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资治通鉴译者高山 > 第119章 晋武平吴后 天下一统与隐患初萌(第2页)

第119章 晋武平吴后 天下一统与隐患初萌(第2页)

六月,晋武帝又封丹水侯司马睦为高阳王。

秋季,八月己未日,封皇弟司马延祚为乐平王,不久他就去世了。

九月庚寅日,贾充等人因天下统一,多次请求举行封禅大典;但晋武帝不同意。

冬季,十月,前将军、青州刺史、淮南人胡威去世。胡威担任尚书时,曾经劝谏时政过于宽松。晋武帝说:“尚书郎以下的官员,我没有宽容。”胡威说:“我所说的,哪里是指丞、郎、令史这些人,正是说像我这样的官员,才可以严肃教化、严明法令啊!”

这一年,朝廷以司隶所统辖的郡设置司州,总共有十九个州,一百七十三个郡国,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户。

晋武帝下诏说:“从前自汉末以来,天下分崩离析,刺史对内亲自处理民事,对外统领兵马。如今天下统一,应当收藏起兵器,刺史的职责分工,都按照汉代的旧制;全部撤销州郡的军队,大郡设置武官一百人,小郡五十人。”交州牧陶璜上书说:“交州、广州以西几千里的地方,不服从管辖的有六万多户,至于服从官府徭役的,才五千多家。这两个州唇齿相依,只有依靠军队才能镇守。另外,宁州的各族夷人,占据着上游地区,水陆交通都很通畅,州里的军队不应减少,以免显得兵力单薄虚弱。”仆射山涛也说“不应撤销州郡的军事防备”。可晋武帝不听。到了永宁年间以后,盗贼成群兴起,州郡没有防备,不能擒获制止,天下于是大乱,正像山涛所说的那样。但后来刺史又兼任了军政事务,州镇的权力更加重大了。

汉、魏以来,羌、胡、鲜卑等族投降的人,大多被安置在塞内各郡。后来他们多次因怨恨,杀害地方长官,渐渐成为百姓的祸患。侍御史、西河人郭钦上疏说:“戎狄强悍粗犷,自古以来就是祸患。魏初人口稀少,西北各郡,都被戎人居住,内地到京兆、魏郡、弘农,也常常有他们的踪迹。现在他们虽然服从,但如果过了一百年之后发生战乱,胡人的骑兵从平阳、上党出发,用不了三天就会到达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等地就都会成为狄人的天下了。应当趁着平定吴国的威势,运用谋臣猛将的策略,逐渐把内地各郡的杂胡迁到边境地区,严格四夷出入的防备,明确先王对边远地区的制度,这是万世长久的计策。”但晋武帝不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元281年

春季,三月,晋武帝下诏挑选孙皓的宫女五千人进入皇宫。晋武帝平定吴国后,很是沉迷于游乐宴饮,对政事懈怠,后宫的宫女几乎达到万人。他常常乘坐羊车,任凭羊车随意行走,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宴饮就寝;宫女们为了侍寝,便竞相在门口插上竹叶,把盐汁洒在地上,用来吸引晋武帝的羊车。而后父杨骏和他的弟弟杨珧、杨济开始掌权,他们勾结他人,接受请托,权势压倒朝廷内外,当时的人称他们为“三杨”,原来的大臣大多被疏远斥退。山涛多次劝谏暗示,晋武帝虽然明白,但却不能改正。

起初,鲜卑人莫护跋开始从塞外进入中原境内,居住在辽西棘城的北边,号称慕容部。莫护跋生下木延,木延生下涉归,而后迁移到辽东的北边。世代依附中原王朝,多次跟随征讨立下功劳,被授予大单于的称号。冬季,十月,涉归开始侵犯昌黎。

十一月,壬寅日,高平武公陈骞去世。

这一年,扬州刺史周浚迁移到秣陵镇守。吴国百姓中没有归顺的人,而且还多次作乱抢劫,周浚都讨伐平定了他们。他以宾客之礼对待当地的老年人,寻访寻求有才能的人,威严和恩惠同时施行,吴人都心悦诚服。

