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明太祖实录卷一白话文 > 第40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下(第1页)

第40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下(第1页)

洪武元年(4065年)十一月甲子日,皇帝下诏制定从皇帝以下各类人员的冠服制度。

在此之前,皇上刚刚即位的时候,根据当时情况暂时设立了服饰车马制度,没有来得及仔细审定。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命令礼官和各位儒臣考察古代制度并奏报。

礼部以及翰林院等官员商议说:‘皇帝的冠服,黄帝开始制作冕服,虞舜制定了服饰上的十二种纹章(图案)。周朝的制度,天子有五种冕冠、六种礼服。祭祀昊天上帝时就穿戴大裘冕,祭祀五帝时也是这样。祭祀先王时要穿戴衮冕,祭祀先公、举行飨礼和射礼时要穿戴??冕,祭祀四方名山大川时要穿戴毳冕,祭祀社稷和五行之神时要穿戴希(絺)冕,祭祀各种小神时要穿戴玄冕。凡是军事行动,要穿戴韦弁服;临朝听政时,要穿戴皮弁服;田猎时,要穿戴冠弁服;遇凶丧之事时,要穿戴弁服(素服);吊唁时,要穿戴弁绖服;平时燕居时,要穿戴玄端服。

汉高祖最初制作了长冠,用来进入宗庙祭祀。东汉明帝首次穿戴垂有玉旒的冕冠,上面完备了十二种纹章。晋朝祭祀上天、明堂时用大冕(即衮冕),祭祀太庙、举行朝会时用法冕(即通天冠?此处晋制原文有歧义,译文保留原意),举行小型朝会以及皇帝临轩时用??冕(绣冕),出征狩猎时用绣冕(??冕),耕种籍田、宴请国子监学生时用纮冕(玄冕?),处理朝政时用通天冠。齐国祭祀天地和宗庙时穿戴平天冠服,临朝听政时戴通天冠、穿绛纱袍。隋朝祭祀天地、明堂的时候,皇帝穿戴衮冕;祭祀朝日、夕月、宗庙、社稷时也是如此;举行朝会时,都穿衮冕。每月初一接受朝见以及举行重大祭祀,回宫后,就佩戴通天冠,穿着(相应的)通天冠服。

(按照)唐朝制度:天子的服饰有十四等:祭祀天地时,穿着大裘冕。登上帝位、祭祀宗庙,出征归来后遣将、举行饮至礼(庆功),举行加冠礼,立皇后,正月初一接受朝贺,在殿前册封王公,都穿衮冕。冬至接受朝贺,祭祀归来后,宴请群臣和奉养老人,皇帝戴通天冠(穿相应的冠服)。至于??冕、毳冕、??冕(绣冕)、玄冕、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祫,都是根据不同的事情来穿戴的。

宋朝祭祀上天,穿着大裘冕。祭祀宗庙,正月初一接受朝贺以及册封拜官,要穿衮冕。举行宴会以及冬至接受朝贺时,皇帝戴通天冠、穿常朝衫袍;处理政事时穿窄袍。元朝祭祀上天,天子要穿大裘,外加衮服。祭祀宗庙时,要穿着衮冕。日常上朝(大朝)则穿戴本民族(蒙古)的衣冠。

现在拟定皇帝在祭祀天地、宗庙以及正月初一、冬至、圣节(皇帝生日)、朝会册封时,都穿衮冕,上衣玄色(黑中带红),下裳??色(浅红色)。它的形制:冕板宽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冠顶有盖板,外表黑色,里衬红色,前后各有十二条玉旒,每条玉旒穿五彩玉珠十二颗,用黄色丝绵(黈纩)做充耳,用玉簪导发(固定),系红色帽缨。手持玉圭长一尺二寸。上衣绣六种纹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雉鸡);下裳绣六种纹章:宗彝(祭器,上绘虎、蜼)、藻(水草)、火、粉米(白米)、黼(斧形)、黻(亚形或两己相背)。中单(内衣)用素纱制成。红罗蔽膝,上宽一尺,下宽二尺,长三尺,上面绣龙、山、火三种纹章。束革带、佩玉(组玉佩),长三尺三寸。大带,外表白色,里衬红色,两边镶边,上缘用朱红色锦,下缘用绿色锦。大绶用六种色彩的丝织成:黄、白、赤、玄、缥(淡青)、绿,以玄色为质地主体,总长(或装饰密度)五百首(单位)。小绶三种颜色与大绶相同,中间串着三个玉环。穿红色袜子、赤色鞋子。

