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红绸缠过的岁月与南瓜结出的光阴
夏至的蝉鸣裹着热浪,麻花辫女孩——如今已是初中生的周穗(家人说这是对周穗太奶奶的念想),正蹲在老槐树下给“记忆接力棒·第十二棒”石碑系红绸带。绸带是她用绣南瓜图案赚的钱买的,正红色,在烈日下像团跳动的火焰,边角还沾着点丝线的银亮。石碑上的“2144”被晒得发烫,旁边孩子们按的手掌印像浸了血的朱砂,在青灰色石面上透着滚烫的暖。
“周蘑老师说,红绸带要系在树荫扫过的地方,好让它跟着阴凉走。”周穗的手指在绸带上打了个“同心结”,结的形状像只振翅的蝴蝶——这是周苗太奶奶教她的,说“结要像日子,看着静,实则在飞”。蝉鸣落在绸带上,顺着结的纹路往下钻,在碑基的缝隙里藏着,像把夏天的声响锁进了时光。
树旁的南瓜架被晒得发蔫,竹条上缠着圈旧布——是社区的老人们在入夏前裹的,怕藤条被晒裂。藤蔓却长得疯,顺着竹架爬过了石碑顶,卷须缠着红绸带打了个死结,像在给时光系安全带。周穗给藤蔓浇着水,水珠落在小南瓜上,滚成圆滚滚的球,“这藤比太阳还急,才入夏就结了仨瓜,像怕赶不上趟似的。”她笑着说,叶子背面的绒毛沾着水汽,在阳光下闪得像撒了把碎钻。
社区博物馆的“时光长廊”里,新添了“物件对话”装置。戴上耳机,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会对第十二棒的新竹篮说:“小子,我当年装过的南瓜,够你编十年篮。”杨永革太爷爷的竹篾刀会拍着新竹刀的肩:“留三个豁口就够,多了晃手,就像日子,难太多站不稳。”“这些不是对话,是老人在教新人。”讲解员是周穗的同桌,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声波说,“你听这波长,石太爷爷和周蘑老师的笑声,频率都一样。”
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接力棒的夏天”:2034年的石蛋蹲在瓜架下擦汗,蓝布衫湿透了贴在背上;2044年的林小满给石碑遮着草帽,帽檐的影子落在“2044”上;2054年的小周在竹架旁编着篮,竹片在手里转得像飞;2064年的周芽数着藤上的瓜,手指点过一个又一个圆;2074年的周叶躺在树荫下磨石头,石屑混着汗珠子滚;2084年的周穗太奶奶摇着蒲扇,扇风里裹着桂花香;2094年的周禾给酒坛盖着湿布,水珠顺着坛沿往下淌;2104年的周蕊太奶奶剪着窗花,剪刀开合的声响脆如蝉;2114年的周籽太爷爷往土里埋籽,指缝漏下的阳光像碎金;2124年的周苗太奶奶系着红绸,结打得像只小蝴蝶;2134年的周蘑老师给藤浇水,水壶的影子在碑上晃;2144年的周穗系着新绸带,麻花辫上的汗珠坠成了串,像挂着串小太阳。
周穗的书包里,总躺着个铁皮饼干盒,是周蘑老师送的“接力信物”。盒子里装着第十二册“接力棒日志”,第一页贴着她和周穗太奶奶(照片)、周禾太爷爷(照片)、周蕊太奶奶(照片)、周籽太爷爷(照片)、周苗太奶奶(照片)、周蘑老师的合照:照片里的周穗太奶奶坐在藤椅上,手里的竹篮搭着片海棠;周禾太爷爷握着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篮底的破洞漏出半颗南瓜籽;周蕊太奶奶站在雪地里,围巾上沾着霜花;周籽太爷爷蹲在磨盘旁,花生粉沾了满脸;周苗太奶奶的辫子上别着南瓜花,笑得露出虎牙;周蘑老师趴在南瓜架上,数着藤上的瓜,手指比着“十二”;自己则站在石碑前,麻花辫垂在胸前,辫梢的红绳系着颗小石子,像串会响的风铃。