公元282年

春季,正月丁丑日初一,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仪式结束后,他感慨地问司隶校尉刘毅:“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个皇帝相比?”刘毅回答说:“桓帝、灵帝。”晋武帝说:“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回答说:“桓帝、灵帝卖官的钱进了官府仓库,陛下卖官的钱却进了私人腰包。从这一点来说,陛下恐怕还比不上他们!”晋武帝大笑说:“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如今我有正直的大臣,这本来就比他们强。”

刘毅担任司隶校尉,纠察惩处豪门权贵,毫无顾忌。皇太子吹着仪仗乐队的乐器进入东掖门,刘毅就上奏弹劾他。中护军、散骑常侍羊琇,与晋武帝有旧恩,掌管禁军,参与机密事务十多年,依仗宠信骄横奢侈,干了很多违法乱纪的事。刘毅上奏弹劾羊琇,罪行应当处死;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向刘毅为羊琇求情,刘毅答应了。都官从事广平人程卫径直骑马进入护军营,逮捕了羊琇的下属官吏,查问隐秘的私事,先上奏羊琇所犯的众多罪行,然后才告诉刘毅。晋武帝不得已,就免去了羊琇的官职。没过多久,又让他以平民身份兼任原来的职务。羊琇是景献皇后的堂弟;后将军王恺,是文明皇后的弟弟;散骑常侍、侍中石崇,是石苞的儿子。这三个人都富有钱财,竞相以奢侈相比高低。王恺用糖膏刷锅,石崇用蜡代替柴薪;王恺制作了四十里长的紫丝布步障,石崇就制作五十里长的锦缎步障;石崇用花椒涂饰房屋,王恺就用赤石脂。晋武帝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珊瑚树赏赐给他,高达二尺左右,王恺拿给石崇看,石崇就用铁如意把它打碎了;王恺发怒,认为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说:“这不值得多怨恨,现在还给你!”于是命令手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取来,其中高三四尺的有六七株,和王恺那棵差不多的有很多;王恺茫然若失。

车骑司马傅咸上书说:“古代帝王治理天下,对吃肉穿丝织品,都有相应的制度。我私下认为奢侈的耗费,比天灾还要严重。古时候人口稠密、土地狭小,却有储蓄,是因为节俭。如今土地空旷、人口稀少,却担心物资不足,是因为奢侈。想要让当时的人崇尚节俭,应当斥责奢侈的行为。奢侈不被斥责,反而互相攀比推崇,就没有穷尽了!”

尚书张华,凭借文学才华和见识在当时名声很重,议论的人都认为张华应当担任三公。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紞因为伐吴的谋略而深深忌恨他。恰逢晋武帝问张华:“可以把后事托付给谁?”张华回答说“品德贤明、关系亲近的,没有比得上齐王的。”因此违背了晋武帝的心意,荀勖便趁机诬陷他。甲午日,朝廷任命张华为都督幽州诸军事。张华到了镇守之地,安抚汉族和少数民族,声誉威望更加显着,晋武帝又想征召他回来。冯紞侍奉晋武帝,从容地谈到钟会,冯紞说:“钟会谋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祖(司马昭)。”晋武帝脸色一变说:“你这是什么话!”冯紞摘下帽子谢罪说:“我听说善于驾驭的人一定知道六根缰绳松紧的适宜,所以孔子因为仲由刚强过人而约束他,因为冉求退缩软弱而鼓励他。汉高祖尊崇宠信五位诸侯王最终却消灭了他们,光武帝抑制贬损将领们却能善终。不是上级有仁爱和残暴的区别,下级有愚蠢和聪明的不同,而是压抑与张扬、给予与剥夺使他们这样的。钟会才智有限,而太祖对他夸奖没有极限,让他占据重要的地位,又交给他重兵,使钟会自认为谋划没有遗漏,功劳大到无法赏赐,于是就构成了叛逆的阴谋。如果当初太祖录用他的小才能,用大礼来约束他,用权威来抑制他,用规矩来规范他,那么叛乱的心思就没有产生的理由了。”晋武帝说:“是这样。”冯紞叩头说:“陛下既然同意我的话,应当想到坚冰形成是递进的过程,不要让像钟会这样的人再导致颠覆。”晋武帝说:“当今难道还有像钟会这样的人吗?”冯紞于是屏退左右的人说:“陛下谋划的大臣中,对天下立有大功,占据地方重镇、总领兵马的,都在陛下的考虑之中了。”晋武帝沉默不语,从此停止了征召张华的想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月,安北将军严询在昌黎打败了慕容涉归,斩杀和俘获的人数以万计。