皇帝在郊庙祭祀、视察祭祀用牲、参加皇太子及诸王冠礼、婚礼、醮戒(加冠、婚礼中的仪式)之类场合,则穿戴通天冠,绛纱袍。通天冠上加金博山和蝉纹装饰(附蝉)十二个,饰有朱翠,戴黑色介帻,用丝带(组)做帽缨,用玉簪导发。绛纱袍(深红色纱袍),采用深衣形制(上衣下裳相连),内穿白纱中单(内衣),黑色的衣领、袖端(褾)与衣边(襈),绛纱蔽膝,白色大带(假带),佩戴方心曲领,穿白色袜子、赤色鞋子。他的革带、佩绶与衮冕服相同。

皇帝在每月初一、十五(朔望)举行朝会、颁布诏书、举行降香仪式、接受进献表章、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贡朝见的时候,则穿戴皮弁。它的规制是用乌纱制作,帽子的前后各缝有十二道褶(缝),每条褶缝中缀饰五彩玉十二块,用玉簪导发,系红色丝带帽缨。配套的服装是绛纱衣、蔽膝。衣、裳为白色(隋衣色白,此处或指承袭隋制衣为白色?存疑),佩戴玉佩、革带(带钩为玉制),系绯色(深红)、白色大带,穿白色袜子、黑色鞋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帝的常服则是乌纱折角向上巾(翼善冠),盘领、窄袖袍,束带,带饰间或用金、玉、琥珀、透犀(有纹理的犀角)。

皇后的冠服,(按照)周朝制度:追师(官名)掌管王后的首服(头饰),制作副、编、次、追、衡、笄。郑玄说:“副,就是覆盖的意思,覆盖在头上作为装饰,就像汉代的步摇一样。编,是编发做成的,就像汉代的假髻(假紒)。次,是把头发按长短依次排列做成的假发,就是所谓的髲鬄(假发)。追,是雕琢(玉石)的意思。衡、笄都用玉制成,衡垂在副的两旁,正对着耳朵,它的下端用丝线(??)系着瑱(耳塞)。笄,是用来固定(卷好的)发髻的。”内司服掌管王后的六种礼服:祎衣、揄翟、阙翟、鞠衣、展衣、褖衣。

《三礼图》说:“祎衣颜色为玄色(黑中带红),剪裁缯帛做成翟鸟(雉鸡)的形状,再用五彩描绘,然后缝缀在衣服上作为纹饰。揄翟(翟),青色衣服,剪裁缯帛做成摇动的雉鸡(图案),再用五色描绘。阙翟,赤色,剪裁出翟鸟形状但不加描绘(色彩)。这三种都是王后协助祭祀时所穿的礼服。鞠衣,黄色,像酒曲上所生的尘(淡黄绿色),是王后亲自采桑养蚕时所穿的衣服。展衣(展与亶通),白色。亶,是诚敬的意思,是王后按礼节拜见君王及宾客的礼服。褖衣,黑色,是王后侍奉君王起居时穿的衣服。”

汉朝皇后的首饰采用假髻(假结)、步摇、簪珥(耳饰)。步摇用黄金做成山形的底座(题),贯穿白珠做成桂枝形状,相互缠绕(相缪)。还有八爵(雀?)、九华、熊、虎、赤罴、天禄、辟邪、南山丰大特(牛形)等六种兽形装饰。各种雀鸟和兽形装饰都用翡翠做羽毛,金底座(金题)、白色珍珠耳珰(珰),周围用翡翠做花饰。入宗庙助祭时穿深青色上衣、黑色下裳(绀上皂下)。朝会时穿亲蚕的鞠衣,青色上衣、淡青色下裳(青上缥下)。

