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中心的“观察期”在一种表面平静、内里暗流涌动的氛围中结束了。林溯提交了一份措辞严谨、细节丰富且完美嵌入了他“基因古老片段稳定性”假说的P-7事件报告。报告成功地将审查的重点引向了污染物作用机制和他个人“特殊体质”的学术讨论层面,暂时缓解了安娜·格雷那直接而危险的质询。
他的部分高级权限被如期冻结,包括直接访问核心数据库和进入高保密等级区域(如第13区)的资格。他被“安排”回到自己的主要实验室——位于第4区基因生态学部,但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并且被告知需要“逐步恢复工作”,避免接触高风险项目。
这正合他意。表面的限制之下,是相对放松的监视。沃克军官派来的“保护性”守卫撤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隐蔽的、周期性的安全巡逻和网络活动监控。只要他行为不过界,不试图强行突破权限封锁,他就能获得宝贵的活动空间。
他的个人实验室,成了他新的行动基地。
实验室里充斥着熟悉的、略带冰冷的仪器气味。各种基因序列分析仪、细胞培养箱、环境模拟舱静静地运行着,发出低沉的嗡鸣。这里是他经营了多年的领域,每一台设备,每一个数据接口,甚至墙壁内隐藏的线缆走向,他都了如指掌。
他首先要做的,是处理那两件“战利品”。
他从隐藏处取出那个从袭击者身上搜到的通用数据接口和未引爆的触发装置。他不敢在连接站内网络的主分析仪上研究它们,而是使用了一台老旧的、物理隔离的离线数据提取设备——这是他早年用于分析一些来源不明、可能存在风险的野外样本数据的机器。
将通用数据接口连接上提取设备,复杂的探测程序开始运行。果不其然,接口内部固嵌着多层加密和自毁协议。任何不符合特定握手信号的访问尝试,都会触发数据清除甚至物理熔断。
林溯没有强行破解,那太冒险。他调动起掌心的光脉,将一丝微弱的、经过精心伪装的感知能量,如同最纤细的探针,小心翼翼地注入接口内部。
一瞬间,无数的“0”和“1”如同沸腾的海洋,夹杂着更加复杂的非二进制编码片段,涌入他的感知。这些数据流被层层加密和扰乱,他无法直接读取内容,但他能“感觉”到数据的“质地”和“流向”。
他捕捉到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特征:
***加密协议核心签名:**与之前那个充满恶意的“连接请求”源,存在高度相似性!证实了袭击者与那个神秘窥探者属于同一阵营。
***数据残留片段:**几个重复出现的、经过混淆的坐标参数,指向研究站外部某个未知的深空区域。
***设备标识符碎片:**一个被部分擦除的、不属于任何已知制造商序列号的硬件ID。
这些信息虽然无法直接揭示袭击者的身份和目的,但确认了他们组织严密、技术先进,并且目标很可能不仅仅是他个人,而是与“先行者遗物”相关的一切。
接着,他将注意力转向那个触发装置。这次他更加谨慎,只用感知能量包裹住装置外部,分析其能量结构和触发逻辑。装置内部的核心是一个极度不稳定的奇点能量包,被一种精妙的场束缚着。触发机制并非简单的物理压力,而是需要一种特定的生物能量签名或者加密指令才能解除束缚,否则强行拆卸或错误触发都会导致能量包失控。
这更像是一个…身份验证失败或任务暴露后的终极保险措施。袭击者宁愿自毁也不愿被俘或装备被分析。
林溯将这两件物品重新藏好。它们像是两块冰冷的墓碑,警示着他所面对敌人的决绝与危险。
接下来,是更重要的任务——利用伊芙琳·陈提供的线索,尝试接触第13区的数据。
他的目标是**隔离数据分析中心(IDAC)**。根据研究站架构,IDAC负责处理来自各高危区域(包括第13区)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清洗、脱敏和安全分析,然后再将“安全”的数据分发给相关研究部门。因此,IDAC与第13区的封闭数据库之间存在定时的、单向或严格双向认证的数据同步通道。
他需要找到一个IDAC系统的漏洞,或者创造一个机会,让他能短暂地、不被察觉地接入那个同步通道,哪怕只有几秒钟,下载少量关键数据。
他不能直接攻击IDAC的系统,那无异于自投罗网。他需要一种更巧妙的方式——伪装成数据同步过程的一部分。
他开始在实验室内,利用那些未被冻结的中低权限,大量调阅与IDAC数据处理相关的技术文档、日志模板、通讯协议标准。这些资料本身不涉密,但能让他深入了解IDAC的工作流程和数据交换机制。
同时,他也在小心翼翼地收集着研究站近期的运维公告。他需要一个“掩护”——一个能让IDAC系统短暂进入非标准状态、监控可能出现盲点的事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机会很快出现了。
一份系统运维通知提到,为了升级核心网络交换机的固件,研究站将在标准时间次日02:00至04:00进行为期两小时的全局网络性能波动期,部分非关键系统的响应可能会延迟,某些冗余数据校验流程可能会被临时简化以确保主干网络畅通。
就是它了!