“记忆工坊”的课表上,多了门“时光绣娘”课。孩子们学着在老布上绣新图案,却必须保留旧布的补丁——周蘑老师说,“新花要开在旧布上,才叫日子有根”。周穗绣的南瓜藤缠着块补丁,补丁是李淑琴太奶奶的竹篮布,她在补丁上绣了只小松鼠,正叼着南瓜籽往树洞里钻:“2034年的布,开了2144年的花。”她还跟着酿酒师的来孙学酿青梅酒,陶瓮上写着“第一百四十坛”,酿酒时要往坛里放撮晒干的蝉蜕,“太爷爷说,这样酒里就有夏天的劲”。
离芒种还有大半年时,社区发起了“时光乘凉”活动。周穗带着孩子们在老槐树下搭了个凉棚,棚顶铺着历年的红绸带旧料,从2034年的浅粉到2044年的淡红,风吹过时沙沙响,像老人们在聊天。“这些绸带晒了一辈子太阳,该歇会儿了。”周穗往棚柱上缠新绸,“等明年开挖时,再让它们见见新日子。”孩子们在凉棚下摆了排小竹凳,凳面刻着不同的年份,谁坐哪年的凳,就要讲个那年的故事。
周蘑老师的背有点驼了,却总在孩子们绣东西时,坐在树荫下看。看到谁的针脚太密,他就会说:“张大妈太奶奶说,线要松点,布才透气,就像日子,绷太紧会断,就像你攥沙子,越紧漏得越多。”有次周穗在补丁上绣得太满,他拿起剪刀,轻轻剪去两针:“你看,留个空,才像真的藤,哪有藤不长空当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禾太爷爷去年冬天走了,临终前把杨永革太爷爷的竹篾刀交给周蘑老师:“把它放进第十二棒的木盒,告诉十年后的人,这刀豁口越多,编的篮越牢,就像人摔的跤越多,站得越稳。”刀把上的包浆亮得像层釉,是八代人攥出来的光。
酿酒师的“第一百四十坛”青梅酒开封那天,正赶上大暑,社区的人带着蒲扇来的。周穗给每个酒碗里都放了片晒干的南瓜叶,“太爷爷说,酒里得有夏天的影子,才叫日子没白过。”“圆圆”的第十四代重孙“团团”蹲在酒坛旁,脖子上的红绳系着个微型录音器,里面录着十二代人的笑声:周砚田太爷爷的爽朗笑(混着酒气),周禾太爷爷的温和笑(带着竹香),小周太爷爷的年轻笑(裹着蝉鸣),周芽太奶奶的清脆笑(沾着花香),周叶太爷爷的明亮笑(映着阳光),周穗太奶奶的咯咯笑(缠着桂香),周禾老师的阳光笑(透着瓜甜),周蕊太奶奶的银铃笑(落着霜花),周籽太爷爷的憨厚笑(裹着雪粒),周苗太奶奶的清脆笑(带着雨珠),周蘑老师的腼腆笑(混着竹香),周穗的甜笑(沾着汗味)。
芒种前一个月,周穗开始筹备第十二棒的开挖仪式。她翻出周蘑老师手绘的“接力棒地图”,在“2154年开挖处”画了幅《瓜藤缠碑图》,藤上结着十二个瓜,每个瓜里都画着不同的季节物件:春天的海棠、夏天的竹篮、秋天的桂花、冬天的窗花、春天的新苗、夏天的蝉蜕、秋天的老酒、冬天的雪粒、春天的雨珠、夏天的阳光、秋天的南瓜、冬天的红绸。“每个瓜都藏着个季节,”她给孩子们讲,“就像你们的日记,记着热,也记着凉。”
开挖那天,天阴得像块浸了水的布,风里裹着雨意。周蘑老师推着轮椅上的周穗太奶奶(照片被嵌在相框里,摆在碑前),相框旁放着李淑琴太奶奶的竹篮,篮里的海棠干泛着深褐;周穗捧着新木盒,盒子是用老槐树2144年修剪的枝桠做的,盖刻着十二只蝴蝶,每只翅膀都有缺口,最末一只停在南瓜花上,花心里嵌着颗小石子,像周穗辫梢系的那种。