此时,鲁公贾充年老多病,晋武帝派皇太子去探望他的日常起居。贾充自己担心死后的谥号和传记,侄子贾模说:“是非功过时间长了自然会显现,根本无法掩盖!”夏季,四月庚午日,贾充去世。他的嫡子黎民早逝,没有后代,妻子郭槐想把贾充的外孙韩谧作为世孙,郎中令韩咸、中尉曹轸劝谏说:“礼仪中没有异姓作为后代的条文,如今这样做,会使先公在后世受到讥讽,在地下心怀愧疚。”郭槐不听。韩咸等人上书,请求改变立嗣的决定,事情被搁置没有答复。郭槐于是上表陈述这件事,说这是贾充的遗愿。晋武帝同意了,还下诏“如果不是像太宰那样有大功,最初受封、没有后代的,都不能以此为例。”等到太常商议谥号,博士秦秀说:“贾充违背礼仪、沉迷私情,扰乱了重要的伦理。从前鄫国收养外孙莒国的公子作为后代,《春秋》记载‘莒人灭鄫’。断绝了父祖的祭祀,开启了朝廷祸乱的根源。按照《谥法》:‘昏乱法度纲纪叫做荒’,请求谥号为‘荒公’。”晋武帝不听,改谥号为“武”。

闰月丙子日,广陆成侯李胤去世。

齐王司马攸的品德和声望日益增高,荀勖、冯紞、杨珧都对他非常憎恶。冯紞对晋武帝说:“陛下下诏让诸侯回到封国,应该从亲近的人开始。最亲近的莫过于齐王,如今唯独他留在京师,这合适吗?”荀勖说:“朝廷内外百官都归心于齐王,陛下百年之后,太子恐怕就不能继位了。陛下不妨下诏让齐王回封国,必定满朝都认为不可,这样我的话就应验了。”晋武帝认为说得对。冬季十二月甲申日,下诏说:“古代九命的爵位可封为方伯,有的入朝辅佐朝政,有的外出镇守一方,道理是一样的。侍中、司空齐王司马攸,辅佐天命建立功勋,为王室不辞辛劳,现任命他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侍中职位不变,还要增加尊崇的礼仪典制,主管官员详细依照旧制施行。任命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尉、录尚书事、兼任太子太傅,光禄大夫山涛为司徒,尚书令卫瓘为司空。”

