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前,也就是11月17号,德国装甲部队抵达莫斯科西北与西南郊区,遭到苏联人的顽强抵抗。现在德国人的攻势受阻,而且受到了严寒的危机,因为德国人原本想着依靠闪电战快速打垮苏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拖到现在。”
林毅顿了顿接着说道:“这还是东线的主要战场,还有就是在东线南部战场的塞瓦斯托波尔,那可是苏联海军在黑海的核心港口,不仅是黑海舰队的主要驻地,更是苏军保障南部战线补给的关键节点,德国军队已经调集重兵开始发动猛烈进攻,誓要拿下这座战略要塞。还有就是三天前,英国军队在北非沙漠发动了‘十字军行动’,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英军投入的兵力、坦克和火炮数量都形成了明显优势,德意联军在补给线被拉长、装备损耗严重的情况下,恐怕败局已定。
再加上德国人从1941年9月就包围了列宁格勒,如今三个多月过去还没能拿下这座城市,苏军依托城市防御工事顽强抵抗,德军的进攻屡屡受挫。
不得不说德国人摊子铺得太大,除了在塞瓦斯托波尔这个相对孤立的战场凭借火力优势暂时占有主动权外,其他战场不是陷入被动挨打,就是卡在僵局里进退两难,长期来看形势对他们很不利。”
参谋长在一旁听得频频点头,补充道:“没错,之前也有情报传来,说德军在东线的推进开始吃力,大量士兵冻伤,武器装备故障频发。”
老将眉头紧锁,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的苏德战场,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照这么说,德国人现在是陷入僵局了。那魏德曼来咱们这儿,难道是想……”
林毅接过话茬:“依我看,他们大概率是冲着御寒的冬装和进攻性的武器来的。您想,咱们的冬装厚实保暖,在这严寒地区可是救命的东西。德国人前线部队冬装短缺,后方产能和运输又跟不上,而咱们有现成的物资,他们肯定想从咱们这儿寻条出路。
至于武器方面德国人的装车车、坦克因为低温启动率低,而且损坏的很多,我们给他们提供过一些虎式坦克,他们肯定发现了我们提供的坦克没有受到低温影响。”
老将微微颔首,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有道理。可咱们和德国,此前也没太多往来,他们凭什么觉得咱们会答应?”
林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胸有成竹的笑意:“老将,这就是咱们的机会了。他们现在是火烧眉毛,自然得拿出足够的诚意。咱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跟他们谈条件。就像我之前和参谋长说的,金钱、欧洲工人的招募渠道,还有德国占领区的技术人才、科学家,这些都是咱们大工业计划急需的。”
参谋长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对!他们要是真想解决冬装和武器问题,就得在这些方面松口。咱们可不能轻易便宜了他们。”
1941年11月,当北大西洋的寒风开始席卷欧洲大陆,纳粹德国的军事机器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
在此之前,德军凭借“闪电战”的凌厉攻势,在短短两年内横扫西欧,征服巴尔干,逼近苏联心脏,在北非也一度将英军逼至埃及边境,似乎整个欧洲都将在纳粹的铁蹄下臣服。
但从这个月开始,德军的进攻锋芒在多个战场同时受挫,原本势如破竹的推进陷入停滞,漫长的僵局随之形成,这场僵局不仅终结了德军的进攻神话,更成为其从全面进攻转向被动防守的历史拐点。
在北非战场,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境。1941年7月,德军攻克托布鲁克后一路东进,直抵阿拉曼地区,距离埃及亚历山大港仅百余公里,苏伊士运河的战略要冲似乎已唾手可得。
