋航运和国际航运等五条航线,使上海成为“襟江带海”的国际化大都市,并在去年后来居上成为江南省的首府。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被影后教做人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重生你不配[快穿]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山海有归处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我在古代做皇帝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原来是想谈恋爱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清白之年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你又在乱来[电竞]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搞友情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