网络性能波动期,系统监控重心会放在维持核心功能上,对于IDAC这类高安全但非实时关键的系统,其数据同步过程的监控粒度可能会暂时降低,一些非关键性的校验警报甚至可能被自动忽略。这正是他需要的窗口!
他只有两个小时,或者说,他必须在两个小时内的某个最佳时刻动手。
接下来是方法。他无法直接伪造数据包注入同步通道,那需要极高的权限和对第13区数据结构的深度了解。但他可以尝试另一种方式——“搭便车”。
IDAC在与第13区同步数据时,并非时刻都在进行大批量传输。更多时候是维持一种“心跳”连接和准备状态。他计划利用网络波动的时机,向IDAC系统发送一个精心构造的、伪装成来自第13区数据库的“数据缓存更新请求”。
这个请求本身不携带恶意代码,只是试图“唤醒”或“触发”IDAC系统主动向第13区请求一小部分特定的、缓存可能过期的数据。如果成功,IDAC会认为这是正常的缓存维护行为,在同步通道中发出请求,而他则可以在通道打开的瞬间,尝试截取流经的数据包,或者将自己的一个微小的、加密的“探针”程序混入请求流,试图在第13区内部进行一次快速的、受限的查询。
这个计划极其复杂,成功率渺茫,并且风险巨大。任何一个环节出错——伪造的请求被识别、数据流被严格监控、探针程序触发内部防御——都会立刻导致警报,将他彻底暴露。
但他别无选择。
他花了整个下午和晚上,在离线环境中编写那个伪造的“数据缓存更新请求”和微小的“探针”程序。他利用了伊芙琳提供的索引编码中的信息,尤其是**“Arxiv-7783-Gamma”**和**“Frag-Report-Prometheus-Ignition”**,将这些编码作为“请求更新”的数据块标识符。这能确保即使请求被部分处理,也是指向他真正感兴趣的目标。
“探针”程序则更加精炼,它的任务只有一个:如果侥幸能接触到目标数据块,就尝试下载其元数据(如大小、创建时间、修改记录)和开头极小的一部分内容(可能只是几KB),然后立即自毁,不留痕迹。
他将请求和探针程序加密,并准备了多个伪装成系统日志清理或设备自检任务的掩护脚本,计划在同时运行,以干扰可能的安全扫描。
标准时间01:55。研究站的灯光已经调至夜间模式,走廊里寂静无声。大部分区域都陷入了沉睡,只有必要的运维和安全人员还在岗位上。
林溯坐在实验室的主控台前,屏幕被分割成十几个窗口,显示着网络监控状态、系统负载、以及他准备好的各种脚本界面。他的呼吸平稳,但心跳却在胸腔里沉重地鼓动。左手掌心,光脉微微发热,传递来一种混合着紧张和专注的情绪——不知是他自己的,还是光脉本身的。
01:59。他最后检查了一遍所有环节。掩护脚本就绪,伪造请求和探针程序处于待发状态。
02:00整。
研究站内部的灯光极其轻微地闪烁了一下,标志着网络维护开始。主控台上代表网络延迟的指标开始出现细微的、不规则的跳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杀穿巅峰赛,你管这叫跑刀主播 命运之契-互换身体后,老婆顶着我壳子撩我 醉酒后的我把同居舍友操成肉便器了 乖夏夏 我和雌小鬼妹妹的色情日志 正太惨遭逆ntr,被姨娘调教为下流星努力 混沌幻灵珠:我执斧辟命 童颜魅魔对圣女大姐姐的霸道强制宠爱,让纯洁圣女在玩弄阴蒂的快感下恶堕吧~ ISUCA——雷霆的奴隶 我在东北当萨满的那些年 嫡女重生:霸道王爷心尖宠 奴籍之下 哦耶,鸣鸣的潮 异度空间 责天纪 天蚕变《第一部:我要当AV男优》 总监,你也不想你的秘密别人发现吧 仙厨系统:我靠做饭卷成宗门顶流 穿越到后崩的开大车 开局签到混沌体,仙尊重生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