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近代中国史纲 > 第153章(第1页)

第153章(第1页)

2王宠惠、伍廷芳、陈锦涛为广东人,王、陈均为美国耶鲁大学博士,蔡元培、汤寿潜为浙江人,张謇为江苏人,程德全为四川人,黄兴为湖南人,黄钟瑛为福建人,湖北人任次长者虽不少,但无任总长者。

孙中山之所以不肯暂留广州的另一原因是,孙&ot;若不至沪、宁,则一切对内对外大计主持,非他人所能胜任&ot;。关于对内,孙亦主张将总统让袁,假袁之手,推翻满清,早日实现共和。此后社会党以工商为竞点,他愿为中国开一新局面,不争政权。关于对外,孙在巴黎时,曾向记者宣布,民国政府成立后,将于各国商议重订关税,取消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及就任总统,一月五日正式发布告友邦书,愿与各国人民平等交往,益求辑睦。清政府所订条约,继续有效,至期满为止,清政府所借外债,照旧偿还;各国或个人所得权益,照旧尊重,希望各国更笃交谊,静待民国之成,并盼予以承认,交相提挈,勉进世界于无穷。各国大都不予理会,视为无足重轻。总之,孙的对外对内,所采同为妥协态度,袁与列强亦相互为用。

南京临时政府的存在仅三个月,大部分时间忙于对袁交涉。最后始顾及到内政改革。较有意义的措施,一为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官厅的&ot;大人&ot;、&ot;老爷&ot;称谓,均以官职相称呼,民间&ot;先生&ot;或&ot;君&ot;相称呼。二为维护人权,不准刑讯、体罚,鞠狱当视证据为断。禁止买卖人口,所有人民均得享有公权、私权。三为尊重言论、出版自由。四为男子剪除发辫,女子不许缠足。五为提倡女权。革命军兴,青年知识妇女争起以应,或组织女子军事团、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队,或从事看护、缝纫、募捐。又有女子参政同志会、女界共和协济会,政府曾予资助。以上政令,虽一时未能贯彻实行,社会观感则逐渐转变,平等自由思想遂以普及。

二、清朝告终

对于南方之选举总统,袁世凯至为不满,上海和议所订的召集国民会议办法同为所不喜。前者他无从阻止,乃以后者为口实,不肯承认。但他并不要决裂,仍施展刚柔并用手段,期达最后目的。一是继续和谈,通知伍廷芳,已准唐绍仪辞职,嗣后彼此直接电商,实际上唐仍在上海与伍接触。二是利用军人,嗾使冯国璋声称誓死反对共和。三是勾结外力,希望各国相助。

孙中山当选总统的一天,立即电袁。谓系暂时担承,仍虚位以待,请袁早定大计。袁答以国体尚待公决,不愿预闻临时政府之事。孙再去电,如由袁之力不劳战争而达成共和,总统必属于袁。袁转而质问伍廷芳以此次选举总统的用意,并争国民会议代表名额与召集权,及开会地点。伍谓选举总统与国民会议绝不相妨。唐绍仪单刀直入,诘伍以总统让袁,有何把握?孙明白回覆,如清帝退位,即推袁为总统。孙一意想由和平途径,使共和实现,袁定要确定总统能够到手,始赞成共和。

上海和议发生顿挫之后,各国公使指责南京的要求不近情理,倘和议因此破裂,南方应任其咎。对袁则盛称其公平正直,为当代中国最有才能的人物。英、美报纸斥南京政府专横,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与恢复和平的能力,法国且建议由各国径自提名袁为总统。南京为确立自己的地位,一再吁请各国承认民国政府,并要求清政权不得私相授受,袁不得自设临时政府。各国承认民国政府后,孙始辞职,再举袁为总统。英国舆论指为根本动摇过去的协议,使中国陷于严重危机。对于承认民国政府,各国均无反应。袁恐清已退而孙不退,全国只有一个南京政府,他将成为南京政府的属下。伍廷芳以国际情势不利,劝孙勿再坚持各国承认。一月二十二日,孙提出最后通融办法,不坚持各国承认,惟清帝退位须知照各国公使,袁须宣布绝对赞成共和,孙接到公使通知,即行辞职,推袁继任,袁宣誓遵守参议院所定宪法。如并此而不能行,证明袁不愿和平解决,须负战争之责。二十七日,复致电各国公使,说明他之对袁让步,系为了共和。此时蒙古、西藏已因俄、英的煽动,实行独立,日本高唱对华干涉,准备与俄国分有东三省。孙如与袁相持不下,中国长期争扰,兵连祸结,前途的属可虑。