隋代,皇后首饰用大小花树各十二枝。礼服有祎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祎衣,深青色,衣领和衣袖是织成(特织的提花料子),纹饰为翚翟(雉鸡),五彩,有十二行(等)。穿素纱中单(内衣),黼纹(黑白斧形)领,罗或縠(绉纱)做的袖端(褾)和衣边(襈),颜色都用红色。蔽膝颜色与下裳相同,用??(一种织物)做边饰,绣翟鸟纹三章(行)。大带颜色与衣服相同,用朱、绿色锦装饰,镶青色边。束革带,佩白玉佩,系玄色丝带穿系的组绶。穿青色袜子、鞋,鞋上加金饰。在助祭及朝会、接受册封等重大典礼时穿着它。鞠衣,黄罗质地,织成的衣领袖端,蔽膝、革带及鞋的颜色都与衣服相同,其余部分与祎衣相同。皇后亲自采桑养蚕时就穿着它。青衣(应为褘衣之副?),减去大带及佩绶,用金饰。在按礼制拜见天子时穿它(履礼见天子则服之)。朱衣(等级低于褘衣)如同青衣(规制)。

唐朝皇后首饰采用大小花树各十二枝。礼服有祎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祎衣,深青色,绘有翚翟(雉鸡),赤色底质,五彩,十二行(等)。穿素纱中单(内衣),黼领,朱红色罗或縠(绉纱)做的袖端(褾)和衣边(襈)。蔽膝颜色与下裳相同,用??(织物)做领缘,边饰上绣翟鸟纹三章(行)。青衣(此处疑指祎衣配套的下裳或中单),革带、大带颜色与衣服相同,大带红色里子,向外镶边(纰其外),上缘用朱红色锦,并悬挂白玉双佩,系黑色丝带的大绶。穿青色袜子、鞋,鞋上加金饰。在朝会接受册封以及助祭时就穿这种服饰。钿钗礼衣,用十二枚花钿装饰,并用杂色丝线,在宴见宾客时穿它。(常服)戴龙凤珠翠冠,穿泥金衣、披霞帔。

宋朝皇后首饰用大小花树各十二枝,两侧有博鬓(鬓发装饰),冠上装饰九龙、四凤。礼服穿祎衣,深青色,织有翟鸟纹,白色质地,五彩十二行(等),青纱中单(内衣),其余规制同唐代。在朝会接受册封、助祭时穿它。鞠衣,黄色,蔽膝、革带、鞋的颜色都与衣服相同。在举行亲蚕礼时就穿它。她的常服是:真红大袖衣,用染成红色的生色(鲜亮)罗做衣领,红罗长裙,红霞帔,用药玉做坠子,红罗背子(长袖对襟长外套)、黄纱衫子(短上衣),白纱襦(短袄)、袴(裤),明黄色裙,粉红纱短衫。

现在拟定皇后的首饰:冠为圆形框架(圆匡),覆盖翡翠,上面装饰九龙、四凤,大花树十二枝,小花树数量相同,两博鬓上饰十二钿。穿祎衣,深青色为底色,绘翟鸟(雉鸡)纹,赤色底质,五彩十二行(等)。穿素纱中单(内衣),黼领,朱红色罗或縠(绉纱)做的袖端(褾)、衣边(襈)和下摆(裾)。蔽膝颜色与衣服相同,用??(织物)做领缘,边饰上绣翟鸟纹三章(行)。大带颜色与衣服相同,红色里子,向外镶边(纰其外),上缘用朱红色锦,下缘用绿色锦。大带两端的纽带(纽约)用青色丝带,并用玉装饰。束革带。穿青色袜子、鞋,鞋用金饰。凡是在朝会、接受册封、拜谒宗庙的时候都穿这种礼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燕居(闲居)时则戴双凤翊龙冠,首饰、钏、镯用金、珠、宝、翡翠,颜色多样。穿团衫(圆领袍),绣金线龙凤纹,腰带用金玉装饰。

