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资治通鉴译文在线阅读 > 第187章 北魏元义擅权和六镇起义爆发(第1页)

第187章 北魏元义擅权和六镇起义爆发(第1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纵然是见过了那么多的悲剧,可后人依旧会走上那条道路。说到底,还是自己的贪念在作祟。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公元519年,本年又发生了哪些事呢?我们接着述说。

本年春季,正月甲申日,梁朝任命尚书左仆射袁昂为尚书令,右仆射王暕为左仆射,太子詹事徐勉为右仆射。

丁亥日,北魏孝明帝下诏说:“皇太后临朝执政,即将满六年,从今以后,朝廷政令一律以‘诏’的名义向天下颁布。”

北魏征西将军、平陆文侯张彝的儿子张仲瑀上奏密封奏章,请求修订选拔官吏的制度,排斥抑制武人,不让他们进入清流官阶。于是,非议和谩骂之声遍布道路,武人们在大街上张贴告示,约定日期集合,要屠杀张彝全家;张彝父子却安然自若,不以为意。二月庚午日,羽林、虎贲近千人相互率领着前往尚书省辱骂,寻找张仲瑀的哥哥左民郎中张始均,结果没有找到,就用瓦片石块撞击尚书省的大门;朝廷上下都感到恐惧,没有人敢制止或追捕。随后,他们手持火把抢夺道路上的柴草,以棍棒石块为兵器,径直冲向张彝的府第,将张彝拖到堂下,肆意殴打侮辱,呼喊声震动天地,又焚烧了他的房屋。张始均翻墙逃跑后,又返回来向乱兵下拜,请求保全父亲的性命,乱兵们上前殴打他,将他活活投入火中。张仲瑀受重伤后逃脱,张彝仅剩下一口气,过了两夜就去世了。远近之人都为之震惊。胡太后逮捕了羽林、虎贲中八个凶悍残暴的人,将他们斩首,其余的人不再深究。乙亥日,朝廷大赦天下以安抚人心,同时下令武官可以按照资历入选清流官阶。有识之士由此知道北魏将要发生动乱了。

当时官员名额稀少,而应试选拔的人众多,吏部尚书李韶因无法顺利完成铨选注录工作,招致了大量怨恨;朝廷又任命殿中尚书崔亮为吏部尚书。崔亮上奏制定了选拔制度,不问士人是否贤能,只以其停职和解职的日期长短为依据,长期得不到升迁的人都称赞他有才能。崔亮的外甥、司空咨议刘景安写信给崔亮说:“殷、周时期通过乡塾选拔人才,两汉时期由州郡举荐贤能,魏、晋沿袭这一制度,又设置了中正官,虽然制度并非尽善尽美,但十人中也能录取六七人。而如今朝廷选拔人才,只看重文章辞藻,不注重实际道理;察举孝廉只论究章句之学,不涉及治国之道;设置中正官不考察才能品行,只空论姓氏门第。选拔人才的途径不广阔,筛选淘汰的标准不精细。舅舅您肩负着选拔人才的重任,应当改革制度、调整方法,为何反而制定‘停年格’来限制人才,这样一来,天下的士子谁还会修养磨砺自己的名节品行呢!”崔亮回信说:“你所说的确实有深刻的道理。我近来制定这一制度,是有缘由的。古今情况不同,时势需要也有所差异。从前子产铸造刑书来挽救时弊,叔向却用古代的礼法讥讽他,这与你用古代的礼制来责难权宜之计有什么不同呢!”洛阳令、代郡人薛琡上书说:“百姓的性命,掌握在地方长官手中,如果选拔部门只看重年资劳绩,不考察才能品行,就如同排列飞行的大雁、贯穿的鱼儿一样按顺序任用,只需一个官吏拿着名册点名即可,却要动用数人来负责铨选,这还能称得上是选拔人才吗!”奏书呈上后,朝廷没有答复。后来薛琡请求觐见,又上奏说:“请求下令让王公贵族、朝廷重臣举荐贤能之人来补充郡县官员的空缺。”朝廷下诏让公卿大臣商议此事,但事情最终也不了了之。此后,甄琛等人接替崔亮担任吏部尚书,都认为“停年格”对自己便利,便继续沿用这一制度。北魏选拔人才失当,就是从崔亮开始的。