但进入10月,英军加强了对地中海航线的封锁,马耳他岛的军事基地成为轴心国运输船队的噩梦。10月下旬至11月初,英军潜艇和轰炸机连续出击,击沉轴心国3艘大型运输船,导致德军急需的燃油、弹药和粮食损失近30%。
到11月中旬,“非洲军团”的燃油储备仅能满足部队机动需求的四分之一,坦克炮弹短缺达六成,部分装甲师甚至出现“有车无油、有炮无弹”的窘境。
隆美尔在日记中焦躁地写道:“我们的补给线已成为敌人手中的绞索,每一次尝试进攻都像是在透支仅存的力量。”
与此同时,英军的防御力量正在迅速增强。8月蒙哥马利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后,充分利用阿拉曼地区的地形优势,构建起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前沿是密集的地雷阵和铁丝网,纵深部署着反坦克炮阵地和装甲预备队,空中力量则不间断地实施“区域遮断”,打击德军的集结与机动。
11月初,德军发起两次小规模试探性进攻,均被英军的立体防御击退。11月7日,德军第21装甲师试图突破英军左翼防线,却一头扎进地雷阵与反坦克炮的交叉火力网,短短数小时内就损失坦克23辆,被迫狼狈后撤。
更糟糕的是,轴心国内部的协同问题在此刻暴露无遗。意大利军队装备缺口达40%,士兵战斗力低下,且对隆美尔的指挥充满抵触情绪。在一次关键的补给分配中,意大利军队因不满燃油配额,拒绝配合德军的侧翼掩护任务,导致德军右翼完全暴露,隆美尔不得不暂缓所有进攻计划。
至11月中旬,双方在阿拉曼一线形成胶着对峙,德军主动进攻的能力基本丧失,战场主动权悄然向英军倾斜。
在遥远的欧洲东线,莫斯科城下的战局正朝着与阿道夫预期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1941年6月“巴巴罗萨计划”启动后,德军在三个月内推进1800公里,10月就已兵临莫斯科郊外,苏联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阿道夫在柏林乐观地宣称,将在冬季来临前占领苏联首都,结束东线战争。但11月7日,莫斯科地区迎来了提前到来的降雪,气温迅速降至零下20摄氏度,月底更是跌破零下30度。
德军战前根本未准备充足的冬季装备,士兵仍穿着单薄的夏季制服,坦克、装甲车因燃油冻结无法启动,枪支因润滑油凝固而无法射击。第6集团军的一名士兵在日记中绝望地描述:“每一次呼吸都像吞进锋利的刀片,手指粘在枪托上一扯就掉皮,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坦克,如今变成了冰冷的铁棺材。”
严寒进一步加剧了德军的后勤灾难。从德国本土到莫斯科前线的补给线长达1800公里,沿途铁路早已被苏军破坏,德军每天需要的7000吨物资仅能送达2000吨。
11月中旬,前线部队的口粮配额被削减至正常水平的一半,弹药储备仅够维持一次小规模进攻。
而苏军依托本土优势,不仅获得了充足的冬季装备和物资补给,还通过西伯利亚铁路源源不断地调动远东部队增援莫斯科。
11月7日,约瑟夫在红场举行了震撼世界的阅兵式,受阅部队直接开赴前线,极大地提振了苏军士气。
11月15日,德军发起代号“台风”的最后一次进攻,试图攻克莫斯科,但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进展缓慢。
至11月27日,德军第3装甲集群虽推进至莫斯科西北郊的克留科沃村,距离克里姆林宫仅30公里,却因伤亡过大和物资耗尽再也无法前进一步,当然了,这也是德军距离莫斯科最近的一次。
12月5日,苏军发起全面反攻,德军因缺乏冬季装备和后备力量被迫后撤,莫斯科战役的僵局正式形成,阿道夫“三个月灭亡苏联”的狂言彻底破产。
德军在东线的困境,根源在于战略决策的严重误判。战前,德军情报部门低估了苏联的战争潜力,认为苏联仅有150个师且装备落后,实际上苏联在1941年11月已动员起300多个师,且拥有远超德军坦克的先进装备。
更致命的是,阿道夫在进攻过程中多次改变战略目标,先后命令德军进攻列宁格勒、基辅和莫斯科,导致兵力被过度分散,错失了攻克莫斯科的最佳时机。
11月中旬,德军在东线投入的170个师中,已有40个师因伤亡过大失去战斗力,而苏联仍能不断从后方调兵增援。兵力的此消彼长让德军彻底失去了进攻优势,不得不转入防御。