执铲的是“新芽班”最新的孩子——个留着锅盖头的小男孩,他的外婆正是当年的麻花辫女孩的妈妈。男孩的手被晒得黝黑,却握得极稳,当铁锹碰到木头的瞬间,周穗仿佛听见了一百一十年的声响:2044年林小满太奶奶开盒时的惊叹(混着春风),2054年小周太爷爷开盒时的哽咽(裹着夏雨),2064年周芽太奶奶开盒时的心跳(带着秋霜),2074年周叶太爷爷开盒时的屏息(落着冬雪),2084年周穗太奶奶开盒时的手心冒汗(映着春阳),2094年周禾老师开盒时的眼眶发热(缠着夏蝉),2104年周蕊太奶奶开盒时的鼻子发酸(沾着秋桂),2114年周籽太爷爷开盒时的喉头发紧(落着冬雪),2124年周苗太奶奶开盒时的睫毛发湿(带着春雨),2134年周蘑老师开盒时的心口发暖(混着竹香),2144年自己开盒时的掌心出汗(沾着蝉鸣)。
第十二棒木盒露出红绸带的刹那,风卷着云掠过树冠,在绸带上投下流动的影,像时光在跳舞。周穗上前轻轻擦去盒上的浮土,盒盖的蝴蝶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石蛋太爷爷当年刻的那样,带着股“接地气”的拙朴,仿佛能闻到竹篮里刚摘下的南瓜带着的热烘烘的香。
打开木盒的瞬间,气息漫出来——竹篮的柏香混着蝉蜕的清,窗花的纸香缠着干花的甜,南瓜籽的土香裹着老酒的醇,拼布的棉香带着阳光的暖,乳牙的奶香沾着雨珠的清,青梅酒的醇香渗着槐叶的涩,竹刀的铁腥气缠着木柄的润,录音器的金属味裹着笑声的甜,混在一起,像被时光熬了一百三十年的蜜,稠得能拉出亮晶晶的丝,甜里带着点焦香,焦香里裹着点回甘,像所有被太阳晒透的滋味。
周穗一件件取出物件,声音甜润却带着颤抖:“这竹篮的破洞,是石太爷爷摔的,却装了十二代人的故事,洞越老,装得越沉;这蝴蝶窗花,是十一代剪的,翅膀从缺一片到缺十一片,缺口越多,飞得越远,就像咱们走过的路,弯弯绕绕才到得了远方……”
当讲到杨永革太爷爷的竹篾刀时,周蘑老师突然说:“摸摸这豁口,每道都是个故事,有编篮时的急,有碰石头的疼,还有舍不得扔的暖。”孩子们轮流摸刀,指尖划过豁口,像摸到了一双手的温度,粗糙却踏实。
往第十三棒木盒里放物件时,每个人都像在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约定。周穗放的是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旁边摆着“接力南瓜”的新籽(刚晒得半干,带着点温热):“告诉2164年的人,这籽从2034年长到2154年,晒过一百三十年的太阳,淋过一百三十年的雨,却还在长,就像咱们的日子,一辈接一辈,热过冷过,却从没停过,也从没变过。”她还放了本新的“接力棒日志”,第一页贴着现在的全家福——周穗太奶奶的相框摆在中间,周蘑老师坐在旁边,周穗和孩子们围着他们,“团团”的重孙“圆圆”蹲在最前面,啄着周穗掉的饼干渣,旁边的南瓜藤上,三个圆鼓鼓的瓜迎着风晃,像串绿色的铃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锅盖头男孩的妈妈——当年的麻花辫女孩的女儿,放的是自己剪的第十一代蝴蝶窗花,翅膀上留着十一个缺口:“李淑琴太奶奶的缺一片(春),我外太外婆的缺两片(夏),我太外婆的缺三片(秋),我外婆的缺四片(冬),我妈妈的缺五片(春),我姨妈的缺六片(夏),我表姐的缺七片(秋),我堂姐的缺八片(冬),我嫂子的缺九片(春),我婶婶的缺十片(夏),我的缺十一片(秋),缺口是时光的脚印,踩过四季轮回,才叫完整的人生,才叫真的活过。”她还放了段录音,里面有十二代人的声音在说同一句话:“日子像蝴蝶,要飞,也要回家,家就在这老槐树下,在你我心里,在接力棒的红绸带上,在每颗被太阳晒透、结出甜果的南瓜籽里。”