征东大将军王浑上书,他认为:“司马攸是至亲且有大德,可与周公相比,应当让他辅佐皇朝,参与政事。如今让他出京回封国,却只给个都督的虚号,没有掌管军队、治理一方的实权,这有损兄弟间真诚深厚的情义,恐怕不符合陛下追念先帝、文明太后对待司马攸的旧情。如果说因为同姓而过于宠爱,就会有吴、楚那样的叛乱图谋,可汉代的吕、霍、王氏,都是异姓啊!纵观古今,事情只要关系到轻重缓急,没有不造成危害的,只应坚守正道,寻求忠良之人。如果用智谋猜忌事物,即使是亲人也会被怀疑,至于关系疏远的人,又怎能保证呢!我认为太子太保一职空缺,应当留下司马攸担任,与汝南王司马亮、杨珧共同处理朝政。三人地位相等,足以互相扶持匡正,既没有偏重一方互相倾轧的势头,又不失去亲近亲人、仁爱包容的恩情,这是最好的计策。”于是扶风王司马骏、光禄大夫李憙、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甄德都恳切劝谏。晋武帝一概不听。王济让他的妻子常山公主和甄德的妻子长广公主一起入宫,磕头流泪,请求晋武帝留下司马攸。晋武帝发怒,对侍中王戎说:“兄弟是至亲,如今让齐王出京,本是朕的家事,而甄德、王济却接连派妻子来哭哭啼啼!”于是把王济降为国子祭酒,甄德降为大鸿胪。羊琇和北军中候成粲谋划去见杨珧,想要亲手杀了他;杨珧得知后,便称病不出门,并暗示有关部门弹劾羊琇,羊琇被降为太仆。羊琇愤恨不满,生病去世。李憙也因年老退职,在家中去世。李憙在朝中时,亲戚故旧,他都与他们分衣共食,但从未私下用朝廷官职相赠,人们因此称赞他。

这一年,散骑常侍薛莹去世。有人对吴郡人陆喜说:“薛莹在吴国士人中该是第一吧?”陆喜说:“薛莹只能排在四五位之间,怎能是第一!在孙皓无道的时候,吴国的士人,能保全自身、隐而不用的,是第一等;避开高位甘居低位,靠俸禄维持生活的,是第二等;刚正不阿、心系国家、坚守正道无所畏惧的,是第三等;能斟酌时势,时常进献微小益处的,是第四等;温和恭敬、谨慎修身、不做谄媚之事的,是第五等;超过这些等级的,就不值得一提了。所以那些上等士人大多隐没而远离悔恨,中等士人有声望地位却接近祸殃。看薛莹的立身行事,又怎能算是第一呢!”

公元283年

春季,正月甲申日,任命尚书右仆射魏舒为左仆射,下邳王司马晃为右仆射。司马晃是司马孚的儿子。

戊午日,新沓康伯山涛去世。

晋武帝命令太常商议赏赐齐王司马攸的物品。博士庾旉、太叔广、刘暾、缪蔚、郭颐、秦秀、傅珍上奏说:“从前周朝选拔建立德行的人来辅佐王室,周公、康叔、聃季,都入朝担任三公,表明辅佐重臣的责任重大,镇守地方的职位相对次要。汉代的诸侯王,地位在丞相、三公之上,那些入朝辅助朝政的,才会有兼职,当他们出京到封国,也不再给予台司这样的虚职作为隆厚的宠信。如今如果齐王贤德,就不该以同母弟弟的至亲身份,屈尊担任像鲁、卫两国那样的常规职务;如果不贤德,就不该大规模分封土地,在东海建立封国。古代礼制,三公没有具体职责,只是陪坐议论治国之道,没听说过让他们承担地方重任的。只有周宣王为了紧急应对时局,才命令召穆公征讨淮夷,所以诗中说:‘徐方不反叛了,大王说可以班师回朝。’宰相不能长久在外。如今天下已经平定,四海一家,正应多次请三公等重臣,一起讨论太平基业,却反而让齐王出京,远离王城二千里,这违背了旧有制度。”庾旉是庾纯的儿子,刘暾是刘毅的儿子。庾旉写完奏稿后,先拿给庾纯看,庾纯没有阻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事情经过太常郑默、博士祭酒曹志处理,曹志悲伤地感叹道:“哪有这样有才能、这样亲近的人,不能立足朝廷辅助教化,却要远放到海边!晋室的兴盛,恐怕危险了!”于是上奏议说:“古代辅佐王室,同姓有周公,异姓有太公,都身居朝廷,五代之后才归葬封国。到了周室衰落时,即使有五霸相继兴起,又怎能和周公、召公时的治理同日而语呢!自从伏羲以来,天下哪能是一姓独有的!应当以极其公正的心态,和天下人共享利害,才能长久享有国家。所以秦、魏想独揽大权,却在生前就灭亡了;周、汉能分享利益,无论亲疏都能为己所用,这是前代明确的验证。我认为应当按照博士们的建议办。”晋武帝看了奏议,大怒道:“曹志尚且不明白我的心意,何况天下人呢!”又说:“博士们不回答我问的问题,却回答我没问的,肆意编造异论。”下令有关部门罢免郑默的官职。于是尚书朱整、褚?等人上奏:“曹志等人越权脱离自己的职责,欺骗朝廷,美化异端言论,假托直言无忌,请逮捕曹志等人交付廷尉治罪。”晋武帝下诏免去曹志官职,以公爵身份回到府第;其余的人都交付廷尉治罪。