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日记中痛苦地承认:“我们严重低估了苏联的韧性,当冬天来临时,我们引以为傲的闪电战已经死亡。”
在欧洲西线和地中海战场,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地面战役,但同盟国与轴心国的较量同样陷入僵持,进一步牵制了德军的战略资源。
大西洋海战中,德国潜艇部队的“狼群战术”曾给同盟国运输船队造成巨大损失,但进入11月,英军加强了反潜力量,投入新型雷达和反潜飞机,同时与美国达成“大西洋护航协定”,美军开始为英军运输船队提供护航。
11月上旬,英军反潜部队在北大西洋一举击沉德国3艘潜艇,迫使德军潜艇部队调整战术,减少了对运输船队的袭击频率。
此时,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也陷入绝境:“俾斯麦”号战列舰在5月被击沉后,仅剩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因燃油短缺,根本无法执行远洋任务。
11月中旬,德军试图派遣潜艇部队突破英军反潜网,却因情报泄露遭遇伏击,损失惨重。大西洋海战的僵持,让同盟国的跨洋补给线逐渐稳固,德军通过封锁扼杀英国的战略企图彻底落空。
地中海的制海权争夺同样陷入胶着。作为连接欧洲与北非的战略通道,地中海的制海权直接决定着北非战场的补给命脉。
1941年11月,英军依托马耳他岛和埃及的海军基地,与德意海军展开激烈争夺。11月11日,英军发动“弩炮行动”,出动航母舰载机袭击意大利塔兰托海军基地,击沉击伤意大利多艘战列舰,暂时掌握了地中海东部的制海权。
但德军迅速加强了地中海的空中力量,派遣“斯图卡”轰炸机疯狂袭击英军海军舰艇。11月25日,德军轰炸机击沉英军“皇家方舟”号航母,并重创“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迫使英军暂时收缩地中海舰队。至此,双方在地中海形成了“英军掌握东部制海权、轴心国控制西部制海权”的平衡局面,谁也无法彻底切断对方的补给线,这种僵持进一步拖累了德军在北非的作战行动。
1941年11月德军在多战场同时陷入僵局,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多重矛盾集中爆发的必然结果。阿道夫的个人专断导致德军战略目标混乱不堪:在未彻底击败英国的情况下贸然进攻苏联,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致命困境;
在东线进攻中频繁改变目标,分散了宝贵的兵力;对北非战场的补给重视不足,将主要资源投入东线,导致“非洲军团”沦为“被遗忘的部队”。
同时,德国作为陆权国家,先天缺乏足够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1941年的石油产量仅为苏联的三分之一、美国的二十分之一。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11月德军的燃油产量已无法满足多线作战的需求,直接制约了装甲部队和空军的行动。更为关键的是,同盟国的力量正在迅速复苏并形成合力。苏联凭借广阔的战略纵深和强大的动员能力逐渐稳住阵脚,英国在丘大嘴的领导下展现出坚决抵抗的决心,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苏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世界战争名人传 第一部 这个杀手是赘婿 红绿灯 女尊:转生魅魔之异世的奇幻冒险 林黛玉大战薛宝钗 游戏王PSY-CX [魔兵惊天录同人]惊天动地 (贞德x自创) 破晓之章 逃荒:老爹雄起,大力妞儿躺平 第十二声钟响 弃妃妩媚多娇,病娇皇子折断腰 源明录 强制爱,偏执王爷强撩清冷白月光 失 梦回修仙路 三个小红帽一个大野狼 全糖,去冰 帝后业 反派老大的腿部挂件 阴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