起初,前燕的燕郡太守高湖投奔北魏,他的儿子高谧担任侍御史,因触犯法律被流放到怀朔镇,其家族世代居住在北方边境,于是逐渐习惯了鲜卑族的风俗。高谧的孙子高欢,深沉而有远大志向,家境贫寒,在平城服役时,被富豪娄氏的女儿看中,于是嫁给了他。高欢从此才有了马匹,得以在怀朔镇担任送信的函使。他前往洛阳时,目睹了张彝被杀的事件,回到家中后,便倾尽家产来结交宾客。有人问他原因,高欢说:“宫中的宿卫将士竟然联合起来焚烧大臣的府第,朝廷却因惧怕动乱而不敢追究,朝政如此混乱,未来的局势可想而知,财物怎么能长久守住呢!”高欢与怀朔镇省事、云中人司马子如,秀容人刘贵,中山人贾显智,户曹史、咸阳人孙腾,外兵史、怀朔人侯景,狱掾、善无人尉景,广宁人蔡俊交情尤为深厚,他们都以仗义行侠而在乡里中闻名。

五月戊戌日,北魏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司徒,京兆王元继为司空。

北魏历经多代强盛,东夷、西域各国不断前来朝贡,又设立互市来获取南方的货物,到这时府库充盈。胡太后曾前往存放绢帛的仓库,命令随行的一百多名王公、妃嫔、公主各自背负绢帛,量力取用,最少的也不低于一百多匹。尚书令、仪同三司李崇,章武王元融,因背负的绢帛过重,摔倒在地,李崇摔伤了腰,元融扭伤了脚,胡太后夺下他们的绢帛,让他们空手而出,当时的人都嘲笑他们。元融是元太洛的儿子。侍中崔光只取了两匹绢帛,胡太后奇怪他取的这么少;崔光回答说:“臣的两只手只能承受两匹绢帛。”众人都为自己的贪婪感到羞愧。

当时,皇室宗室、外戚以及有权势的宠臣,相互攀比奢侈豪华。高阳王元雍,富贵冠绝全国,他的宫殿园林堪比皇宫禁苑,拥有六千名僮仆,五百名歌舞女伎,外出时仪仗卫队堵塞道路,返回时歌舞奏乐日夜不停,一顿饭的花费价值数万钱。李崇的财富与元雍相当,但生性吝啬,他曾对人说:“高阳王一顿饭的花费,相当于我一千天的开销。”

河间王元琛,总想与元雍比富,他有十多匹骏马,都用银子做马槽,窗户上装饰着玉凤衔铃、金龙吐旗的图案。他曾宴请各位藩王饮酒,所用酒器有水晶杯、玛瑙碗、赤玉酒杯,制作精巧,都是中原所没有的。他又陈列歌舞女伎、名马以及各种奇珍异宝,还带领各位藩王逐一参观府库,其中的金钱、绸缎布匹,多得不可胜数。元琛回头对章武王元融说:“我不遗憾没能见到石崇,只遗憾石崇没能见到我。”元融一向以富有自负,回家后却惋惜感叹,卧病三天。京兆王元继听说后前去探望,对他说:“你的财物算计起来并不比他少,为何如此羞愧羡慕呢?”元融说:“起初我以为只有高阳王比我富有,没想到还有河间王!”元继说:“你就像在淮南的袁术,不知道世间还有刘备啊!”元融于是笑着起身。

胡太后信奉佛教,花费巨资营建各种寺庙,没有休止,下令各州各自修建五级佛塔,使得民力疲惫不堪。诸王、权贵、宦官、羽林卫士都在洛阳修建寺庙,相互攀比寺庙的壮丽。胡太后多次举办斋会,施舍给僧人的财物常常数以万计,赏赐身边的侍从毫无节制,花费不可计数,却从未施恩惠给百姓。府库逐渐空虚,于是朝廷开始削减百官的俸禄和力役。任城王元澄上奏表,认为:“萧衍一直怀有觊觎我国的野心,应当趁国家强盛、将士效力的时机,早日谋划统一全国的功业。近年来,国家和百姓都很贫困,应当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来应对紧急事务。”胡太后虽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一直以优厚的礼仪对待他。

