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刚说完这桩官司,转头就又有新麻烦了。看着跑进来的大儿子,夫妻两个深深地生出一种疲累。有时候真心觉得,家里这么多孩子,都是给他们两个生的!常秋栾15秦王和晋王就藩的明旨早已经下来,有关于燕王的命令却始终隐晦着,中书省上了几道折子,皇上也一概留中。从凤阳到北平,朱标带着朱棣一路巡视过去,竟是于三个月后又返回了京城。这样反常的举动按理该受到许多人的关注,但实际上,京中众人如今还真没有几个有心思去在乎这种小事。只因前不久从宫中隐隐流传出皇上要开海禁的消息。海运之暴利稍微对此事有些了解的都明白,再加上之前素来叫中原看不上的倭岛上竟挖出金矿,海外那么些国家,哪怕发现一个这样的……嘶——!这简直由不得人不心动啊!当然,心动的多,心惊的更多。有赞同的就有反对的,总之围绕这件大事,即便皇上现在还没有明话,众人私下都就此事不知谈论了多少回了。这么一个在别人眼里突如其来的大消息坠在大家心里,饶是胡惟庸都难免心烦意乱,更别说下面那些人了。“父皇这是给别人眼前吊块肥肉却又不许人伸手,故意惹人着急呢。”朱标翻看着手里的折子,想起最近朝堂上那古怪压抑的火热气氛又是生气又是好笑:“到底还是利益动人心啊,我看这回不止那些淮西勋贵,多少官员只怕也在心思起伏呢。”“论迹不论心,人无完人,他们一时起念不要紧,只要能克制住自己便是好的。父皇不也是要以此将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再筛一遍,好放上那些新培育出的年轻人。”是的,这次国家要开海运的消息正是朱元璋刻意透露出来的。淮西的勋贵里究竟该处置哪些人,皇上早就心里有数了。这回借着海运,一是抓那些人一个现成,然后该杀的杀该砍的砍;二是看看朝堂和地方上还有没有漏网之鱼,然后该剥皮的剥皮该揎草的揎草;三是趁机将改了名的锦衣卫抬上来;四是经过多年努力,咱们新鲜的、出身干净的、各地的学子们早就嗷嗷待哺了。把老登们切干净,我崭新的大明就该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嘛!当然了,德高望重、鞠躬尽瘁的好前辈肯定不算在列。至于哪些是老登哪些是好前辈?噔噔噔——!快看这是什么!!由朱重八和朱标严选的朱·大明皇四子·燕王殿下·锦衣卫指挥使·棣,闪亮登场啦啦啦~~所谓一步慢步步慢,没能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等锦衣卫开始在各处拿人,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想要反对的人都已经失了先机和气势。尤其是皇上特意下令,凡是因贪污获罪的官员,从其家中所搜赃物,全部都要随罪犯一起游街示众。好叫我大明百姓都知道,国家要抓的,都是害国伤民的该死之辈。我大明天子,是站在百姓这边的!不说别处,至少京中原本因为锦衣卫到处抄家、所过之处总是哀鸿遍野而渐渐变坏的名声竟是转好了不少。尤其是老百姓看着从那些人家里抄出的金银珠宝、娇妻美妾,听着随行人员用老百姓的话念出的一条条罪状,个个都拍手称快起来。常秋栾闲来无事,干脆叫朱标自锦衣卫里寻了几个典型案例写了几则小故事,登在了今年朝廷新办的《民报》上。说来这还是因着新到任的这批礼部的官员普遍年纪不大,颇能接受新鲜事物。且《民报》打着的便是“晓谕万民、教化世人”的名号。秋栾这几个故事固然有美化锦衣卫的嫌疑,但也都是确有其事,对朝廷形象也有积极作用。最要紧是这故事写的确实好啊,即便其中一些故事他们自己就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可经过这笔墨一浸染,哎呀,简直勾得人忍不住一直看下去。所以在经过一番争吵辩论后,那几篇故事还是上了大明第一期《民报》上。恰恰好,赶在了胡惟庸在狱中自尽的第三天。这个在朝堂上曾经翻云覆雨的权相最终死的悄无声息,甚至没有太多痕迹。毕竟他的同党们比他死得更快更干净,陈旧的痕迹轻而易举就被新人覆盖,如新雪覆泥……“今年肯定是个好年景。”朱标与秋栾并排站在廊下,新年的第一场雪下得格外温吞却持久,今天才将将停下。他特意吩咐了宫人,叫人不必急着将东宫里的雪都扫干净了,除了主路其余都留着,这会儿便难得抽出空和秋栾一道赏雪。红墙绿瓦映着纯白的初雪,是一种静谧的热闹。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太傅GB+番外 山神娘娘小饭馆[美食] 快穿系统:小黑莲们,你站住! 劝你别太嘴硬 流民之光她每日画饼 虐渣系统:病娇男主么一个 桃花流水杳然去 每晚都穿入诡异世界+番外 快穿之宿主劝你善良 综影视:当祸水穿成炮灰后 我,童话恶毒后妈+番外 [三国]团宠万人迷在三国 手捧瓜子我在四合院吃瓜【七零】七零 年登巷陌家家酒+番外 凡人之从夺舍曲魂开始 嫡嫁+番外 重回抄家前,老妇搬空侯府去逃荒 [娱乐圈]鸡娃失败后我妈多了十三个儿子+番外 悸动节拍 我是MVP,塔科夫商人是躺赢狗