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盗墓笔记养老院是哪一段 > 第236章 冬藏万物与红绸带的守岁笺(第1页)

第236章 冬藏万物与红绸带的守岁笺(第1页)

一、地窖里的“宝藏”与狗群的“越冬计”

冬至前的雨村,家家户户都忙着往地窖里囤过冬的物资。吴邪家的地窖尤其热闹,红薯堆成小山,白菜码得整整齐齐,角落里还藏着几坛张奶奶酿的梅子酒,坛口系着红绸带,像给酒坛戴了顶小红帽。

“得给狗群也备点‘冬粮’。”老陈扛着袋狗粮走进来,袋子上还沾着稻壳,“这是用今年新收的谷子磨的,比镇上买的香。”他把狗粮倒进石缸,安安立刻凑过来闻了闻,对着老陈摇了摇尾巴,像是在道谢。

红绒最是积极,叼着个小陶罐跳进地窖,把里面的肉干叼出来,藏在自己的狗窝旁,一趟趟跑个不停,累得舌头都伸了出来。灰灰则帮着吴邪加固地窖门,用爪子把松动的木栓按紧,动作仔细得像在修补什么宝贝。

虎子趴在地窖口,看着里面的物资直点头,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呼噜声。它经历过军营的寒冬,知道储备粮食的重要性,时不时起身绕着地窖转两圈,像是在检查有没有漏风的地方。

念莲从城里带回些盲校孩子们织的毛线球,五颜六色的,被红绒当成了新玩具,叼在地窖里滚来滚去,差点把梅子酒坛撞翻。“疯丫头,再闹就把你关在窖里陪红薯。”吴邪笑着把它抱出来,红绒却趁机叼走个粉毛线球,藏进狗窝,用身体压着,像是怕被人抢走。

地窖里的红绸带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暖光,把冬粮的气息、泥土的潮气和淡淡的酒香缠在一起,酿成了雨村独有的“年味”。吴邪锁上地窖门时,听见里面传来安安的低吠,大概是在警告红绒别再偷藏肉干——这场景,像极了小时候兄弟姐妹抢零食的模样,寻常却暖心。

二、雪夜的“访客”与红绸带的“暖炉约”

腊月的第一场大雪封了山路,雨村像被裹进了里,连狗吠声都变得软绵绵的。夜里,吴邪被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镇上供销社的老王,浑身落满雪,冻得嘴唇发紫:“吴邪老弟,能不能……让我在你家避避雪?供销社的屋顶塌了,我实在没地方去。”

“快进来!”吴邪把老王拉进屋,胖子赶紧往炉里添煤,张奶奶端来碗热姜汤,“喝了暖暖身子,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咱爷儿几个守着暖炉唠唠嗑。”

老王捧着姜汤,眼睛红了:“还是雨村人实在……刚才在村口,我还怕你们不让我进呢。”话没说完,红绒突然叼来块烤得热乎乎的红薯,放在老王脚边,毛茸茸的尾巴扫过他的裤腿,逗得老王笑出了声。

安安把自己的绒垫推到老王身边,虎子则趴在炉边,用身体挡住漏进来的寒风。灰灰最是贴心,叼来老王落在门口的棉鞋,放在炉边烘烤,鞋上的雪化成水,顺着鞋帮滴在地上,晕开小小的水痕。

“说来也巧,”老王喝着酒,话渐渐多了起来,“我年轻时候在雨村借住过,那时候有只黄狗总跟着我,脖子上系着红绸带,我现在还记得它摇尾巴的样子。”

老陈眼睛一亮:“是小黄吧!李莲奶奶养的那只!”他从铁皮盒里翻出小黄的狗牌,“你看,是不是这个?”

老王摸着狗牌上的磨损痕迹,突然哽咽了:“是它……当年我生病,还是它叼着药箱去找的兽医。这狗啊,比亲人还亲。”

念莲把自己的红绸带解下来,系在老王手腕上:“这是小黄的后代给你的‘暖炉约’,以后下雪天,就来雨村烤火。”老王摸着绸带,眼泪掉在上面,晕开了淡淡的梅花印——那是张奶奶特意绣的,说能沾喜气。

雪下了一整夜,屋里的暖炉却一直旺着,狗群趴在炉边打盹,老王和老陈聊着过去的事,吴邪和胖子插科打诨,红绸带的影子在墙上晃,像段不会断的时光。

三、盲校的“年货包”与红绸带的“团圆结”

盲校的孩子们给雨村寄来了年货包,里面塞满了孩子们做的手工:用毛线织的小狗、用红绸带编的中国结、还有用盲文写的春联,摸着凸起的纹路,能“读”到孩子们的祝福。

“这是给虎子的。”小宇的包裹里有个军绿色的毛线球,上面系着根红绸带,“我听老师说虎子是军犬,这个颜色它肯定喜欢。”虎子果然把毛线球叼到窝里,用爪子扒拉着玩,像个得了新玩具的孩子。

红绒收到的是个绣着梅花的小布袋,里面装着几颗糖果,是最小的女孩送的:“红绒姐姐要多吃糖,冬天才不会冷。”红绒把糖果一颗颗叼出来,分给其他狗,自己只留了颗最大的,含在嘴里,甜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张奶奶把孩子们编的中国结挂在堂屋正中,结上系着无数根细红绸带,每根都绣着个小小的名字:“这叫‘团圆结’,把咱们和盲校的孩子系在一块儿,就是一家人。”