北魏自永平年间以来,营建明堂、辟雍,服役的人最多不过一千人,有关部门又借这些民力去修建寺庙和从事其他劳役,因此过了十多年明堂和辟雍竟然没能建成。起部郎源子恭上书,认为:“废弃治理国家的根本事务,资助无关紧要的花费,应当削减各种劳役,早日谋划完成明堂和辟雍的建造,使祖宗能够得到祭祀配享,百姓能够目睹礼乐的完备。”朝廷下诏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能建成。

北魏人陈仲儒请求依照京房的方法设立律准来调正八音。有关部门责问陈仲儒:“京房的律准,如今虽然有这种乐器,但通晓其用法的人很少。陈仲儒是师从何人,出自哪部典籍学习的?”陈仲儒回答说:“我生性十分喜爱弹琴,又曾阅读司马彪的《续汉书》,见到京房的律准之法,其中的成数清晰明确。于是我竭尽愚钝的思虑,钻研了很长时间,颇有收获。律准本来是用来替代十二律的,取其分数,来调校乐器。我私下探究调声的原理,宫、商二音应当浊重,征、羽二音应当清亮。如果依照公孙崇的方法,只使用十二律的声音,却声称可以循环作为宫音,清浊之声完全足够。只是黄钟管最长,因此以黄钟为宫音,那么各音往往相互协调。但如果要调和八音,还需要杂采各种声音,搭配成美妙的音律。如果以应钟为宫音,蕤宾为征音,那么征音浊重而宫音清亮,虽然有韵律,却无法构成乐曲。如果以中吕为宫音,那么十二律中完全没有可采用的音。如今依照京房的书籍,以中吕为宫音,就用去灭作为商音,执始作为征音,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韵律。而公孙崇却以中吕为宫音,仍然使用林钟作为征音,这怎么能和谐呢!况且音声的道理精妙细微,史传中的记载简略,旧志中说律准有十三根弦,隐秘的间距为九尺,却没有说明是否需要琴柱。此外,一寸之内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细微得难以辨明。我私下曾经验证过,律准应当设置琴柱,只需前后移动琴柱,来契合律准的分数,那么五音相生的韵律自然就会相应吻合。其中的中弦粗细,需要与古琴的宫弦相似,安装弦轴来调准声音,使其与黄钟的音调相合。在中弦下方依照度数画出六十律清浊的节奏,其余的十二根弦需要像筝一样设置琴柱,就在中弦上按完一周的声音,度量后标记在十二根弦上。然后依照五音相生的方法,依次推演,取出十二律的商音、征音。商音、征音确定后,再依照古琴五调的调声方法来调和乐器,然后杂采各种声音来修饰乐曲,如果事情违背了这个方法,声音就不会和谐。况且燧人氏没有师父却学会了使用火,京房没有缴纳学费却变革了音律,因此说懂得的人想要教授却没有门路,内心通达的人体悟知晓却无需师父,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收获,都萦绕在心中,难道一定要经过师父传授才能称为奇术吗!”尚书萧宝寅上奏说:“陈仲儒的学问没有师从传授,轻率地想要制作新的乐器,不应允许,此事于是搁置下来。

北魏中尉、东平王元匡因议论朝政多次被任城王元澄驳斥,心中愤恨,又修整了他原来的棺材,想要上奏弹劾元澄。元澄于是上奏列举元匡的三十多条罪状,廷尉判处元匡死刑。秋季,八月己未日,朝廷下诏免除元匡的死罪,削除他的官爵,任命车骑将军侯刚代理中尉职务。三公郎中辛雄上奏为元匡申辩,认为:“元匡历经三朝,刚正不阿的事迹,朝廷内外都知晓,因此孝文帝赐名‘匡’。先帝在从前已经宽容了他,陛下也应当在今后宽恕他,如果最终将他贬黜,恐怕会堵塞忠臣的进言之路。”不久,朝廷又任命元匡为平州刺史。辛雄是辛琛的族孙。

