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便啜了一口清茶,蕙娘倒是不敢怠慢,把茶水饮了半杯,才道,&ldo;我还是那句话,现在四处开埠,宇内的好东西,都汇集到了大秦。天家富,朝廷也还算可以,民间有钱人更是越来越多……这已经不是经济的问题了,皇上,经济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有问题的,应该是人口才对。&rdo;她一句话直指核心,皇上也不禁收敛了笑意,半晌方叹道,&ldo;女公子说话,永远都是这么一针见血……&rdo;他的眼神,漫不经心地巡梭过两个儿子,见两人都露出了沉思之色,便又叹道,&ldo;不错,现在北弱南强的态势,已经有所改观。西北、京畿一带发展得都不错,只是摊丁入亩以后,盛世人丁速度太快,流民已成了新的隐忧。西北地方再大也是有限的,除非把他们全都放逐到北戎地块上去,不然,再过几年西北也不能再容纳更多人口了。如此以来,江南人口,遂成一大烦恼。按这样趋势下去,我们得向外头买粮来吃了。&rdo;不能自给自足,就是祸乱的根源,不过如此一来,追根溯源很容易就能发觉问题还是出在机器上,宁妃就在上头坐着,蕙娘无论如何也不会主动提出这个问题的。她也露出苦笑,&ldo;这事已经超出经济的范畴,臣妾也没什么好办法,再说,这亦不是臣妾该去想的问题。&rdo;&ldo;东西是好东西,人也是好人,&rdo;皇上也叹了口气,&ldo;子梁改进的天威炮,背后都有夷人的身影,不过,这个西洋玩意儿也是让人头疼。我这里也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你看看怎么样……嘿,这亦是别人给我献的计策,我也有点拿不准主意。――现在粮食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各地不肯种粮,都宁可去种桑树和棉花。但这件事,官府是可以控制的,还有一点,便是各大织厂的用工数量,也能强行规定,一年产多少丝的厂子,必须雇佣多少工人。让他们去做什么事都好,只不能少开工钱没了饭吃……女公子觉得这一策怎么样呢?&rdo;蕙娘还未答话,他又向着两个儿子道,&ldo;你们也说说自己的看法。&rdo;二皇子、三皇子均露出思索之色,片晌后,三皇子摇头道,&ldo;儿子见识短浅,对织厂和农工都毫无了解,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rdo;一边说,他一边胆怯地看了宁妃一眼,宁妃倒是毫无异状,还冲儿子露出淡笑。连贤妃都冲三皇子遥遥而笑,明眸杏眼中云山雾罩,神色也有了几分朦胧。二皇子有些不屑地看了弟弟一眼,又想了想,才道,&ldo;儿子觉得,两策均算中上,唯独只在贯彻始终。如是对乡绅豪强网开一面,那终究也只是好心办了坏事。还是要澄清吏治,敲打过了朝中各官员,才能贯行如一,不至于弄巧成拙。&rdo;这一番策对,水平可以说是相当高了。皇上点了点头,却未置可否,反而看向蕙娘。蕙娘叹了口气,虽然明知这样说必定会得罪二皇子,但还是不能不实话实说道,&ldo;如此一来,最大的可能就是粮价不降反升,具体的道理,您应该也能明白吧?&rdo;&ldo;我不是很明白。&rdo;皇帝反而老老实实地承认了,&ldo;只觉得这么做,的确不太妥当。&rdo;&ldo;首先用工数量根本就只是异想天开、纸上谈兵。&rdo;蕙娘只好直言不讳,&ldo;现在江南一带还在种粮的人家真的已经不多了,许多人口都进织厂做工,四处流动难以统计数量。不知这个用工要如何统计起来,不用户籍连坐,这一策怎么去落实?和户籍连坐,立刻就要激起民变。到底谁出的这主意,稍微接触过江南实务的人恐怕都不会这么办事。&rdo;她稍微说得有点过头,不用权仲白提醒,自己赶忙也稳了稳,方才又道,&ldo;此外还有,这种粮获利多少?种桑树、种棉花获利多少?要求各府交粮,那么最后肯定也是摊派到各户头上,按地交粮给官府过目,又或者是官府收买……&rdo;百姓也不是傻的,买粮能应付过去的事,也犯不着伐树,到头来这种政策,还不是柿子捡软的捏,只能欺负最老实的人。如要大规模撒网下去推广,最大的可能就是人们纷纷买粮来应付交差,粮价攀升那是可以预见的结果。蕙娘寥寥几句就把关节点出,她无需说完,该明白的人也都明白了过来。三皇子冲她天真地笑道,&ldo;我心里也觉得有些不对劲,就是说不出所以然来。世伯母这一开口,我才明白呢,原来种粮食没种棉花挣得多,我出宫次数少,都不明白这些道理,真是无知得很。&rdo;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下辈子,还想是你 快穿之女配要拆cp 懒爱+番外 神路+番外 不应期(父母爱情,年上) 萌系大陆+番外 浪淘沙+番外 野火烧+番外 重生之算账+番外 一杆进洞+番外 郁闷男的春天+番外 一笑倾城之我的老婆是校花 后宅那些事儿+番外 田园医农 步步高+番外 穿越是娇美人 重生之踢球+番外 江南岸+番外 军婚七零:科研大佬被宠成小娇妻 三步上篮+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