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人机摔碎奶茶时,顺丰的无人货机正偷偷改写规则——那场配送事故里,藏着快递业的阴阳道
廖泽涛的手机屏幕还停留在奶茶摔碎的瞬间。褐色的液体在小区凉亭的石桌上漫开,珍珠滚得满地都是,无人机的旋翼还在嗡嗡作响,像在道歉又像在辩解。“这已经是第三次了,”他把手机往桌上一拍,塑料壳磕出个白印,“大风天非要飞,奶茶撒了不说,差点砸到遛弯的大爷——技术再牛,有啥用?”
教授刚用投影仪放出顺丰无人货机的图片,银灰色的机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和廖泽涛手机里那架小型无人机形成刺眼对比。“你们觉得,这架载重3吨的大家伙,会不会也摔碎过‘奶茶’?”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屏幕上的参数表,“运营成本是传统货机的15,研发投入却要数十亿——这账,该怎么算?”
刘佳佳的笔尖在“成本优势”四个字上划出红线:“我表哥在顺丰总部,他说四川那边的山区,无人机送药比人快两小时!”她翻出笔记,纸页上粘着无人机穿越峡谷的照片,“成本降40%,时效提3倍,就算摔几杯奶茶,也值啊!”
顾华突然举起手,眼镜滑到鼻尖:“可《道德经》说‘福兮祸所伏’。”他指着新闻里“无人机军用转民用”的标题,“技术越牛,政策风险越大。就像这无人机,既能送救命药,也能送炸弹——你敢把身家押在随时可能被管控的技术上吗?”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黑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光影,像极了快递业里那些看不见的规则。今天我们就借着这杯摔碎的奶茶,聊聊快递业的阴阳密码:为什么中通毛利率30%股价却跌跌不休?为什么顺丰砸钱搞无人机,反而被加盟商模式的中通赚走更多利润?更重要的是,当无人机的旋翼划破天空时,那些被卷在风里的快递员,该何去何从——你会发现,快递业从来不是比谁的无人机飞得快,是比谁能在“效率”和“人性”之间找到平衡木,就像那杯摔碎的奶茶,快没用,送到顾客手里是完整的,才是真本事。
一、当无人机在6级风里硬飞时,顺丰算的从来不是“一杯奶茶的账”
“就不能等风停了再送吗?”刘佳佳的马尾辫随着摇头的动作甩动,扫过廖泽涛的手机屏幕,把那滩褐色的奶茶渍蹭得更模糊,“明明天气预报说今天有5级风,非逞能——这不是技术问题,是脑子问题!”
教授调出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数据,红色曲线在6级风的位置突然断崖下跌:“你们看,6级风以下,无人机的成功率98%;超过这个阈值,失误率会飙升到30%。”他用激光笔圈出“成本”一栏,“但快递公司算的不是‘一杯奶茶的钱’,是‘一千杯奶茶里,摔几杯还能赚’。”
他讲了个扎心的算法:某平台的无人机配送,每单成本3元,比人工节省2元;按每天1000单算,就算摔10杯奶茶(损失50元),还能净赚1950元——“这就是商业的冷酷:只要利润能覆盖损失,摔几杯奶茶不算事。但顾客喝到撒了的奶茶,下次就不会再用,这才是更贵的‘损失’。”
廖泽涛突然想起小区快递柜的投诉率:“自从用了无人机,快递柜的投诉量涨了20%,全是‘东西坏了’‘送错地方’。可快递点的老板说‘总体成本降了,投诉不管’——这不是捡了芝麻丢西瓜吗?”
“道家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授在“效率”和“体验”之间画了个太极图,“无人机是‘阳’,追求快和省;快递员是‘阴’,能处理风、雨、顾客的脾气。只重阳不重阴,就像只点火不加柴,火再旺也烧不久。顺丰的聪明,是在四川山区用无人机送药(效率优先),在小区里让快递员送奶茶(体验优先)——这才是阴阳平衡。”
二、中通30%毛利率的猫腻:加盟模式的“无为而治”与失控风险
“最奇怪的是中通。”小景云突然把手机拍在桌上,财经新闻的标题刺眼——“毛利率30%,股价跌15%”。她的手指在屏幕上划着,“比茅台还赚钱,股价却跌,这不是见了鬼吗?”