新一代种粮能手——周明叔叔的耳孙,放的是“接力南瓜”的完整藤条标本(带着三个熟瓜),上面标着从2034到2154的年份:“这藤记着所有的时光,2034年的春分根,2164年的冬至果,根扎在热土里也开花,藤缠在烈日下也结果,就像咱们的日子,再热也有荫凉,再难也有盼头。”他往盒里倒了点第一百四十坛的酒(混着蝉蜕的清),酒液在盒底积成小小的一汪,映着老槐树的影子,像片装着一百三十年阴晴的天空,蓝得让人心头发烫,烫得像要融进夏天的风里。
社区裁缝师傅的仍孙——戴眼镜的小姑娘的耳孙女,放的是新拼的“同心结”,上面有石蛋、杨永革、林小满、李念、周禾、小周、周芽、周叶、周穗、周禾、周蕊、周籽、周苗、周蘑、周穗和孩子们的针脚,甚至还有“圆圆”的爪印、“团团”的羽毛、小松鼠的绒毛、南瓜花的花粉、老槐树的树脂、孩子们的指甲盖、融雪的水痕、新叶的汁液、竹篮的纤维和蝉蜕的翅膜:“张大妈太奶奶说‘少了哪块都不完整’,现在连夏天的蝉衣都算上了,才叫真的团圆,真的‘在一起’,连时光都拆不散,连岁月都剪不断,连风雨都吹不散,连百年都隔不开,连烈日都晒不化。”
“新芽班”的锅盖头男孩放的是自己磨的“2154”鹅卵石,石面上的笑脸留着锅盖头,嘴角边画着个搭着凉棚的老槐树:“王太爷爷说,笑脸要带着自己的记号,我的记号是锅盖头和能乘凉的树。”他还放了颗刚摘的熟南瓜,橙黄的,带着深绿的条纹,切开后,瓜瓤里的籽裹着层厚厚的黏液,甜得像蜜,每颗都沉得能站稳,像揣着整个夏天的重量。
木盒盖好时,孩子们唱起了那首老歌谣,声音穿过蝉鸣,格外清亮,像冰镇的酸梅汤,像瓜藤遮的荫凉:“老槐树,发新芽,你一言,我一语,日子就像筐里瓜,甜的苦的都要拿……”周蘑老师跟着轻轻哼,手指在膝盖上打着节拍,阳光透过云层落在他的白发上,像撒了层金粉,暖得能化开最后一点烦躁,暖得能把一百三十年的时光都焐得发烫。
新的石碑立了起来,刻着“记忆接力棒·第十三棒”,旁边的箭头指向2164年。周穗让孩子们在碑后画手掌印,锅盖头男孩的手印很大,却按得最匀,指纹嵌进石碑的纹路里,和前十二棒的手掌印叠在一起,像棵越长越茂盛的树,根扎在2034年的泥土里,,枝叶伸向2164年的阳光里,每片叶子都写着“接着热”——夏天的热,日子的热,心里的热。
中午的凉面就摆在红绸带搭的凉棚下,长条木桌被晒得发烫,铺了层旧竹席——是杨永革太爷爷编的,席子上的竹篾已经泛出浅黄,却依旧透着股清凉的竹香。新一代种粮能手周明的耳孙周暑,拎着个木桶从井边回来,桶沿的水珠顺着木缝往下滴,在地上洇出串歪歪扭扭的印子。
“刚捞的黄瓜,带着井冰碴呢!”周暑掀开木桶盖,一股凉气混着泥土香漫出来,惊得凉棚下的孩子们都凑了过来。桶里的黄瓜裹着湿棉布,绿得发亮,尾端的小黄花还没谢,冰碴沾在刺儿上,像撒了把碎玻璃。他拿起一根往案板上拍,“啪”的一声脆响,惊飞了棚角的麻雀,黄瓜裂开的缝里,还凝着细小的冰粒。
“花生粉得晾晾,不然黏成团。”锅盖头男孩蹲在竹筛旁,用手拨着刚磨好的花生粉,粉里混着点红皮,是他特意留的。竹筛是周蘑老师给的,筛眼上还缠着根红绸线头,是去年系凉棚时勾住的,洗了好几次都没掉,像故意留着的念想。风穿过筛眼,带着花生粉的香,混着凉棚上旧绸带的味,像把新日子和老时光搅在了一起。