皇太子的冠服,《周礼》中有关于王世子服饰的记载,但没有记载其形制。汉朝制度,皇太子戴玄冠(黑色礼冠),穿绛衣(深红色衣)。魏国穿五时朝服(随季节变化)。晋朝戴远游冠,衬介帻,翠制蝉饰(翠??),缀白珠,佩美玉(瑜玉),垂挂丝带(组),穿朱衣,绛纱襮(衣领),皂色边缘,白纱中单(内衣),白曲领(带领?或指白色曲领),冠顶饰火珠(素首?存疑),束革带、玉带钩(玉钩?),兽头鞶囊。到晋明帝泰始六年,皇太子开始穿戴衮冕九章接受朝贺。梁朝皇太子助祭穿衮冕九章,朝会穿朱衣、绛纱袍。

隋朝皇太子跟随皇帝祭祀谒庙,举行加冠礼(加元服),迎娶太子妃(纳妃)时穿衮冕服。谒庙回宫,正月初一、每月初一入朝、举行释奠礼(祭孔)时,戴远游冠、穿绛纱袍。平常五日一朝(五日常朝)则穿常服。

唐朝制度,皇太子的服饰有六种:衮冕,是随从祭祀、谒庙,举行加冠礼、迎娶太子妃时的服饰。远游冠(服),是谒庙回宫,正月初一、每月初一入朝、举行释奠礼,平常五日一朝,正月初一、冬至接受朝贺时的服饰。乌纱帽(服),是处理公务(视事)及闲暇时会见宾客(燕见宾客)的服饰。弁服,是每月初一、十五(朔望)临朝听政时的服饰。平巾帻(服),是骑马时的服饰。进德冠(服),也是骑马时的服饰。

宋朝皇太子跟随皇帝祭祀天地、宗庙,穿衮冕九章;其朝会穿远游冠服。他的常服是皂纱折上巾(黑色纱制幞头)。关于皇太子执圭的规定:至道二年,册立皇太子,礼官上奏说:“《周礼》说:‘天子执镇圭,公执桓圭。’没有太子执圭的明文记载。《晋书》记载:太子出席朝会,位次在三恪(前代帝王后裔)之后,三公之前。请皇太子执桓圭接受册封。”宋真宗听从了这个建议。

现在拟定皇太子跟随皇帝祭祀天帝、宗庙、社稷,接受册封,在正旦、冬至、圣节(皇帝生日)朝贺,举行加冠礼,迎娶太子妃时,穿戴衮冕,九章纹饰。它的形制:冕冠,九条玉旒,每条旒穿九颗玉,红色丝带帽缨,金簪导发,圭长九寸五分。衮服,玄色上衣,绣五种纹章:山、龙、华虫(雉鸡)、宗彝(虎蜼);??色下裳,绣四种纹章:藻、粉米、黼、黻。穿白纱中单(内衣),黼领(黑白斧形纹衣领)。蔽膝颜色与下裳相同,绣山、火二种纹章。束革带,带用金钩。佩绶(绶带),五彩(赤、白、玄、缥、绿),以赤色为质地主体,总长(或装饰密度)三百二十首(单位)。小绶三种颜色与大绶相同,中间串着三个玉环。大带,外表白色,里衬红色,上缘用红色镶边,下缘用绿色镶边。穿白色袜子、赤色鞋子。

他跟随皇帝到郊庙视察祭祀用牲及册封公主时,则穿戴远游冠,绛纱袍。它的形制:冠上有金博山和蝉纹装饰(附蝉),饰青翠,戴黑色介帻,犀角簪导发。穿绛纱袍,白纱中单(内衣),黑色衣领、袖端(褾)、衣边(襈)和下摆(裾),朱红色下裳,白色裙襦(或指衬裙),白色大带(假带),佩戴方心曲领,红色纱蔽膝。穿白色袜子、黑色鞋子。

他在每月初一、十五(朔望)举行朝会、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贡朝见时,则穿戴皮弁(服)。他的常服则是乌纱折上巾(幞头)。

