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非要这么说的话,那些被织机、蒸汽机给夺走了生路的人口,现在也算是有了去处。新地多人少,气候也不错,据说那里本来也就是高粱、红薯、玉米、土豆的产地,这种东西产量高,最能活人了。真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不如乘船闯一闯,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不过,要达成这样的人口调动,光靠鲁王的积极性是不行的,非得大秦朝廷做出倡议不可。&ldo;看来,他是真的再不想回来了。&rdo;她含糊地和焦勋感慨,&ldo;嘿嘿,东秦……的确,东秦要能立得起来,他也是祖级人物,在这里,费尽心思也就是个宗罢了。而且去的时间越久,回来以后胜算也就越低,都是英雄人物,算是识得时务,就算再遗憾,也许也不会回来了。&rdo;焦勋颔首道,&ldo;在这几年里,他的想法可能也发生了改变。从前他觉得在新,还是难以立得住。毕竟新上各个殖民地,背后都有宗主国的资源,唯独我们是无依无靠的无根浮萍,即使暂时能求得容身之地,也等到宗主国腾出手了,我们的立场顿时就会更险恶。既然横竖都是死,还不如死在家门口……不过,既然那边现在也爆发了战争,也许等新独立了以后,东秦还真能保住一份地盘了。&rdo;&ldo;我若是他,必定会挑拨新和泰西相争,尽量扩大自己的地盘,同时不计代价地向大秦索要人口,&rdo;蕙娘喃喃地道,&ldo;这场战争要是能打足二十年、三十年到那时候,东秦说不准还真能立下数百年的基业。他的成就,也会比自己的祖辈都高。虽说毕竟是远离故土,但天高皇帝远――在那里他自己就是皇帝,却也是逍遥自在。不过,那样的前提,却是要有人居中说合,否则如果这里下令禁绝人口出海,那么他们也不可能站稳脚跟的。&rdo;从皇上和鲁王的恩怨来看,他肯答应向新迁徙人口才怪,毕竟立国以民为本,人民都逃到海外去了,大秦的国力岂非将要被一再削弱?焦勋道,&ldo;这事,光是东秦王拿出诚意也是不够的,还得有人在皇上身边长期吹风。这个人甚至不能是封子绣,怎么也得和杨首辅一个分量,没有这种重臣不计后果地奔走促成,一旦摆上台面也只会坏事……看定国公到了新,会如何吧。要是能化干戈为玉帛,我也是乐见其成。新之广袤,甚至不下于大秦,那里四面环海,相对孤立,又要比大秦周边好得多了,当时我走的时候,东秦还只是占据了靠海约一省之地,如今听周老五说起,地盘扩大了好几倍,那边商业活动也很丰富,宜春号若能过去开上分号,不知有多么赚钱……嘿,不过这样的美事,也只能想想而已。&rdo;&ldo;这倒也是难说的。&rdo;蕙娘随口道,&ldo;你看人看事,一直都是不够积极。其实现在国内的土地兼并已经是越演越烈了,地丁合一,也只能缓和一时……民间吃不上饭的人照样还是越来越多,红薯、玉米引进来,产量高了,养活的人多了,游民也就越来越多。本来还能进工厂做工的,现在织厂又搞织机、蒸汽机,要的人手反而还更少。多出来的那些流民现在还能往西北塞,以后怎么办?我和李晟也说过这个问题,地不够就要出去抢,不过,大秦周边也都是难啃的骨头,不是千里冻原、荒漠,就是高山河海、瘴气丛林。再说国内也是问题重重,根本就没抢地的心思。新那里,听你和我说,本来不也是泰西诸国放逐罪犯的地方吗?以后凡是流民都强制迁徙过去,国内也就太平了。这么一来,大乱起码又能延缓三十、五十年之久了。&rdo;&ldo;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百多年,也是该为以后的事考虑了……&rdo;焦勋喃喃道,沉默了一会,才以特别的眼神望向蕙娘,略带钦佩地道,&ldo;的确,在这种事上,你是要比我更进取、更有眼光……&rdo;这毫不遮掩的欣赏和钦慕,让蕙娘也有点不自在。她想转移话题,可焦勋又道,&ldo;不过,宜春号就算要进入新,也不是现在的事。且看大势该如何发展,再做计划也还不迟。&rdo;蕙娘不由皱眉道,&ldo;怎么,难道咱们就只能眼看着天下大势起伏发展么?&rdo;忽然间,她想到了权仲白……说也奇怪,这两个人都没有什么影响政局的野心,也都握有改变政局的一定能力,不过,焦勋是压根就没想要动用自己的手腕去扭转天下大事,而权仲白在太子废立问题上,却是另一种表现。他虽然没有野心,但却一直都保持着关注,坚持着自己的态度。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之踢球+番外 神路+番外 郁闷男的春天+番外 一笑倾城之我的老婆是校花 田园医农 穿越是娇美人 下辈子,还想是你 三步上篮+番外 不应期(父母爱情,年上) 步步高+番外 快穿之女配要拆cp 后宅那些事儿+番外 野火烧+番外 浪淘沙+番外 懒爱+番外 萌系大陆+番外 军婚七零:科研大佬被宠成小娇妻 重生之算账+番外 江南岸+番外 一杆进洞+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