醋坛放在老槐树的阴影里,坛口盖着片南瓜叶,叶上的水珠滚进坛里,溅起细碎的酸香。周穗掀开叶盖,用竹勺舀醋时,勺底带起只小虫子——是不小心掉进坛里的,已经泡得发白。“别扔,”周蘑老师笑着说,“李淑琴太奶奶的醋坛里,也泡过虫子,她说这样才够酸,够劲。”醋汁倒进碗里,泛着淡淡的琥珀色,映着凉棚顶的红绸影子,像把日子泡成了会晃的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芝麻酱是用石磨现磨的,磨盘转得“咯吱”响,周穗推着磨杆,辫子梢的红绳跟着晃,扫过磨盘上的凹痕——那是周籽太爷爷推磨时留下的,深浅正好能卡住绳头。“磨慢点,香才出得来。”周蘑老师坐在旁边的竹凳上,凳面刻着“2084”,是周穗太奶奶当年坐过的,“你看这磨盘,转了一百三十年,磨的不是芝麻,是日子的味。”
孩子们捧着碗蹲在南瓜藤下,凉面的热气碰到带着冰碴的黄瓜,腾起细细的白雾。周穗咬了口黄瓜,冰得牙有点麻,却透着股鲜灵的甜,突然想起周苗太奶奶日志里写的:“井里的凉,太阳的热,混在一起,才是夏天的真味。”锅盖头男孩吃得急,芝麻酱从嘴角流到下巴,像只小花猫,逗得周蘑老师直笑,笑声惊得藤上的小南瓜晃了晃。
周蘑老师给周穗太奶奶的相框前摆了碗面,筷子架在碗沿,筷头沾着点芝麻酱。“太奶奶,尝尝今年的新醋,比去年酸。”他轻声说,手指拂过相框玻璃上的灰尘,玻璃映出凉棚上的红绸带,像给照片里的人系了条新围巾。阳光穿过叶隙,在碗里投下晃动的光斑,像太奶奶在点头应着。
远处传来卖冰棒的自行车铃铛声,和凉棚下的蝉鸣混在一起。周穗望着桌上的空碗,每个碗底都沾着点醋汁,像一个个小小的月亮。她突然明白,为什么每年夏天都要吃这碗凉面——井冰的凉是日子的舒爽,花生粉的香是手艺的暖,醋的酸是过往的痕,芝麻酱的稠是时光的厚,混在一起,就是“家”的味,是不管过多少年,只要坐在这凉棚下,就能尝到的踏实。
就像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装过的所有夏天,杨永革太爷爷编过的所有凉席,林小满太奶奶系过的所有红绸带,最终都成了这碗里的滋味,不用言说,却刻在骨子里,一辈传一辈,就像老槐树下的凉面,每年都摆,每年都吃,每年都还是那个味,因为吃的人知道,这面里藏着的,是所有时光都带不走的热,和热里藏着的凉。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三国]明君养成计划+番外 伴青CP 少女怀春 烦人 食戟之灵?但特级厨师! 和前任一起被困电梯后 迷魂阵 猎欲CP 远月新生,但特级厨师! 直男魅魔沦为万人迷后 人机在谈智性恋 人善被人妻+番外 撒娇症CP 神君崽崽三岁半,弱小可怜但能吃+番外 普通朋友CP 惊!她茶翻恋综,大佬们争当舔狗+番外 又逢月CP 守护甜心横滨分店+番外 我与狸奴不出门CP 八零:腹黑军官读我心后沦陷了+番外
好书推荐:桃运无双,洛雷神秘帝少甜宠妻和表姐同居的日子最佳女配(娱乐圈冯征秦始皇嬴政撩妹小神医妙手小村医吻安,首长大人超品邪医报告首长,萌妻入侵睡吧,国民夫人离婚三十天重生世家子我的老婆是冠军校园极品公子山村名医当沙雕攻拿到虐文剧本我的相公风华绝代极品媳妇农女不修仙我家皇后又作妖美人如玉都市弃少归来,依旧怪医圣手叶皓轩,一念都市超级赘婿八零娇女有空间神话之后仙工开物,蛊真人龙藏恒星时刻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中年男人请遵守游戏规则世上还有这种好事儿娘子,我道心乱了我被初恋退婚之后大明虎贲农家小娘子总裁情深入骨我行走江湖那些年混在后宫的假太监那夜上错床凶兽档案蚀骨危情带着妹子去修仙醉卧美人乡抱上空姐的大腿都市之纵意花丛末世之重生御女逆命相师老子是无赖都市极品人生高武我的气血无限多十年磨砺,归来已无敌修仙 