南京自身的弱点亦为孙中山不得不让步的重大原因。山西大半复为袁军所有,陕西岌岌不保,皖北要地多失。革命军人都为临时招募,有如乌合,北伐徒托空言,财政更是困难莫名,各省极少解款,公债分文未得,借债不能成交,饷糈无着。陆军总长黄兴自承若和议不成,动员为不可能的事。加之内部意见不一,武昌离心,袁又从中分化,汉口、汉阳的局部和议,实际已经成立。江苏、浙江的立宪派盼和尤殷,总望与袁妥协。无政府主义派复称,倘为政权而延长战争,将无可自恕。1同盟会会员不尽了解全部革命主义,但求推翻满清。醉心民主的干部,亦谓名不必自我而立,功不必自我而成,武力革命时期已过,今后当注全力以争宪法、国会、内阁。孙早已表示不争权利,但求共和及早实现。

孙中山以总统让给袁世凯的第一个条件是清廷必须退位。袁要使清廷退位并不十分困难,但不欲蒙篡夺恶名。他对外国公使说,他之所以不接受孙的条件,是因为不愿背弃清朝恩义,欺人孤儿(宣统)寡妇(隆裕),只图自身安全。不过他总想取得最高政权,从各方运用,使其达成。先以利害游说奕劻、那桐以及隆裕太后的亲信太监张兰德,谓大势已去,退位可享种种优待。次由冯国璋辈强亲贵大臣捐献。袁亦说若要对南方讨伐,须军费有着,不然他只好辞职。隆裕至为惶惧,温谕慰留,发予内帑黄金八万两,并命亲贵大臣输财赡军,而应者寥寥。袁的另一手段,仍为挟外人以相威胁,谓外蒙古已脱离中国,如再不决定态度,东三省亦将难保;南方拟自行召集国民会议,各国势必承认;各口岸洋商拟请本国政府,强制清廷逊位。不久上海西人商会果然致电奕劻、载沣,劝告逊位。一月十二日王公会议,奕劻主依优待条件交出政权,载泽、载洵、善耆及恭亲王溥伟反对,决组宗社党与南方对抗。十六日,袁向隆裕奏陈情势危急,内而亿万所趋,非兵力所能平定,外则强邻虎视,朝廷无地以容。革命军但求民主,各国调停亦在改革政治,若久事争持,难免不加干涉。法国革命之时,路易十六如能早顺民心舆情,何至子孙靡有孑遗。隆裕闻听之下,唯有流泪。十七、十八日,御前会议,俱无结论,出使俄国大臣陆征祥请求&ot;概允共和&ot;的电奏又至。最有效的仍为武力与外交胁迫并施。袁克定早在联络北洋将领,张謇请袁示意段祺瑞结约黎元洪,修正国民会议办法,倘清廷不允照行,军人即不任战斗。袁与各国公使保持密切联系,一月二十二日,通知朱尔典,说是处境困难,准备辞职出京。当天朱尔典会同法、俄、日公使声明赞成清室退位。2一月二十三及二十五日,段祺瑞两电内阁,一称军心动摇,共和思想难以遏止,一责亲贵阻挠共和,各将领愤愤不平,将联衔陈情。革命党有以为清廷之迟迟不退,系袁作梗,必除之而后已。3满清亲贵则痛恨袁与革命党里应外合,亦欲置之于死地。拟以封爵为饵,诱袁入宫谢恩,加以杀害。事被袁和他的左右所窥破,袁愤怨地说:&ot;余力竭声嘶,为保皇室尊严,不意竟以此相待。国之将亡,殆无能救,公辈愿如何,即如何。&ot;一月二十六日,段祺瑞等四十七将领的联衔电报发出,4要求明降谕旨,立定共和政体,以现内阁代表政府,担任对外事项,再行召集国民会议,组织共和政府。同日,宗社党健将军谘使良弼为革命党人炸死。5反对退位的亲贵丧胆,善耆、溥伟分逃大连、青岛。隆裕太后哀求民政大臣赵秉钧、外务大臣胡惟德、邮传大臣梁士诒,恳袁保全她与宣统母子的性命,实行封袁为一等侯爵。袁再四不受,谓人心乖离,军事困难,外交棘手,请收回成命。冯国璋亦辞禁卫军总统,以示不负京师治安之责。二十九、三十日御前会议,王公大臣对于退位无人敢再持异议。二月三日,命袁全权与南方商优待条件,不再提国民会议。五日,段祺瑞续责王公败坏大局,阻挠共和,即率全军将士入京,和他们剖陈利害,已有兵临城下之势。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飞龙吟天  我和男配在狗血文里HE了  狼烟深处  除了钱我一无所有[穿书]  穿成暗恋男二的炮灰受  老孙  病秧子的冲喜男妻  刀尖  慕辰  穿越之夫夫种田日常  满船清梦压星河  穿梭时空三千年续之山海战神  重生初中校园:最强巨星崛起  反派不宠我就得傻[穿书]  讨厌的赵公子  不爱不用花钱  清风徐来  我有甜点你要吃吗  争锋之娱乐圈/争锋[娱乐圈]  互相成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