各诸侯王的冠服:周朝制度:王子被封为诸侯,其服饰根据所封爵位而定。汉朝册封皇子为王,戴远游冠,穿上衣下裳,佩戴玉佩,穿带钩的鞋子(钩履)。

唐朝亲王戴远游冠,衬黑色介帻,三梁(冠梁),青??(青色衬里?或蝉饰),金带钩(金钩?)的大带,金宝装饰的剑,玉制剑首(玉缥首),系??朱绶(浅红朱红绶带),朱色质地,以赤、黄、缥(淡青)、绀(深青带红)镶边(纯),总长(或密度)二百四十首(单位),黄金珰和蝉纹装饰(附蝉)。穿绛纱单衣,白纱内单(中单),皂色衣领边缘,皂色袖端(褾)衣边(襈)。束革带、带钩(钩?),系假带,佩戴曲领、方心。穿绛纱蔽膝。穿白色袜子、乌皮舄(黑皮鞋)。

宋朝亲王戴七梁冠,用金涂银棱的貂蝉笼巾(笼冠),犀角簪导发,银立笔(冠饰)。穿朱色上衣、朱色下裳,白罗中单(内衣),并有皂色镶边(褾襈)。蔽膝颜色与下裳相同。佩戴方心曲领。系绯(红)、白罗大带。佩戴玉佩。系晕银绶(有银晕色光泽的绶带),青色丝网(网帻?),中间串三个玉环。穿白色袜子、黑色鞋。革带用金涂银装饰,佩玉佩。

现在拟定诸王接受册封、辅助祭祀、拜谒宗庙、元旦、冬至、圣节(皇帝的生日)时入朝庆贺,以及行冠礼时穿着的服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纳妃时穿衮冕九章:冕冠用五彩玉珠九旒,红色丝带系冠,青绵充耳,金簪导发,手持圭长九寸二分五厘。

礼服:青色上衣,上面有五种图案,分别是龙、山、华虫、火、宗彝;红色的下裳,上面有四种图案,分别是藻、粉米、黼、黻。里面穿白纱内衣,领绣黼纹,青色衣缘。系蔽膝,??色,绣有二章火山图案。

革带,配有金钩、蔽膝、玉佩和五彩的丝带(赤、白、玄、缥、绿),有青色的衬里,共三百二十根丝带。小绶的颜色和大绶相同,上面装饰着三个玉环。大带,表里是白色的罗,镶着朱红色和绿色的边。穿白袜红鞋。

在每月初一、十五入朝进献表章,以及四方少数民族入朝进贡、朝见天子的时候,就穿戴皮弁。

皇妃的冠服。古时王后之下有夫人,其次是嫔,其次是世妇,其次是御女,那么夫人就是皇妃的位分。

周朝的制度,内司服掌管六种礼服,在祎衣、翟衣、阙翟衣之下,九嫔穿鞠衣,世妇穿展衣,御女穿禒衣。郑玄认为九嫔穿鞠衣,以此类推夫人穿阙翟(王后的第三等礼服),但周朝制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汉代宫中尊贵之人的首饰是梳大手髻,用黑玳瑁制成,上面插着簪和耳饰。妃子及比妃子地位更高的人又可以穿用锦、绮、罗、缯等有十二种颜色且有双重边缘装饰的袍服。

唐代皇后的首饰是两博鬓,用宝钿和花钗九树来装饰。翟衣分为九等,青色质地,绣有翟鸟图案,依次排列在衣服和裙子上,每等为九重。青纱做的中单,黼纹的衣领,朱红色的绉纱做袖端、衣边和下裳。蔽膝与下裳同色,用青赤色的丝绸做衣领、衣边的镶饰,都绣有花纹,以一对野鸡为花纹图案。第二等的礼服是大带随衣服的颜色,穿青衣,系革带,穿青袜、青舄,佩戴绶带。

宋代皇后礼服的冠上装饰着大小花各九株,左右两侧的博鬓上装饰着九只翚鸟和四只凤凰,用青罗绣成野鸡的形状,依次排列在衣服上,礼服的底色是青色,绣着五色九等的花纹。白色的纱做的内衣,有黑白相间斧形花纹的衣领,绫罗绉纱做的袖端、衣边和下裳。蔽膝与下裳颜色相同,用翟形图案作为纹饰且分为二等,用??作为衣领边缘。大带的颜色与衣服一致,里面是红色的,外面镶边,上面用朱红色锦,下面用绿色锦,纽结和束带都用青色的丝绳。青色的衣服、皮革制成的腰带,两块白玉制成的佩饰,黑色的丝带两条,大的绶带,小的绶带三条,中间串着三个玉环,青色的袜子和鞋,鞋上加以黄金装饰。