九月庚寅日,胡太后前往嵩山游玩;癸巳日,返回宫中。胡太后从容地对兼中书舍人杨昱说:“我的亲戚在外做官,有不称人心的地方,你如果听说了,千万不要隐瞒!”杨昱上奏说扬州刺史李崇用五辆车装载财物,恒州刺史杨钧制作银质食器,赠送给领军元义。胡太后召见元义夫妻,哭泣着责备他们。元义因此怨恨杨昱。杨昱的叔父杨舒的妻子,是武昌王元和的妹妹。元和是元义的堂祖父。杨舒去世后,元氏多次请求分家居住,杨昱的父亲杨椿哭泣着责备她,没有同意,元氏因此怀恨在心。恰逢瀛州百姓刘宣明谋反,事情败露后逃亡。元义让元和以及元氏诬告杨昱藏匿刘宣明,并且说:“杨昱的父亲定州刺史杨椿,叔父华州刺史杨津,都送去了三百副铠甲兵器,图谋不轨。”元义又进一步罗织罪名。朝廷派遣五百名御杖卫士在夜间包围了杨昱的府第,将他逮捕,但一无所获。胡太后询问事情的情况,杨昱详细说明了自己是被元氏怨恨而遭诬告。胡太后解开杨昱的绳索,判处元和以及元氏死刑,不久元义出面营救,元和仅被免去官职,元氏最终没有获罪。

冬季,十二月癸丑日,北魏任城文宣王元澄去世。

这一年,高句丽国王高云去世,世子高安即位。

北魏因郎官选拔不精,进行了大规模的筛选淘汰,只有朱元旭、辛雄、羊深、源子恭以及范阳人祖莹等八人因才能被留用,其余的人都被罢官遣返。羊深是羊祉的儿子。

到了公元520年春季,正月己卯日,梁朝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太尉、扬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王份为尚书左仆射。

左军将军、豫宁威伯冯道根去世。当天正值春季祭祀宗庙,皇帝已经出宫,有关部门将冯道根去世的消息奏报。梁武帝问中书舍人朱异:“吉凶之事发生在同一天,现在还能举行祭祀吗?”朱异回答说:“从前卫献公听说柳庄去世,没有脱下祭服就前往吊唁。冯道根虽然算不上辅佐国家的重臣,但也为王室立下功劳,前去吊唁,符合礼仪。”梁武帝立即前往冯道根的宅邸,悲痛地哭悼他。

高句丽世子高安派遣使者入朝进贡。二月癸丑日,梁朝任命高安为宁东将军、高句丽王,派遣使者江法盛前往授予他衣冠、剑佩。北魏光州的军队在海中截获了江法盛一行,将他们押送到洛阳。

北魏太傅、侍中、清河文献王元怿,风度仪表俊美,胡太后逼迫并宠幸了他。但元怿一向有才能,辅佐朝政时多有匡正补益,又喜爱文学,礼遇敬重士人,当时的声望很高。侍中、领军将军元义在门下省任职,同时总管禁军,凭借宠信骄横放纵,欲望无穷。元怿常常依据法律约束他,元义因此怨恨元怿。卫将军、仪同三司刘腾,权势倾动朝廷内外,吏部迎合刘腾的心意,奏请任用他的弟弟为郡守,此人的资历和才能都远远不够。元怿压下奏章不予上报,刘腾也怨恨他。龙骧府长史宋维是宋弁的儿子,元怿举荐他为通直郎,但宋维轻薄无品行。元义许诺给宋维富贵,让他告发司染都尉韩文殊父子图谋作乱,拥立元怿为帝。元怿因此被囚禁审查,经过查验,没有谋反的证据,得以释放,宋维应当反坐治罪;元义对胡太后说:“现在诛杀宋维,以后有真正谋反的人,就没人敢告发了。”于是将宋维贬为昌平郡守。

元义担心元怿最终会危害自己,便与刘腾秘密谋划,让主食中黄门胡定自行告发说:“元怿贿赂我,让我毒死魏主,如果他能成为皇帝,就许诺给我富贵。”当时魏主年仅十一岁,相信了胡定的话。秋季,七月丙子日,胡太后在嘉福殿,还未前往前殿,元义侍奉魏主前往显阳殿,刘腾关闭了永巷门,胡太后无法出来。元怿入宫,在含章殿后遇到元义,元义厉声阻止他入宫,元怿说:“你想谋反吗!”元义说:“我不谋反,只是要捉拿谋反的人而已!”说完就命令宗士和直斋拉住元怿的衣袖,将他带入含章东省,派人看守。刘腾假传诏书召集公卿大臣商议,弹劾元怿犯有大逆之罪。众人都畏惧元义,没有人敢提出异议,只有仆射、新泰文贞公游肇直言认为不能治罪,但最终还是没有在奏书上署名。

