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便是次一等的,依旧要比大宁府好开垦,尤其是南海府(爪哇岛)。
旧港耕地一年三熟,亩产三、四石,哪怕只精垦一年,第二年立马种地,亩产也最少能有七八斗,不会像辽东和琉球一样亩产低下。
只要好好开垦了旧港,再收复安南,到时候就可以把旧港的粮食运往安南,把安南的运往两广,把两广的运往东南,以此类推。
沿海一省一省的通过海运迁移,内陆则是靠马车,大明总能熬过去。
如果拥有了旧港和安南、河套的大明都熬不过去,那世界其他国家就更别提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写完了回信,然后派人将回信快马加鞭的送往南洋。
安排了旧港之后,朱由检又看了看了一眼孙传庭让人送来的军报。
孙传庭首先说了一些朵甘的事情,基本上朵甘三分之二的藏人都被他迁移到了河西镇番一带放牧屯垦,而他和徐光启迁移了十七万受灾的百姓前往朵甘一些宜居的河谷。
如此一来,朵甘的汉人占比就高达六成了。
这个手段和方法、朱由检还是比较满意,而他往下看后,眉头却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
陕西的受灾人数远远超过他们的估计,达到了三百七十多万。
其中有一百三十多万人迁移去了河套的朔方、定襄、九原、五原等地,对于他们的安置,孙传庭是根据朱由检当初留下来的政策执行的。
兴修水利,随后开垦耕地,最后在农闲时,要在主要的干渠栽植树木,从大同府北、一直围绕大青山、阴山、狼山、贺兰山栽植树木。
十七世纪的漠南还有不少“湖泊”,种植树木对于当地还不算太晚。
至于河套中西部的沙漠,朱由检只能依靠秸秆的防风带固定沙土了。
将秸秆用铲子插进砂中,形成一片片井字田的规格,这是朱由检在扶贫干部群里,和西北扶贫干部学习的知识,非常好用。
不仅如此、百姓们也被禁止砍伐树木,而是烧蜂窝煤。
朱由检是不想每年大风的时候,都在京城吃沙子,他已经吃了五年了,着实吃不下去了。
他不出手,估计还得再吃四五十年。
虽然百姓们主要的任务是种地,不能专心种树,但毕竟出了一份力,剩下的全看天数。
这么想着、朱由检继续往下翻,随后翻到了孙传庭对其他受灾百姓的安置方案。
首先就是迁移九十二万百姓前往河西屯垦,而剩下的一百五十多万陕北百姓,依旧在广袤的陕北进行耕种。
不过好消息是,在迁移了大量人口后,陕北六府的百姓在孙传庭的布置下,得到了一人六亩的待遇。
这一举动让陕南的百姓眼红,但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朝廷没有针对陕南的政策。
不过、陕南的政策,朱由检一开始就定好的,孙传庭也知道,所以派出告示安抚了一下百姓们。
陕南近二百万百姓,到时候将会陆续的迁往四川,而四川的百姓数量在朱由检估算来看,不会超过一千万,甚至只有六七百万。
毕竟蒙古人霍霍四川,导致明初休养二十六年,四川也不过恢复到了一百六十万的人口。
虽然过了两百年,但按照各省的情况来看,四川人口也顶多就是翻四倍了。
至于后世所谓的什么屠川六万万、六千万,大多都是无稽之谈……
四川的百姓,在朱由检的计划里,一旦遭遇大灾,那就是无条件的往云南、东吁缅甸、安南三地迁移。
哪怕把六百万全部迁走,朱由检都觉得不够。
毕竟东吁和安南的人口加在一起,最少也有一千万之多。
想要用六百万汉人统治一千万其他民族,在不采取暴力的手段下是很难的,好在大明需要他们的劳动力……
“得先把钢铁的事情解决。”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门口的锦衣卫开口询问道:
“各地盐商,茶商没有什么举动吗?”
听到朱由检的询问声,门口的班值锦衣卫千户立马小跑进书房,作揖道:
“没有什么举动,两司已经接管了各地的盐场和茶场。”
“……”听到盐商和茶商没有动静,朱由检眉头一皱。
盐商和茶商不敢动是正常的,毕竟朝廷在各地都有兵马,谁敢鼓动百姓,谁就是第一个死。
其次就是,朱由检通过分发军屯田获得了不少地方上的人心,变相增加了两商鼓动百姓的成本。
朱由检根本不怕盐商和茶商,说白了所谓的商贾,在面对军队和强大的中央集权下,不过是桉板上的鱼肉罢了。
不过、大明盐商数百家,每家资产少则数万两,多则上百万两,加上数量众多的私盐贩子,这群家伙如果能被抄家,国库也就能充盈不少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笑穿天下 带着位面交易系统去流放,我笑了 驭兽狂妻:妖孽帝尊宠上天 重生侯府娇女打脸日常 万界:从夺舍凯莎开始 我在奥特世界当幕后大boss 七源神 穿越:大佬醒醒,我是你的女朋友 我继承了一座监狱 巫蛊大佬竟被首辅大人娇养成瘾 偏执独爱:大佬追妻阻碍太多 主人,请尽情吩咐妲己 技校男,造人造太阳的身份被曝光 异变从全宿舍变成美女开始 大唐之表弟很给力 七零知青:嫁给科研大佬被甜宠了 此事古难全 永夜风云 我一介书生,天下无敌很合理吧? 浩瀚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