现在拟定皇妃戴九翚四凤冠,有九棵大花钗,小花的数量与大花相同。两个博鬓,九个金花。翟衣,青色的质地,上面绣着翟鸟的图案,翟鸟的形象按照次序排列在衣服和裙子上,一共有九种。青色纱制中单,有黑白斧形花纹的衣领,朱红色绉纱镶边的衣袖、衣襟。蔽膝的颜色与上衣相同,上面有花纹刺绣,以长尾野鸡为图案,有两个等级,衣领边缘用青黑色的丝带装饰。束大带,颜色与上衣相同。系玉革带。穿青色袜子和舄。佩戴绶带。凡是接受册封、辅助祭祀、朝见天子会合诸侯等重大事情时就穿着它。

她闲居的时候就戴着鸾凤冠,头上的首饰、臂上的钏镯都用金、玉、珍珠、宝石、翡翠等各种材料制成。团衫,用金线绣鸾凤图案时不能使用黄色。束带使用金、玉、犀角(来制作)。

皇太子妃、王妃的冠服,在接受册封、助祭、朝会等大事时,与皇妃相同。只是王妃的礼服要使用素纱中单,以此作为区别。

她闲居的时候就戴着犀角制成的帽子,帽子上刻着花凤的图案,其余的和皇妃相同。

都是参考唐朝、宋朝的制度来制定的。

公侯以下的人员上朝和祭祀时穿戴的帽子和衣服:周朝的制度是,公、侯伯以下的人员上朝和祭祀时都穿戴冕服,闲居时就穿戴玄端服。公侯、伯爵、子爵、男爵朝见天子的时候,要手执玉圭,以玉圭的质地来与天子的玉圭相合。

汉明帝在位的时候,三公九卿和列侯前来朝见天子,都戴着黑色的帽子,穿着深红色的衣服。祭祀时,三公、诸侯穿有山龙图案的九章礼服,九卿以下官员穿有华虫图案的七章礼服,都要用五种颜色来装饰。身穿玄衣??裳,系大佩,穿红色的舄、絇履。冕(帽子)的宽度都是七寸,长度是一尺二寸,前面圆形后面方形,里子是朱红色和绿色,上面是黑色,前面垂着四寸长的玉串,后面垂着三寸长的玉串,用玉珠串成九条旒(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用与绶(系印纽的丝带)相同的彩色丝线做成帽带。三公、诸侯使用青色玉珠;卿大夫使用五旒,用黑色玉珠,都是前面有旒后面没有旒。郊祭天地、祭祀明堂的时候就穿着它。

唐朝群臣助祭:一品官员穿戴衮冕,二品官员穿戴??冕,三品官员穿戴毳冕,四品官员穿戴绣冕,五品官员穿戴玄冕,六品到九品官员穿戴爵弁。朝服在陪同祭祀、参加朝会等重大事典时穿着。公服在每月初一、十五朝见皇太子时穿着。弁服是在日常办理公事时穿的。武官平常穿的服饰:头戴平巾帻、身穿袴褶、腰挂笏板。三品以上的官员,行拜礼时身体前屈而后挺直;五品以上的官员,行拜礼时身体前屈。后来笏板都用象牙,九品以上官员的笏板,上面是象牙,下面是竹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综英美]蝙蝠家就我一个普通人  悔婚女战神,你小姨成我老婆了  撩完宿敌她落荒而逃  神农传承,但转生巫师位面[种田]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海贼:一个金苹果白胡子状态拉满  鼠鼠修仙:开局福地洞天种田发展  咒术回战:预言漫画家的生存指南  少年白马:琴棋书画夺尽美人眸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  小姐她又不见了  镇狱令  绝色女神:赵星岚的淫狱沉沦  恶毒假少爷,但漂亮笨蛋  从聊斋开始,诸天任我行  凤啼霜华录  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  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  开局鬼界小透明,系统降临我无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