老陈用孩子们寄来的盲文春联贴在门框上,虽然看不懂上面的字,却特意让吴邪念了一遍:“雨村梅香飘千里,盲校笑语传万家。”“好!这对子贴得值!”他摸着春联,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等开春了,咱们也给孩子们寄点新摘的梅子。”

念莲把自己的功勋徽章放进回寄的包裹里,旁边放着片压干的枫叶,是灰灰从枫树林叼来的。吴邪在信里写:“雨村的狗群都很好,红绸带也系得牢牢的,等你们来吃梅子酒。”

包裹寄走那天,红绒追着邮递员的车跑了很远,直到看不见车影,才蹲在路边对着城市的方向叫了两声,喉咙里的呜咽,像是在说“早点来”。

四、除夕夜的“守岁灯”与红绸带的“光阴烛”

除夕夜的雨村,家家户户都点了守岁灯,桃树林的三座坟前也亮着长明灯,红绸带在灯光里飘,像串不会灭的星星。吴邪家的堂屋摆着张圆桌,老陈、张奶奶、老王和阿秀围坐在一起,桌上的年夜饭冒着热气,狗群趴在桌下,等着分骨头。

“来,给孩子们发‘守岁钱’。”张奶奶拿出几个红布包,里面不是钱,是用红绸带编的小灯笼,每个灯笼里都塞着片梅树叶,“这是‘光阴烛’,拿着它守岁,来年能平平安安。”

红绒把自己的灯笼挂在梅树枝上,安安则把灯笼放在小满哥的坟前,像是在给老伙计们“拜年”。虎子叼着灯笼守在地窖门口,大概是怕有人偷年货;灰灰最是机灵,把灯笼挂在盲文春联旁边,红绸带的影子落在春联上,像给文字镀了层金边。

midnight的钟声敲响时,念莲突然对着桃树林的方向叫了两声,声音清亮,穿透了雪夜的寂静。吴邪往窗外看,只见长明灯的光晕里,红绸带在风里轻轻晃动,三座坟上的积雪,不知何时落满了梅花瓣——大概是被风吹来的,像是老祖宗们送来的“回礼”。

“该给铁皮盒添新物件了。”老陈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守岁灯,放在盒里,“今年的守岁灯最亮,得让老伙计们也沾沾光。”张奶奶把孩子们编的中国结放进去,又系了条新绣的红绸带,上面绣着整桌的年夜饭,狗群围在桌下,个个都有骨头啃。

红绒突然对着月亮叫了两声,然后冲进雪地里,叼来朵冻在枝头的梅花,放在铁皮盒上。雪落在花瓣上,竟没有融化,像是被这瞬间的温暖定住了。

吴邪看着铁盒里的新旧物件——守岁灯、中国结、梅花、红绸带,突然觉得,这盒子里装的哪里是物件,分明是雨村的年轮。每道纹路里,都藏着冬天的坚守、春天的期盼、夏天的热烈、秋天的沉淀,而红绸带,就是串起这一切的脉络,系着时光,也系着永远不会褪色的温暖。

五、新年的“第一缕光”与红绸带的新征程

大年初一的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雨村的雪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红绒第一个冲出屋,在雪地里打滚,脖子上的红绸带沾了雪,红得像团火。安安跟在后面,对着阳光叫了两声,像是在迎接新的一年。

老陈踩着雪去桃树林拜年,给三座坟添了新的红绸带,上面绣着“新年好”三个字。“小满啊,小花啊,福子啊,今年雨村又添了新故事,等开春了再慢慢跟你们说。”他坐在坟前,絮絮叨叨地说着家常,像在跟老伙计们聊天。

张奶奶的绣坊开门了,新绣的红绸带上多了些新花样——有盲校孩子的笑脸,有军犬的头像,还有地窖里的梅子酒坛。“这是给新一年的‘启程带’。”她把绸带分给来拜年的村民,“系上它,出门干活都有劲。”

虎子叼着自己的军犬证,站在晒谷场的石碑前,石碑上“光阴之约”四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念莲则把盲校孩子们的照片放在石碑旁,照片上的孩子们笑得灿烂,脖子上都系着红绸带,和雨村的一模一样。

吴邪站在梅树下,看着狗群在雪地里嬉闹,红绸带的影子在地上晃,像幅流动的画。他突然明白,所谓的新年,从来都不是时间的断点——是旧岁的牵挂结了尾,是新篇的故事开了头,是红绸带在光阴里打了个结,把过去与未来,系成了句“慢慢来,都来得及”。

红绒突然对着城市的方向叫了两声,声音里带着期待。吴邪知道,它在等盲校的孩子们,等他们来雨村,看梅树抽芽,听溪水唱歌,把红绸带的故事,继续写下去。

(本章未完)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澳门回忆录  [综英美]蝙蝠崽每天都在掉马边缘试探  HP:伊万斯家的长子  重生后,大小姐天天扇人嘴巴子!  九月暄阳  贵妃有闲  O变A后标记了竹马  想通关就谈恋爱  庆云浮  军校学霸,但是丧尸  伪装天才指南  终末骸骨法典  上交虐文系统后  从修驴蹄开始整顿综艺  艺术学校的淫乱生活  噬金虫:开局签到被韩立追杀  春日简书  神算崽摆摊致富[九零]  废根杨华的剑仙之路  一朵破烂奇葩开在修仙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