一代神帝横空出世网游我在全民战争霸气开挂这个歌神眼神不好使瞎子开局逆风翻盘,抱得校花归傲世骄龙世界房产巨头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汉末无衣神话之后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公寓里的精灵训练家盗墓,开棺挖到一只两千年粽子我们都是九零后心花路放别搞,我是人,魔尊是啥玩意儿他的金丝雀又娇又软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我本无意成仙我和女神合租的日子小师弟,求你从了师姐吧超品风水相师最废皇太子空间重生之商门影后穿成前夫的家养狗重生之纯真年代凡人神算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极品兵王俏总裁乡村傻医仙的秘密乡村神医村长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跪在妻女墓前忏悔,我重生了屌丝小保安,遇见女鬼逆袭了寡妇也是潜力股我要成为天下无敌假太监:攻略皇后的我如鱼得水穿越为摄政王,女帝视我心头刺汉服小姐姐直播被大熊猫赖上娘亲,离开这家,我带你吃香喝辣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凡三的财富蛙跳外戚好凶猛我的女皇上司最强俏村姑这个农民有点虎多子多福,从拿捏九幽女帝开始重生许仙当儒圣古玩捡漏从离婚后开始绝世废材:毒后归来偷偷藏不住楚家有女初修仙师父,抱小腿极品女仙他的小仙女大律师的惹火宝贝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捡个魔神做师父万古第一废材我真不想当奸臣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我的姐姐是恶役千金大小姐一胎七宝:老婆大人哪里跑内科医生她真不是沙雕龙藏烟雨江南仙工开物神话之后鹅是老五剑走偏锋的大明大燕文学读吧小说网读一读小说网快眼看书啃书网爬书网权术小说网去读书书荒小说网再读读小说网书趣阁恒星时刻崇文中文网天籁小说小二中文文华摘云若月楚玄辰开局揭皇榜,皇后竟是我亲娘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千里宦途升迁之路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官梯险情相亲认错人,闪婚千亿女总裁书文小说不乖官路女人香学姐蓄意勾引深入浅出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空白在综艺直播里高潮不断重回2009,从不当舔狗开始透骨欢爱欲之潮直上青云深度补习上流社会共享女友镇龙棺,阎王命上瘾爱欲之潮假千金身世曝光,玄学大佬杀疯了臣服议事桌上官途:权力巅峰开局手搓歼10,被女儿开去航展曝光了关于我哥和我男朋友互换身体这件事村野流香闪婚夜,残疾老公站起来了师娘,你真美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