元义、刘腾拿着公卿大臣的商议结果入宫上奏,不久就得到批准,在夜间杀死了元怿。随后又伪造胡太后的诏书,声称太后患病,将政权归还魏主。将胡太后幽禁在北宫宣光殿,宫门昼夜紧闭,内外隔绝,刘腾亲自掌管钥匙,魏主也不能探望,只允许按时递送食物而已。胡太后的衣服和膳食都得不到保障,难免遭受饥寒,于是叹息说:“养虎为患,说的就是我啊!”元义又派中常侍、酒泉人贾粲侍奉魏主读书,暗中命令他监视魏主的一举一动。元义于是与太师、高阳王元雍等人共同辅佐朝政,魏主称元义为姨父。元义与刘腾内外勾结,专擅大权,元义负责外部事务,刘腾负责内部防备,常常在宫中值宿,共同裁决刑罚和赏赐,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两人决定,威势震动朝廷内外,百官都小心翼翼地行事。朝廷内外听到元怿的死讯,无不沮丧,胡人和夷人中有数百人割面哀悼。游肇因愤恨抑郁而去世。

北魏相州刺史、中山文庄王元熙,是元英的儿子,他与弟弟给事黄门侍郎元略、司徒祭酒元纂,都受到清河王元怿的厚待,听说元怿被杀后,在邺城起兵,上奏表请求诛杀元义、刘腾,元纂逃奔邺城。十天后,长史柳元章等人率领城中百姓击鼓呐喊着冲入府衙,杀死元熙身边的侍从,将元熙、元纂及其儿子们关押在高楼上。八月甲寅日,元义派遣尚书左丞卢同前往邺城,在御街斩杀了元熙及其子弟。

元熙喜爱文学,风度仪表出众,很多名士都与他交往。临死前,他给老朋友写信说:“我与弟弟都承蒙皇太后的知遇之恩,哥哥镇守大州,弟弟入宫侍奉,皇太后的殷勤态度和话语,恩情如同慈母。如今皇太后被废黜在北宫,太傅清河王惨遭杀害,主上年幼,独自在前殿理政。君主和亲人遭遇如此变故,我无法安心,因此率领军民想要在天下伸张正义。但我智力浅薄,很快就被囚禁,上愧对朝廷,下愧对知己。我本来是出于名节和道义的本心,不得不这样做,如今肝肠寸断,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各位君子,各自谨慎地坚守礼仪,为国家为君主,好好勉励自己的名节!”听到的人都怜悯他。元熙的首级被送到洛阳,亲戚故旧没有人敢去看,只有前骁骑将军刁整独自收殓了他的尸体并埋葬。刁整是刁雍的孙子。卢同迎合元义的心意,彻底追查元熙的党羽,将济阴内史杨昱锁押到邺城,审讯了一百天,才让他返回任所。元义任命卢同为黄门侍郎。

元略逃亡到河内郡的老朋友司马始宾家中,司马始宾与元略捆扎荻草做成筏子,连夜渡过孟津,前往屯留人栗法光家,又转而依附西河太守刁双,被藏匿了一年多。当时悬赏捉拿元略的风声很紧,元略害怕,便请求送他出境,刁双说:“人终有一死,难以遇到的是为知己而死,希望你不要担忧。”元略坚决请求向南投奔梁朝,刁双于是派侄子刁昌护送元略渡过长江,元略最终前来投奔梁朝,梁武帝封元略为中山王。刁双是刁雍的族孙。元义诬告刁整送走了元略,将他及其子弟收捕关押,御史王基等人极力为他辩白昭雪,刁整才得以幸免。