庾纯到廷尉自首:“庾旉把奏议草稿给我看,我愚昧浅薄,没有阻止。”晋武帝下诏免去庾纯的罪。廷尉刘颂上奏,认为庾旉等人犯了大不敬之罪,应当公开处死。尚书上奏请求批准廷尉的判决。尚书夏侯骏说:“朝廷设立八座官员,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于是独自提出反驳意见。左仆射下邳王司马晃也同意夏侯骏的意见。奏议在宫中搁置了七天,晋武帝才下诏说:“庾旉是提议的主谋,本应斩首;但庾旉家人自首了,就赦免庾旉和太叔广等七人的死罪,全部削除官籍。”

二月,晋武帝下诏把济南郡划归齐国。己丑日,立齐王司马攸的儿子长乐亭侯司马寔为北海王,命令司马攸准备礼仪典章,配置轩辕之乐、六佾之舞,以及黄钺朝车,作为皇帝车驾的副车跟随。

三月辛丑日初一,发生日食。

齐献王司马攸因愤恨怨怒生病,请求去守护先帝先后的陵墓。但晋武帝不允许,还派御医去诊治。众御医迎合晋武帝的心意,都说司马攸没病。河南尹向雄劝谏说:“陛下的子弟虽然多,但有德行声望的少;齐王留在京城,带来的好处实在很大,不能不考虑啊。”晋武帝不采纳,向雄最终愤恨而死。司马攸的病情加重,晋武帝还在催促他上路。司马攸勉强入宫辞行,他向来注重仪容,虽然病得很重,还是努力整理仪表,举止和往常一样,晋武帝更加怀疑他没病。司马攸辞行后几天,吐血而死。晋武帝前去吊丧,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哭号跳跃,诉说父亲的病被御医诬陷。晋武帝下诏立即处死御医,并立司马冏为继承人。

起初,晋武帝非常疼爱司马攸,后来被荀勖、冯紞等人诬陷挑拨,考虑到自己死后的事情,所以才让司马攸离开京城去封国。等到司马攸去世,晋武帝悲痛不止。冯紞在旁边侍奉,说:“齐王名声超过实际才能,天下人都归附他,如今他自己死去,这是国家的福气啊,陛下何必过于悲伤!”晋武帝这才收住眼泪,不再哭泣。下诏规定司马攸的丧礼依照安平献王的旧例办理。

司马攸的言行举止都符合礼仪,很少有过错,即使是晋武帝也对他既敬重又畏惧。每次召他在一起,晋武帝必定先斟酌好言辞才开口。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忍界强者,但一直被嬷  陵容慎儿互换,杀穿汉宫清宫  真的要扒发小的小熊内裤?  净玉决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铁血忠魂:扞卫  凤倾天下从蛇灵逆党到女帝  沦为肉便器:每天都被男人轮奸  综武:开局成为燕十三!  卷王修仙?我选择苟命!  芒种  洪荒守护者可爱祖巫十三巫祖2  天衍城:星轨织忆录  被嘎腰子前,觉醒诸天模拟器  迷宫里的魔术师  星光交汇时我们并肩前行  萝太弟弟如妹妹  做平妻?不,我要你跪下叫长嫂  火影:踏上最强之路!  宗门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