教授在黑板写了“直营vs加盟”两个大字,左边画着顺丰的红色logo,右边画着中通的蓝色logo:“顺丰像儒家治世,总部管到每个快递员的考勤,规矩多但统一;中通像道家无为,把网点全交给加盟商,自己只抓运输和分拣——这就是毛利率的猫腻。”
他调出两张成本表:
-顺丰:人工成本占40%(直营员工工资、社保),总部管理成本20%;
-中通:人工成本只算总部员工(10%),加盟商的快递员工资根本不算进财报。
“如果按顺丰的算法,中通的毛利率会从30%跌到15%。”教授敲了敲黑板,“这就像无人机的‘飞行数据’,只算晴天不算雨天,当然好看。但加盟商为了赚钱,会让快递员一天干16小时,工资压到最低——这种‘低成本’,藏着多少投诉和风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顾华想起老家的中通网点:“老板是我远房表哥,他说总部只看‘派件量’,不管‘怎么派’。为了省钱,他没给快递员买社保,下雨天让他们骑电动车硬送,摔了也不管——这种‘无为而治’,其实是不管死活。”
“但加盟模式真的赚钱。”刘佳佳翻出数据,“中通的网点数量是顺丰的2倍,覆盖到村里的小卖部,顺丰的直营点连县城都没铺满。”她的语气带着困惑,“老百姓不管你是直营还是加盟,能送到家就行——这难道不是硬道理?”
“这就是‘阴阳相生’。”教授在中通的logo旁画了个向上的箭头,“加盟模式的‘阴’(失控风险),也藏着‘阳’(扩张快、成本低);直营模式的‘阳’(规范),也带着‘阴’(笨重、成本高)。没有绝对的好模式,只有适合不适合——就像无人机适合山区,快递员适合小区,各有各的地盘。”
三、当无人机抢走饭碗时,快递员的“饭碗”该往哪放?
“我爸就是快递员。”廖泽涛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手指绞着衣角,“他说公司在测试‘无人车+无人机’配送,以后可能不用人了。”他的眼圈有点红,“干了十年,每天送200件,风里来雨里去,现在说换就换——技术进步,就要牺牲我们吗?”
教室里的空气突然沉了下来。教授关掉投影仪,窗外的阳光照进来,刚好落在“商业伦理”四个字上。“这是最扎心的问题。”他的声音放轻了,“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每100架无人机投入使用,会取代3个快递员岗位。但同时,也会新增‘无人机运维’‘航线规划’这些新岗位。”
他讲了个真实的故事:某快递点的老张,以前每天骑电动车送150件,累得腰椎间盘突出。公司引入无人机后,他被调去做“无人机调度”,每天在电脑前规划航线,工资涨了20%,腰也不疼了——“技术不是要抢走饭碗,是要换个更舒服的饭碗。但前提是,公司愿意花钱培训员工,员工愿意学新东西。”
顾华想起自己的邻居:“邻居是快递员,公司搞无人机培训,他说‘我都40了,学不会’,结果被调去看仓库,工资降了一半。其实不是学不会,是怕改变——这就像害怕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最后只能被时代丢下。”
“道家说‘反者道之动’。”教授在“淘汰”和“新生”之间画了个循环箭头,“马车被汽车取代时,马夫哭了,但后来出现了司机、修车工;现在快递员怕无人机,以后可能会出现‘无人机管家’‘智能配送规划师’。技术会淘汰岗位,但不会淘汰愿意学习的人——这才是真相,残酷却公平。”
四、顺丰砸数十亿搞无人机的真相:不是为了取代人,是为了抢“无人区”
“可顺丰花数十亿搞无人机,真的只是为了送奶茶吗?”刘佳佳的手指在地图上戳着四川的山区,“那里人口密度低,快递员跑一趟赔一趟,无人机去了才能赚钱——这根本不是抢饭碗,是去没人愿意去的地方。”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高考落榜去当兵 龙皇崛起:我,蛟龙奥鲁古 科举:寒门毒士 苏塘镇的情爱回忆1998 后宫御宴 将皇宫里的母猪统统肏服在我的胯下 亡国公主靠考古直播续命 伏羲异世录 十二门徒书:黑胶皇后阿狸 真武辰尊 我是坏女人!你们干嘛争着宠? 美女同桌总掐我,从抵抗到真香 金手指是看广告 ABO百合futa水仙 女主角过于帅气 前夫哥你病得不轻啊! 雨涌风起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们玩遍诸天 女帝洛璃的烦恼 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龙门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