甲子日,侍中、车骑将军、永昌严侯韦睿去世。当时梁武帝正在尊崇佛教,士民无不跟风信奉,只有韦睿自认为位居大臣,不愿随波逐流,所做的事情与平时大致相同。

九月戊戌日,北魏任命高阳王元雍为丞相,总领朝廷内外事务,与元义共同裁决日常政务。

起初,柔然佗汗可汗娶了伏名敦可汗的妻子候吕陵氏,生下伏跋可汗和阿那瑰等六个儿子。伏跋即位后,忽然丢失了年幼的儿子祖惠,悬赏招募也没能找到。有个女巫名叫地万,说:“祖惠现在在天上,我能召唤他回来。”于是在大泽中设置帐幕,祭祀天神。祖惠忽然出现在帐中,自称一直在天上。伏跋大喜,称地万为圣女,将她立为可贺敦(王后)。地万既身怀妖术,又有姿色,伏跋对她既敬重又喜爱,信任并采用她的话,干扰国家政务。这样过了好几年,祖惠渐渐长大,对母亲说:“我常常在地万家,从未去过天上。‘在天上’的说法,是地万教我说的。”他的母亲将情况详细告诉了伏跋,伏跋说:“地万能预知未来之事,不要说她的坏话!”不久,地万感到害怕,在伏跋面前诬陷祖惠并杀死了他。候吕陵氏派遣大臣具列等人绞杀了地万;伏跋大怒,想要诛杀具列等人。恰逢阿至罗入侵,伏跋率军迎击,结果战败而回。候吕陵氏与大臣们共同杀死了伏跋,拥立他的弟弟阿那瑰为可汗。阿那瑰即位十天后,他的族兄示发率领数万部众攻打他,阿那瑰战败,与弟弟乙居伐率领轻骑兵投奔北魏。示发杀死了候吕陵氏和阿那瑰的两个弟弟。

北魏清河王元怿死后,汝南王元悦完全没有怨恨元义的意思,反而带着桑落酒去拜访元义,极尽谄媚之能事。元义大喜,冬季,十月乙卯日,任命元悦为侍中、太尉。元悦向元怿的儿子元亶索要元怿的服饰和玩物,元亶没能及时满足他的要求,元悦就杖打元亶一百下,差点将他打死。

柔然可汗阿那瑰即将抵达北魏,魏主派遣司空、京兆王元继,侍中崔光等人相继前往迎接,给予他丰厚的赏赐和慰劳。魏主在显阳殿召见阿那瑰,随后设宴款待,将阿那瑰的座位安排在亲王之下。宴会即将结束时,阿那瑰手持奏表站在座位后面,魏主下诏将他引到御座前,阿那瑰拜了两拜说:“臣因家中遭遇祸难,轻率前来投奔朝廷,本国的臣民都已逃散。陛下的恩情如同天地般深厚,请求派遣军队送我返回本国,诛杀叛逆之人,收集逃亡离散的部众。臣必将率领残余的百姓,侍奉陛下。言语难以尽述,另外还有奏表详细说明。”于是将奏表交给中书舍人常景呈奏。常景是常爽的孙子。

十一月己亥日,北魏封阿那瑰为朔方公、蠕蠕王,赐给他衣服、轻便马车,俸禄、抚恤和仪仗卫士,完全与亲王相同。当时北魏正值强盛时期,在洛水桥南御道东侧建造了四座馆舍,御道西侧设立了四个里坊:从江南来投降的人安置在金陵馆,三年后赐宅在归正里;从北方夷族来投降的人安置在燕然馆,赐宅在归德里;从东方夷族来投降的人安置在扶桑馆,赐宅在慕化里;从西方夷族来投降的人安置在崦嵫馆,赐宅在慕义里。等到阿那瑰入朝,就将他安置在燕然馆。阿那瑰多次请求返回本国,朝廷大臣意见不一,难以决断,阿那瑰用一百斤黄金贿赂元义,元义才同意他返回北方。十二月壬子日(二十二日),北魏下令怀朔都督挑选两千名精锐骑兵,护送阿那瑰抵达边境,让他根据情况招纳部众。如果柔然方面前来迎接,就赐给他们丝绸、车马,以礼饯行后返回;如果不被接纳,就允许阿那瑰返回朝廷。他的行装和路上的费用,交给尚书省酌情供给。

到了公元521年,梁朝在建康设立孤独园,用来收养贫苦无依的百姓。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芒种  做平妻?不,我要你跪下叫长嫂  真的要扒发小的小熊内裤?  星光交汇时我们并肩前行  火影:踏上最强之路!  忍界强者,但一直被嬷  综武:开局成为燕十三!  卷王修仙?我选择苟命!  沦为肉便器:每天都被男人轮奸  被嘎腰子前,觉醒诸天模拟器  萝太弟弟如妹妹  宗门志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净玉决  凤倾天下从蛇灵逆党到女帝  洪荒守护者可爱祖巫十三巫祖2  陵容慎儿互换,杀穿汉宫清宫  迷宫里的魔术师  铁血忠魂:扞卫  天衍城:星轨织忆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